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同的人,打出的太极味也不一样!
心本为君,身为臣,然而为臣之身是否听命于心君呢?——心让头领,头领了吗?心要腰松,腰松了吗?心要裆圆,裆圆了吗?知不知道,练了就知道。行拳如镜子,我们打拳首先看见的是我们自己的身体,然而也不止于此。
1年龄不同,拳风自然有别
年轻人正值青春年华,往往血气方刚,神采飞扬,行拳过程中往往叶掩饰不住刚强的一面,这是青春特有的风格,喜爱的是流行音乐的直抒胸臆。
上了一定年纪的人则打得沉稳得多,他们更多强调的是内心的感受或稍稍刻意做到“行不外露,蕴蓄于内”。或许是因为阅历的缘故,他们看惯了世间万象,知道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明白繁华背后蕴藏的古典韵味,因此拳风也古朴森然,如参天古松。
少女打拳则是一首诗,看她们打拳,让我们想起的或许不是功力,而是典雅的舞姿,或许还会再远一点想到高山流水,想到沉鱼落雁,想到倾国倾城……
2性格有别,拳风迥异
急躁的人打拳总免不了有些急促,偏激的人也许会精于一端,同时也可能限于一端;执拗的人更可能出现学拳容易改拳难的情况,散漫的人可能眼神无光,爱好优雅的人可能更易自我陶醉,等等。总之,拳之各异,正如其面。
太极拳就像一面镜子,练着练着,我们就发现了自己。这是一个奇妙的过程,正视自己总是需要勇气,但不要紧,我们“有功夫”正视自己。这是修心的过程,我们为自己而练拳,问问自己,能否静心沉气比划好每一招一式,想想为何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不停重复错误?拳只有一套,正如人生只有一次,看看你是练一趟拳的。
此外,天气变化,时间早晚,季节推移,独自练拳与集体操练等等这一切都会影响我们练拳,并照见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下的自己。先人说物物太极,人人太极,练而后知此言不虚矣,诸君勉励!
如果行拳中看见了自己,你会怎么办呢?不要着急,因为——答案在你!!
陈式太极拳发展史上一座里程碑
附:《陈氏太极拳图说》
陈鑫著。1933年由开封书局出版。今有上海书店出版社1986年1月出版之本,内容字体仍依旧版。此书著者自1908年写起,用功12年,手抄4本,寒暑不辍。书中有拳经谱、拳经论、缠丝劲述、拳势图解,实为陈氏太极拳最系统最全面的经验理论总结,为陈氏太极拳理论集大成者。陈王廷创拳以来,代有名手,著述几无。经七代传至陈鑫方有此巨著。此书未出,世上论太极之书、溯太极之源之人甚多,独陈沟无闻,故谬说流传。唐豪访源,此书刊行。世人方知陈氏太极拳发源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