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客家民居,感悟客家文化——南口研学实践活动

美丽中国古村落南口几十年如一日,安静从容隐藏在山水之间,展现着独特的美丽。喜好研学实践的朋友,可以到南口古村落来看看,踩着斑驳的石板,哼着小歌,看着炊烟袅袅,听着鸟叫溪流流淌声.......

走近客家民居,感悟客家文化

——多彩乡村﹒走进南口研学实践活动

策划:林艳梅

2020年8月16日,广东省德育专项课题组《中小学研学实践运行体系建构研究——探讨梅州山区"政史地"相结合的研学课程开发》一行前往南口镇锦鸡村干庐、将军第等地考察客家民居建筑特色,并在梅县区乡村振兴研究实践中心召开了关于课题组初步设计的《走近客家民居,感悟客家文化——多彩乡村﹒走进南口研学实践活动》研学课程的专家研讨交流会。参加研讨交流会的成员有:农艺市集创办人方航女士,研学导师邹顺荣女士,客家人杂志社主编赖俊权先生,客天下新农人学院研学部主任陈荣军先生,三得团建策划洪观铨先生,南口镇党校副校长李友伟先生,锦鸡村村史负责人林艳生先生及课题组成员。
视频/古卫平摄
客家传统民居的结构设计和布局,不仅反映了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如地形、气候等的特点),也蕴含了客家人客居他乡、艰苦奋斗、坚韧不拔、追求美好生活下的社会、经济、历史等人文环境的特点,客家民居体现了地方建筑特色与地理环境之间的联系,是我们梅州中小学研学实践课程不可或缺的本土资源。课题组为了设计处更贴地气的研学课程,课题组成员对这些民居进行了多次的考察和研究,主持人林艳梅老师带领研讨会成员走进美丽的客家古村落,先后参观了锦鸡村的将军第、侨乡村的南华又庐、自在楼等当地客家传统古建筑,这些古旧的建筑均是梅县地区比较典型、独特的传统客家民居建筑。
随后,大家集中在侨乡村的梅县区乡村振兴研究实践中心进行研讨交流会。会议分布两个环节进行,第一环节由课题组林艳梅老师介绍这次研学课程的整体设计思路、主要环节和课题组成员目前对课题设计的主要存在疑惑。第二环节由专家对课题的设计和课题目前的疑惑进行指导建议。
研讨交流过程中专家们肯定了课题组的研学设计方向,并鼓励课题组成员继续努力,争取早日实现课程落地实践,助力研学的理念和实践走遍梅州大地,助力客家文化传承与发展,最终实现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专家同时也指出课题组目前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通过本次的交流探讨,课题组对研学实践体系构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面对梅州研学实践存在的种种困难,课题组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争取圆满完成广东省德育专项课题使命,并为梅州中小学研学实践提供科学可行的实践示范!

下面分享一下研学环境——

南口侨乡村、锦鸡村位于县道X026路旁,离205国道咫尺,交通便利,环境优美,距离南口镇政府几百米,东望梅县区新县城,西望麓湖山景区,与即将开通的梅州高铁站2公里,一出站就能很快到达,这里尤其适合研学调研等活动。

这里四周青山绿水,古村密集,围屋众多,如诗如画

南口侨乡风光/叶繁荣摄影

南口侨乡风光/陈兴城摄影

侨乡村是一个有5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是著名的华侨之乡。村中稻田环抱,田间镶嵌着一座座美轮美奂、建筑风格多样、各具特色的百年客家围屋。这里良好的生态环境,风景秀丽乡村田园,民风纯朴的客家乡亲。2006年,侨乡村被确定为自驾车旅游专业村。2012年5月3日侨乡村被命名为“中国古村落(传统客家民居)” ,并享有“中国最典型的客家围屋古村落”的美誉。

罗利光/摄影

客家人建造围龙屋,有着这样一个规律,它们大多选择在边远的山区,屹立在青山绿水之间,阳光充足,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构成一幅幅生动、和谐的美丽画面。围屋布局严谨,造型独特,房间布局为通廊结构,屋内雕龙画凤,装饰精美。

罗利光/摄影

罗利光/摄影

这些围屋的设计可谓巧夺天工,墙壁上,门窗上,柱子上,门楣上……目之所至,皆是精美绝伦的壁画和雕刻,花鸟鱼虫、天地人畜无不美轮美奂,栩栩如生。屋檐下,甚至门前的桂花树上都装饰着一盏盏红灯笼,与树叶红绿相映,煞是好看。

古村落依然保存着原有的风貌,自然天成的艺术,需要艺术家们去发现,更需要我们去提升它的艺术价值

罗利光/摄影

侨乡村引起影视界的关注,曾拍过《红色娘子军》、《孝女彩金》等电影。侨乡村(原名南虎村),自明嘉靖年间开村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近代以来侨乡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出洋谋生,因旅居海外华侨和侨脊众多。

侨乡村现保存较为完善的客家传统民居108座,其中以“围龙屋”最具特色,还有为数不少的“合杠”至“多杠”的“走马楼”,以及少数“锁头屋”,碉楼和含有西式建筑元素的其他建筑形式。

夜色光明摄影

天地有大美,处处有灵性,研学活动以民居民俗、乡间拾趣、田园牧歌,还可以充分了解客家民俗风情,全身心融合自然美景,激发创作激情与灵感。

图文/梅州市研学课题组、林艳梅等
视频/古卫平

客都原创,让客家与您更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