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的“临床缓解”,最近被炒得比较热,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认识与看法。
“临床缓解”的概念:
临床上评估一种疾病的治疗效果,常用的词语:治愈、缓解、无效、死亡。
“缓解”是指疾病症状和体征消失,有关检查指标接近正常;
“无效”是疾病的症状体征及有关检查指标无改善,甚至加重;
(可以参考我的文章《血糖控制优劣的几个层次》,但是这篇文章更重要的内容是获得优良血糖的方法或思路)
糖尿病,作为慢性生活方式疾病的代表,即使达到最好的裸奔(不用药物而血糖控制良好)状态,仍然需要长期的生活方式保持。所以,用表示“恢复到完全健康状态”的“治愈”一词,好像并不合适。高血糖为特征的“糖尿病”,以及它的典型“三多一少”表现,在积极的监测与合理的治疗下,要想出现“无效”的治疗结局也很难。更多的糖友就徘徊在“治愈”与“无效”之间的“缓解”状态:没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血糖可以在正常范围、或超过正常一些,但并不严重;药物或是没有、或是口服药,或是胰岛素-----这就成为了经典的、相对稳定的“慢性病”缓解状态。对上述“缓解状态”的结局中,又可以根据血糖和用药情况分成三种状态:2良:血糖接近正常,基本不用药物,尤其是低血糖高风险药物;3可:血糖接近正常或偏高或高低波动,但没有高血糖反应和“恶性”低血糖,在使用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注:上述的“血糖”概念,包括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之所以称之为“缓解”,肯定是慢性病治疗后还比较认可,是不错的结果。用《血糖控制优劣的几个层次》文中的精神来说,就是没有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达标。(中国糖尿病人糖化血红蛋白达到6.5%以下的,仅仅25.9%,所以我经常说, 糖尿病人能达到这个层次,就相当于考出了911、285的好成绩)上述三种情况也可以依次用“优、良、可”三个档次来概括。1、存在高血糖急症(酮症酸中毒、高渗透状态等)或“恶性”低血糖(严重低血糖、夜间低血糖、无症状性低血糖);2、不管用药与否,存在不可接受的高血糖状态(比如空腹血糖≥11.1,糖化血红蛋白≥9%)。不用药的情况,常常见于新诊断,或者就是抗拒药物治疗的“顽固分子”,用药情况下的这种结局,常常是多种情况,一定要及时与医生沟通,寻找原因。诚然,不用药物而维持“优、良”血糖状态的结果,肯定要比“可(血糖尚可但有药物治疗)、劣(血糖恶劣)”更好。这肯定也是患者追求、医生努力的方向。医学界为此特定“优、良”为“缓解”状态,并作为目标进行研究。胰岛素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获得“临床缓解”的研究已经有20余年的历史。我国李光伟教授和翁建平教授在相关研究中采用的“临床缓解”标准是一致的:强化治疗后无需用药状态下,空腹血糖<7.0mmol/L且餐后2h血糖<10mmol/L,维持1年以上。2017年发表在《柳叶刀》上,只有298病例参与的DiRECT(糖尿病缓解临床试验)研究则让“临床缓解”和“低热量饮食”成为“热搜”。这项研究中对“糖尿病缓解“的定义是:脱离抗糖尿病药物至少2个月、HbA1c在1年时仍然低于6.5%。2009年ADA相关共识中对2型糖尿病缓解的定义分为部分缓解、完全缓解和长期缓解。有了“临床缓解”这个词,就成了很多糖友追逐的目标,就目前而言,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糖友获得这种缓解状态呢?大家可以搜索我的文章,这里不再一一展开:1、陈刚大夫讲糖:逆转(2型)糖尿病的“轮廓”---(文字+语音)2、陈刚大夫讲糖:新诊断2型糖尿病及其蜜月期的相关问题3、陈刚大夫讲糖:得了糖尿病,对待“裸奔”,勿放弃,勿执迷!
1、很多糖友,为了追求“裸奔”,刻意的减少饮食,导致“瘦的越瘦”,甚至出现营养不良的症状,那是糖奴。活得很累,且与健康无益,切记!
2、对于很多糖尿病人,本身肥胖,或者合并高血压、高尿酸血症、慢性肾脏损害,心脏疾病高危或已经存在心脑血管疾病,积极的综合治疗才是最终健康获益的关键。二甲双胍、SGLT2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这些具有降糖作用的药物,本身还具有肾脏保护作用、减重作用、心脏保护等等益处,即使血糖良好,也可能存在药物使用的益处,此时,一定要听从医生的建议,且莫过度追求“经济上无花费”的“裸奔“状态而停药。
我在中国抚宁,助您抗糖!
抚宁长城--界岭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