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过端午是为了纪念屈原,那屈原之前的古人过端午为了啥?

各位朋友大家好,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小编在这里先祝大家端午节安康。提起端午节,估计大家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一个人,那就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很多人都认为,端午节与屈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正是因为他当年投汨罗江自杀,当地百姓为了救他才有了划龙舟和包粽子的行为,从而诞生了端午这个节日。但事实真的是这样么?小编今天就来跟大家介绍一下“端午”的前世今生。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龙舟节等,与春节、中秋节、清明节并称为我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的《风土记》中,但这一习俗却在7000年前就出现了。“端”字在古汉语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因此初一就被称为“端一”,初二就被称为“端二”,初五就被称为“端五”。因为初五那天是五月的第一个“午日”,所以又称为“端午”。

很多人认为端午是古人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的,但这个说法并没有可信度,因为还有人认为端午是为了纪念伍子胥、介子推、曹娥等人物而设立的。其实从屈原的作品中我们也能发现一些端倪,证实端午早在屈原之前便存在了。如屈原在《楚辞˙涉江》中写道:“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屈原在这里提到的舲船,其实就是他们当时赛龙舟所用的轻船。

那端午到底是到底如何诞生的呢?这就不得不提起古越族了。在远古时代,人类的信仰通常分成两种,一种是天地神灵信仰,一种是祖先信仰。为了获得天地神灵的庇佑,一些族群每年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而古越族的信仰便是龙神。在端午祭祀的那一天,他们不仅“断发文身”让自己看起来像龙子,而且还会将包好的粽子扔到江中祭祀龙神。据现有考古资料显示,古越族最先竞舟用的龙舟是刻有龙形的独木舟,后来才发展出了用木板做成的龙形船。

那屈原又是如何与端午挂上钩的呢?此事还得感谢南北朝的南梁文学家吴均。吴均当时在他编写的神话志怪小说《续齐谐记》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屈原在流放之地听说楚国灭亡后,悲愤地写下了绝笔之作《怀沙》,然后抱着石头跳了汨罗江,跳江的那天恰好是五月初五。当地百姓听说屈原跳江后,争分夺秒的划着船去救他,但为时已晚。为了防止江中的鱼啃食屈原的尸体,当地百姓又包了粽子去喂鱼。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诗人,大家年复一年的这样做,渐渐便有了端午划龙舟、包粽子的习俗。

后世受吴均神话小说的影响,信以为真,认为端午就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但在上个世纪,闻一多、胡适等史学大家都对这个说法产生质疑,个别学者甚至怀疑屈原这个历史人物的真实存在性。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进展,现在基本可以确定端午是古越族举行图腾祭,以消灾避难的节日。但由于屈原的知名度,大部分人还是认为端午与屈原有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