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到底有多厉害,为何至今仍受人敬仰这5点让人无力反驳

说到王阳明,我们都不陌生。其本名叫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生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天的宁波余姚),1529年1月9日逝世,汉人,字伯安,别号阳明。是我国明朝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精通儒家,就连道家和佛家也有很深的造诣。其一生为官,去世之后被赐谥号“文成”,所以后人又称其为“王文成公”。王阳明生前也有很多代表著作,比如?《王阳明全集》、《大学问》、《传习录》等等,其弟子被称为“姚江学派”。他的学术思想(王学,又称阳明学)对明代有很深的影响,他的学术思想甚至还传到了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各地区。在小编为大家介绍的这些的基本资料中,完全可以看出王阳明的确是一位大才子,那么王阳明到底为什么这么牛呢?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总结了五点:

大图模式第一是其家族很牛。王阳明出身于一个名门望族,相传其祖上甚至可以追溯到王羲之,他的父亲还是当朝的状元,可以说这一家子都很厉害了。王阳明很幸运的遗传到了他家族的优良基因,生下来就有很特殊的气质。有传说在王阳明诞生之前,他的母亲怀胎了超过了十个月,这就已经很奇怪了,而他的祖母还做了一个很奇怪的梦:一个天神抱着一赤子,从红云天端降落。家人认为这是一个好兆头,于是祖父便给他起名叫“云”,他居住的地方叫“瑞云楼”。王阳明长到5岁的时候还不会说话,有一天一位高僧路过王家,摸着他的头说了句“好个孩儿”,后来祖父就为其改名“守仁”,从那以后王阳明就开口说话了。

大图模式第二是年少有志。从小就与其他孩子不同的王阳明志向也和别人不一样,别人都觉得科举考试是人生最重要的事之一,但是他不就这样认为,他认为读书做个圣贤之人才是最要紧的事。于是他的科考路也的确不顺,考个进士都考了三次。王阳明却觉得不得志没啥丢人的,反而觉得因为不得志而羞恼是件丢人的事。

大图模式第三是具有钻研精神。王阳明曾偶然接触了朱熹的“格物致知”思想,于是就很认真努力的钻研朱熹的理论,为此他还格了七天的竹子,却没有收获,还大病了一场,这就是著名的“守仁格竹”。通过这件事,王守仁就把朱熹的理论放下了,开始了自己的心学研究。

大图模式广告女子因老公常年不在家,晚上竟然和婆婆轮班服侍....第四是三大证道很牛。分别是龙场悟道、知行合一和天泉证道。公元1506年,王守仁因为得罪刘瑾而被贬与贵州龙场,他在龙场那里领悟到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他认为知行合一,意思是知和行没有先后之分,是一起存在的。致良知,人要顺着自己的良知对待每一件事,你认为应该做什么,就去做,这就是“格物”,在格物的过程中,良知就会达到极致,人的心灵就会得到净化。天泉证道是致良知的修养论,他曾与学生辩论得出:“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大图模式第五是在军事上也很有造诣。在他为官期间,功绩也是不少的。正德十二年平定了江西盗贼流寇,其用自己的军事计谋很快消灭了盗贼。两年之后,又平定了宁王朱宸濠的叛乱,这次平定叛乱之花了35天,效率可是十分之高了。嘉靖六年,万阳明利用心学平定了平定了思恩、田州的民族首领卢苏、王受的造反。被称为“思田告捷”。但是在思田告捷后王阳明便一病不起,不久就去世了,死后留有遗言:“此心光明,亦复可言。”王阳明的一生为明朝做了很大贡献,也为子孙后辈留下了很多学说思想,这样一位伟大的牛人,真的很值得后人敬仰学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