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说刘姥姥是“母蝗虫”,是出于什么心理?阶级歧视吗?

从我很小的时候,读《红楼梦》,就在注释里看到过对“母蝗虫”的分析:体现了贵族公子小姐们对劳动人民的歧视,反映了包括林黛玉在内的统治阶级的俗而又俗的情趣。

一涉及到阶级观念,当然是劳动人民勤劳伟大、统治阶级不劳而获,这是政治正确。但是奇怪的是,像我这样的穷人,又是可无置疑的劳动阶级(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在建国后已经被消灭了),看到“母蝗虫”一段时,也会笑不可禁,并不会因为我所在的阶级受到歧视,而引起“阶级仇恨的怒火”。这是为什么?是我的阶级觉悟不够自觉吗?

后来读张爱玲的《异乡记》,里面有句话似曾相识:“我们的旅行是一路吃过去的,如同春蚕食叶”。

蝗虫当然是害虫,春蚕当然是正面形象。但是在“吃”这一点上,它们也没有什么区别。张爱玲把自己比喻成食叶的春蚕,是阶级觉醒后的自我批判?还是充满情趣的自嘲?

当然是自嘲。正如林黛玉说刘姥姥的“母蝗虫”,也没有什么阶级歧视、阶级仇恨、阶级敌意。根本的,“宝玉姊妹们也都在这里坐着,他们何曾听见过这些话,自觉比那些瞽目先生说的书还好听”。要知道,这是“凤姐知道合了贾母的心,吃了饭便又打发过来,鸳鸯忙命老婆子带了刘姥姥去洗了澡”之后了。如果黛玉对刘姥姥看不上眼,完全可以托词离开。

黛玉没有离开。众姊妹都没有离开。连凡事不感兴趣的王夫人也没离开。在她们的富贵然而狭隘的生活里,刘姥姥是一股新鲜的清风。她们并不能做到平等待人,但是毫无疑问地,刘姥姥引起了她们的强烈兴趣。

刘姥姥俚俗,粗鄙,也不乏夸张,而整体是搞笑的。古代戏子是下九流,而丑角更是戏子中地位较低的。但是人与人之间,并不是只有地位关系。

就像现在的德云社有很多粉丝,奥运冠军们也有很多粉丝,他们有的还互为粉丝。相声演员和奥运冠军,都没有保家卫国流血牺牲,都没有冲到抗疫一线,都没有造福人类更改历史的丰功伟绩。但,并不能否定他们的社会价值。

刘姥姥是靠她的夸张的表演,赢得了贾府的众多馈赠。这些财与物,你说是赏赐也好,但是贾母给宝玉的雀金呢也是赏赐,贾琏与尤二姐调情也要求“赏我一口吃”槟榔,名义上的“赏赐”,并不一定意味着阶级与歧视。

黛玉给刘姥姥起了“母蝗虫”的绰号,是对她的表演特色、表演风格的概括。这个概括是恰如其分的,反映了黛玉高明的语言能力。

正如观众概括岳云鹏的表演风格是“贱萌”一样,这只是概括,并没有歧视,更与阶级阶层无关——有几个观众比岳云鹏收入更高了?又有几个粉丝一边欣赏相声表演,一边又暗暗歧视“这些都是戏子、都是下九流”了?

黛玉对刘姥姥,也是充满新鲜感的欣赏,充满趣味的概括。这里没有“阶级歧视”什么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