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出现“胎息”或“止息”时的基本状态

初学打坐者经常会听闻一些久习者谈论有所谓“胎息”的出现,不免非常好奇。

“胎息”是什么呢?实际上就是一种婴儿态的呼吸。婴儿出生前,不以口鼻呼吸,而以脐带连接母腹,自己腹部微动,所入气息来自于母亲。禅修者,若能恢复到类似状态,名为得“胎息”。

实际上,禅定达到初禅水平者就会有初步的“胎息”状态出现,达到四禅水平时就会非常明显,又被称为“气住”。“胎息”实际上又可以称为“止息”。

怎样获得“胎息”呢?

当我们通过数息、随息的练习,训练心专注,逐步摄心于呼吸与鼻端,慢慢地我们会发现我们的一呼一吸,会发生如下变化:

  1. 呼吸声越来越微弱,乃至到最后会完全消失。呼吸声粗大而明显者,被称为“风”;其次者不那么粗大但依然明显者,被称为“喘”;呼吸声音不明显,但是依然有,被称为“气”;呼吸声音没有,则称为“息”。

  2. 一呼一吸在觉受上,会感觉越来越绵柔,到最后会“绵绵若存”(《道德经》中之形容)。为什么叫做“若存”?呼吸已经似有似无,有时候好像就已经不存在了。这种状态就是达到了“止息”或“胎息”的水平。如果一个人,能够无论行住坐卧,无论清醒还是睡眠,都是如此的呼吸状态,那么他就是浑然在定的。

最容易练出“胎息”的方法是什么呢?实际上就是最简单的数息、随息。当我们对数息与随息非常熟练时,在心比较安然时,可以通过随息入寂;在心绪稍微不宁时,可以通过数息而得定。久而久之,我们就会养成一种习惯,只要处于休息状态,心会自然而然若有若无地守住鼻端,然后我们会发现我们的一呼一吸就像消失了一样。此时心会处于一种极为寂定的状态,然后在此基础上,我们能够清晰地观照到身体上的各处淤堵与酸痛。当我们继续坚持“默照”身体上的种种不适,我们会发现气机会发动,各处淤堵会逐步化解。

正因如此,打坐者掌握简单的数息与随息的方法,并且使之运用十分熟练,是非常有必要的!

专栏
坐禅:从入门至久坐
作者:建章君
¥180
97人已购
查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