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印象中的科布尔:科镇六十年前的老地方

本文作者:曹有钱


从四兴庄村向正南方,踏着牛板板车碾开的弯弯曲曲曲曲弯弯的土路,路经大海滩、前进营子村、北毫欠村,走大约十六七里路就到了察哈尔右翼中旗的旗政府所在地科布尔镇。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科布尔镇的北桥,北桥大约一丈多宽,完全是用石头砌起来的,很简陋但是十分结实。它曾在多少个日日月月岁岁年年的风霜雨雪中迎接又送走光临科布尔镇的无数布衣及官宦。

北桥下面的河槽是由从辉腾梁北坡下来的雨水冲涮而成的。每逢雨季,辉腾梁北坡大东沟、大西沟等沟里的雨水汇集在一起,涛涛的洪水如万马奔腾倾泻而下,有时会淹没桥面冲进科布尔镇。这股洪水经西桥向东北方向绕到北桥,向东北流向了大海滩。

大海滩   摄影:小宇

跨过北桥就到了科布尔镇的北门,北门两边是黄土夯成的城墙。城墙长得很,向西延伸到西门,又爬上西南圪旦绕到南门,从南门绕到东圪旦的东门,从东门又绕回北门,把整个科布尔镇围得严严实实。解放后由于没有兵匪的侵扰,城墙就没有修缮,在风雨的侵蚀及人为的挖掘中已经倒塌了不少。

走进北门不远处路西就是察右中旗出名的赵宝山车马大店。店的规模很大,几间屋内都盘着大火炕,能住将近百十余人。院子里有打车的空地,还有不少牛马棚,是拉车的牛马吃草料休息的地方。刚解放了那阵子,政府开乡村干部会,干部们带着行李有时候也会住进赵宝山店。

赵宝山店顺着大街往南走几步,路东就是兴合元巷子,兴合元巷子南口旁边有一间小门脸房,主人两口子靠修手电筒还卖一些小商品维持生计。有一天早上人们发现两口子悬梁自尽了,听说两口子对往血管里注射的一种叫什么樟脑汀的药上瘾了,因买不上樟脑汀难受而自杀。好像这个男人叫二拐子,记不清了。

顺着大街再往南走就到十字街了,人们常把十字街四个角的买卖商铺叫作转角。西南转角的商铺主要经营的商品有布匹、鞋帽、针头线脑等,西北转角的商铺主要经营的是糖业、烟酒、油盐酱醋等食品。

十字街今日之景   摄影:王丹

从十字街往东走,路南有邮电局和旗委大礼堂,路北有国营理发馆、国营照像馆、国营食堂和政府。

当时的中共察哈尔右翼中旗委员会和旗人民政府、人大、武装部的位置就在现在的这个地方。这些政府部门的办公室都是普通的平房,办公室的设备也很简陋。旗委书记和旗长的办公室也就一桌一椅,桌子是三个抽屉一个墩子,椅子就是过去的那种普通木椅。一般办公人员有好几个人用一张办公桌的,有的坐的是木櫈子。

旗委书记、旗长等干部下乡,近处的步走或骑自行车,远处骑马或者坐顺路的牛马车。当时旗委养着马,各个乡政府也养着马,各乡的通讯员骑着马送信件和上级的通知,基层干部到科布尔开三干会还得背行李步走。

我记得旗委副书记翟英下乡,自带行李在我们家住了一个多月,轮流在各家各户吃饭,每天晚饭后留三角钱一斤二两粮票,真正做到了和庄户人同吃同住同劳动。

国营食堂是科布尔镇唯一的一家食堂,饭菜不贵但吃饭要粮票,粮票只有市民才能有的,因此在这里吃饭的农村人寥寥无几。

国营食堂东边是国营照像馆,学生毕业、青年结婚是必须来照像的。那个时候的相片都是黑白的,想上点彩都得照像师傅用颜料往上染。

国营食堂西边是理发馆,里面有十来把理发椅子,理发师傅都是服务公司的正式工。我多次让一位名叫有才子的师傅理发,去年在科布尔镇发现他在新华书店西和孩子开了一家理发店,因手艺精湛,去理发的人还得排队等。

国营旅馆的建成比较晚一些,我记得建国营旅馆占的是闫双虎遗孀的旧院子。闫双虎解放前在科布尔镇就拥有将近百间房屋,解放后收归政府所有,其时闫双虎已经下世,政府给其遗孀留下一处院子被占用建了国营旅馆。其遗孀被安排在旧汽车站东边的一处院子里,直至下世,终年也八十来岁。

从十字街往南有一条直通科布尔镇南门的街道,这条街从十字街向南走百十多步,微微向东拐了点又向南延伸直到科布尔镇的南门。中旗汽车站就在这条街的拐弯处的东边,车站开着西大门,迎街开着,乘客进门买车票,从里面检票进停车场大院乘车出发。当年每天早晨发出的车只有去集宁市和呼和浩特市的班车各一辆,每辆车也只坐二十来个人。

十字街西路南有一个澡堂子,设男女间,男女间各有一个大水池子,脱光衣服,跳进水池泡着,也有搓澡的,不过没有现在洗澡排场。

城里有钱的人隔三差五去澡堂子里洗洗,村里的人下街洗澡的很少。村里的人常常调侃说,庄户人一辈子只洗两次澡,生下来洗洗,死了洗洗。

科布尔镇早年的学校有陶林县第一完全小学,位置在十字街西南转角后面,这里是原来的奶奶庙的旧址。学校前排是教室和办公室,后排是操场,操场上有两根高约十多米的石头旗杆。

1953年前的校长是冯毓馨,教师有杨文魁、马德仁、侯创国、任德、孟祥婉、任靖宇、南瑞碧、周恒、程兰芳等。1953年至1957年校长是朱继先,教师有南瑞璧、张家寿、闫执中、冯志中、于成龙、岳金镕、王云青、王乃仁、杨莲芳、黄汉山等。1957年至1963年校长田荣,后田荣调到旗委宣传部,由张有仁老师任校长。教师有郝秀云、张庆生、景秀明、王德英、冯志茂、李大扑、赵思敏、崔生利、鄂永诚、张淑贞、高信、张有寿、胡嘉胜、张熙、刘世英等。

当年位于南街南门西侧的民族小学大约成立于1952年,校长是贺忠喜,蒙古族,蒙古名叫若希栋鲁布。副校长是乔金,蒙古族。教导主任先后有史德全和王喜担任。老师有潘金、王喜、山宝、唐门格、那木达、满都拉、布和、邢淑芳、杜生玉、马连山等。

北街小学位置在北门东侧,大约也成立于1952年,先后有王乃仁和史德全还有姜根业任校长。教师有李祥、关忠、张玉清、郭巧梅、王玉梅、刘靖国、彭英、范贵忠、周福祥、李文华、贾圆、姜树恩、贾兆伟、郝秀兰、黄登爱、师宏才、李世英、张荣、胡宽、乔守旺、张懋明等。

后排左起乔守旺、贾兆伟、郝秀兰、王玉梅、郭巧梅、胡宽、黄登爱,前排左起周福祥、师宏才、李文华、史德全、张懋明、张荣、李世英。

科布尔一中的位置在科布尔镇西门外的三义兴村和四合成村一带,我们1960年上初中时的校长是朱云汉,副校长是张杰玉,教导主任是刘茂。班级有二十来个,教师近百位,学生千余人。

科布尔镇的中小学校培养出了许许多多杰出的人才,他们遍布祖国和世界各地,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及全世界的幸福安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早先科布尔镇的街道都是沙石土路,街道两边都有排水沟。雨天雨水顺沟流走,雨大了雨水就从沟里溢出,满街都是雨水,人都没法行走。街道两边都是买卖字号,字号的房子十分低矮,门脸都是用竖立的一条条木板挡着的。早上开门营业把这些木板摘开,晚上关门再把这些木板安装上去。

居民们都住在买卖字号的后面,房屋也都是土房。每年抹房顶和墙壁都买从大海滩拉来的碱土,这种土不但耐淋雨,而且灰蓝灰蓝的十分好看,远远看去和蓝砖的颜色差不多。不少路过的外地人都说,科布尔那个地方肥美着呢,家家都住的是砖瓦房。

每天早晨科布尔镇的居民都会听到大街上摇铃铛的声音,这是赶收集垃圾的毛驴车的人摇响的铃铛声,听到铃声的居民们陆续把自家的垃圾倒到车上,由赶车人把垃圾运到城外倒掉。我认识一位赶这种车的陈四师傅,和国家的一位领导人王震沾亲,曾多次给我讲过有关王震的故事,他的一个儿子也在科布尔二中当老师,和我也熟识。

还记得一些,就是两南圪旦上有一处碉堡,人们说是日本人修的,还有西南圪旦上曾经处决过一些死刑犯。

我从科布尔镇回家时是必须要从北桥走的。过北桥不远处,路东是农业社的菜园子,路西是崎岖的土坡,土坡上有一些洞穴,里面有裹着席子的尸骨,据说是解放陶林时死的人,不知什么情况给死了的人卷张席子掏个洞就放进去了。后来这些地方都盖起了房子,好像就在现在的北街小学一带。

科布尔镇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我把六十年代前后我所看到的,所能记得起来的人和事写写,让今天的人了解了解它的过往。由于年代久远,文中难免谬误,望读者指正。

感谢田荣老师和郭巧梅老师为文章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田荣、郭巧梅夫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