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景颓唐“的李誉画家卒于庵中
近几年在镇江艺友春华兄台的邀请下,去过两次镇江,并两上焦山拜谒“大字之祖”《瘗鹤铭》。在山上游览景点之时,进过两次自然庵。自然庵创于北宋,常与苏东坡斗机锋的佛印禅师有诗云:“垒石为庵本自然,此庵成就在先天。”“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尝读书焦山,并为自然庵挥题了数副楹联。余对自然庵感兴趣,是因为清朝中晚叶有位姓李名誉字永之的画家“晚景颓唐,卒于焦山自然庵”。叹画家晚年凄凉,故总想凭吊凭吊画家所卒之地。
因李誉的名字时时印入脑中,所以就总想搜件李誉的作品庋藏把玩。但机缘总是不熟。有次欣赏“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捐献的书画藏品,其中有轴李誉的《金山寺景图》,让人看得眼馋,但终归是看不回来的。拍卖会上也碰上过,那是2007年杭州皓翰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李誉的一轴《万壑松涛图》投拍,为工细的浅绛山水,以8千至1.5万元投拍,落追价高,余未拍到手。又碰上李誉的作品,则是六年后的2013年11月,上海道明的书画拍卖会中,一轴李誉的水墨山水极入余眼,故咬紧牙关拍了回来。
此轴山水30×35cm的横幅尺页,横式竖裱装池成考究的立轴。画上风度闲雅的行书题着一首七言绝句:
夹岸阴森雨气浓,茆亭坐久意倶慵。
烟云杳霭不知晚,惟听山南古寺钟。
画面自然是据此诗意施的笔墨。因为“阴森雨气浓”,虽然天空仍是以留白表现,但大面积水面则润染成了铅灰色,映衬出阴云密布的天空。“茆”同“茅”,“茅亭”为近景下边的一方四柱方亭,着墨不多勾写而成,但亭中阒无一人,感觉寂静得没丝毫声响。这时不但天阴雨气浓,而且在“烟云杳霭”中不知不觉天色将晚,倒是有“林塘闻寂偏宜夜”的诗意。画家这时听到的古寺钟声,是否长江对岸金山上的?这寺钟一听,似乎更加清寂静远。诗意荒寂,是否画家“晚景颓唐”寄居焦山自然庵的写照?让人少不得为画家的晚景洒一番同情。
画上题有此离世荒寂的绝句,自然画面是清疏荒凉的。近景的茅亭周边,或是柱石孤峭,临水式的杨柳已不着柳叶了;古树也几乎仅剩几片枯叶,也遮不住枝头了;顶天的苍松也只是在上部有几丛稀疏的松针,更觉孤傲。远山缓坡平抹,无有点苔;木桥破陋,不见人迹走过。画面一派的清萧荒寂,无有尘世的俗韵。这是幅画笔超逸,诗句清越,书法遒隽的文人山水画,只合一人静寂时焚上沉香细细玩味,此画听不得人声的吵杂和尘世的嚣闹。写至此,余之心情愈难从同情画家寄居庵中颓唐的生活中出来了,极想再上焦山去自然庵中凭吊画家。
画上落名“永之”,钤印“臣誉印”白文。“大谱”《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云李誉“中年甚有声誉”,是否李誉亦曾为官?这样才有称臣的印章钤盖”。“大谱”还称李誉“丹徒(今江苏镇江)人。工上水、花卉。“大谱”的资料来源注明是从《扬州画苑录》中来。《扬州画苑录》是清朝汪鋆(1816~?)所著,该书专录扬州地区自清初至作者同代已卒者画家558人,按本邑、流寓、方外、闺秀分类,开地方断代画家传记之先例。书前有光绪九年(1883)自序,按其例言,谓专为表扬咸丰三年(1853)遇难的画友而坐。“咸丰三年”太平天国军所向披靡,连破江南诸城,于咸丰三年二月二十日正式定都南京,改名“天京”。李誉卒于自然庵,大致不会遇兵燹?
李誉此幅水墨山水,虽为尺幅,实在是以小小许胜大大许,没有一丝一毫商品画应市的俗味儿,极高逸的韵致,极超迈的意气,说它六千也值,七八千也值,上万也行,看购此画人的心情了。
作者
于建华,法名智凯,“大河鉴宝”书画鉴定专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精书画鉴定,富书画收藏,参修禅宗,以笔墨做佛事,善诗文,现已出版书画鉴定方面书籍二十余种。
福 寿 延 年
于建华题诗堂
于 建 华 手 书 书 房 对
智凯居士作品——无 量 寿 佛
即阿弥陀佛,又名无量佛、无量光佛等。大乘经载,阿弥陀佛在过去久远劫时曾立大愿,建立西方净土,广度无边众生,成就无量庄严功德,为大乘佛教所广为崇敬和弘扬。此画中无量寿佛红衣端坐于蒲团之上,神态宁静安详,庄重肃穆,似在传经说法,又似在参透禅机。上题禅句,亦为玄妙法门。配上飘逸灵动的字体,使得扇面妙意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