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金字塔》教学思考
参考资料:《教师教学用书》《教学月刊》《小学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课文《金字塔》编排了两篇短文,分别是散文《金字塔夕照》和非连续性文本《不可思议的金字塔》。《金字塔夕照》描写了夕阳下金字塔的雄浑之美及作者观赏时的万千思绪,充满诗意的语言让读者身临其境。
“九月的开罗是金色的。”这句话奠定了文章的情感基调。第2自然段按照先整体后局部再到整体的顺序写了这一副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全段用了8个表示颜色的词来写夕阳下的金字塔。第3、4自然段写了作者看到金字塔后产生的“无边的遐想”,感叹金字塔是“人间的奇迹”,以及“产生一种怀古的幽思”。
非连续性文本《不可思议的金字塔》分为“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和“建造金字塔时的古埃及”两个部分。文本采用图文结合的表达方式,提供了丰富的有关金字塔的信息。教材针对文本内容提出了六个问题,引导读者对金字塔是如何建成的进行大胆猜想和合理推测。
表达方式不同的两篇短文不仅可以让学生全面地了解金字塔,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资料的能力,实践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后面的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好准备。本单元首次出现非连续性文本形式的课文,教师需指导学生感受文本特点,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合、概括,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资料的能力。
【学情分析】
五年级上册教材已经引导学生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前两篇课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其表达效果,感受景物独特魅力,这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一定基础的。
本单元首次出现非连续性文本形式的课文,学生需在教师的引导下感受文本特点,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合、概括,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资料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会认读“译、愧、熠”等10个生字,理解“熠熠发光、遐想、泛滥”等词语的意思。
2.借助表格、阅读比较等方式,感受两篇文章在表达方式上的不同。
3.了解金字塔外观、结构等方面的特点丰富对金字塔及古埃及文化的了解。
(以下非教学过程)
·初读课文,提取信息。
自由读课文,概括自己所感受到的金字塔的特点。
《金字塔夕照》:看到的,如金色、尼罗河、三座金山等;感觉到的,如古老、神秘等。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涉及重量、面积、体积、高度、建造时间、建造材料、建造工艺等;古埃及的文明成就,涉及天文历法、造船技术、建筑成就等。
·比较阅读,感悟写法。
具体内容 |
语言风格 |
文章体裁 |
表达方法 |
|
《金字塔夕照》 |
描写金字塔在夕阳下的美景及作者的遐想。 |
语言生动优美,直接表达作者情感。 |
写景散文 |
静态描写、反复渲染等 |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
介绍胡夫金字塔及古埃及的成就。 |
语言简洁客观,简介表达作者情感。 |
非连续性文本 |
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 |
其中介绍角度:
《金字塔夕照》介绍金字塔的“群貌”,是“总体写”;《不可思议的金字塔》重点介绍“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是“具体写”。
了解“图文阅读”: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中图文并茂,能够更加直观地把金字塔的特点介绍清楚。
图文阅读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式,有利于把握文本的阅读重点,更有利于增添阅读过程中的趣味性。此处呈现的的图文阅读内容,又属于非连续性文本范畴。因此,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把“图”和“文”及时进行比照、互补,有利于发挥文本“短、简、明”的特质,帮助学生把握阅读重点,缩短阅读时间,提高阅读效率,让略读课文的特征和效率落到实处,让阅读潜入文本深处。
两篇课文的联系:
《金字塔夕照》 |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
古老 |
公元前2600年左右 |
金山 |
塔现高137米,塔基现边长约227米;整个胡夫金字塔大约有50层楼高 |
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
每块石头都磨得很平,至今仍很难用锋利的刀刃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 |
…… |
…… |
·出示图片,指导阅读批注。
(出示100页课文)
1.从图中,你读到了哪些内容?
右边的文字介绍金字塔的特征,左边的文字帮助我们提出问题。
左边这些文字我们称为“批注”,在阅读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养成做阅读批注的习惯,及时记录下自己在阅读时产生的问题,或者阅读时迸发出的思维火花,更要学会去阅读书中呈现的批注的内容,这些内容能够帮助我们更好、更快地读懂文本内容。
2.浏览《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中的批注内容,看看批注中向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你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利用导图,大胆推测。
小组选择一个疑问进行合作学习,根据课文内容和课外知识大胆推测,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表达推测过程和结论。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