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伙该死的贼——梁山招安之谜(之三)

上回我们讲到,太尉陈宗善作为朝廷招安梁山的钦差大臣,不但没有用心担负起钦差的职责,相反却对蔡京、高俅这两个“奸佞之臣”惟命是从。

还是济州太守张叔夜看得清楚。

于是,张太守就向陈太尉建议道:“论某愚意,招安一事最好;只是一件,太尉到那里,须是陪些和气,用甜言美语,抚恤他众人,好共歹,只要成全大事。”

而且,张太守还当面向陈太尉指出,如果带着张干办和李虞候这两人去梁山,“恐怕劳而无功”。

但是,陈太尉却对张太守的建议置若罔闻。

到了梁山之后,不但陈太尉摆谱摆得厉害,“昂昂然,旁若无人”。开读诏书时,宋江连请了四五次,方才请得上轿。那张干办和李虞候则更不象话,出言不逊,耀武扬威,口口声声地骂梁山好汉“你这伙本是该死的人”“你这伙贼”“杀不尽的反贼”。用小说的原话说是“这两个男女,不知身己多大,装煞臭幺。”所以,那梁山五虎将和八骠骑“见这李虞候、张干办在宋江面前指手划脚,你来我去,都有心要杀这厮,只是碍着宋江一个,不敢下手。”

对此,袁无涯本的回末总评说得有点道理:“人小不识时势,坏了多少事体,如张干办、李虞候者比比。”

但是,袁无涯本的这句评语只是点出了问题的一个方面。因为问题的关键,其实还在于那个陈太尉。

所以,朝廷派陈太尉这样的人来招安梁山,如果能够成功,那才真的是见了鬼了。

有的看官看到这里可能要说了,既然梁山不存在反招安的斗争,那么,阮小七倒船偷御酒,李逵扯诏骂钦差,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如果我们细读小说,就会发现阮小七倒船偷御酒,李逵扯诏骂钦差这两个行动的幕后主使者不是别人,正是吴用,是吴用设计并安排了这一切。

那么,吴用此举是为了反对朝廷的招安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吴用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要反对朝廷招安,相反地是为了更好地接受朝廷招安。

因为吴用觉得,有作为才会有地位。只有让朝廷充分领教了梁山的厉害,才能赢得朝廷对梁山的充分尊重,才能争得梁山应有的位子。也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梁山才不会被朝廷视为“草芥”,梁山的招安才能够真正成功。具体请参阅《吴用的心机》一文,在此不赘。

事后,宋江曾对雁门节度使韩存保陈述过此次朝廷招安失败的原因:“便是朝廷诏书,写得不明,更兼用村醪倒换御酒,因此弟兄众人,心皆不伏。那两个张干办、李虞候,擅作威福,耻辱众将。”(七十九回)

宋江说的这番话,实在是给足了朝廷面子。

那么,宋江为什么要对韩存保说这样的话呢?

因为,这韩存保是韩忠彦的侄儿。而韩忠彦乃是国老太师,朝廷的许多官员,都出自他的门下。所以,宋江就想通过韩存保的关系,能把“梁山泊的弯曲”上奏圣上。

宋江的计策果然成功了。正是在韩存保的运作之下,才有了朝廷对梁山的第二次招安。

可见,宋江为了谋求招安,真的是煞费苦心了。

所以,正如小说里的那首诗所说的:“九天恩雨今宣布,可惜招安未十全。”如果要把第一次招安失败的原因归咎于梁山,那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可见,朝廷第一次招安的不成功,也不是梁山反招安斗争胜利的结果。

(四)朝廷的第二次招安。这是在小说第七十九回和第八十回。

朝廷的第二次招安之所以还是以失败告终,错依然是在朝廷,而不在梁山。具体来说还是两条:一是高俅使诈,二是诏书不明。

我们先来说说高俅的使诈。

话说高俅带着十个节度使,领着十三万人马,浩浩荡荡地前来征剿梁山泊。可是,高俅到了梁山泊,却接连打了两次大败仗,直吓得高俅心惊胆战,鼠窜狼奔。

就在高俅无计可使的时候,朝廷第二次招安梁山的天使就到了。

这就把高俅放到火上烤了。

因为,如果不让朝廷天使去招安梁山,那么,高俅已连折了两阵,连那些船只也全都被梁山烧毁了,高俅显然是打不赢梁山的。如果让朝廷天使去招安梁山,万一招安成功了,那么,高俅的脸面又该往哪里放?高俅怎么好意思再回京师去呢?

于是,高俅面对着朝廷招安的诏书,心下踌躇,左右为难,用小说的原话说是“数日主张不定”。

这时,平时为人“克毒”,人称“剜心王”的济州老吏王瑾,就给高俅出了个主意,说是诏书里有个后门,只要将“除宋江、卢俊义等大小人众,所犯过恶,并与赦免”这句话分作两句来读,将“除宋江”读作一句,再将“卢俊义等大小人众,所犯过恶,并与赦免”读作另一句。等把梁山好汉都赚到了济州城里,就先杀了宋江,然后再将其他众人拆散,分调开去,这样就可轻松灭了梁山泊。

王瑾的意思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要借招安之机,来一举剿灭了梁山泊。

心怀鬼胎的高俅听了王瑾的这番建言后,不禁大喜过望,当即就提拔王瑾当了帅府长史。

难怪容与堂本在这里忍不住要连批两个“好货”了。这高俅之“恶之至也”,可见矣。

可是,闻参谋却对王瑾的建言,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闻参谋对高俅说道:“然虽兵行诡道,这一事是天子圣旨,乃以取信天下。自古王言如纶如綍,因此号为玉音,不可移改。今若如此,后有知者,难以此为准信。”

但是,利欲熏心的高俅并没有采纳闻参谋的建议,只是简单应付道:“且顾眼下,却又理会。”

然后,高俅就派人前往梁山泊,令宋江全伙都来济州城下,听宣天子诏敕,赦免罪犯。

宋江听到这个消息后是喜从天降,笑逐颜开。

卢俊义看出了事情的蹊跷,怀疑高俅会所从中作祟,就对宋江说道:“兄长且未可性急,诚恐这是高太尉的见识,兄长不宜便去。”

但是,招安心切的宋江却不以为意,说道:“你们若如此疑心时,如何能够归正?还是好歹去走一遭。”

于是,吴用就想出了一个相机而行的两全之策。一方面,让宋江带着众头领,前往济州城下听读诏书。另一方面,又派李逵、扈三娘各引一彪人马,埋伏在济州东、西两路,以防不测。

事情果然不出卢俊义、吴用的所料。

当朝廷天使读到“除宋江”这三个字的时候,吴用便看着花荣说道:“将军听得么?”

花荣听了,心领神会。

于是,等那朝廷天使一读完诏书,花荣便大声叫道:“既不赦我哥哥,我等投降则甚?”说着就搭箭拉弓,只一箭,就射中了那天使的面门。

济州城下的那些梁山大小头领见了,就一齐叫声“反!”那乱箭,就如雨点似地望城上射来,吓得高俅转身就逃。

这时,济州城四门大开,那些早已埋伏在城里的各路官军,就一窝蜂地杀了出来。

可是,那些官军只追了五六里地,只听得后军炮响,只见东有李逵,西有扈三娘,各引着军兵,杀将过来。宋江他们见了,也都回身卷杀过来。三面夹攻,直杀得官军是大败而归,死者无数。

这高俅想借招安之机,除掉宋江的诡计,就这样落空了。

难怪小说编写者写到这里,要作这样的感叹了:“只因高太尉要用诈术,诱引这伙英雄下山,不听闻参谋谏劝,谁想只就济州城下,翻为九里山前。”

容与堂本的回末总评也感慨道:“李秃翁曰:从来小识见、歪肚肠,干得恁事,适以自误误人耳!彼方以为张良、陈平不是过也,可发大笑。而王瑾者,其榜样乎?戒之,何如?”

下面,再来说说诏书的不明。

这第二次招安的诏书与第一次的那份相比,虽然在语气上有所缓和了,但是内容却还是换汤不换药。

除了表明要赦免梁山众人所谓的“过恶”,让为首者“诣京谢恩”,随从者“各归乡闾”之外,既没有肯定梁山的忠义之举,也没有给梁山众人一官半职的封赏。有的只是“朕闻梁山泊聚众已久,不蒙善化,未复良心”“速沾雨露,以就去邪归正之心;毋犯雷霆,当效革故鼎新之意”之类的训斥。

这朝廷的诏书,与梁山的期望,两者之间的差距实在是太过悬殊了。

可见,朝廷第二次招安的不成功,也不是梁山反招安斗争胜利的结果。

朝廷第二次招安的失败,既让宋江他们“全忠仗义,辅国安民”的希望又一次化为了泡影,也让高俅彻底化解了两次兵败的困境,又从地上拣起了那块无耻的面具。你看高俅是怎样申奏朝廷的:“宋江贼寇,射死天使,不伏招安。”

于是,在蔡京等“奸佞之臣”的暗中操纵下,朝廷又派兵增援高俅,再次围剿梁山泊了。

可是,这次高俅不但没有从梁山泊讨得半分的便宜,反而连带着还把自己送上了梁山,成了梁山的阶下囚。

但是,令人感到困惑的是,高俅被擒上梁山之后,素以惩治滥官污吏为己任的宋江,不但没有杀了这个恶贯满盈的高俅,反面还把高俅捧为座上宾,礼数周到,恭敬有加。

那么,宋江为什么会做出这样不合常理的事情来呢?

(0)

相关推荐

  • 输入标题浅析《水浒传》小说中的招安现象

    浅析<水浒传>小说中的招安现象 浅析<水浒传>小说中的招安现象 吴玉平 葫芦岛市法学会  汤书卿 葫芦岛市卫生局 内容摘要:本文围绕<水浒传>小说的故事情节,结合北 ...

  • 梁山好汉在现代第四回:梁山泊大聚众兄弟,宋公明再议诏安

    话表,这一日宿太尉已然上得梁山,宋江领着他参看了梁山的三关八寨,四大酒店,看了军容气貌,果然杀气腾腾,战云阵阵,十分鼎盛.想那宿太尉在京师何曾见过这种军容.宿太尉不够多言回首对宋公明道:宋头领真是威风 ...

  • (启书有益)宋江:从江湖到体制,老大的累,谁能懂

    一 喝完高俅和杨戬以大宋首席执行官徽宗名义赠送的酒,宋江总觉得好像哪儿不对. 细品之后,突然一拍大腿:这回遭惨了,活不出来了!狗日的高俅.杨戬,竟然下死手整我! 宋江很后悔.早知道如今,就不该以归顺朝 ...

  • 此人手持方天画戟,与呼延灼有过一场激战,却险些死于高俅之手

    <水浒传>里有没有能与梁山好汉一较高下的官军将领?谜底一直到小说第七十八回才揭晓.为了剿灭日益强大的梁山,太尉高俅调集了十三万大军及十二位大将来到梁山脚下,与一百零八将展开了一场激烈对抗. ...

  • 《水浒传》之大败高太尉

    陈宗善向皇帝禀报消息后当即被罢免了职务,高俅对此十分高兴,他主动请缨前去讨伐梁山泊叛军,皇帝当即准奏,高俅准备齐全后便率领几十万兵马浩浩荡荡赶往梁山泊,宋江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十分高兴,他对众人说前次招安 ...

  • 【水浒】7、招安不是你想招就能招

    <水浒传>是写英雄的书,人们往往把目光集中在梁山108将上.其实细细品读站在梁山好汉对立面的大反派们,会有很多不一样的发现,读懂了这些反派,自然也就读懂了梁山好汉. 开篇先说一位重量级大反 ...

  • 八十万禁军教头的悲哀:名气响亮战绩难堪,窝窝囊囊丧命

    据统计,<水浒传>中一共出现了八位八十万禁军教头,其中的五位有过在战场拼杀的经历.那么,谁才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当中最为名不副实的呢?答案并不复杂,这便是在高俅征讨梁山期间专门从京城调往前线对 ...

  • 《还水浒一个公道》大事篇之招安大业(下)

    这样就按吴用预想中的进行了,不给朝廷一点颜色看看,朝廷是不会真心的善待梁山的.朝廷方面想的是,给你一点面子,你就赶快兜着,别再提什么条件了,否则消灭你.这样的话,两者之间的矛盾当然是不能调和的,这就开 ...

  • 落花啼鸟总关愁——梁山招安之谜(之七)

    上回我们讲到,<大宋宣和遗事>在招安情节上,把宋江写成是个忠君报国的赤胆忠臣. 那么,除了<大宋宣和遗事>,宋末元初还有哪些作品写到了宋江的招安故事呢? 宋末元初童瓮天的< ...

  • 大书黄纸飞敕来——梁山招安之谜(之六)

    上回我们讲到,接受朝廷招安,尽忠为国,是两宋时人心目中草泽英雄的理想归宿. 那么,南宋民间对招安之事,还有哪些说法呢? 宋人庄绰在<鸡肋编>里所记载的俚语,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招安频繁 ...

  • 皆不忘君赐也——梁山招安之谜(之五)

    上回我们讲到,晁盖虽然被宋江所架空,但是,晁盖对宋江的招安路线还是支持的. 那么,梁山其他头领对招安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我们的答案很简单,那就是谋求朝廷招安,是梁山众头领的普遍共识. 一是,梁山众头 ...

  • 权借梁山水泊避难——梁山招安之谜(之四)

    上回我们讲到,朝廷第二次招安梁山失败之后,就在蔡京等"奸佞之臣"的暗中操纵下,又派兵增援高俅,前来围剿梁山泊. 可是,这高俅不但没有从梁山泊讨得半分的便宜,反而连带着还把自己送上了 ...

  • 朝廷忒不将人为念——梁山招安之谜(之二)

    上回我们说到,鲁智深在菊花会上对招安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说道:"只今满朝文武,多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 ...

  • 青史上留一个好名——梁山招安之谜(之一)

    招安是<水浒>小说的重要情节,体现了小说编写者的创作意图,对塑造人物形象,完成小说主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可是,对<水浒>小说的招安问题,历来却有着诸多说法.反对招安者,古人 ...

  • 梁山招安前储备的贵重物资怎么处理,宋江一箭三雕,现在商家偷学

    话说梁山要招安了,可梁山上积攒的丰厚战利品将如何处理呢?之前三打祝家庄.大破高唐州.大名府.曾头市.东昌府.东平府,抢来粮食.金银财宝无数,在仓库里堆积如山,宋江采取了三大措施,有的办法至今商家都在模 ...

  • 陈鲁豫丨小小说《该死的贼》

    小小说<该死的贼> 作者:陈鲁豫(黑龙江) "这女的不正经!"人群中有人高声说,"她被丈夫甩啦,她吧,半夜不关门,等丈夫回家来,睡着了,被小偷给睡了!她太傻啦 ...

  • 梁山招安为何是死路一条?你把这5个好汉的名字连起来一读就明白

    "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用这句诗可以形象地概括出梁山好汉被招安后的情景.当皇帝佬儿不能除去梁山好汉时,便用以退为进的方法进行招安,许以诸多的好处让这些好汉能够为朝廷效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