机翼变色记:防冰液如何保护飞机
01 机翼变色记
寒冷的冬季早晨,一名乘客,原本是乘坐一架通体银白色的飞机,却因为疲倦的缘故,系好安全带,便在座椅上迷糊过去了。他错过了地面车辆给飞机大翼“上色”的过程……
等到机身因为推出机位而有些抖动,他的飞机早已经换上绿色的翅膀。望向窗外昏暗而无趣的雪地,这一抹绿色让他的心情舒坦了许多。
但是当飞机滑跑起来,他突然感到不对劲,大翼上的绿色“涂漆”好像开始被吹掉了!
飞机腾空以后,大翼“褪色”得更厉害,几乎完全裸露出了金属的底色。乘客很紧张地连续按动头顶的呼唤铃,等到飞机稍微飞得平了一些,乘务员快步过来询问,他瞪着眼睛支支吾吾地说:机翼……好像掉漆……绿色的……掉光了……
其实,在地面的时候,给大翼“上色”的是“地面除冰车”。在给“上色”以前,除冰车已经使用一种通常称为“II型液”的透明液体给大翼做了“除冰”处理,目的是去掉上面的“冰冻污染物”,使表面尽可能变得光洁。此后使用IV型液为大翼“防冰”,这是一种绿色的黏液,飞机静止的时候,它能可靠地粘附在在大翼表面,让飞机看起来就像被喷了一层绿色的涂漆。先后完成以上两个步骤,被称为“二步除冰法”。
离开除冰车的喷口以前,它必须被加热到60 ℃以上,因此当它粘附在大翼上以后,在一段时间内仍然是温热的,雪花落上去,便融化了;少量的冰丸或小冰雹落上去,便会嵌入其中。
等到飞机滑跑起来,达到100节的速度,黏液受到对面气流的“剪切力”,就会从前往后逐渐被吹除。它把自己连同在地面期间收容的冰冻污染物一起抛到空中,从而帮助飞机恢复到安全的“光洁形态”。
乘务员向乘客解释了以上事实,但她的语言比较简练:先生没关系的,刚才您看到的是防冰液,飞机在地面做了防冰处理,刚才只是大翼上面的防冰液正常脱落了。乘客感到放松,也有些尴尬,然而不久后还是收到了乘务员单独送过来的点心,感谢他关注飞行安全。
02 除防冰液的分类和选用
以下是补充知识。
按照国际通用标准制造的“除防冰液”,分为4型。严格讲来,它们都能用于除冰和防冰。但是橘色的I型粘度小,主打除冰;而后3种粘度大,主打防冰。同样是主打防冰,透明的II型粘度最小、但是价格也较为便宜,绿色的IV粘度最大、最能防冰;淡黄色的III型应用最少,它只能用于起飞速度小于100节的小飞机。
在飞机已经受到污染,但是预计没有新的冰雪时,可以只做除冰,这时常常使用I型液。I型是橘色的,但是乘客通常没有机会在飞机起飞时看到橘色的大翼“掉漆”,因为它的粘度小,在地面静止时就像淋了热水一样立即脱落了。
在较“暖”的机场,“I型 II型”是典型的搭配,分别用于二步除冰法。但是II型液也可以用于“防冰”,因此在欧洲纬度高的地方,“II型 IV型”是常见的搭配;而在北美,通常是“I型 IV型”这种搭配。
“II型 IV型”这种搭配,从法规和技术上都是允许上的,但在实践中,有时也带来“舵面卡阻”的问题。FAA的文件指出:这种情况下,除防冰液在起飞时不能完全脱落,而是有一些残留在舵面的缝隙里,在空中经历了干燥、再水化和冻结的过程,就可能造成舵面卡阻,需要降低高度来让残留物融化。
在中国,IV型液的使用还正在推广中,那么高纬度的机场为了同时完成防冰和除冰,将会如何选用和搭配除防冰液呢?这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