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岁女童遭父母轮番虐打:“妈妈,你还要我死多少次?”

为人父母,究竟该是什么样的?↑↑↑

如果可以选择,你会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父母?视频中的父亲,虽然不完美,总被女儿挑剔,但他对她的爱却是真切深沉的。

人们常说,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但不是每一个父母,都像视频中的父亲那样,无条件地爱孩子。

“我的父母,是我人生中最大的施暴者”

昨晚,几段#深圳宝安虐童#视频在网上迅速扩散。

从视频中可以看到,女孩在家中持续遭到不明原因的殴打,据警方声明称,施暴者为女孩父母,对其施暴行为已供认不讳。

视频中,正在写作业的小女孩,被妈妈揪着头发从凳子上扯下来,推搡到地上。

女孩的反应是不哭也不躲,默默回到凳子上写作业,自己扎好了被扯散的头发。

下一秒,女孩妈妈像发疯一样,拿着扫把猛抽她的后背。

母亲左右开弓扇耳光。

甚至在吃饭时,视频中的小男孩学着母亲的样子,掐弄折腾小女孩。

就连父亲也没放过她,粗鲁地用扫把殴打,抽嘴巴。

视频中的打骂已经不存在单纯的教育意义了,更多是一种发泄怒火,转移情绪,甚至上升到了虐待。

小女孩的表现得多冷静,多麻木,内心就有多绝望。

而这则视频下的评论,同样触目惊心:

中国这种家庭不少吧,我和妹妹就是受害者,二十多年过去了也无法释怀,妹妹被打得麻木心理扭曲,还能因为什么事?无非就是生意不顺利,学习没有达到期望变成了所谓的“不听话”。

这姑娘没哭叫是对的,我小时候因为没及时停止哭泣,被亲娘亲手推进河里。

这就是我童年的翻版。我父母就是施暴者。

对我来说回家就是挨打、挨骂、压抑、恐怖、阴森。

也许对这些父母来说,孩子不是生命里的责任,更像是他们的私人物品。承担着他们传宗接代的任务,肩负着为他们长脸的责任。

他们将孩子看作自己的私有财产,拥有任意打骂的自由,一旦违背自己,便对孩子高高扬起他们的手。

而那些孩子们呢?自己的身体被父母,像对一件丢不掉的垃圾一样,暴力地撕扯、甩来甩去。他们还会看重自己、珍惜自己吗?

心里埋下恨与怕的孩子,要用尽余生,独自和童年的创伤做斗争。

有一期《演说家》里,女导演黄莉说过这样一句话:

“有暴力发生的地方,就是犯罪现场,哪怕那个地方叫做家。”

对经历家暴的孩子来说,比坏人更恐怖的,是家里的恶魔。

“以爱之名”,就能抹去伤害吗?

有些人,仗着头顶“父母”二字,认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既不懂做父母的哲学,又无视做父母的责任。

广东东莞市一名90后母亲,将4岁儿子毒打了一顿。问及殴打孩子的原因,她说是半年前和丈夫离了婚,心情不好,发泄下。

内蒙古一女子高某,因为7岁女儿玩手机时间太长,将女儿骂了,觉得不解恨,就去厨房拿菜刀将女儿划伤。她怕孩子死不了会对她不利,于是将孩子抱进卧室给掐死了。

一知乎网友说他在家里的悲惨经历:

父母经常吵架,一吵架回来我妈就打我;

曾差点踩断我肋骨,因为我趴在地上看书;

衣服没晒干,直接拿皮带抽;

心情不好,扫把拿起来就打;

和她讲道理,她讲不过抬起手就一巴掌;

撕裂过我的耳根,因为我把饭烧糊了;

生病了不带我去看病,不给我钱让我去看病;

用最恶毒的语言骂我;

双标,永远只讲他们自己的道理。

你不得不承认一个残酷现实:即便血脉相连,也不是所有父母都对孩子,有源自内心本能的爱。

而在父母否定和打骂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容易自我厌恶、自我否定如,如果负面情绪无法排解,就很有可能将其转变为一把把刀枪。

中央综治办和中国少年研究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对1000多名普通未成年人进行了调查分析,在家里被“经常打骂”的孩子不良性格特点最为明显,有25.7%的孩子“自卑”,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暴躁”。

在许多父母眼中,孩子是出气筒,是财产,是面子,唯独不是一个有思想的个体。

前段时间,有个新闻“常春藤女博士因为母亲一句话跳楼自杀。”

女博士的母亲是一位艺术家,事业有成。

有次去美国看望女儿,不知怎么就指责起来了。

女儿:“我是不是永远没办法让你满意?”

母亲:“你觉得自己做得很好吗?”

女儿一听,转身就跳下了阳台。据旁人描述,这位母亲在外人十分以女儿为骄傲,但极少当面夸女儿。积年累月的打击,导致了这个悲剧。

从杨永信到北大毕业生拉黑父母6年,不少父母以爱之名,行伤害之实。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说,“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请回答1988》里,爸爸对女儿德善说:“德善呐,爸爸也是第一次当爸爸。”

但孩子,也是第一次来到这个世界啊。

如果没有做好准备,如果还没有足够的耐心,如果还不能给孩子以爱,以温柔,以责任,那就别生下那个孩子。

别让他无辜承担,你对生活、对社会的不满、委屈与戾气,别让他成为你的牵线木偶。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豆瓣有个非常有名的小组,叫“父母皆祸害”,小组有10万多个成员(现在搜不到了,已变成私密组)。

打开这个小组,从标题你就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怨念和杀害:

“谁在操纵你”,“他们把孩子当成了物而不是人”,“教你如何与父母对峙”,“我妈骂我白眼狼”……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

“我们花一辈子的时间,等待父母给我们道歉;他们花一辈子的时间,等我们说谢谢。而我们都得不到想要的。”

如此对立又水深火热的关系,本不该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或许父母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去对待、去尊重、去爱护。

就像纪伯伦描述的那样: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希望父母们,都能像作家刘瑜那样,给孩子这样的祝福:

“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 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

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 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

愿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

而不是把自己的梦想、欲望强加于孩子身上,让他们为自己争光争面子,更不是将孩子变成自己的傀儡,唯唯诺诺地活着。

为人父母,请尽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