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起来的城市里,你生活在第几空间?
他们埋头斧凿,用累累砖块将自己包围在中间,抬起头来也看不见天空,沙尘遮挡视线,他们不知晓自己建起的是怎样的恢弘。直到建成的日子高楼如活人一般站立而起,他们才像惊呆了一样四处奔逃,仿佛自己生下了一个怪胎。
奔逃之后,镇静下来,又意识到未来生存在这样的城市会是怎样一种殊荣,便继续辛苦摩擦手脚,低眉顺眼勤恳,寻找各种存留下来的机会……
——《北京折叠》
就在这两天,我读了一部中篇的科幻小说《北京折叠》。
在并不遥远的未来,城市被分成了三个空间:上流社会的人住在第一空间;中产阶层居住在第二空间;底层居住在第三空间。这三个彼此隔绝的空间,轮流折叠休眠,空间里的人的生活也彻底隔绝,连时间和空间都不会共享……
尽管是科幻,但我怎么都感觉它已经部分地成为现实。
不仅仅是那些个一二线城市,在一些三四五线的中小城市,都在演绎着相似的一幕幕:
一边是富丽堂皇的摩天大厦,一边是落后嘈杂的城乡结合部……一些人真的是可以藏起来的,藏在城市主导者看不见的角落和缝隙里。他们出现的时段,也就是城市主导者们休憩的那几个小时……
放眼看去,整个中国,不管是东部还是中西部,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基本上都处在巨大的折叠镜像当中。
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绝大部分的垃圾处理工和普通劳动者,仍然徘徊在最底层的空间……
他们与精英和中产,就像是三条永远不能交汇的平行线。虽然共享着同样的时间,却几乎没有任何的交集……
网络空间也是如此,逐渐复制着现实空间里的割裂与间隔。
作为“中产阶层聚集地”的知乎,我们常见的讨论是:“谢谢,人在美国,刚下飞机,抽空答题”,或是“年收入50万以上,是个什么样的体验?”……
在知乎上呆久了,我们就会产生一种幻觉:每个人都毕业于985或211,每个人都出国留学过,每个人都是年收入30万以上的白领……
但是,当我们转换到了快手之类的平台,就可以看到“六线乡村”的生态和“底层生存物语”:他们低学历、低收入、低消费;他们读的是中专技校,在工厂的流水线上日夜劳作;他们喊麦、做微商,还要通过一些猎奇的、自虐的视频来吸引流量……
“快手”们的日常生活,在中产阶级们看来,就像是一部土得掉渣的“民国农村剧”。他们是城市群体难以理解的“异类”,是永远游离在主流社会之外的。
我们无法定位自己,因为我们的认知早已受主流媒介的消费习惯影响,失去了正确判断的能力。尽管,主流媒介宣扬的消费习惯,是我们很难企及的。
不同阶层、品味的人聚集在不同的网站、论坛,我们只与我们的同温层互动,并对那些超出自己生活经验的东西毫无兴趣。底层与精英很难看见彼此的存在,更难理解彼此的生存逻辑。
在关于“经期贫困”的讨论中,有很多人表示不能理解:仿佛是在和一群月收入500元的人做网友。
事实上,一包卫生巾的价格,在他们眼里只相当于“一杯奶茶”。但在另一些人眼里,却是一周的伙食费……
一些在有钱人看来,最平常不过的选择,例如到三亚过冬,接种千元疫苗、出国留学……对穷人们而言,却是想都不敢想的奢侈念头。
当我们嘲讽别人“连XX都不知道”的时候,我们应该意识到,信息获取从来不是人人平等的,那些我们所认为可以改善生活的“常识”,可能正是底层在日常生活中无法获得的。
社会竞争,从来都不是一场公平的游戏。现行的这个世纪,极有可能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不平等的社会。
曾经的公共福利供给,例如教育、医疗、养老、交通、住房等,正在全球范围内加速被商品化、私有化侵蚀着,曾经的社会保障,也在急剧衰退之中……
这些都意味着,穷人所能获得的改变命运的机会越来越少,而经济负担却越来越沉重。
置身于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我们往往需要“被迫”认清现实世界的残酷规则,强行接受“奋斗福报论”,否则便只能被社会抛弃。
当我们无力改变游戏规则,接受规则本身就成了我们人生的必修课,哪怕规则本身千疮百孔、违反人性。
“我奋斗了18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这话听着,让人特别心酸。穷人为了改变命运,需要比普通人付出更为艰辛的努力。
而在命运的一开始,那些富人们就被分配了极为优质的资源,原因只是在于出身,而非他们的实力卓越或天赋异禀。
人类在经历过了生存、繁衍和进化之后,已经从茹毛饮血的时代进化到了5G网络时代,文明把我们的兽性打扮得越来越优雅。
放眼望去,男人们都是西装革履彬彬有礼,女人们都是美貌如花温柔可亲……
但在骨子里,人还是那些人,人性还是那些人性。只是在不同的时代,换上了不同的外衣而已。
然而,在多读过几遍之后,我又慢慢地发现:作者在预演她所发现的“黑暗”的同时,也在教会我们认清现实和理解人性,进而勇敢面对,而不是选择逃避。
2020.11.6于山西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