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补虚第一方:小建中汤究竟能够治疗哪些虚证?

秦山楚水 古方中医▲ 点击“秦楚古方”关注微信公众号

小建中汤临床医案解析 丨作者 / 中南山

这是秦楚古方108篇原创文章

小建中汤是伤寒论里一个治疗虚劳的有名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虚劳腹痛,心悸而烦,衄,肢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妇女痛经等方面的疾病。

而后世的医家更是从临床应用中,将本方用于治疗很多脾胃虚弱而引起的各种杂病。本篇文章重点从古今临床病案中,用以探析小建中汤的实际应用——

小建中汤方: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大枣十;枚(掰)、芍药六两、生姜三两(切)、胶饴一升。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纳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1.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100条)

2.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102条)

3.虚劳里急,悸,衄,肢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金匮要略》第六篇第十三条)

4.男于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金匮要略》第十五篇第二十二条)

5.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金匮要略》第二十二篇第十八条)

名医方论

程扶生∶伤寒二三日,邪尚在表,未及传里之时。悸则阳虚,烦则阴虚,故以芍药之苦以益阴,姜桂之辛以扶阳,而复用甘草、大枣之甘温缓其中。中既建,则邪不致入里矣。而姜、桂等,又能托邪外出,此为阴阳两虚之人而立一养正驱邪法也。

张令韶∶经隧之血脉,流行不息,今寒气入而稽迟之。入阳络则阳脉涩,入阴络则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建中汤。以经隧之血脉,皆中胃之所生,更得小柴胡汤以转枢机,枢机利,则经隧之血脉通矣,行通则不痛也。

陈修园∶《金匮》黄芪建中汤有加减法,小建中汤无加减法,今查《内台方议》,亦有加减∶治虚痛者,加黄芪;治心痛者,加元胡索;治血虚者,加当归、川芎;治盗汗多者,加小麦、茯神;治虚中生热,加柴胡、地骨皮。

柯韵伯:厥阴为阖,外伤于寒,肝气不舒,热郁于下,致伤中气,故制此方以主之。……此方安内攘外,泻中兼补,故名曰建。外症未除,尚资姜桂以散表,不全主中,故称曰小。所谓中者有二,一日心中,一日腹中(《伤寒来苏集》)。

徐忠可:谓虚劳者,元阳之气不能内统精血,则营枯而虚,里气用急,为悸,为衄,为腹中痛,梦失精;元阳之气不能外充四肢之因,则阳虚而燥,为四肢酸疼,为手足烦,为咽干口燥。假令胸中之大气一转,则燥热之病气自行,故以桂、芍、甘、姜、枣和其营卫,而加饴糖一味,以建中气,此后世补中益气之祖也。虽无升柴,而升清降浊之理,具寓此方矣(《金匮要略论注》)。

现代应用

1.腹中阵发性痉挛性疼痛为主证的疾病:如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过敏性结肠炎、胃肠神经官能症、肠系膜淋巴结核、慢性腹膜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胆道结石、慢性胆囊炎、过敏性紫癜、前列腺增生症、输尿管结石、痛经、蛔虫病、股疝、便秘等。

2. 以动悸、眩晕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神经衰弱、心率失常、低血压症、贫血等。

3.其他方面:肺结核、血管神经性头痛、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小儿遗尿症、水疱性结膜炎、眼底出血(暴盲)、鼻衄、自汗、盗汗、发热、黄疸、遗精等。

临床医案解析

1、腹痛喜按。王(右) 腹痛,喜按,痛时自觉有寒气自上下迫,脉虚弦,微恶寒,此为肝乘脾,小建中汤主之。

川桂枝(三钱) 大白芍(六钱) 生草(二钱) 生姜(五片) 大枣(十二枚) 饴糖(一两)

按:“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又曰:“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要略》曰:“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似未言有寒气上自胸中下迫腹中之证,惟吾师以本汤治此寒气下迫之证,而兼腹痛者,其效如神。

推原药理,有可得而言者,盖芍药能活静脉之血故也。详言之,人体下身静脉之血自下上行,以汇于大静脉管,而返注于心脏。意者本证静脉管中必发生病变,有气逆流下行,故痛。须重用芍药,以增静脉回流之力。而消其病变,故病可愈。

兄凝轩患腹中痛,就医久治不愈。自检方书,得小建中汤,乐其能治腹痛,即照录原方,用白芍至六钱,桂枝至三钱。自以为药量仅及古人什之一,轻甚,且未用饴糖。服后,腹中痛随除,惟反觉其处若空洞无物,重按更适。盖其时腹中静脉血向上回流过盛,动脉血不及调剂,又无饴糖以资补充故也。凝轩曾历历为吾言,可为明证。学者可暂识此理,更与下述奔豚各案合考之,自得贯通之乐。

2、月事疼经。顾(右十月二十六日) 产后,月事每四十日一行,饭后则心下胀痛,日来行经,腹及少腹俱痛,痛必大下,下后忽然中止,或至明日午后再痛,痛则经水又来,又中止,至明日却又来又去,两脉俱弦,此为肝胆乘脾藏之虚,宜小建中加柴芩。

桂枝(三钱) 生白芍五(钱) 炙草(二钱) 软柴胡(三钱) 酒芩(一钱) 台乌药(钱半) 生姜(五片) 红枣(十二枚) 饴糖(三两)。一剂痛止,经停,病家因连服二剂,全愈。

【按】师曰:“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若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今不待其不差,先其时加柴芩以治之,不亦可乎?况妇人经水之病,多属柴胡主治,翌日据报,病向愈矣。(以上二案选择经方实验录)

3、胃脘痛(胃粘膜脱垂)。张某,男,42岁,1966年6月10日就诊。胃院隐痛反复发作已5年,经检查诊断为“胃粘膜脱垂。”近常饿时胃皖痛,恶寒怕冷,口中和不思饮,大便微塘,日二次行,下肢痪软。先与附子理中汤治之不效,后细问症,据有汗出恶风,脉缓,知为表虚中寒之证,故予小建中汤: 桂枝10克,白芍18克,生姜10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饴糖45克(分冲)。

服6剂胃脘痛已,但饿时仍不适,大便溏好转,但仍日二行,再服上方。7月1日复诊,除大便微溏外,余无不适。(《经万传真》1994;

按语:中焦虚寒,胃络失煦而疼痛。治宜温中寒,缓里急。附子理中汤虽能温中,但无缓急之功,故用之乏效。惟小建中汤辛甘化阳而温里,酸甘化阴而缓急,正中病机,故投之痛已。

4、噎膈(贲门失弛缓症):李某,女.24岁,1987年6月6日就诊。于6个月前觉吞咽梗阻,食后呕吐,时轻时重。轻时,吞咽于食因难;重时,稀饭、开水均难咽下。伴胸胁疼痛,失眠易怒。

经某医院检查,诊断为“贲门失弛缓症。”今日因吞咽梗阻,食后呕吐加重,而来就诊。刻下面色苍白,语声低微,倦怠乏力,烦躁易怒,舌质淡嫩,苔少而干,脉细弱。辨证:中焦虑寒,脾胃失健。

治法:温中补虚,健脾强胃。小建中汤主之: 桂枝30克,白芍60克,炙甘草、大枣、生姜各10克,馅糖l00克    8剂后,症状消失,再做食道钡餐检查数次,均末发现异常。(四川中医1987)

按语:中气虚弱,贲门失于弛缓,吞咽不能,而致噎膈。有是证使用是药,小建中汤补益脾胃,建立中气,待中气建,则吞咽自如,是以获效。

5、痢疾。王某某,女,22岁。有痢疾史。三月前下利又作,疑似阿米巴痢,注射依米丁症状很快消失,但在两个月中,治疗断断续续进行,下痢仍然时发时止。

现脉微弱而缓,舌苔白,恶风,自汗,面色萎黄,食欲减退,倦怠乏力,腹中隐痛,大便日行二三次,中杂白垢如涕,或带血色,轻度里急后重。

诊断:久痢中虚,营卫不和。用小建中汤加白头翁,处方: 桂枝3克,白芍9克,白头翁9克,炙草4克  生姜4片,大枣4枚  棕子糖2枚调服。服2剂后症状消失,观察半年未见复发。(江西中医药1960)

按语:凭脉辨证,本案乃中虚久痢,正虚邪实。故一则用白头翁祛其邪以绝其本,一则用小建中汤补其虚以复其元。

6、便秘。黄某,女,30岁,l979年10月5日初诊。思便秘9年,始则3—4日一行,无明显痛苦。婚后生育三胎,便秘加重,常6—8日不行,腹部时觉隐隐胀痛,如物梗塞,饮食减少。

历经中西医治疗,屡用通导,或可见效一时。形瘦神疲,气短乏力,因大便秘结而诱发痔疮,常流鲜血,曾在某医院校查,除见脱出之外痔,余无异常。就诊时,巳4日未便。嘱取小建中汤7剂。

服药后便觉肠鸣,腹部如有气体窜行,即大便1次,姑为羊屎样,后则解出黄色软便。服完7剂,又解大便1次,先硬后塘,硬亦无羊屎样。

第2疗程,每天基本可大便1次。为巩固疗效,将原方加大10倍,浓缩成膏剂,坚持续用2月,每日大便通畅,体力逐渐康复。随访半年,无不适之感。(辽宁中医杂志1988;(4>;29转20)

按语:本案便秘屡进攻下通导之剂,虽可暂快于一时,然中气之伤省日俱增,以形瘦神疲,气短乏力为辨。治疗“塞因塞用”,以小建中汤补益中气,调和阴阳,润燥养营。冀亏损渐盈,气盛营充,则其结自通。

7、黄疸(溶血性黄疸)资某,男,58岁,1978年3月9日初诊。患黄疸一年余,肝功检查:黄疸指数6单位,血清胆红素直接反应(一)、间接反应(十十),总胆红素3mg/100ml。尿检:尿胆红素(一),尿胆元1:24,诊断为“溶血性黄疽”。服西药效果不显,延余医治。

刻下:面部及肌肤发黄,色淡暗晦,两目巩膜微黄而暗滞,四肢软弱乏力,心悸短气,语言低微,纳呆,便溏,舌淡苔薄白,脉濡细。此属“阴黄”,乃脾虚失运,气血不能正常化生所致。治当温中健脾,补养气血。方用小建中汤合当归补血汤化裁桂枝9克,白芍12克,炙甘草9克,大枣20枚,生姜3片,黄芪30克,当归6克,水煎去渣取汁,纳饴糖120克口服,每日l剂。

服7剂,饮食增进,面色转润,但大便仍搪。守原方加山药15克,连服20余剂,诸症悉除。(湖南中医杂志1987)

按语:本案黄疸见阴证、阴脉,当属阴黄。《景岳全书》云:“阴黄证,则全非湿热,而总由血气之败。……或劳倦伤形,因致中气大伤,脾不化血,故脾土之色,自见于外。”并云::此与湿热发黄者,反如冰炭,使非速救元气,大补脾肾,则终无复元之理。”本案用小建中汤,乃药中其本,果其效不凡。

8、萎黄。彭某,年20余,身面俱黄,目珠不黄,小便自利,手足烦热,诸医治疗无功。予诊其脉细弱,默思黄疸虽有阴阳之不同,未有目珠不黄,小便自利者。

脉证合参,脾届土为荣之源,而主肌肉,此为脾虚而荣血虚馁,不荣于肌肉,土之本色外越也。《金匮》云:“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当从虚劳治例,与小建中汤加参归以益气养荣。十余服.热止黄退。(中医杂志1963)

按语:萎黄多由脾胃虚弱,或失血、亡血,以致气血虚损不能外荣肌肉所致。其特征是身面黄而小便利,此时,汗下渗利俱不可施,惟与虚劳失血同治为宜。

9、虚劳低热(粟粒性肺结核)。五岁女孩,三个月来下午低烧,久治不愈。面白,体瘦,食少,精神萎靡,大便干,日一次,脉象沉细无力,舌质淡,苔正常,诊为虚劳。处方:小建中汤加党参、黄芪、当归。2剂后,热退神增,精神转佳。7剂后复诊,仍有低烧,依方继服14剂。(国医论坛1987)

按语:观本案脉证,属气虚发热无疑。《素问·调经论》云:“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院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治当培补中气,调和阴阳。待中气建立.阴阳平衡,则发热自退,此王旭高所谓“土厚火自敛也。”

10、高熟不退。唐某某,女,21岁。病已二十余日,因急性胃肠炎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吐泻诸症均除,惟留高热不退。曾服苦寒、甘寒、辛凉及西药磺胺类药物十余日,皆末获效。

症状:高热烦渴,渴喜热饮而不多饮,小便清长,大便溏薄,面黄肌瘦,神疲乏力,不思饮食,舌质谈红,脉象细弱而数。

证属气虚发热,拟“甘温除大热”法,宜小建中汤加减治之; 白芍12克,白朮9克   桂枝5克   黄芪24克,大枣3枚   甘草6克    馅糖30克(冲服)。2剂而愈。(陕西中医1980 )

按语:气虚发热,多为低热不除,然亦有高热不退者,同样可用“甘温除大热”之法治之。本案脾气虚甚,故黄芪、白朮以帮助气健脾之力

11、消渴。张某,男,6岁。患者自1987年3月始有口渴,小便频数等症,后逐渐加重,至1987年9月份,每昼夜饮水量竞达4000多毫升,小便约20次,多次化验尿糖、血糖无异常,曾在某医院诊断为“消渴症”,住院治疗两天,症状无改善。

1988年4月23日就诊:面色不华,精神萎靡,口渴、小便频数清长,纳差,舌淡苔薄白,脉沉无力。综观脉证,此乃脾阳亏虚,运化失常。治宜温阳健脾,予小建中汤。

处方 饴糖30克,桂枝5克  白芍10克,大枣l0克,生姜5克,炙甘草5克,水煎服(始糖溶化冲服),每日1剂,嘱服5剂。

药后,口渴,尿频等症明显减轻。效不更方,再服15剂,每昼夜饮水减少至2000毫升左右,每晚小便3—5次,面容始转红润,纳增,精神好转。服药50余剂后,诸症悉除。1年后追访,未见复发。(湖南中医杂志1991)

按语:口渴、尿频,消渴证也。然舌淡、脉沉,非阴虚燥热也,乃阳虚不运之象。益脾阳不足,失于运化,水津不布而下趋,故口渴,小便多矣。渴当饮水自救,怎奈脾惰不运,则饮愈多,而小便愈频。治当温中健脾,补土以制水,待水津四布,则口渴、尿频自除。

12、眩晕四肢麻木。邓某某,女,50岁。因常发头晕眼花、四肢麻木而来诊。初诊时需人扶持步行,消瘦、面色暗灰,眼青唇白,神疲寡言,说话极费力气。诉常有眩晕,坐时亦需人扶持,否则易倾倒,不欲食,大便难,小便微黄。舌苔白,脉沉迟。

西医一向诊断为高血压病,中医辨为脾胃虚寒,拟小建中汤加减: 桂枝15克,生姜24克白芍18克,炙甘草15克,大枣30克,党参30克,麦芽糖30克(溶服),水4碗煎服8分,温服。另配吉林参6克炖服。

3剂后病情大有好转,头晕减轻,食欲增加,体力增强。以后继续用小建中汤加减,一月后症状基本消失。(新医学1975)

按语:本案为气血两亏,清窍失养而眩晕,《灵枢'口问》曰:“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昔呜,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故治以小建中汤补养气血,健脾益胃,以治其本。

13、月经不调。刘某某,女,17岁。症状:面色淡黄心悸,月经量少色淡,40余天来潮一次,经行腹痛绵绵。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喉干燥,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形体消瘦,四肢乏力,呼吸气弱,大便稀,小便清长,脉弱无力,舌质淡红无苔,证属脾土虚弱,生化无权,以致血虚亏损。治拟补中强脾,脾旺则能生血。

用小建中汤:白芍18克,桂枝6克,炙甘草12克,生姜3片,大枣15枚,饴糖45克(冲服)。服2剂后,诸症痊愈。(陕西中医1980)

按语:脾虚不运,精微不化气血,气血亏少,则月经后期,量少,色淡。用小建中汤甘温益气,酸甘化阴,补胃健脾。待后天化源充盛,则月经自调。

14、痛经。戴某某,女,22岁,未婚。三年来行经腹痛,第一、二天痛剧,开始血量少,待三日血量渐多而痛稍减,色谈有块,周期尚准。平素喜暖畏寒,体倦乏力,不耐劳累,经至必服止痛片及中药,以求暂安。

此次行经少腹痛剧,虽已过十余天,少腹仍绵绵作痛,时有发胀,舌淡苔白,脉细而迟,此系中气虚弱,气血不足,脾胃阳虚,寒积作痛,宣温中散寒,缓急止痛。给予小建中汤,连进10剂后,适值经再至,此次疼痛大减,末服止痛片,又续服20余剂,再次行经,疼痛未作。(北京中医杂志1989)

按语:痛经病因各异,寒热虚实不同,倘因中气虚弱,脾胃虚寒,冲任失调,寒积作痛者,使用本方,可收温中祛寒、调理冲任、缓急止痛之功。

临床经验总结

1、治疗腹痛为小建中汤所擅长。本方所主之疼痛为阵发性的痉挛性绞痛,或绵绵作痛,或挛急作痛,经常发作,但程度不剧烈,疼痛部位不定。《干金方》用芍药汤(即本方)治产后少腹痛。《苏沈良方》谓此药治腹痛如神。腹痛轻按即痛,重按却不甚痛,此是气痛;重按愈痛而坚者,有积也。气痛不可下,下之愈甚,此虚寒症也。此药治腹中虚寒,补血,尤止腹痛。《证治准绳》说:治痢不分亦白久新,但腹中大痛者神效。《张氏医通》载形寒饮冷,咳嗽,兼腹痛脉弦者,小建中汤加桔梗;寒热自汗,加黄芪。

2、本方还具有改善体质的作用,对于虚弱的一些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这方面日本的报道比较多。如对遗尿症,大塚敬节曾治一名女孩,14岁,个子细长,面如土色,易疲劳乏力,咽干经常饮水。白天小便频数,1小时排两次,量亦多,夜间遗尿。投与小建中汤,1周后小便约2小时左右排1次,夜尿减少,两个月后,夜尿停止,气色好转,已变胖(《汉方治疗二十年》)。

3、小建中汤治疗具有夜间遗尿、虚弱、易疲劳、腹直肌紧张或过敏症状的人有一定效果。一名12岁男孩,生来体质虚弱,体型瘦,面色不佳。经常头痛而卧床不起,非常痛苦。脉细,两侧腹直肌痉挛。山田光胤投与小建中汤,就诊当日最后一次头痛,此后,再无发作。巩固治疗3个月,痊愈停药(山田光胤氏,汉方临床)。

4、适合本方的多为白瘦休型,毛发枯黄、易惊、多汗、食欲不振、容易腹痛,下肢易肌肉痉挛,平口情绪低落,不活泼。这些经验提示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医“治本”的实质。矢数道明治一4岁女孩,生来体弱,型瘦颜面苍白,易感冒,扁桃体肿大,常反复发作高热,盗汗,夜尿多,经常腹痛,因怕感冒而不敢出门。腹壁薄,腹肌紧张如两根棒状,给予小建中汤。药后高烧不发,即使感冒也能立刻治愈,夜尿量逐日减少,两个月能自己外出游玩,腹痛已愈,性格大变,有朝气,面包转仕,体壮丰满(矢数道明,汉方临床,11卷2号)。

5、本方是古代有效的强壮剂或调养剂,适合使用此方者,体质呈现出—种“虚弱”状态。此种状态一是指先天体型,多属桂枝体质;一是指因精力体力过度消耗,而表现出精力不足,容易疲劳,易出汗,烦热,肢体酸痛等。

6、小建中汤证有比较明显的腹证:腹直肌痉挛,显现于浅表,腹壁扁平,呈绷紧状态,但按之软而无抵抗感,内无硬物、包块等。在脐周围向腹底按压,可触及腹主动脉的搏动。

7、适用小建中汤的舌象,舌苔可以是薄白苔、薄黄苔,也可以是厚苔,但舌质必须柔嫩,有光泽,若舌质为坚老而苔厚腻者,就不适宜了。

8、方中芍药以白芍为宜,饴糖属麦芽糖类,为方中主药,不可缺少。临证使用时若无饴糖,可用蜂蜜替代(效果差),不可用白砂糖代。如纳差或不喜甜食可用麦芽代替。

关注秦楚古方   守护人人健康

(0)

相关推荐

  • 经方名家荟萃之小建中汤方

       小建中汤方 方    剂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切) 胶饴一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呕家不可 ...

  • 经方:小建中汤(虚劳,腹中虚寒而痛)

    小建中汤 [原文]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胶饴一升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呕家不可用小建中汤,以甜故也. [作者] ...

  • 老中医补虚八法秘传!

    虚之病因多种,或外伤酒色,或内伤七情,或伤于饮食疲倦,或嗜欲无度. 酒伤肺,实热熏蒸,肺阴销铄:色伤肾,精室空虚,相火无制:思虑伤心.血液耗伤,火易上炎:劳倦伤脾,火生于内,戕伤真阴:愤怒伤肝,肝火炽 ...

  • 被肥胖病困扰已久?老中医补虚泄实、祛湿化痰,病消体重稳步下降

    被肥胖病困扰已久?老中医补虚泄实、祛湿化痰,病消体重稳步下降

  • 中医:补虚第一方,医圣张仲景一个大补虚劳的方子

    不知道大家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人,平时看上去面色萎黄,说话有气无力的,让她做什么,她都不想动.平时爬个楼梯,或者跑几步,就气喘吁吁的.走路好像一阵风就能吹走似的. 如果在短时间内有这种情况的话很正 ...

  • 中医经方鼻祖《伤寒论》补虚第一方,健脾除...

    中医经方鼻祖<伤寒论>补虚第一方,健脾除湿,补肺益肾,适用于虚寒型鼻炎防治!   桂枝汤被誉为伤寒论十分著名的经方第一方,由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 可以调和营卫二气,增强体质 ...

  • 补虚第一方,医圣张仲景一个大补虚劳的方子

    不知道大家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人,平时看上去面色萎黄,说话有气无力的,让她做什么,她都不想动.平时爬个楼梯,或者跑几步,就气喘吁吁的.走路好像一阵风就能吹走似的. 如果在短时间内有这种情况的话很正 ...

  • 【老中医补肾药酒良方,试过的都说好】1....

    [老中医补肾药酒良方,试过的都说好] 1.人参枸杞酒 用料:人参四两.枸杞子七斤.熟地二斤.冰糖八斤,泡白酒适量. 做法:将人参.枸杞.熟地.冰糖与白酒共置入容器中,密封浸泡一个月以上便可.   作用 ...

  • 90岁老中医补肾秘方偏方

    一提到健康养生,很多人都会聊到补肾.清肺和养胃这些话题.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朋友,他们都很容易出现肾虚肾亏的症状.要想保护我们的肾脏健康,我们就得告别不良的生活习惯. ...

  • 中医补虚药歌

    补虚药能强体质,气血阴阳四般施: 实邪病证要慎用,健脾开胃应兼思. 1.补气药歌 补气药多甘平温,脾胃气虚从中寻: 升阳托毒选黄芪,大补元气推人参: 白术健脾且燥湿,山药补脾并养阴: 洋参生津清肺热, ...

  • 【秘方】补虚第一方,医圣张仲景一个大补虚劳的方子

    岐黄名家经方 1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学习岐黄名家秘方偏方大全 不知道大家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人,平时看上去面色萎黄,说话有气无力的,让她做什么,她都不想动.平时爬个楼梯,或者跑几步,就气喘吁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