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的章法怎么学?

如何学习七律章法?

一、什么是章法

我们知道,律诗跟其他诗体相比,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格律和对仗。一首律诗,在平仄上,联与联之间要讲究粘,一联的两句之间要讲究对;在字面上,中间的两联要讲究对仗(当然,也有极少数不对仗的例子)。

那么有一个问题,是不是句子通顺了,又符合平仄、对仗这两样要求的,就都是合格的律诗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从我自己的经验来说,我在学习律诗写作的时候,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之后,平仄、对仗这些要求基本都能遵守,但是写出来的东西,在现在看来,根本算不上合格。那么原因出在哪里呢?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章法,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不知道自己要说什么。

我们在看一些诗话时,经常可以看到「章法严谨」「章法井然」这样的评价,那到底什么是「章法」呢?我们上搜韵查,可以看到章法的解释是「诗文布局谋篇的法则」,那这句话该怎么理解呢?

在解释章法之前,不妨先说点题外话。我们在小学、中学的时候都学过作文,老师教我们写作文的时候,总是说,要先确立一个中心思想,然后围绕这个中心思想来搜集材料、展开论证。比方说,我要写一个高尚的人,那么表现这个人的高尚就是我的中心思想,我在写作的时候,我就要去搜集那些足以说明他高尚的事例来写。甚至为了表现效果,我还要先写他的一些小毛病,然后再举那些高尚的事例,达成一种先抑后扬的效果,更能突出我的中心思想。

其实写诗也是这样一个过程。我们在写作时,一般是先确定好自己大致的立意,然后根据这个立意去安排材料,这个安排的过程其实就是思考的过程,我应该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怎样说才能更好地表达我的中心思想?这里面都有逻辑所在。这个逻辑捋清了,诗的主要结构也就一蹴而就了,剩下的只是字面上的修补。

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这就是所谓的布局谋篇,为什么要先说这个、后说那个,这个思路表现出来就是章法。我们的思路清晰,逻辑自洽,写出来的作品就章法井然,我们的思路不清晰,逻辑上不能自圆其说,写出来的作品就没有章法,不能入行家法眼。

当然了,一首诗的最终水准,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章法不能提升水准的上限,但能提升水准的下限。简单点说,掌握了章法的运用,写出来的诗起码是合格的,至于想要写出优秀的作品,那需要多方面、长时间的学习积累。

二、各体诗的章法辨析

我们这节课的主题是七律章法,上面已经说了章法是什么,也简单谈到了章法的重要性,那么具体说来,七律的章法与其他诗体的章法有何异同呢?

先来看古体。我们知道,古体诗没有固定的篇幅,短的像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只有四句二十二个字。长的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从「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开始,到「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束,多达八百四十字,要说《登幽州台歌》和《长恨歌》用的是同样的章法,那显然是胡说。即便是那些篇幅相差不大的诗篇,其章法的运用也是千差万别,例如老杜的《无家别》和《垂老别》,都是十六韵一百六十字,而且都属于「三别」,但二者的叙事结构完全不同,《无家别》先从安史之乱的大环境写起,再转入主人公个人的遭际,《垂老别》则反过来,从个人遭际转到「万国尽征戍」的大环境,这两首诗篇幅一样,却运用了截然不同的章法。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古体诗的章法非常灵活,没有固定的模式,同时也说明了,诗有章法,但是章无定法。

再看绝句。一首绝句就四句,五言的二十个字,七言的二十八个字,在这样的篇幅之内,腾挪的空间十分有限,我们很难说得上有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的思考空间。我们看一些著名的绝句,像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些例子大都是一气呵成,别具一股天然的神采,要说这些绝句是作者苦心经营而成,恐怕难以说服读者。当然,这并不是说绝句没有章法,而是说,对绝句这种体裁来说,其水准主要取决于神采风韵,章法起到的作用相对有限。

只有律诗这种体裁,篇幅适中,它不像绝句那么蹇促拘束,因此有一定的安排空间,同时,它又不像古体那么放飞自我,其章法的变化相对来说比较有限,容易掌握。律诗分为五律和七律,今天我们只讲七律,下面就来具体聊一聊七律的章法。

早期的七律受古体影响较大,我们找具体的例子来看一看,先来看一首沈佺期的《独不见》:

独不见(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对于这首诗,明朝的何景明很是推崇,他认为这是唐人七律第一。但在他之后,不少诗论家如王世贞、胡震亨都提出了反对意见,他们认为这首诗只是形式上属于七律,从本质来说,还是乐府诗的写法,不能作为七言律诗的第一。

我们来看看它的写作思路:《独不见》是乐府古题,一般用来表达思妇闺怨,诗的第一、二句写思妇居所,第三句「寒砧」承接思妇居所而来,第四句用「忆」字引出征人,第五句「白狼河北」承接第四句的「辽阳」而来,从第六句可以知道,视角仍在思妇身上,第七、八句再承接第六句的「秋夜长」而来。我们可以看到,整首诗每一联都顺承上一联而来,平铺直叙,波澜不惊。

(0)

相关推荐

  • 浅谈格律诗的粘对问题

    格律诗的粘与对,是两个概念.粘,是平仄而言,如第三句与第二句的平仄大体相同.同理第五句与第四句,第七句与第六句亦然.如果违反规测,谓之失粘.如: 两个黄鹂鸣翠柳,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一行白鹭上青天. 平 ...

  • 格律诗的特点

    格律诗,是一种在字数.韵脚.声调.对仗各方面都有许多讲究的诗.由于格律要求非常严格,所以称为律诗.常见的类型有五律,七律和排律三种.律诗是根据汉语一字一音,音有声调的特点和诗歌对音乐美.形式美.精炼美 ...

  • 七律六首||罗学贵(湖北)

    七律六首 文/罗学贵 编辑/落英小桥 一 诗家律手起宏图,对对青鸾返楚都. 裁剪七言词阙赋,联开四句仄平铺. 惊人典故须知有,醒世文章不可无. 壮士浩然晨舞剑,男儿报国作鸿儒. 二 仰望荆山景色妍,声 ...

  • 诗词讲座 || 七律的章法和注意事项(上)

    七律的章法和注意事项 一 律诗的结构 律诗的结构,就是所谓的章法,最常用的就是起承转合法.万事皆有开端,所谓开端就是"起":事物的进一步发展就是"承":事物发展 ...

  • 诗词讲座 || 七律的章法和注意事项(下)

    七律的章法和注意事项 一 律诗的结构 律诗的结构,就是所谓的章法,最常用的就是起承转合法.万事皆有开端,所谓开端就是"起":事物的进一步发展就是"承":事物发展 ...

  • 现代草书学习精品字帖,经典诗词楷草对照,章法淳朴学草必修之四

    <说文解字>中说:"汉兴有草书".草书始于汉初,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一般认为草书,是为书写便捷快速而产生的一种书 ...

  • 义山对老杜七律句法章法的接受

    义山对老杜七律章法句法的接受 /秩名 七律在杜甫的创作中走向成熟,他提高了七律的地位,使之成为可以和同属近体诗的绝句.五律平起平坐的诗体.之后,李商隐的七律最能得其神髓,而又具自家面目.清代黄子云&l ...

  • 七律 怀念老师杨学清七律 路遇开州明镜阁七绝 吴庄印象记

    七律 怀念老师杨学清 尽怀归鹤一师门,细语相倾为诉真. 自愧难酬尘路遇,言情易感旧游亲. 早惊有夙先生梦,犹结如今弟子身. 告慰尊贤休牵念,松涛遍卷几番新. 2021.10.17那人于重庆 七律 路遇 ...

  • 七律两首《学前辈》《答女友小燕》

    壹 七律  学前辈 一一为纪念"五四"青年节致青年朋友 作者:马亦祥 春风浩荡润山川, 江河奔流闯海峡. 英烈忠魂泣鬼神, 出身入死为天下. 莫图享乐抛青春, 应立壮志惜朝霞. 牢 ...

  • 七律《五一情怀》外两首,作者/钟学明

    荐赏 钟学明 佳作 作者简介 钟学明,男,中共党员,大专文化,阳新县人.曾在乡镇及县部办委局工作40余载.退休后,近水垂钓.临窗诵读唯吾所好:写作益智.太极养生唯吾所愿:世界大美.人事繁芜唯吾所爱. ...

  • 七律长征等四首|| 罗学贵(湖北)*诵读/罗学贵

    七律长征等四首 文/罗学贵 诵读/罗学贵 编辑/落英小桥 七律 长征 红军几度破宫銮,万里长征踏泥丸. 四次周旋调赤水,五回围剿扎营盘. 金沙江暖燃丹火,铁索桥寒灭敌冠. 翻越雪山过草地,扬鞭陕北巨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