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构豆瓣9.1《房间》:改编自真实案例,演绎母子救赎

豆瓣评分9.0的电影《房间》,改编自奥地利一个真实案件,于2015年被搬上大荧幕,女主角布丽·拉尔森凭借在此片中的精湛演出问鼎2016年奥斯卡金像奖和同年的金球奖两项影后桂冠,电影中的小演员雅各布·特伦布莱虽然没有获奖,但却贡献了超过影帝的天赋演技。

这部电影整篇以儿童视角入手,是主观镜头运用的典范。故事讲述了一个以不幸开头,幸福结尾的故事。被困女孩乔伊17岁时(布丽·拉尔森饰)被老男人“老尼克”拐骗,并将其关进了自家后院的棚屋长达7年之久,在这7年中,她遭到强奸并生下儿子杰克(雅各布·特伦布莱饰)。母子俩在逼仄的小屋艰难度日,尽管生存条件极其恶劣,但母亲乔伊还是尽可能利用电视和童话的为儿子创造了一个安全而开心的成长空间,直到儿子5岁,母亲决定告诉儿子真相,并借助儿子假死的机会逃了出去,结束了长达7年的被囚生活。

电影很清晰的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是母子二人在狭小的囚室中的生活——环境艰辛、逼仄,但坚强的母亲却为孩子创造了一个充满想象和童话的美好世界,后半部分则是母子二人逃离囚室,回到现实世界后的生活——虽然获得了身体和空间的自由,但却仍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才能真正走出心理上的囚牢。

在电影的结尾处,小杰克和母亲重新回到曾经被拘禁的小屋,在这里,随着杰克与曾经陪伴自己童年的物品一一道别,母子二人共同完成了与过去的哀悼仪式,重获新生。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但却极富深意。两位主演(母子二人)在电影中贡献了惊人的演技,导演对于节奏的把握也很娴熟,在整个观影过程中,作为观众的我,一直紧紧跟随杰克的视角,心情起起伏伏。

这部电影里,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对比与呼应,彼此交织,构建着电影的主题,也有镜头语言的经典示范,更有因电影引发的深刻现实思考,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以上三个方面,对这部电影进行解析。希望读者可以跟我一起走进这部优秀的电影。

1. 对比与呼应,诠释电影主题

这部电影改编自真实的案例,但是真实案例远比电影中呈现出来的要残酷的多,电影中的女主人公被囚禁7年,而真实世界中的被囚禁的女孩则在暗无天日中渡过了24年;电影中的害人者是一个陌生人,而真实世界中的女孩则是被亲生父亲所害;电影中的女主角只有一个孩子,而现实中的女孩却生了7个孩子...........

2010年,爱尔兰作家爱玛·多诺霍受此案激发创作的小说《房间》问世,她避开了犯罪的残忍与恶毒,而是从孩子的视角去探讨受害者的精神世界,从罪恶中开出了爱之花。正如作者所说:“从一开始,我就不想去写一个关于暴力、强奸的故事,我也不想把它写成一个犯罪故事。我更情愿把这个关于囚禁的故事写成一个童话故事,但又不要那么魔幻,是一个基于现实主义的童话故事。”

所以,这部电影的主题,也饱含善意而温暖的基调:被偷走的岁月和被禁锢的灵魂,最终被被善意温暖,被爱所救赎。

在这部电影里,导演运用了大量对比的隐喻,以此来引发观众的思考,诠释电影主题。

① 房间大小:隐喻心灵的自由

电影结尾处,儿子杰克向妈妈表示要再回到曾经的小屋中去看看,在他生活了5年的小屋里,他疑惑的问妈妈:是这个房间吗?它怎么变小了?

在杰克逃出小屋的前5年,这个小屋就是他生命的全部,那时,他眼中的小屋是“大”的。然而当他从外面真实的世界重新回到这间逼仄的小屋之后,他看到了它的“小”。杰克对物理空间大小的态度,折射出来的是其心理空间的变化。

井底之蛙之所以洋洋自得,是因为从来不曾跳出自己的认知范围,只有更多的拥抱真相,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正如有网友在弹幕上写的那样:“小时候屋后的山感觉好高,长大后发现很矮。”当一个人真正走出自己的世界,意味着ta开始走向成熟。

在这个情节之后,杰克说了另外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他告诉妈妈:“如果门开着,这就不是房间”。房间是封闭的,但如果开了门,它就可以通往外界,门隐喻着心灵的窗口,是我们走向外部世界的通道。

两句颇具哲思的语言,从5岁的杰克嘴里说出来,引人深思。

对于杰克母子来说,从被囚禁的小屋中走出来,只是获得解救的第一步,他们真正的和创伤告别,则来自于心灵的救赎。只有真正的走出心牢,才能获得解脱。所以在这里,房间大小的隐喻的是心灵的大小,也暗示着母子二人最终走出心灵困境的结局。

类似的隐喻还有很多,比如杰克拆装玩具房子,也是打破心灵桎梏的隐喻。

② 前后呼应的“仪式”:隐喻哀悼和告别

在电影开头,小男孩杰克每天都有固定的仪式,他会挨个向房间里的每一件物品打招呼,那些没有生命的乱七八糟的物品,是他生活的全部,在电影结尾处,杰克重新回到这间小屋,在走之前,他向房间里的每一件物品道别。前后呼应的创作手法,同样隐喻着主人公的命运——通过对过去物品的道别,彻底和过去告别。

比失去自由更可怕的,是无法同过去道别。

一个人的成长如果仅仅是年龄的增长,身高的变化,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成长,只有心理的成长才是真正的成长。对于一个人来说,使用某种哀悼的仪式,完成心理上和过去自我的告别,意味着人的心智成熟。从某种角度说,这个呼应是对电影主题最好的诠释。

很多人,比如现实中的巨婴,他们虽然人长大了,但是心理却停留在过去,使用的心理防御机制也是比较原始的类型,这样的人,一辈子都生活在过去的“限定”当中,没有获得真正的成长。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哀悼和告别,就没有真正意义的成长。

从亲子关系的角度,成长的另一层深意就是在精神上的“弑父杀母”,也就是独立于父母,走向完整而独立的自己。

这部电影开始于一段悲惨的故事,但是整篇看下来,不管是从心理还是社会角度,都颇具深意。正如原著作者想要表达的那样:“从孩子的视角去探讨受害者的精神世界,从罪恶中开出爱之花”,唯有最终落实到“精神的自由”这个主题之上,这个话题才能真正告一段落。

所以,被解救,只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

2.主观镜头的教科书级别示范

从镜头给观众的印象分类,电影由客观镜头和主观镜头两种。从导演(也是观众)的视角出发来叙述的镜头叫客观镜头。与之相对,从剧中人物的视点出发来叙述的镜头则称为“主观镜头”。

主观镜头把摄影机的镜头当作剧中人的眼睛,直接"目击"生活其他人、事、物的情景。它因代表了剧中人物对人或物的主观印象,而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效果,进而增进观众和人物进行情绪交流,获得共同的感受。

在这部电影中,导演就是以儿童杰克的视角来构建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这部电影不是从杰克的视角,而是从其他成人的视角或者观众的上帝视角,恐怕观感会完全不同。我认为,这正是这部电影成功的秘籍之一。

儿童的世界和成人不同,因为儿童的认知是有限的,蒙台梭利曾经说过:“儿童不是小号的成人”,所以儿童视角是明显不同于成人视角的。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说,3岁以前的幼儿,其思维局限还非常明显,常常分不清现实和想象,冲动性和固着性表现明显,而5岁左右的儿童,随着前额叶的发育成熟,会明显显示出认知方面的飞速发展,虽然还比不上6岁之后,但是相较于之前已经进步明显,正因为如此,所以乔伊才认为5岁的杰克可以作为一个“大孩子”,接受真实的世界,并有可能制造逃跑出去的机会,为母子俩逃出囚牢奋力一搏。

事实证明,乔伊的选择是正确的。

同时,杰克作为一个5岁的孩子,他身上既体现出了儿童思维的限制,更体现出儿童思维的可塑性,作为观众,我们跟着杰克的“眼睛”看待事情的发展,得到了完全不同于成人视角的心得体会。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部电影是主观镜头的一次教科书式示范。

杰克对乔伊说:“你不是最好的妈妈,但是你是我的妈妈”,体现出了一个孩子对母亲的眷恋,杰克说:把长头发送给妈妈,因为长发里蕴含着能保护妈妈的能量,我们因孩子的勇敢和纯粹而泪目,在电影的最后,杰克的旁白说:“妈妈和我做了一个约定,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所以我们每样都要去尝试,这世界上有那么多事物,有时候很吓人,但是没关系,因为你还是和我在一起”.....到了电影的结尾,杰克告别过去的方式仍然是一个5岁男孩的方式,他挨个和屋里的物品道别。

成人的优势是所知更多,但是也常常因此而心生不自知的傲慢与顽固,而儿童的视野是天真的、像未经污染的白纸,什么都可以接纳。正因为如此,我们从儿童身上能学到更多,找回更多纯粹的情感,提醒自己保留一份童真。

在这部电影里,作为观众感知到了更多的是温暖和美,而不是黑暗和压抑,大概正是因为我们的视角,始终和杰克在一起。

3. 电影引发的思考:自由vs禁锢、真实vs幻象、救赎vs互助

一部优质的作品必然包含几个必不可少的元素,其中重要的一点在于引发思考。电影讲述的是故事,但因此引发的思考才是其真正的价值所在。

① 自由vs禁锢

“房间”既是现实,也是关于自由的隐喻。在杰克生活的前五年,他没有自由,但是对于这一点他并没感觉痛苦,因为他从未见过外面真实的世界,所以,自由对于杰克来说,只不过是一种虚幻。

但是对于17岁被拐的乔伊来说,自由就成了她心中永远过不去的坎,她从自由世界中来,所以想要回到自由世界的渴望从来没有一天消失过。

当杰克第一次离开逼仄的空间,见识到自由的世界,他的反应不是欣喜若狂,而是恐惧和迟疑。关于这一点,电影的描述非常真实,对杰克的描绘反映了人们对待未知自由的态度——这一点是值得思考的。

人性对未知世界有本能的恐惧,对于一个从来没有享受过自由权利的人来说,告诉他自由的真相(如同母亲乔伊给儿子杰克讲述),往往会引发对方的反感和恐惧,因为相比较“不确定”、“得不到”、“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人会本能的相信“确定”、“已拥有”的东西。

随着剧情的展开,适应了外部自由的杰克依然对曾经记忆中美好、温暖的“房间”心怀感情,所以,他要求重新回到那间小屋。然而,那里的逼仄让他不敢置信,他感觉到房间“变小了”——对于已经享受过自由的人来说,重新禁锢对他们来说是不能接受的,所以,杰克选择了和过去道别,重新回到自由的世界。

自由的本质,是一种权力,所以,生而为人最宝贵的权力,便是拥有自己对自己人生自由选择的权力——这正是延伸于电影之外的对自由的思考。

比如最常见的“被伤害感”,很多人日常的喜怒哀乐都是源于外界环境的变化,比如挣了钱就会高兴,被领导表扬了就会欣喜,被旁人指责了则会心情低落.....等等。但是这种反应,恰恰是放弃了自主掌握命运(包括情绪)的自由的表现。

人可以选择快乐,而不是被自己僵化是思维禁锢——这是一个人拥有的自由。

② 真实vs幻象

在生命的前五年,杰克对世界的认知只有妈妈和房间。比如,树叶是绿的,温度是恒定的,高山和大海是假的,因为我的房间装不下......从未走出过房间的杰克,和母亲讨论最多的问题便是关于真假的问题,尤其是对于自己从未见过的事物,妈妈该如何向孩子解释他们的真实?

在柏拉图的《国家篇》里,柏拉图论述了一个原理:人们总是会将自己可感知的世界视为真实的世界,这是一个人思维的局限。

事实的真相是:自己感知的世界,常常是带着自我主观滤镜的世界,自己的感知,常常是“假”的,也可以说,是一种幻象。而客观真实的世界,又常常超过自我认知的边界,我们以为它们的假的,但恰恰,它们是“真实”的。

所以,逃离自我认知的幻象,拥抱真实的世界,是一个人精神开悟,思维启蒙的关键所在。

在电影中,妈妈准备让杰克借着假死的机会逃出去,为此妈妈向杰克阐述了“墙”外面的真实世界,杰克的反应是愤怒,他骂妈妈,说妈妈在撒谎,妈妈说这间小屋臭不可闻的时候,杰克愤怒的说妈妈才是真正的臭......

杰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从本质上说,是因为妈妈现在讲述的内容颠覆了他过去幻想出来的世界,也就是打碎了他过去的认知,所以他恐惧而愤怒。

杰克的反应,和现实生活中那些生活在自我幻镜中的人重新面对真相时的反应如出一辙。正因为如此,托马斯·摩尔才会说:对一个最好的治疗,就是拉近他与真实的距离。

从这个角度说,只有打碎自我幻象,才能迎来真正的成长。

③ 救赎vs互助

电影中,最令人动容的莫过于杰克和乔伊之间的母子情了。正如乔伊走出精神阴影后对杰克所说:“你又救了我一次”。

在电影的前半段,乔伊为母则刚,在极其恶劣的生存环境下,她因为儿子,坚定了活下去的决心,用电视机和童话尽己所能保全了儿子的精神世界,以至于生活在如此困难的环境下,留下的竟是杰克心中最美好的记忆。

这一部分,是母亲对儿子的保护。

在电影的后半段,乔伊和杰克重新回到现实生活,杰克的不适应来源于对真实而未知世界的恐惧,但乔伊的不适应则更加严重,这本是母子二人的并肩战斗,但妈妈乔伊却一度败下阵来,甚至打算自杀投降。

这时候,5岁的杰克展现出作为儿童更加难得的可塑性和适应性,他简单但迅速的适应了新的环境,比母亲乔伊表现的更加无畏,他勇敢的突破了自我。以“蕴含能量”的长发完成了对母亲精神的救赎。

这一部分,是儿子对母亲的帮助。

妈妈和儿子之间的互相救赎和互相帮助,就如同电影中妈妈烂掉的牙齿和儿子剪掉的长发,互相交织,象征着母子之间独特的情感交融,同时也是一种精神能量的互换。

在这部分,要重点说一说杰克的长发,它是电影中一个标志性的隐喻——在电影的前半段,长发的杰克雌雄难辨,他在封闭的环境中,和妈妈形成的是一种共生关系,虽然已经5岁,但是仍然吃奶,没有太多的性别意识和主体意识,但是在现实的严酷考验中,他最终剪掉了长发,将认为蕴藏自己能量的头发赋予妈妈——从长发到短发,象征着杰克重获新生。

杰克的行为,对于母亲乔伊来说,是第二次救赎——第一次是杰克逃出去使得母子二人获救,而这一次,则是灵魂的救赎。在整个过程中,母子二人一直在互相救赎和互助,共同构建了令人动容的母子关系。

在杰克剪完头发之后,他对一直照顾自己的姥姥说:我爱你姥姥——自此,杰克不再是只和妈妈相依为命的孤独小孩,他有了链接更多亲密关系的能力。正如外婆对杰克所言:没有人可以独自坚强,我们都是互相帮助,让彼此坚强有力量。

而正是爱和互助,让一个悲剧走向了幸福的结尾。

【写在最后】

《房间》是一部涵盖了丰富内容的电影,关于自由、母爱、社会以及心灵的重建....电影以儿童视角,在饱满而喜剧的故事里,用大量诗一般的旁白,构建了一个直抵心灵的电影世界,这使得作为观众,从中获得的感动是一种更为深邃的复杂情感。

不管从哪个角度说,这都算的是一部上乘之作,值得观众花2个小时的时间去认真观看。

(0)

相关推荐

  • 《房间》人生就是不断地走出房间

    陌生人, 你好. <房间>讲述了一个关于逃离和重生的故事.女主乔伊被拐骗囚禁在一个棚屋里七年,在此期间她遭到了强奸,并生下儿子杰克.母子二人都是对方在狭小房间里的唯一依靠,在杰克过了五岁生 ...

  • 心头好| 影评《房间》:没有人可以独自坚强

    今天我想说说一部2015年由爱尔兰导演兰纳德·阿伯拉罕森执导的电影--<房间>.2016年,女主角"惊奇队长"布丽·拉尔森凭借此片获得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 ...

  • 男子拐骗了一名女子关房间七年,还生下孩子这部<房间>值得一看

    如果把你关在一个小房间里七年你会怎么样? 会不会彻底疯掉 一名男子拐骗了一名女子 在他生下孩子后把他们关进了房间里 这一关就是七年 七年间所有的吃喝拉撒 全部都在一个小房间里进行 他们能否逃脱出去 今 ...

  • 劳月夜聊206期:让我给你力量

    本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名单上有一部看上去朴实无华的片子,片名叫<房间>Room.这部影片既没有明星大导,剧情也是很平常的母子感情.可能因为平常,所以网络上也找不到资源,直到前两天我才找到一 ...

  • 女孩遭到邻居绑架,被囚禁7年,越看越让人窒息,剧情片

    女孩被邻居绑架囚禁7年 看完让人感到窒息 大家好我是撩影 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电影是房间 这是一个充满罪恶的房间 这里毁掉了一个少女的青春 锁住了一个男孩的童年 小男孩杰克从一出生便没离开过这里 他的世 ...

  • 史上最全年报分析框架及案例详解: 从审计的角度进行深度解构

    在我国,99%的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给投资者看的第一份重要文件,永远是年报.那么,企业的盈利和亏损.发展前景所有重要信息等都能从缜密的年报分析得知,这也是金融高薪行业的基本功. 年报分析是评价企业经营状 ...

  • 感知正在生成的未来--UField•太原场共创之旅深度解构

    2020年12月26-27日,UField|U型共创实验室全国第29场(太原第一场),这是基于U型理论的工作坊.整体设计的非常精妙,每一个活动都很有深意,值得回味.整整两天一晚,从逐步下潜剖析自己,到 ...

  • 互联网医院是建立医联体的快速路径,深度解构微医模式

    国务院于4月12日召开常务会,专题部署医联体推进工作,这是国务院首次在常务会上系列部署国家医联体建设,并明确提出四项建设要求和执行路径,将出台系列配套政策,鼓励各地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 通过 ...

  • 写在地方医保目录调整之前:国家医保目录深度解构

    香菇君 一枚脑洞大开.神经大条的精神分裂者.邮箱:513613953@qq.com 上周最让医药圈为之震动的就是国家医保目录犹如高考放榜似的终于尘埃落定,药企同仁们几家欢喜几家忧.自媒体"泣 ...

  • 西安峰上别墅设计 | 香榭御澄 | 用极简线条,解构纯粹空间

    艺术的伟大意义 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正感情 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 --罗曼·罗兰 -项目信息- 项目地址 ▏香榭御澄洋房底跃项目面积 ▏360平米设计风格 ▏现代项目设计 ▏曹旭项目执行 ▏峰上大 ...

  • 高压开关柜详细培训,全方面解构阐述!

    导 读 高压开关柜是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的俗称,是按一定的电路方案将有关电气设备组装在一个封闭的金属外壳内的成套配电装置. 35KV高压开关柜 高压开关柜广泛应用于配电系统,作接受与分配电能之用.既可根据 ...

  • 我最常用的保胎方——解构泰山磐石饮(上)

    每年的这个季节,也就是夏至前后,孕期妇女先兆流产的病例较其他季节要多,还有一些孩子出现流鼻血,因为夏至前,阳气生发之极,热迫血行,有的人肾气不足升发太过,就会出现腰腿无力脚后跟疼,造成上焦能量过盛,下 ...

  • 七种平面布局,解构排烟系统

    [[烟规4.1.1]]  建筑排烟系统的设计应根据建筑的使用性质.平面布局等因素,优先采用自然排烟系统. 防烟系统的设置主要和建筑的高度息息相关,而排烟的系统设计和建筑的平面布局关系非常大. 现在建筑 ...

  • 用洛伦兹变换和相对论解构时间——时间确实不存在,源于人类无知

    想象一下,你正在和一个穴居人聊天.你告诉他,他每天在天空中看到的太阳都是同一个太阳.并没有新的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然后又在晚上沉入大海."但必须是一个新的太阳.它从那里升起,又从那里落下&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