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记梅州市客家民俗学者林作尧先生

梅州电视台记者采访林作尧先生

林作尧在60岁之前是梅州地方受人瞻目的人物。他是“岭东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校长,曾任梅州市人大代表等职。2004年至今,他的生活是看书、写作、收藏、旅游、参加社团活动。下面简述他的生活历程。

1942年出生的林作尧,祖籍梅州市城北镇桃源村。父亲林飞虎1945年警官学校毕业后到台湾谋生。1986年之前,他背负着父亲在台湾的关系,升学和就业都受影响。他中学毕业后,回到农村耕田,靠着自己的为人处事及个人努力,曾任生产队会计、副村长、调解副主任等职,还参与村中的婚丧喜庆活动。年青时期还玩过照相机,用黑白照相机走村窜户为人照相。这些经历培养了他的工作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改革开放后,他从农村到梅州市城区建房定居,曾当过针织厂副厂长。还参加函授大学学习取得了大专文凭。1986年,海峡两岸三通后,他父亲已是台湾的政界人物和画家,父亲情系家乡曾数次回乡探亲,为沟通台湾与大陆家乡的文化事业作出了贡献。经过林作尧的努力和他对社会的贡献,曾任曾任梅县市第七届人大代表、梅州市一、二、三届人大代表、梅江区一、二届政协常委,梅江区台联会主席等职。

林作尧先生在书房写作

1990年前后,普通高中只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的25%,还有很多初中毕业生不能升学。为此私立职业中专学校应运而生。林作尧在朋友的协助下创办了一间私立中专学校,父亲和在台湾的亲友筹集资金建校舍。1993年岭东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收第一届学生。学校是台湾亲属出资建造的校舍,在梅州仅一间受到社会人士的关注。那时他的学校建有教学楼,不要租借校舍,资金充裕,吸引了好些名教师到学校兼职上课,教学质量好。办学之初,培养的学生在社会上就业好,尤其是幼师专业毕业的学生较受社会欢迎。因天山高速公路梅州段要经过学校,为服从政府征地,学校只得拆迁而停办。梅州市岭东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办学13年,毕业10届学生,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实用人才。

2005年,“岭东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最后一届学生毕业。学校停办后,他开始步入养老生活。为了把这间学校的资料保存下来,他特写《十年风雨路》该书记载了岭东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历程。

他对客家文化有兴趣,2004年起参加客家文化社团,被选为梅县客家学研究会副会长。是“嘉应客家文化研究会”会刊《嘉应客家文化研究》的主编,会刊的会址是他的住宅,负责会刊的组稿和邮寄分发工作,刊物分发各社团和社会对地方文化有兴趣的人士。因他的社会经历丰富和熟悉地方风土民情,为他参与客家文化研究奠定了基础。他通过客家研究社团的平台,学习地方历史和客家民俗知识。他参加的客家文化社团,有部分人是对客家文化有研究的专家、教授、学者,有的人发表有论文和编著有书,他虚心向他们学习,逐步学会撰写客家文化学术论文。因为他的论文能够在大专院校举办的客家文化学术研讨会交流,认识了很多专家教授,学到了许多知识,提高了他的文化水平。

林作尧在家乡桃源村的别墅

原梅州市岭东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楼

1994年冬 月,林作尧(右)到台湾立高级工业学校参观时与学校领导人合影留念

林作尧(右1)在嘉应大学与校长黄绿清(右2)等留影

目前在大专院校举办的客家文化学术研讨会,参加的人大多数是专家、教授、或有硕士、博士学历的的人。林作尧所掌握的客家文化知识是靠自学,会议上对他的尊称是“学者”。所谓学者,是对某个学科有研究的人,在学术界是没有学者职称的评定机构。学术研究也容许专家、教授之外的人参加学术研讨会,这也是目前中国学术界百家争鸣、兼容并包、唯才是举、尊重知识、爱护人才的体现。

他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实地田野调查得到材料撰写学术论文。他写的论文大部分是自己独立完成。他曾数次邀请出席由大专院校举办的学术研讨会,论文入选会议论文集。这些都是他勤奋好学的精神的见证。

下面是他参加客家文化研究社团后写的论文:《梅州市梅江区、梅县林姓渊源与宗族文化》入选由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客家研究所举办的“岭南客家文化风情节”会议论文集,还入编谭元亨教授主编《守护客家文化的尊严》(2008年由中国评论学习出版社出版)。《刍论客家人的迁徙与落居》入选在西安市召开的第22届世界客家恳亲会期间 “炎黄文化与客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浅论客家人的宗族文化与公偿文化》入选成都国际客家学学术研讨会集(2005年10月)。其中文章《漫谈客家妇女》先后被人选广东梅州市客家山歌旅游节期间举办的“客家文化研讨会论” 参会论文,再入录由中共梅州市宣传部编辑出版的《客家文化研究论文集》(2006年出版),还在《梅州电视周报》《西河乡情》《客家研究》刊载及梅州广播电台播出。论文《浅论族谱、家谱》入选《河南固始第五届恳亲文化节暨第四届固始与闽台渊塬论文集》及在《西河乡情》转载。还有其他学术论文先后入选河洛文化研讨会和在广西博、江西赣州、石城、厦门等地举办的客家文化研讨会论文集。

林飞虎先生邀请参加梅州市嘉应大桥通车庆典

林飞虎、极作尧在梅州与广东汉剧团与演员们合影留念

1992年,台湾与梅州城区举行首次书画展览,林飞虎先生在开幕式上讲话

广东汉剧团赴台湾演出期间古小平团长(左)向当地客家社团负责人林飞虎先生赠送锦旗

林飞虎(左8)先生从台湾回家乡梅县参加书法研讨会照片

1992年,台湾与梅州城区举行首次书画展览,林飞虎先生在开幕式上讲话

在书画展览会上,林飞虎先生向观众们讲解

他与几个志同道合的林氏宗亲创建了“梅州林氏宗亲联谊会”,他曾是梅州市林氏宗亲会会长,他们为祭祖、修墓,编族谱而奔劳。而今他退居二线当顾问,还是会刊《西河乡情》主编。他是梅岭诗社的会员,有诗词等文章在会刊发表。

他勘于笔耕,用电子邮箱发送到报刊发表。他先后在河南省《天下客家》、福建省《客家》、广州《客家风情》,梅州市刊物《梅州日报》《梅州电视周报》《梅慧文苑》《客家学研究》《梅州姓氏文化》《西河乡情》《嘉应客家文化》等刊物,客家时空网(广西)、客家情网的网站等网站发表文章。他发表的有些文章都是来自于生活,为此他在报刊发表的客家民俗文章如《卖尿》《大坪石灰山的传说》《一个祠堂多姓氏祖牌》《客家人的婚嫁习俗》等受读者的好评。

由2004年至今,他编著的书有:《十年风雨路》(2004年)、《苦乐年华》(上下集)(2007年)、《开卷有益》(2008年)、《客都民俗文化风情》(2006年)、《读书笔记》(2009年)、《桃源洞书斋文集》第1集(2011年)、《桃源洞书斋文集》第2集(2013年)个共8本书。参与编写的书有:《广东民间故事全书  梅州·梅江区卷》(2012年),该书是广东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系列丛书,他是这本书的主篇。《客家文献荟萃》副主编(2004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主编《嘉应客家文化》(由梅江区文联主管)。主编《西河乡情》(梅州市林氏宗亲联谊会会刊)。他编著和编写的书都是赠送文友和在客家文化学术研讨会期间与专家学者们交流。

林飞虎的作品(一)

林飞虎的作品(二)

林飞虎的作品(三)

林飞虎的作品(四)

他家藏书丰富。除了以往办中专学校时留下的书籍外,外出开会时会把自己喜爱有用的书刊带回家里收藏,在书店散步时把自己喜爱的书买回家中。还收藏有字画约200幅。家里订有《梅州日报》《羊城晚报》《参考消息》《南方周末》《杂文》等刊物。还收藏有各种类型的酒瓶,酒瓶摆列在橱架上观赏。

他与夫人热情好客,家里经常好友满座。常有文友前来他家座叙。他的夫人喜欢唱歌跳舞,常有歌友舞友到他家欢聚。现在他每天的生活是散步、看书、写作、收藏文物、与文友朋友座叙交流。

而今林作尧的两男一女都住在梅州市区,他们都已成了家各有事业,家孙、外孙们经常聚会其乐融融。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他在父亲的资助下在老家祖居附近建了一栋面积约300平方米的两层别墅。而今在城里住宅容不下他的藏书,有些堆放在桃源村老家。他经常回老家住,自留地里种有蔬菜、果树。

他喜欢旅游,他去过香港、台湾、北京、上海、西安、昆明等地旅游 。十年前兴起家庭自驾车旅游后,他与夫人坐女儿们的私家车到附近的旅游景点旅游。他参加客家文化研究后,有时在会议结束后到沿途的城市和旅游景点旅游。

2016年10月,梅州电视梅江直播节目记者特前来采访林作尧,采访的主题是“最美夕阳红”,介绍了他退休后还勤于笔耕倾注于客家文化研究的事迹。

林作尧说:“我是个平凡的人,把看书写作当作休闲活动,人老了要有事做,做自己喜欢的事,能为社会做有意义的事我很高兴。”

希望林作尧先生身体健康安度晚年,继续发挥余热深入研究挖掘客家文化,多写文章再出几本书。

林作尧(左)梁德新(右)参加华南理工大学客家研究所主办的“第二届海峡两岸客家文学研讨会”期间与谭元亨教授合影留念(2005年11月)

2005年参邀请加嘉应大学黄遵宪学术研讨会期间林作尧(左3)与陈干华副教授(左1)丘菊贤教授(右3)等人合影留念

参加广西博白客家文化论坛会议照片

林作尧(左2)出席在江西石城展开的客家文化会议期间与北京联合大学的冯秀珍(右1)和中山大学的张维耿(右3)教授等人合影留念(2005年11月)

林作尧在赣州参加客家文化研讨会与台湾的温怀粼将军(左)合影留念(2005年10月)

在江西赣州参加河洛文化研讨会期间与全国政协港奥台委员会主任陈云林合影留念

林作尧参加梅县文联主办的百人诗会期间与谢梅兴(左)范志青 (中)合影留念(2011年8月)

林作尧受邀出席广西北海国际客家文化学术研讨会期间与广西博白县文联主席刘斯(中)天下客家网总编赖俊权(左)合影留念(2011年10月)

梁德新(左)采访林作尧夫妇

林作尧编著的书和参与编写的书刊

林作尧部分获奖证书和邀请出席会议通知

林作尧受聘社会团体聘书及邀请出席会议通知

林作尧出席各类会议部分出席证

参加西安客家文化会议纪念品(西安老城门钥匙)

参加赣州客家会议纪念品(赣州古城门楼)

林作尧收集的部分酒瓶(一)

林作尧收集的部分酒瓶(二)

作者:梁德新

(0)

相关推荐

  • 梁德新║我参加梁氏宗族文化研究二、三事

    我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出生的人,中学退休教师.如今年届七十,数十年来读书爱书伴随着我的人生历程.我对客家文化有兴趣,在我退休前后的二十年间,在客家文化园地里耕耘,先后任市级刊物<客家人>& ...

  • 梁德新║过好自己的晚年生活

    过好自己的晚年生活 梁德新 如何过好自己的晚年生活?我是依自已的兴趣爱好去生活的. 我退休已12年,大部分时间住在儿子家.现在我的孙儿们已读书,烧火煮饭买菜的事由妻子负责.远亲不如近邻,我与邻居和睦相 ...

  • 梁德新║刍论客家文化研究

    刍论客家文化研 梁德新 张华华 目前,全世界有两种人是专家学者研究的热门,一是以色列的犹太人,二是中国汉民族南迁形成的支系"客家人". 而今客家人在全世界约有一亿人,客家方言是中国 ...

  • 新书推介 ‖《纪念魏裔介诞辰四百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出版

    日前,<纪念魏裔介诞辰四百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由九州出版社出版发行. 2016年是魏裔介诞辰400周年的日子,在他的故里柏乡县召开了一次<纪念魏裔介诞辰四百周年学术研讨会>. ...

  • 倾情于书法艺术 精心于培育人才——记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曾道中(作者:梁德新)

    倾情于书法艺术  精心于培育人才 --记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曾道中 梁德新 2004年4月25日,书法家曾道中先生应邀出席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成功人士座谈会暨中华百业英才论坛大会" ...

  • 梅州客家围龙屋——承德楼

    梅州是客家人主要聚居地,号称世界客都.梅州客家围龙屋是客家民居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国五大特色民居之一.什么是围龙屋?简要说就是四周围起来的屋子.从建筑形状上看,围龙屋有方形.圆形.半圆形.椭圆形等. 承 ...

  • 【客家文化】林作尧II七夕节的来历

    七夕是"女儿节"又叫乞巧节,是未婚女性的节日,也是单身女性的节日,是看星星的节日-- 七夕节最早的内涵主要是乞巧,"乞巧女子巧慧"为主表彰女子巧慧.女人们在这一 ...

  • 林作尧‖漫话中秋【客家文化】

    漫话中秋 林作尧收集整理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一.中秋节的来历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代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为&q ...

  • 林作尧‖客家妇女坐月子吃鸡酒习俗

    客家妇女坐月子吃鸡酒习俗 客都林作尧/收集整理 粤东客家妇女生孩子后,要守在房内调养,直到满月后(一般为30天)才出房门,这叫"做月".做月期间,产妇享受最优厚的待遇:周全的服侍, ...

  • 林作尧‖浅论客家妇女的美德

    浅论客家妇女的美德 客都林作尧/收集整理 20世纪以来,客家妇女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的主题之一.他们从客家妇女的身上,总结了许多与众不同的特点.阐述客家妇女的特色. 客家妇女的优良品行客家妇女作为 ...

  • 林作尧II客家老行档——教糖客【客都原创】

    教糖客 文/林作尧 旧时有一种职业叫"教糖客"."教糖客"和"卖货郎"行业差不多.与卖货郎不同的是"货郎"以卖货为主,& ...

  • 林作尧‖客家桃源,梅州佳果枇杷之乡桃源村

    客家桃源,梅州佳果枇杷之乡桃源村 文/客都林作尧 桃源村是梅江区城北镇群益村的自然村,从环市路口沿206国道往平远.江西方向约12公里,国道右侧可见桃源村门楼:门楼四柱两檐结构,琉璃作瓦,瓷砖贴护,门 ...

  • 林作尧‖宅在家中,不妨读一读客家童谣

    客家童谣 林作尧整理 禾毕子 ※ 禾毕子,嘴哇哇,上桃树,拗桃花:着等罗裙见阿爸,亚爸话涯唔"爱"叫.过哩新年又来嬲. ※ 禾毕子,叫喳喳,声声句句喊亚妈.你莫叫,你莫呱,你莫下床 ...

  • 林作尧II客家妇女勤劳善良美丽贤淑,人见人爱

    20世纪以来,客家妇女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的主题之一.他们从客家妇女的身上,总结了许多与众不同的特点.下面从四个方面阐述客家妇女的特色. 01 客家妇女的优良品德 晚清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爱国诗 ...

  • 林作尧II客家民间节日【客都原创】

    客家民间节日有很多,而且相邻两个村庄之间都可能有各自不同的节日.但按节日的形式来说,大约有三种.一是汉族民间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五月五端午节.八月十五中秋节.除夕等.二是与二十四节时有关的节日,如春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