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之弥高--徐悲鸿

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 —徐悲鸿

有人说,

                                                  徐悲鸿擅长画马,
                                                        其实,
                                                  他确实擅长画马,
                                                        然而,
                                                    他的涉猎题材
                                             还包括人物、动物、风景等
                                                           他,
                                        对二十世纪中国画发展的影响至大,
                                                    无人可以企及。
                                                           他,
                                             走出了怎样一条成长之路?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从小,徐悲鸿跟随父亲学习画画。他的父亲徐达章是私塾先生,会画画,可以说是当时宜兴一位一流的乡村画家。在父亲的影响下,徐悲鸿很小就爱上了绘画,并显露出了过人的艺术天赋。9岁读完四书五经,10岁可以为父亲的画敷色、为乡亲们写春联。17岁,为了养家,同时兼任宜兴3所学校的美术老师,三校之间相隔50多里地。
                                                      牧童图
    
     这幅画是徐悲鸿在抗日战争期间所画,既是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也是对童年的美好回忆。徐悲鸿幼时家中无牛,而耕田时需用牛,他便替邻家放牛,以此作为借牛使用的替换办法。他凭借丰富的用水用墨经验,将使笔呆滞的墨用于画粗糙的牛身、牛尾、牛角,突出质感,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他除了在画上写了这一经过之外,还专门在画的右下角盖了一方印“腐朽神奇”,赞叹化腐朽为神奇的造化之功。
                         
21岁
     徐悲鸿接到震旦大学法文系的录取通知书,同年,又担任了哈同花园的美术指导。23岁时,他前往日本呆了半年。24岁时,由蔡元培聘请其为北京大学的“画法研究会”导师。在北京大学出版的第一期《绘学杂志》上发表著名的文章《中国画改良论》。这个阶段他一直在寻找赴法留学的机会。
25岁
     他终于如愿公费赴法留学。先是考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受教于院长佛拉蒙先生,之后在佛拉蒙的引荐下,拜达仰(法国最后一位写实派大师)为师,领会写实主义的精髓,他观察生活、勤于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29岁时,徐悲鸿的作品《妇人》入选法国全国美展;33岁时,更是佳作不断,有9幅作品同时入选法国全国美展。这段时间,国内的生活资费时有时无,他的生活状况可以用坎坷、落拓、贫困来形容。
33岁
     他回国居于上海,并在南京的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后改称国立中央大学)担任艺术系教授。
                                                       奔马图
     徐悲鸿在动物画题材中,尤以绘马著称于世。徐悲鸿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旅欧期间画过数以千计体态洒脱的欧洲马。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他前往印度国际大学讲学时游历了青藏高原西部的克什米尔和喜马拉雅山麓的大吉岭,高原上高大剽悍的野马深深地打动了他。从此,徐悲鸿笔下的马不仅拥有优美的体态,还具有勇猛的活力和坚韧的耐力。它们的鼻孔扩张,意味擅于长时间奔跑;它们的体型瘦长、四肢修长、四蹄宽大,表示着其奔跑时的矫健与迅捷。徐悲鸿创作的以马为题材的作品中你,除了《九方皋》外,所画都是没有任何束缚的马:没有笼头、没有鞍鞯,甚至没有牧人或骑手。它们野性未驯,毫无羁绊,诚为徐悲鸿心目中自由之神的象征。
     本幅绘一匹骏马在自由驰骋。粗犷简练的运笔既合西方绘画中的解剖原理,又含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意神韵。酣畅淋漓的施墨将马的骨骼、肌肉、皮毛刻画得惟妙惟肖;洒脱奔放的造型,则充分表现出马儿倜傥不羁的个性。
                                                    九方皋相马图
     1927年,陷入经济困境的徐悲鸿偕妻蒋碧微回到上海。然而,回国以后,徐悲鸿夫妇的经济一直很拮据,不但没有收入,连回国的旅费还是借来的。1928年1月,国民党元老吴稚晖和李石曾都在上海,蒋碧微回忆:“这时徐先生拜见二位长者,李先生就以世界社的名义,聘请徐先生为几位元老绘像。前后花费了一两个月的时间,徐先生为吴老先生、张溥泉先生和张静江先生夫妇画了四幅画像,每幅得到两百元的报酬。”就在这时,徐悲鸿创作了目前已知的第一张《九方皋相马图》,即为本幅,送给李石曾。此图已经奠定了徐悲鸿后来创作“九方皋”题材的基本格局。一方面是为了感谢李石曾,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自己的才学能够为人所识、为人所用。此后,徐悲鸿画了多张《九方皋图》,以抒己见。
37岁
      徐悲鸿完成《九方皋》第七稿。43岁时,他回到中央大学任教。正值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际,他对民族命运十分担忧,于是满怀情感地完成了《风雨鸡鸣图》、《侧目图》等一系列具有民族情怀的绘画作品,隐喻着民族即将崛起。
                                                       九方皋图
   《九方皋》为二十世纪中国画不朽的旷世杰作之一,此作代表了二十世纪前期中国人物画的最高水平。此画徐悲鸿创作于南京丹凤街中央大学。画取材于《九方皋相马》故事。九方皋看到的是马内在的精神和能力,注重马的本质特征而不重马的皮毛,注重它的精髓而忘掉它的表面现象,九方皋相马的价值,更远远高于千里马的价值。
     画家对画的主人公细心塑造,九方皋叉腰昂首站立,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前方的那匹黑色骏马,烁烁放光的二目流露出不凡的气质与高超的智慧。他的胸有成竹与身后两个浅薄之徒的自命不凡都被描绘得栩栩如生。徐悲鸿笔下的马都是不带缰绳,追求自由的野马、奔马,而唯有这匹黑缎似的骏马心甘情愿被红缰所制。对此,徐悲鸿解释说:“马也如人,愿为知己者所用,不愿为昏庸者所制。”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以马喻人,有远大抱负、追求的有识之士,愿意成为栋梁之才,却不甘心服务于庸人。有贤才之人更希望自己是一匹千里驹,得到像九方皋那样的慧目的发掘,找到适合自己的用武之地。
侧目图
     此画绘于徐悲鸿在新加坡为抗战筹款之时,画家把虎视眈眈、张着嘴、露着尖牙的毒蛇喻为挑衅者,双目放光的痩狮则象征着中华民族,它已经觉醒,目光中充满着对敌人的鄙视。徐悲鸿正是在对具有高度故事情节性以及对狮子充满威严的精神状态的准确传达中,特别是从狮子的面部表情和眼神的表现上,充分体现了其生动传神的艺术境界。作品在狮子强烈的动势、情节性表现、高度想象力、画面对艺术家民族情感和个性气质的成功传达上,都体现了徐悲鸿艺术的浪漫主义情怀。
风雨鸡鸣图
     徐悲鸿创作该画,正值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际,他对民族命运十分担忧,于是满怀情感地完成了这幅《风雨鸡鸣图》。作品取材于《诗经.郑风.风雨》,画面描绘了晦暗的天空下,一只雄鸡迎着交加的风雨引吭高歌,鸡鸣打破了阴郁氛围的沉闷。“风雨”隐喻国家面临的恶劣形势,狂风暴雨中晃荡的竹叶象征着民族的命运处于漂浮不定之中,而唯有雄鸡屹立高石不惧危险,敢于抗争。徐悲鸿正是希望我们的民族也同雄鸡一样振奋起来。画面中重色的墨竹使画面调子浓郁沉稳,而鸡冠上的一抹鲜艳的红色,让人们在困境中看到了希望。作品以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是徐悲鸿寄情托兴的一幅杰作,也是二十世纪中国画不朽的旷世杰作之一。
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寓言小品文。文章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通过愚公的坚持不懈与智叟的胆小怯懦,以及“愚”与“智”的对比,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信心和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坚持不懈的道理。《愚公移山》这幅巨作是徐悲鸿在印度期间完成的,创作此画正值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候,但画家坚信中华民族以愚公移山的精神,艰苦奋斗,终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画家创作此画花费了三个月的时间。他突破了传统绘画的格局,把众多剧烈运动中裸体人物引入中国画。在画家笔下,不同年龄的人体有着不同的美感,不论是挥动锄头的大肚力士的一身膘肉,还是青年男子耙地的紧绷筋腱,还是儿童的稚嫩光滑,老者的瘦骨嶙峋,都反映出肌肉强烈的屈张美感。水墨的浓淡晕染,使每人肤色各异,产生了轻重节奏。远看此画令人感到气势磅礴,场面宏大,气氛热烈。近看则细部充实精到,无一懈笔。徐悲鸿突破传统绘画的格局,把众多剧烈运动中的人体引入中国画,可以说,它代表了近代中国人物画的最高水平。
46岁
     在印度,与泰戈尔结下深厚的友谊。这期间,他完成了中国画《愚公移山》。47岁,从印度回国,将几年来卖画所得的10万元美金全部捐出用于抗战救灾。
49岁
     主持筹办中国美术学院。52岁,徐悲鸿接受蔡元培的聘请,担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后来的北京中央美术学院)校长。进行了教学改革,引入素描教学作为基础课程。与蒋兆和共同努力下,形成整个中国美术教育的基础框架,被称为“徐蒋体系”。
钟进士像
     这幅作品抒发了作者欲借钟馗之力,惩治世间恶人的愿望。对钟馗与小鬼的描写对比分明,钟馗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专司驱邪镇鬼。宋代以后,中国民间每逢端午或除夕,家家户户多要张挂钟馗的画像,以镇宅祈福。一般人画钟馗都夸张其丑陋。徐悲鸿则强调其凛然正气,以重线浓墨写其虬髯黑袍,而以细线勾勒小鬼,让小鬼的丑陋弱小和钟馗的刚正高大形成最强烈的对比,表达了正义压到邪恶的力量和气势。作品线条遒劲,用墨简洁,人物姿势夸张但自然,神态威严,体现出“以形写神”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
印度妇人图
    1939年12月6日,徐悲鸿应泰戈尔之邀,经新加坡、仰光、加尔各答,抵达圣地尼克坦。徐悲鸿在印度期间经常出席各种文艺演出,特别热爱泰戈尔主创的歌舞剧及民间舞蹈。他仍竭力吸收印度各民族的文化,总是热情地应邀出席印度画家的画展。在此幅图中,徐悲鸿把西方绘画的元素与中国画的方法相结合,具体说就是对于人物面部、手部等处采用了西方素描的创作手法,凸显了人物的体积感与光感,而衣服、座椅等处则运用了中国画的勾线设色的方法。这种中西结合的创作方法影响了整个人物题材中国画的发展。
山鬼图
     本幅为徐悲鸿的代表作品之一。选自屈原《九歌》。画面描写山中女神等待所爱的人不来,幽思悲哀而独自归去的凄凉情景。女神超尘脱俗的形象,缥缈绰约的风姿,洋溢着神秘诡异的气息,处处显示着与人间的不同。但同时,她那纯洁美丽的心灵,缠绵悱恻的情思,忠贞不渝的品格,又处处是美好人格的体现,表现了作者对于真、善、美的热烈的追求。
     徐悲鸿为我们营造了一个神灵恋爱的优美意境。女神久等自己的意中人不来,内心疑惑、忧伤。以写意笔法描绘山中环境,其中的峻峭山势用的是拖泥带水的画法,攀缘藤蔓则是用较为写实的勾绘画法。以工笔重彩描绘少女体态,表现手法上的不同对比出少女肌肤的细腻与圆润。这种丰润造型与富有节奏感的线条,显然是承继了我国晋唐以来的佛像造像手法。值得一提的是,徐悲鸿以其特有的、精湛的西洋画素养,做出了勇敢大胆的尝试与探索,给予山鬼以“裸体”的审美准则。那严谨准确的解剖、透视,显然是兼蓄了西方古典主义绘画与雕刻的意蕴美。画面将环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和人物神情、体态的细致刻画,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出一个令人悠然神往的优美意境。

白梅图

     徐悲鸿画梅与古人有很大不同,古人画梅花多用线条去勾勒花朵的轮廓,徐悲鸿却是在灰色的底纸上用白粉去画出梅花瓣,画面显得更加完整清新。淡淡交融的墨色写出的参差交错的挺健的树干,与散落在枝间的万点梅花、灰色背景构成典雅明丽的黑白灰关系。枝干交错形成的无数不规则状组织起形的交响,使孤傲、高洁的意境格外彰显,散发着中国写意画特有的韵味。

松鹤图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茂盛的松树象征青春永驻。鹤则是仙人的坐骑,代表长生不老,故有“鹤寿不知其纪也”的感叹。徐悲鸿使用了通景这种富于变化的构图形式,在左侧画柏,在右侧写松,树的上下分布着四组形态各异的仙鹤。在中国传统笔墨的基础上,西方写实观念的适当应用使画面更加自然。徐悲鸿画鹤时融汇了他在欧洲使用灰纸作素描的技法,仅用可数的几根线条和用水对线条某些部分的一点洇润便使鹤身栩栩如生,在凸起处巧妙施加的一点白粉更令仙鹤从背景中走出,而最后点上的丹顶更使全画灿然生辉。
飞鹰图
     鹰乃猛禽,那炯炯有神的眼睛最能体现出它的精神和性格。画中这只翱翔的苍鹰,以它凝神蓄势的神态吸引我们。它俯视前方,正在搜寻猎物。它的眼睛是那样的晶莹剔透,犀利明亮。画家利用大笔的皴擦,提顿,逼真地再现飞鹰苍劲巨大的羽翼。用重墨和灰墨的变化表现出鹰身体的质感点。在大块墨色的安排上画家巧妙地暗部和阴影与重墨结合在一起,以强烈的对比拉开了前后的距离,使鹰向前方伸出的鹰喙、双爪格外尖利骇人。
绿荫双猫图
     徐悲鸿凭借捕捉动物瞬间行为的敏锐洞察力,成功地刻画了两只猫的情态。展示出他深厚的西洋绘画解剖学、透视学学养及中国画写生传神的笔墨功力。对猫的描绘虽然用的是中国传统画中简洁的笔墨,但在这貌似简单的黑白之间,不仅表现出了猫的明暗体积,它的下探屈伸的夸张动势和猫特有的柔韧机敏也自然地蕴涵其中,突出地说明了写实的造型与传神的理念在徐悲鸿艺术中高屋建瓴的统领作用。
鹰图
     在徐悲鸿的作品中,以飞禽走兽为主要题材的动物画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从艺术而论这些作品往往寄托着深刻的人格化的意想。本幅《鹰图》是徐悲鸿动物画中的精品佳作。图中画一只雄鹰伫立于高枝之上,笔墨精湛,造型准确。能感受到悲鸿先生的寥廓胸襟,以及在艺术求索上的峻极至德,真人如其画,画应其人。
在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上听到南京解放图
     作为第一个新中国派出的代表团的成员,徐悲鸿在布拉格参加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上听到南京解放的消息,全场沸腾,为中国人民鼓掌欢呼。徐悲鸿当即构思了这幅巨作。画面上中外人物多达百余个,其中,可以看到郭沫若、田汉、马寅初、邓初民、翦伯赞、丁玲等写实人物。这幅巨作作为中国文化界的志士仁人和外交事业的新开端留下了精彩的写照。
55岁
       1950年4月日,北平艺专被更名为中央美术学院,徐悲鸿被任命为院长。同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和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一届主席。
59岁
      1953年9月23日,在全国文代会的主席台上,正在主持会议的徐悲鸿突发脑溢血,晕倒现场,于3天后,1953年9月26日凌晨2点52分去世。享年59岁。

群奔图

     本幅为徐悲鸿的代表作品之一。六马组合,呈现于画面之上,构图的安排、墨色浓淡的把握都体现了画家扎实的绘画功底和极具天赋的想象能力。画家以线条和墨块简练地挥写出运动中的马群,以画面中部第三匹马为核心,传达着无坚不摧的力量。马与马之间的关系疏密有致,上下空间饱满,以显一往无前的磅礴之势。画家将西方绘画的透视融入其中,运用颜色的轻重,区分主次前后。六匹马形态各异,体态优美。画家运用重墨、重色和高光处留白的部分产生对比,使最前面的一匹马最为突出。右边第二匹马与左边第一匹马墨色稍淡,拉开了和最前面马的距离,中间使用轻重不同的墨线,形象地表达了马的动态。最远处的马,我们只能看到寥寥几笔绘出的马头,虽然极具概括,观者却能感觉到四肢躯干的位置和体会到它们聚集在一起所形成的强大冲击力。画家运用了大角度透视造成的力度,夸张马腿长度,尽显了骏马风驰电掣之势。作品奔放而沉雄,体现出徐悲鸿创作的浪漫主义情怀。
     徐悲鸿是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它长期致力于美术教育工作。他发现和团结了众多的美术界著名人士。他对中国美术队伍的建设和中国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的贡献卓越,影响深远。
     徐悲鸿的作品熔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显示了极高的艺术技巧和广博的艺术修养,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典范,在我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他的作品中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表现了人民群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威武不屈的精神,表达了对民族危亡的忧愤和对光明解放的向往。
(0)

相关推荐

  • 作为艺术爱好者,你认为“素描”对国画的影响是好还是坏?

    你好有,很开心回答你的问题 素描对国画的影响是好是坏 画家陈丹青曾说过,一切从素描开始,毁了国画 貌似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值得深思,素描是否真的毁掉了国画的笔墨意趣,还有国画的意境? 都说,素描是一切造 ...

  • 中国美术欣赏之七

    中国美术欣赏之七 https://www.zyzw.com/zgysd007.htm 本站编辑介绍美术经典作品,旨在普及美术知识,提高欣赏能力,勿用于商业用途. 七.现代美术     67.墨虾图.作 ...

  • 徐悲鸿最著名的油画《九方皋》,1.02亿元!

    徐悲鸿 九方皋 成交价10235万元 <九方皋>,是徐悲鸿最著名的一幅以相马为题材的油画. 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家.九方皋曾受伯乐推荐,为秦穆公相马三个月.他相马看重内在精华,不求表面,注重 ...

  • 徐悲鸿字画收藏秘笈有多少学多少?

    悲鸿与1942年为祝张道藩父母的七旬大寿所作,画面上有七只喜鹊在挂满红叶的枝头上嬉戏,每只姿态都各有不同.用红叶营造画面中人物或禽鸟的情绪,是徐悲鸿绘画的一大特色.这幅绘画曾在北京保利2012年春拍上 ...

  • 徐悲鸿花鸟,罕见!

    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人,原名寿康,年长后改名为"悲鸿".父亲徐达章是私塾先生,善诗文书画.徐悲鸿自幼承袭家学,研习中国水墨画.17岁时曾独自到上海卖画,后返回宜兴 ...

  • 国学经典名言警句500句(401~500)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401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张志和·渔父)402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403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唐·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40 ...

  • 摄影版'徐悲鸿奔马图'你看过么?

    Ростовский Антон Ростовский Антон是来自于俄罗斯的一名动物摄影师,他的作品大部分都是"奔跑的马"为主题,日积月累他留下了不少骏马的摄影作品,在画面中 ...

  • 《愚公移山》:徐悲鸿笔下的“异乡打工人

    徐悲鸿<愚公移山> 布面油画  46cm×107.5cm 1940年 徐悲鸿纪念馆藏 2006年,一幅<愚公移山>巨幅油画以3300万的成交价格成为当年为数不多的千万级拍品.在 ...

  • 徐悲鸿:别人看我是荒谬,我看自己是绝伦

    20世纪初是中国画十分颓败的时期,中国优秀的知识分子对民族的萎靡不振.艺术的泥古不化痛心疾首,发出奋起革新的呐喊.徐悲鸿以其深入的思考.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开始成为中国艺术复兴的开拓者. 徐悲鸿(1895 ...

  • 徐悲鸿和她离婚,送她这样一套画!

    徐悲鸿<十二生肖图册>成交价7280万 这套十二生肖图,是徐悲鸿离婚前送交蒋碧薇的一套作品,创作于1945年,也是徐悲鸿的一生中堪称孤品的十二生肖画. 徐悲鸿的这套十二生肖画中的动物,和原 ...

  • 【艺术视频】影视还原徐悲鸿请齐白石出山

    【艺术视频】影视还原徐悲鸿请齐白石出山

  • 她是徐悲鸿的遗孀,一生只为丈夫而活,却有人质疑她隐瞒一件事

    文|晨夕 1944年2月9日,贵阳版的中央日报上出现了一则广告,大意是:"徐悲鸿和蒋碧薇因为性格等原因,分居已八年有余,破镜难重圆,此后俩人各不相干." 徐悲鸿和蒋碧薇的爱情曾轰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