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的款识

款识简述

  印章的款识是篆刻艺术的组成部分,犹如书画作品的落款。一幅书画作品无款无印,一方印章不刻款识,均不能成为一件完整的艺术品。

  篆刻的款识也称边款,是刻在印章四侧、顶端的款语。刻法有阴阳之分,阴文称“款”,阳文谓 “识”。边款的创作始于文人刻印,其中又有上、下款之分。上款刻嘱刻或被赠者的名,在名后加称呼和谦词。下款一般为创作时间、作者姓名、地点或注印章释文等。不是馈赠、嘱刻的印章不刻上款。一般的款语少者一二字,多则十几字。除此之外,另有一种长款形式,内容十分丰富,如在款中根据印文内容谈人生、论艺术,记述刻印过程、刻者与印主的交谊情感等。字数短则数语,长的有几百字之多。长款往往是一篇谈古论今,述艺抒怀的优秀散文,隽永可诵。在款语中,可以了解到作者的很多信息,如艺术主张、学术观点、创作动机等,有些则具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也是后人辨别真伪的佐证之一。

  边款虽是篆刻艺术的一部分,但又有它的独立性,如款语的内容和镌刻的书体、章法、刀法等,又组成了另一个艺术世界,有很大的学问。所以一方篆刻作品,又是作者综合素养的显现。在古印中也有类似边款的式样,如隋唐以后的官印,在印背上铸刻有少量的文字,但它的性质与后来的款识是完全不同的,它是封建王朝权力的象征,是凭信之物,刻铸的内容多为铸造机关、年月、释文及编号等。

  一、款识简述

  最早见到的边款是元代赵孟頫“松雪斋”、“天水赵氏”两印在印侧镌刻的“子昂”两字款。明代篆刻兴起,文彭在边款上有着创造性的发展,首创双刀边款艺术,字体以隶书、行书居多。随后竞相效仿,创新迭起,数百年来蔚为大观。边款分双刀、单刀、单双刀相间三种刻法,也有以阳文与图像入款的。运刀分冲刀和切刀。

  (一)双刀款

  双刀款与刻碑相同,先在印侧用毛笔书写款文,然后按文字笔画的边缘线用双刀,一来一回地刻去墨线,笔画呈“V”形,文字成阴文。双刀的特点是能准确地再现毛笔书法,表现书写的笔墨情趣。明代文彭创造了此法(见图9—1)。其后,苏宣(见图9—2)、汪关(见图9—3),均师法文彭而自成面目。吴让之(见图9—4),喜用此法作隶书款,生动而富有情趣。

  (二)单刀款

  单刀刻法是以刀代笔直接在印侧镌刻,每一笔画只需用一刀完成。单刀镌刻要求作者对文字的结构有一定的把握能力,以刀就势,点刀成趣。双刀虽能较准确地再现书法,表现书写特性;然而单刀更具刀的语言,有浓厚的金石气息,铁笔挥洒,刀笔交融,与印面更加吻合。明代何震是始用单刀刻款的先驱,他的楷书款,线条以点起,以石就刀,运刀猛利痛快,结体跌宕险峻,章法错落有致,别开生面(见图9—5)。在他的影响下,效法者众多,用单刀刻款渐成风气,成为边款的主要创作形式。

  清代丁敬,在何震的基础上创倒笔法,即起刀细尖,收刀粗壮(

),与毛笔书写的运笔方向相反,转石就刀(见图9—6)。丁敬与何震的边款风格虽基本相似,但倒笔法能更好地表现线条的起伏与使转。黄易用此法作小楷,风格简淡典雅,具晋唐韵味(见图9—7)。蒋仁的单刀款在丁敬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他以转刀不转石的方法刻楷书,较之以石就刀更能统观全局,准确地把握字形结构,避免了镌刻一字需转石数次易造成的顾此失彼(见图9—8)。单刀刻行书款则另有一番情趣,图 9—9、图9—10分别为邓石如、奚冈的行书款,起刀轻入,运刀稳健,提按有度,顿挫分明,苍茫古雅,沉着痛快。单刀边款发展到近现代,吴昌硕、黄士陵的创作,又赋予了新的情趣。吴昌硕的单刀款,气势逼人,跌宕有致,行草气息溢于行间(见图9—11)。黄士陵以冲刀魏碑入款,结体斜侧,豪放雄健,犹如一部小型的魏碑法帖(见图9—12)。

  (三)单双刀相间款

  单双刀并用的刻法能两者兼得,既具双刀的准确和再现书写性,又能体现单刀俊丽苍茫的金石气,故印家们仍时常以此法刻之。图9—13邓石如的行书款,图9—14吴让之的隶书款,图9—15吴昌硕的篆书款等,均是单双刀相间刻成的。镌刻时,按毛笔书写情趣提按起伏,在单刀未到位处,再补加一刀,便能增强毛笔的书写效果。

  (四)阳文与图像款

  晚清赵之谦创造性地发展了边款艺术,开创了魏体阳文和图像入款的新体式,大大丰富了款识艺术的表现形式。赵之谦的阳文楷书款雄强霸悍,有“铁马秋风”之势,犹如一幅北魏造像题记拓片(见图9—16)。阳文的刻法用双刀,与印面朱文刻法相同,可用毛笔在印侧先书写,也可直接镌刻。图像款也是由赵之谦开创的,与印文、款语结合,构成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性,其妙无与伦比。图 9—17为赵氏四面款。图9—18是图像与文字一体的新形式。

刻款技法

  古人印章的款识,给我们留下了十分珍贵的资料和学习借鉴模式。初学刻款,也要从临刻开始,待掌握刀法、风格后,才能进入创作练习。

  (一)款识的位置

  印侧的前后、左右和印顶,都可镌刻边款。边款的位置和顺序排列是有一定讲究的,如图9—19 所示,共分五面,从①起款至⑤长款收顶。每方印的款语多少不一,但必须按顺序进行。如文字较少,只需刻一面或一二行,为单面款,刻在印侧的左面①;需刻两面的为①、②,称两面款;文字较多的长跋,可刻满五面,最后在印顶收尾,图9—20为五面款。

  (二)边款的刻法

  刻法分双刀、单刀、单双相间三种。单双相间法只要有双刀、单刀刻法的基础,稍加练习便能创作。下面就双刀、单刀作一介绍。

  1.双刀法

  先在印侧用小楷笔写好款文墨稿,然后像刻碑一样用冲刀,一来一回两刀刻去笔画墨线,即成白文。阳文与白文刻法相反,刻去笔画墨线以外,保留墨线。

   2.单刀法

  顾名思义,每一笔画只能用一刀来完成。刻单刀款不写墨稿,以刀代笔随手刻成,转刀不转石。

  刻法一般用切刀,以刀的一角稍用力按入石中,即成三角点(

),各种笔画皆从点出,在点的基础上,移刀延伸便成线条。

  (1)横画,刀杆向右前倾斜,以右刀角切入石内,刀杆向左推动,刃口切向左,成一横(

)。

  (2)竖画,刀杆向前倾,前刀角入石中,刀杆向后(怀内)切下,刀痕成一竖画(

)。如竖画较长,刀切下后再往内移动,便成长竖(

)。

  (3)撇画,撇的刻法与竖相同,只是切入的方向有别(

)。

  (4)捺画,通常刻成反捺,即长点。切入方向从右下往左上运刀,刀痕成长点(

)。刻正捺,需要把石转动180°角,刀痕成(

)。

  (5)点画,根据点的正侧俯仰方向顺势点切,便成各种不同方向的点(

)。

  (6)斜钩,起刀切入石内,刀刃往右下切成点,再向下移刀,成“

”,最后在尾端用右下刀角(刀刃与线条重合)稍用刀一顶,便成斜钩(

)。

  (7)竖钩,直线处与竖画相同,刻成“

”,在竖的尾部再用内刀角横向往左一顶,成竖钩(

)。

  (8)竖弯钩,先刻成竖点,下移,再向右转,刻成竖弯“

”,然后与竖钩同一方法,点出钩(

)。

  (9)心钩,从右起刀,顺弧形向左上移动,刻成“

”,再刀杆向右内倾斜,以右下刀角对准起刀处切入,即成心钩 (

  练习:

  (1)双刀法。练习各种书体,体会各自用刀的特点。

  (2)单刀法。练习九种基本笔画;选择一家单刀边款,反复临刻,直至形神兼备,方可进入创作。

  初习单刀难以把握结构字形和行距、行线,可先在所刻印侧用墨抹成墨面,再用铅笔打上行线,在行线内用铅笔把所刻内容写成楷书,最后再操刀镌刻。

  边款是篆刻创作的内容之一,如同书画作品,若正文或画面很精彩,结果落款很糟,不但不能锦上添花,反而造成对作品的破坏,给欣赏者的感受是不言而喻的,作者的综合修养恐怕也会大打折扣。所以,边款水平的提高与印面同样重要。有些初学者认为只要把印刻好,边款好坏无所谓,这是错误的认识。

拓边款

  拓边款是最后一道工序。边款一般不拓,如果遇有展览、出版、发表等,需体现作品的完整和作 者的综合实力时才拓;另一种是一方印从印面、款识都比较满意,把它拓下来,作为创作成果资料保 存,或用于应急。拓款的用具和材料有棕老虎、拓包、白瓷碟、白芨水、连史纸、宣纸、毛笔、墨。

   拓款的方法分墨拓和蜡拓两种。墨拓又分乌金拓和蝉翼拓。乌金拓墨色乌黑,略有光泽,款字 呈白色,清新夺目,形成黑白极地对比;蝉翼拓墨色淡雅均匀,款字白色,字口清晰,有文人写意画轻 描淡写的意境。墨拓虽然麻烦些,但效果非常好。蜡拓是一种简易拓法,一般为了应急,效果远不如墨拓精美。具体拓法如下:

   (一)墨拓

   乌金拓的方法是:印侧先洗刷干净,涂抹一层薄而均的白芨水,稍等片刻后用手指触摸,感觉似 干非干时,把连史纸覆盖在上面,再用干净毛笔蘸少许清水,把纸依次抹湿,与印侧款面粘住,再取 两层宣纸盖在连史纸上,用手掌重按两次,吸干连史纸上的水分后揭去,再取薄而有韧性的纸,如连 史纸、毛边纸、蜡坯纸等,垫在连史纸上,用棕刷先轻后重反复敲打,直至字口凹陷,文字清楚可见, 然后再揭去垫盖在连史纸上的宣纸,待至八九成干时,即可用拓包上墨。上墨时,拓包蘸墨后要在白 瓷碟上轻轻拍打数次,使拓包底面墨色均匀,细心地从无字处刷拓至有字处,重复数遍,直到款面乌 黑发亮,文字清晰为止。待拓纸全干后就可揭下,揭时先从一角起,依次扩大,如有局部粘连难揭,可 在纸上呵一口气,便能顺利揭下,决不能硬揭而撕裂。

   蝉翼拓的方法与乌金拓基本相同,不过蝉翼拓拓刷的次数少,墨色浅淡。拓时要十分小心,拓刷 的衔接处要天衣无缝,不留痕迹,最后犹如透明的蝉翼,其名由此而得。

   (二)蜡拓

   这是一种最为简便的快速拓法。先将款面清刷干净,把连史纸覆在其上,两侧用手执住,绷紧, 然后用蜡墨在纸上平磨,直至文字清晰明朗。蜡墨文具店有售,或用黑蜡笔代用。 练习:

   (1)练习乌金拓法。白芨在中药店可买到,如一时难购,用胶水稀释也能代用。第一次拓款不一 定能成功,练习几次后便能很好地掌握了。

   (2)练习蝉翼拓法。体会拓刷的轻重和衔接。

   (3)尝试蜡拓法。备于应急之用。

(0)

相关推荐

  • 印文篆刻与边款款识穿越了150年!奚冈先...

    印文篆刻与边款款识穿越了150年! 奚冈先生由于是自用印的缘由,故没有留有边款,但篆刻大家丁辅之于1925年秋天考证此印为奚冈自用印并向朋友同行出示显摆,赵叔孺"拜观"后就用刀把这 ...

  • 学术 | 五百年印章边款艺术初探(上)——韩天衡

    五百年印章边款艺术初探(上) 韩天衡 一.一个长时期被忽视的印学课题 自明代中叶以降,篆刻的边款艺术成就与明清流派印章艺术是齐驱并驾的,倘使说明清流派印章艺术是秦汉印优良传统一脉相承的发展产儿,那么, ...

  • 细读《篆刻学》:篆刻的“款识”

    读<篆刻学>接近技法部分的尾声,是款识部分.款识如书法创作之落款,是篆刻创作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一个人学会刻印,还不算是一个完备的印人,还得学会刻边款.老办法,还是原文照读,另加 ...

  • 篆刻的“款识”那些事儿

    款识署于印侧,阴文谓之款,阳文谓之识,始于元代赵子昂松雪斋"."天水赵氏"二印侧有"子昂"二字款,至明季文何两家踵事增华,张大其制,仿勒碑之例,先落墨 ...

  • 程邃的篆刻成就,参照钟鼎古文,复合款识录,大小篆刻制印

    纵观中国流派印章艺术发展史,徽宗一系,显然是极为重要的一群人物:尽管明末清初的程邃并没有特别鲜明的开派意识,但由于程邃不落陈俗,倾心创造,以更新的印艺面貌与文彭.何震及其他印人拉开了很大距离,近三百年 ...

  • 细读邓散木《篆刻学》:款识

    邓先生<篆刻学>上编的最后一章,介绍"款识".我们来读这一章--因为这一章的内容多是介绍性的,不用多加分析,我们照录原文并简单做附录说明: (<篆刻学>款识 ...

  • 篆刻学习:款识文字能不能入印?

    这里要说的"款识",指的是古代钟鼎彝器上铸刻的文字.颜师古注称:"款,刻也:识(读zhì),记也."在远古,款识是一个意思.比如这是大盂鼎: (大盂鼎) 这是大 ...

  • “百年西泠•金石传薪”西泠印社社藏“时代印记”篆刻作品展欣赏(五)

    编者按 西泠印社自创立至今,已有118年的历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等诸多时代浪潮中,印社以其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犹留存着中国近现代史发展变革之气息 ...

  • 篆刻入门:最全的篆刻教学指南(下)

    第六章 印文运用及书写 如果把篆刻比作是一个建造房屋过程的话,那么印文的运用就好比房子正式动工之前进行的总体造型的图样设计.这幢房子作何用途,采用什么建筑材料施工,对于印章来讲,就是印文内容的确定和入 ...

  • 冯宝麟篆刻精选

    冯宝麟,字逸天,号鉴斋.慧观居士,别署万殊一相斋主人.慧观书屋主人,1964年生,河北黄骅人. 现供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理论部主任.研究员,西泠印社社员,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