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新国丨无事话马桶(外一篇)
无事话马桶
马桶,与马并无关联的木桶。漆着上好的桐油或红漆,乃闺房中女性所用之便器是也。之所以叫马桶,估计因坐姿与骑马类似,所以呼之。
在南方乡下,马桶、脚盆之类是出嫁女子必不可少的嫁妆之一。数担或上十担嫁妆,这担最轻。虽不怎么体面,但接亲的人里面,谁都想抢这副担子挑。但不是你想挑就挑得到的,要有脸面、稳重的人才能有资格,才能胜任挑这副担子。因为姑娘出嫁的一些贵重物品,诸如首饰、玻璃器皿等物一般放在这一担子里,须分外小心。另外,这位还是这支接亲队伍的主心骨,他左右着这支队伍的快慢、进停,时不时给男方或女方出点小难题,耽搁好事。所以女方家特看重这一担,不敢得罪这位接亲的挑夫(绝大多数是男方亲戚担当)。在马桶里专门备有小吃或礼品,供他享用,求他沿途顺利少添乱。
马桶进家后,是搁置在洞房新床帐幔后一角落里的。夜晚起来小解,方便。带盖,避臭。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家庭富裕的,结婚时备有大大的雕花床。床前有踏板,踏板两端各有一坐柜,靠外侧一个可盛食品、衣物,饰物等。靠内侧的往往是一活动盖,掀开则是一马桶也。比如今的卧室带卫生间还方便多了,只是不能冲洗。
马桶本乃藏污纳秽之用,但外表则红漆灿灿。所以在我家乡,对一些外表光鲜,学无长进内里并不咋的的一些后生,谓之红漆马桶。
我国最大的城市上海,上世纪七十年代前居民居住条件极差,一家数口数代挤住在十来平米房内,是屡见不鲜。何来卫生间?都是公共厕所。所以为了解决夜解难的问题,家家户户备有马桶,以应一家晚上起夜之需。所以,清晨倒马桶、洗涮马桶、晒马桶就成了上海早晨的一道风景。外滩附近、苏州河边,涮涮声不绝于耳轰鸣不断,搅起片片涟漪久散不开。长十多里的杨树浦路,以及乍浦路、南浔路等家家门前晒马桶,亮家什:柄柄竹刷倚门立,座座马桶盼阳睐——那是一种难以再现的民俗景观。我因当时部队在上海复兴岛执行任务,有幸目睹此景年余,印象极为深刻。
献给女性的节日礼物:公厕的再分配
公厕的再分配——这一想法在我脑海里贮存已久。恰巧今天是女性的节日,无以敬献,我就把我脑海里的这一想法当作礼物,献给那些有机会与公厕打交道的女性们。
我国是一个提倡妇女解放的国家,男女平等口号叫得相当响亮,广大女性也因之扬眉吐气,撑起着那半边天。但现实生活中,对待女性却很不公平。不知大家注意没有?如在有公共厕所的地方,男性从容如厕,女性往往排起了长龙。这是为何?因为大男子主义占的公厕面积大。
诸位不要笑我选择这么个话题而不屑一顾,人生内急可是一大要事。内急内急,逼急了还真要出毛病。男性内急只要抹得开脸,还可找一墙根或背人之处对付解决。女性则不一样,非得有防范森严的如厕之地方可。遍观我国几乎所有公厕,都是男厕大于女厕。男的解决方式可立可蹲,所以有可立可蹲之设施。而女性唯有蹲之方可解决,所以只有可蹲之设施。而公厕面积又往往小于男性公民的,怎不造成女性的排队如厕呢?我就纳闷,为何会出现这种尴尬?究其因,还是男尊女卑的封建残余思想理念在作怪,实质上造成了男女的不平等。
天公造物,持心平衡,世间男女,大慨对等。女性解决内急还只有单一方式,不如男子这样随意多样化。所以,至少要平分公厕或多一些才合情理。这种局面的形成,除了我国的数千年男尊女卑封建思想作怪以外,还与我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及性别差异不大有一定的关系。据说我国的女性现在还略多于男性,所以女性如厕难的矛盾就十分打眼突出。
真正要解决这一点怕是政府的事,具体来说是设计部门的事。多年来男尊女卑思想作怪,把女性厕所设计的比男性厕所小。殊不知,男可蹲、可立、甚至可以撒野,而女性唯可蹲,且性比例日益增大,有压过男性的趋势。而公厕却还是数十年一贯制,男性占用面积大,女性占用面积小,有把女性逼向露丑破隐的地步。是可忍孰不可忍?连女性方便解急的这点事都做不到,何谈保护妇女,提高妇女的地位?所以,愿意女性快乐而无内急之忧的男士们,实际行动就是一起来呼吁促成。
解决这一问题并不难,主管城建规划部门在设计时,把男女公厕的位置颠倒一下即可。女性的地方占大一些,或平分秋色也行。设计人员不要在办公室里想当然,几十年一贯制照葫芦画瓢,形成如此大煞风景的风景。
“两会”正在召开,我倡议自此来个公厕再分配。这会外提案不知有效否?不管如何,终究是要解决的,我想终究会解决的。女性不为内急而急而排队,就是女性的一大好事幸事。内急无急,那就天天如节般快乐。但愿不要多久,再也看不到这大煞风景之风景。将公厕再分配这番心思献给女性们,权当节日之礼,请收下!
作 者 简 介
曾新国,中华辞赋网驻益阳编辑、中国诗赋网辞赋骈文栏目副主编、曾任中国文化产业艺术网《华夏文化博览》杂志主编。曾主编大型文献两部:深圳城市雕塑集《牛睛鹏羽》、《中国酒文化大典》。先后在《珠海特区报》等报刊发表作品300余篇。并多次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