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性血泪史:“扬州瘦马”——富贾豪绅扭曲变态心理的产物
自南宋迁都临安后,国内经济重心逐渐南迁,随着北方经济地位的逐渐下降,南方以扬州、益州为中心的城市日益兴起。
到了明清时期,作为长江和运河交汇点的扬州,借着两淮盐业发展的东风,逐渐成为了南北交通的大枢纽。
往来富贾豪绅不断,大量财富堆积的城市中,出现了各种各样声色犬马的销金窟。
长此以往,见惯了丰乳肥臀,搔首弄姿地寻常女子,富商们将目光投向了更加猎奇的领域。
以体弱、凸显男人雄风为卖点的“扬州瘦马”,自此应运而生。
瘦马非马
所谓扬州瘦马,自然与马无关。
在古代众多医书中以“马”指代女性,《说文·马部》中有“马也,女阴也,象形”一说。
“瘦马”之说来自于白居易的“莫养瘦马驹,莫教小妓女”一句。
《客窗闲话》中讲到“金陵匪徒,有在四方贩卖幼女,选其俊秀者,调理其肌肤,修饰其衣服,廷师教之,凡书画琴棋,萧管笛弦之类,无一不能。及瓜,则重价售与宦商富室为妻,或竟入妓院,名之曰'养瘦马’。”
见惯了大开大合的阵仗的富人们,改换口味,喜好身娇体柔,长相清瘦的小女子,要是再会点琴棋书画那就是顶级尤物了。
有需求才会有市场,总有人需要为这个市场服务,一个以此谋生的职业便产生了。
牙婆
牙婆,又称牙嫂,起源于《金瓶梅词话》,指的就是旧时里进行人口买卖的妇女。
她们平日里以贩卖胭脂、花粉等妇人用品维生,遇到有需求的,就为大户人家介绍选买宠妾、歌童、舞女。
有着各种不同需求的商人们向熟识的牙婆们提出需求,牙婆便为其物色人选。
这些女子多半是来自于穷苦人家,在年仅七八岁时,被牙婆相中,以几贯钱的价格就将他们买来,悉心调教,最后再以高价卖给富商,在其中牟取暴利,再寻找下一个目标。
自此,到了明朝中后期,一条“豢养+调教”的完整产业链在扬州形成了。
瘦马不瘦
当然,这些被拐卖来的贫家幼女并不是都有成为扬州瘦马的天资。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发掘后,牙婆会根据才貌不同,将她们划分为三六九等,分开买卖。
一等资质最高,牙婆会找人教她们莺歌蝶舞、琴棋书画,不仅如此,闺中秘术,奇淫巧技也是必修课,这些注定是要以高价卖入高门大户的。
二等资质偏差,牙婆另辟蹊径,培养她们最基础识字的同时,教她们管账记事,以便于卖与商人,辅助他们的生意。
三等资质最差,牙婆不会安排她们认字,而是教授最基本的女红裁剪,以及厨房中的煎炒烹炸,瓜果点心,日后卖入普通人家,再不济就卖入大户人家为奴为婢。
这种煞费苦心的投其所好,最终使扬州成了“瘦马”的代名词,明代《广志绎》中将苏杭币、淮阴粮、广陵姬,作为天下码头之物产。
当时民间也有俗谚“要娶小,扬州讨”。
归根结底,扬州瘦马的产生,还是源自于社会上层的变态怪异的审美。
繁华骚动,歌舞升平的背后,留下的始终是穷人的眼泪与鲜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