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可能和你想的有点不一样!| 1120中国心梗救治日
临床中碰到不少心梗的病例,各自有着各自的故事,回头细想起来,每个人身上的这些故事,都代表着一个人群的想法,在某些时候,这些想法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的及时性与预后,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三例关于心梗的故事。
病历简介
张阿姨今年57岁,之前是中学教师,刚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最近1年,反复发作胸痛,多余休息时出现,表现为针刺样疼痛,持续几秒钟就自行缓解,平时活动、散步,甚至慢跑时均没有上述症状发作。
因为她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一直担心自己得了冠心病,每次那持续几秒钟的胸痛都使她感觉自己得了心梗,但是胸痛稍纵即逝,每次到了医院,又和没事人一样,心电图和抽血化验也都没有什么异常。
张阿姨不放心,每次胸痛发作都检查跑到医院,反复评估自己到底有没有心梗。医生反复解释其不符合心梗的特点,基本可以除外,张阿姨内心还是存在深深的疑虑。
在前后跑了3次医院后,张阿姨要求医生把能够确诊心梗的相关检查都给她开了,医生反复解释无效,无奈为其开了超声心动、冠脉CT等检查,检查结果不出所料的没有明显异常。
张阿姨接受了自己没有心梗的结果,此后,她的胸痛也没有再发作。
不能保证自己足够幸运,
就努力控制好危险因素
病历简介
小王今年27岁,因为胸痛3小时收到了我们医院急诊,作为心内科住院总,去看小王的时候,他似乎对自己的疾病早有预期。
“10年前的今天,我记得特别清楚,五四青年节的当天,我爸突发胸口剧烈疼痛,我陪他来医院,诊断了急性心梗,当时我就觉得,我会被遗传这种病,估计是躲不过去。所以,后来我运动比较少、体重偏胖、血压高,我都没怎么在意,反正要得心梗的,遗传摆在呢。今天又是五四青年节,换成了我胸痛,3个小时都没好,我猜我和我爸一样也心梗了。”
病历简介
老李今年68岁,早晨出去晨练时出现心前区压榨样疼痛,持续1小时未能缓解,于我院就诊,考虑为急性心梗,经绿色通道完善冠脉造影,提示前降支近端闭塞,建议患者行支架介入治疗。
但患者家属却从“网上”得知,医院都是通过放支架大发横财,没有指证也会“忽悠”病人乱放支架,家属联系了亲戚来咨询这个支架到底应不应该放。
前后打了1个小时的电话,老李在手术台上躺了一个小时,家属终于同意支架介入治疗。
术后的老李和家属的态度截然相反,老李相信支架就是神一样的存在,放了支架就是上了保险,他的冠心病已经治好了,出院之后不吃药,还是和往常一样吸烟、喝酒,降压药、降糖药也都放在了一边,支架都放了,这些破东西还有什么用。
半年后,老李再次因为胸痛于我院急诊就诊……
国内的医疗现状很可笑,本来应该是医生和患者协同作战对抗疾病,却常常是患者不信任医生,猜忌、防备,甚至对帮助着自己的医生痛下杀手。支架也是备受媒体渲染的典型,导致急性心梗前降支近端闭塞的患者认为此时植入支架正中医生下怀,这就是医生敛财的方式,一通电话咨询非心内科医生关于心内科医生植入支架是否正确。
还好1小时内做出了决定,时间就是心肌,越早进行再血管化治疗,预后越好,如果商讨了5个小时才做出决定,抑或咨询的医生给出的建议是不要植入支架,后果不堪想象。
信任是个老大难的问题,但是这种信任的缺失,导致了医生想救而不能救,或者想救而不敢救,最终损害的还是广大患者的利益。
医学知识的普及在国内仍然任重道远,部分人“妖魔化”支架,部分人“神化”支架,放了支架不是进了保险箱,支架解决了局部冠脉的狭窄或者闭塞,但是冠心病还在,心梗病史还在,心梗的底子还在,抗血小板药物还是要吃,血压、血糖、血脂还是要控制,要不然,还会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或者再次心梗。
一直强调的冠心病二级预防重要性就在于此,急诊PCI扑灭了一次大火,我们需要持续的生活方式调整和规范的药物治疗,杜绝火灾风险,防止再次起火,失了火的房子如若再次失火,可能就会屋散人亡。
随着抗血小板药物、溶栓以及PCI治疗的发展,心梗的死亡率已明显降低,预后也明显改善,但仍然存在一定的死亡率。这些故事都是由临床病例改编,和心梗的救治有着一定的关系,希望我们可以共同努力,使更多急性心梗患者得到及时、合适的治疗,拥有更好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