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孤山】早期社员:方介堪

输编者按

西泠印社走过百十余年,历经岁月的流逝,留下了诸多的人、物、事,构成了一部厚重的印社发展史。孤山社址有一条“鸿雪径”,取意于宋代诗人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今辟专栏“寻味孤山”, 时间轴以光绪甲辰创社至2003年百年华诞,有重点地介绍西泠人物、收藏、旧事,以此缅怀前辈先贤,表彰懿行美德,激励我侪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早期社员

方介堪

(1901-1987) 

原名文渠,字溥如,后改名岩,字介堪,以字行。晚号蝉园老人、晚香堂主,斋称玉篆楼。浙江永嘉人,今温州市。生前为西泠印社副社长。毕生从事艺术创作,擅长金石,先后治印2万余方,郭沫若评其印章“炉火纯青”。


谢磊明与方介堪都是西泠印社早期社员,但比方老年长17岁。谢氏和方老不同,出身于永嘉世家,是富甲一乡的名士。谢氏的收藏极为丰富,玺印、印谱、金石、碑帖、书画、图书等无不精妙。且谢光不但为人豪爽,肯将藏品令识者观赏,并非“秘藏”者流;而且极有眼光,一见方老的印作即认为是可造之材,可谓印界的伯乐。方老是22岁认识谢光的。其时,谢氏早已在印学界有相当地位。虽不必以印为业,但也常应各方友朋之求。不久,方老即接受谢氏之邀请,进入谢府助彼整理典籍及钩摹印谱、碑版等。由于谢府的大量收藏,又兼谢氏的教导有方,使方老内在的才赋突飞猛进。三年以后,已经卓然不群了。其间,方老曾为谢氏代刀,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在王氏所撰《白鹃楼印蜕》中,有“介堪与其朝夕相处,并与摩挲鉴赏,且师事之,磊明为友朋酬应之作或假手焉”的记载。

方介堪一生中的第二个契机,是于1926年春随邑绅吕文起前往上海。吕氏是光绪十一年举人,曾任福州知府,民国中弃官经商,曾为温州商会会长。由于到了上海,方老接着又有了三个机遇。因为他以印为特长,从生活着眼,自然首先进入这一领域谋生。那时,吴隐(石潜)在上海以西泠印社的名义办出版事业,方老即加入吴隐的麾下,任西泠印社出版部主任。这样,为方老结交沪杭两地的印人以及深研印学开了方便之门。

那时,赵叔孺(时㭎)在沪上以金石书画名。赵氏系福州人林颖叔的女婿,与吕文起自然相知。不久,经吕氏的引荐,方老就拜在赵氏的门下,继续深造。当时上海的印坛,吴昌硕和赵叔孺各成体系。若论社会影响,当然吴胜于赵。方老之所以择赵而从,完全是从金石书画的风格取决的。吴阳而动,赵与方均阴而静。秉性如此,强扭不佳。然而,方老和吴昌硕是有交往的,而且甚得吴氏的奖掖。

1926年秋,方老又有了到上海以后的第三个机遇。由于他得到了刘海粟、黄宾虹的赏识,年未30即担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以及新华艺专、中国艺专等校的书法篆刻课教授,这真是个难得的异数。由于这些学校是我国最早的美术专科,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对我国现代的艺术领域有重要的作用。师因生而尊,方老的桃李遍植所受到的尊荣是无法形容的。浙江有一位毕业于上海美专的画家郑仁山,其指画在抗战前就名驰海内外了,印章也刻得很好。他曾骄傲地说:“我是方介堪的学生,我比老师大6岁。”

方介堪有着多方面的修养与技能,无愧于金石家、书法家、篆刻家、画家、诗人、鉴赏家、教育家等称号。但最为人称道的,应该是篆刻家。他的艺术创造、学术著作与教育事业这三项大成就,也都突出在一个“印”字。所以,郑逸梅《艺林散叶》有“方介堪由刻而书,由书而画,由画而诗”之论断。

方老的篆刻艺术,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方老对玉印类情有独钟,功夫独到。玉印因材料远较铜印珍贵,所以多数制作时务求精工。又因质地坚结,刻时较多用中锋,又不若铜印之锈蚀而出现斑驳。大多以细而坚挺的白文出之,也有其他风格。方老的高徒韩天衡在《方介堪印选·跋》中指出:“方介堪的篆刻作品,不论是取法古玺、秦铸和汉凿,都有笔有墨,势态流动,格局宽大,气息浑厚。在他独具风貌的印作里,世人又着重推崇他的仿汉玉印和鸟虫篆印。他的仿汉玉印,挺劲而不削薄,雅逸而不小巧,工隐而不平板,蕴含着典丽、安祥和洒脱的神情。”早在1931年,他曾选历代玉印300余方,用钩摹法细心画出,辑为《古玉印汇》一册,翌年由西泠印社出版。马国权《近代印人传》称:“先生白文印瘦劲中见温雅,起止转运交代分明而典丽流动,盖浸淫古玉印有得故也。”1935年,《介堪手刻晶玉印》二册由宣和印社出版。其未梓者,尚有《玺玉印辨伪》一种。

方介堪刻 结印社于西泠

西泠印社藏

玉印中有很多鸟虫书,所以方老对鸟虫书又有很高超的水平。韩天衡跋中又提到:“方介堪在鸟虫篆印中的建树则能独树一帜。他不失古风,不违字理,创造性地以严谨的古文字形体与艺术化的绘画原理作入情、入意的结合。”鸟虫篆始见于东周,多用于兵器(戈、剑等)及用器上,又称“殳篆”。除线条蟠曲如虫蛇外,其笔画之起止端每扩大成鸟头。方老深知添头加尾之理,所以能做到随意变化,着手成文,几乎无一字不可以作鸟虫篆。其印和谐佳妙,世人无不佩服得五体投地,方老亦颇以此自豪。曾作诗以记之:“戈头矛角殳书体,柳叶游丝鸟篆文。我欲探微通画理,恍如腕底起风云。”

方介堪刻 饶宗颐印

西泠印社藏

方老早期所作印,似颇喜吴让之风格。为郭尚斋所作印即可为证。其他古玺、汉印及小篆细朱文印等,亦时见于谱中。早在1927年,方老年未30已辑自刻印成《介堪印谱》一册。1928年,辑成《介堪篆刻》二册。1934年,辑成《介堪印存》一册。1950年,刻成《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一册。1986年,《方介堪印选》出版。《白鹃楼印蜕》,是方老为王国维弟子戴家祥所刻印辑成。

方老对印学用篆很早就开始研究整理,在抗战前就完成了一部大型工具书《玺印文综》的手稿,共收集古代印谱一百多部,共摹篆字2万余字。在抗战中因辗转南北,遗失了14卷。该书直到1987年,才在各方努力下由张如元补成出版。

方介堪对金石学、考古学也有很深的研究。玺印与篆字的功底,使他在这两个相关的学术领域也有相当的知名度。1936年,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曾请他到故宫任古器物部专员,又曾经管宋、元两代名翰。建国后,曾担任温州文物管理委员会领导30余年,成绩卓著。

方老书兼各体而以篆书为主。他所作篆书,典雅、挺劲、工稳一如其印。隶书宗《史晨碑》,得汉人气韵。真、行、草取法晋、唐不求工而自工。方老虽至耄耋之年而手不颤,作小篆匀净圆润,写蝇头小楷气息生动。

方介堪的画作传世不多,以“四君子画”(兰梅竹菊)为主,偶作山水与博古。画风平和淡雅,与其印风、书风如出一辙。在上海时,常与诸名家合作。有一幅《群芳图》,其上有方老的题款:“戊辰秋日集寒之友社,张红薇写松,何香凝补竹,楼辛壶叠石,张大千插芍药,郑午昌添水仙,马孟容采灵芝,郑曼青缀山茶,方介堪置青铜器并题。”

方介堪能诗,丙辰冬曾作《瓦当印谱》题五律一首:“阿房秦故址,长乐汉时宫。古甓参金石,奇文证异同。营陶思旧制,摹仿夺天工。灿烂联双璧,童林艺苑宗。”

方介堪作 篆书七言对

西泠印社藏

方介堪作 白梅图

西泠印社藏

方老逝世后,各方挽文多不胜纪。苏渊雷挽联:“技进乎道,艺苑巨星悲殒落;贞不绝俗,中川孤屿共清高。”林剑丹挽联:“千秋篆籀传文苑,想翰墨有缘,社结西泠,德重名高垂道范;卅载春风沾教泽,悲音容隔世,楼空玉篆,耳提面命更何人。”

本文摘录自《西泠印社志稿》、林乾良著《西泠群星》

责任编辑:高佳晨、何涛(实习)


(0)

相关推荐

  • “百年西泠·金石传薪”西泠印社庚子秋季雅集 彰显传统艺术魅力

    编辑研讨会现场 吴昌硕 麋研斋 展览现场 <王福庵书说文部目>稿本 闭幕式现场为获奖作者颁发获奖证书(一等奖) 11月12日,"百年西泠·金石传薪"西泠印社庚子秋季雅集 ...

  • 【寻味孤山】早期社员:来楚生

    输编者按 西泠印社走过百十余年,历经岁月的流逝,留下了诸多的人.物.事,构成了一部厚重的印社发展史.孤山社址有一条"鸿雪径",取意于宋代诗人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 ...

  • 百年西泠印社名家巡礼之——吴隐

    吴隐(生于1867-卒于1922),原名金培,字石泉.石潜,号潜泉.遯盦,又号遁庵,斋名籑籀簃,自称"山阴吴氏竹松堂",祖籍浙江绍兴. 1904年吴隐(吴石潜)和丁辅之.叶品三.王 ...

  • 【寻味孤山】早期社员:王禔

    西泠印社走过百十余年,历经岁月的流逝,留下了诸多的人.物.事,构成了一部厚重的印社发展史.孤山社址有一条"鸿雪径",取意于宋代大诗人苏轼<和子由渑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 ...

  • 【寻味孤山】早期社员:高络园

    输 编者按 西泠印社走过百十余年,历经岁月的流逝,留下了诸多的人.物.事,构成了一部厚重的印社发展史.孤山社址有一条"鸿雪径",取意于宋代诗人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 ...

  • 【寻味孤山】早期社员:吴朴堂

    输编者按 西泠印社走过百十余年,历经岁月的流逝,留下了诸多的人.物.事,构成了一部厚重的印社发展史.孤山社址有一条"鸿雪径",取意于宋代诗人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 ...

  • “粟水孤山”西泠印社黑龙江籍社员五人联展作品欣赏(一)

    编者按: 西泠印社自创社伊始,即对各类文物遗存博采兼收,以资考古.历经百余年,社藏集腋成裘,其中社员自愿捐赠.社团定向购藏以及社会有识之士的无偿捐献,是印社藏品的三大主要来源.正是有赖于海内外印人.同 ...

  • 西泠印社:印坛盟主百年潮

    刘火雄 1918年,李叔同看破红尘,在西湖旁的虎跑寺剃度出家,法号"弘一".出家前,他将自己常用的93枚印章赠送给西泠印社,庋藏于山麓石壁上,以期"藏之名山,传之后人&q ...

  • 【寻味孤山】早期社员:葛书徵

    输 编者按 西泠印社走过百十余年,历经岁月的流逝,留下了诸多的人.物.事,构成了一部厚重的印社发展史.孤山社址有一条"鸿雪径",取意于宋代诗人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 ...

  • 【寻味孤山】早期社员:韩登安

    输编者按 西泠印社走过百十余年,历经岁月的流逝,留下了诸多的人.物.事,构成了一部厚重的印社发展史.孤山社址有一条"鸿雪径",取意于宋代诗人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 ...

  • 【寻味孤山】近代社员:邹梦禅

    输编者按 西泠印社走过百十余年,历经岁月的流逝,留下了诸多的人.物.事,构成了一部厚重的印社发展史.孤山社址有一条"鸿雪径",取意于宋代诗人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 ...

  • 【寻味孤山】中期社员:潘天寿

    输编者按 西泠印社走过百十余年,历经岁月的流逝,留下了诸多的人.物.事,构成了一部厚重的印社发展史.孤山社址有一条"鸿雪径",取意于宋代诗人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 ...

  • 【寻味孤山】中期社员:马公愚

    输编者按 西泠印社走过百十余年,历经岁月的流逝,留下了诸多的人.物.事,构成了一部厚重的印社发展史.孤山社址有一条"鸿雪径",取意于宋代诗人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