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实力,使小国「不弱」、强国「不霸」
▐ 「软实力」兴起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约瑟夫·奈尔(Joseph S. Nye Jr.),于1980年代末期,提出「硬实力」与「软实力」后,立刻变成大国外交谈判上的新思维。
硬实力是指,一国以军事上的强势,来压制对方,完成国家政策目标;软实力是指,一国以其制度上的、文化上的、政策上的优越性与道德性,展现其吸引力、扩散力、执行力。硬实力容易赢得战争;但需要软实力,才能获得持久的和平。
更进一步地说:「软实力」是指他人(或别国)愿意来称赞、学习、仿效、或者购买的「吸引力」。「软实力」就是在社会高度「开放」及「竞争力」之下,所累积产生的有形与无形的力量:如文明的水平、国民的素质、民主的制度、公平的法治、透明的组织、诚实的交易、分享的行为、反省的能力等。
▐ 软实力使小国「不弱」
「软实力」不是软弱,与中国文化「以柔克刚」的智慧相互呼应。
小国「不弱」,就是要靠软实力;人口都不超过1000万的北欧3国,就是靠各种软实力立足于世。
诺贝尔奖的发源地在瑞典,每年颁发和平奖,不是胜利奖。
当史太林嘲笑:「罗马教皇有几个步兵师?」教徒回答:「梵蒂冈统治世界,从不倚靠军队。」这凸显了独裁者的盲点,这也是软实力表现的极致。
芬兰是只有550万人口的小国,与强大的俄罗斯为邻,从来不可能靠武器(硬实力),来对抗它们的强大及野心。
另一个弹丸之地的新加坡,领导人坚持开放,化敌为友,全心发展经贸、金融、法治为主的软实力,变成了全球竞争力最高之一。
▐ 强就霸,霸就衰
二次大战后的超强美国,仍然要以参与韩战、越战、阿富汗、伊拉克等大小战争中称霸;战争所引起超过百万的难民潮、或偷渡丧生于海上、或徒步逃亡死于饥饿与疾病,真是人类的大悲剧。
美国自认是世界警察,这几场战争,损伤了美国的道德、财力及民心,东方智慧的「骄必败」,找到了西方的实例。
显然,我们奉行软实力哲学,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只是,想拥有这「形软质不软」的实力,仍是道阻且长。
鲁晓芙,财经作家,旅居欧洲。
中国经济已经国际化了,不了解欧洲,有时候,你就不了解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