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虎山的儿时记忆
本文作者:常鹏
老虎山,是乌兰察布集宁区的一处生态公园。小的时候,老虎山之于我是从姥姥家出发,一直走一直走,走到尽头没有了路,那便到了。越走,房子和路人就越少,很觉荒凉 ,因为荒凉便不想去靠近。
上了小学,赶上清明节,我们排着队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老虎山,在纪念碑下,整齐列队,缅怀革命先烈,之后,再走回去。那会儿冬天刚过,寒冷依旧,只觉得路途遥远且漫长。
离开老家后,冬天放寒假,我们还是会回老家过年。老家的年很是热闹,有鞭炮放,有油饼吃,还有红火看。
北方冬季干燥寒冷,能吃到的蔬菜有限。饭桌上除了饺子、油饼、黄米糕、馍馍等面食,吃的最多的便是豆芽粉条、土豆白菜。慢慢地,陆续有袋装的冷藏菜卖了,都是些易保存的菜,蒜苔芹菜之类。姥姥会在某日,差我们几个小的去买,我们便一路说笑,从姥姥家走到卖蒜苔的地方,那儿离姥姥家有些距离,从那里再走走就到老虎山了。
冷藏的蒜苔是切成一段段装进袋子的,袋子放到手上冰冰的。外边天气冷,冷藏的蒜苔拿回家还是冰冰的,这时候,家里的面食热菜已然上桌。桌子是个四方的矮桌,放在炕上,大家准备工作大多是在炕上进行。冷藏蒜苔在室温下稍微放置,炒的时候先入猪油,葱花大蒜炝锅,放入切好的肥瘦相间的猪肉,肉的香味随油温的升高慢慢释放。这时候锅中滴一些酱油,再将蒜苔放入,加盐继续翻炒,待香味达到极致,蒜苔炒肉就做好了,同常规的冬天吃的菜放在一起,这绿绿的色彩给节日添彩不少。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会儿人们没有什么旅游的概念,不会特意地健步走,可供挑选的食物不多,有什么吃什么,可供选择的娱乐不多,有什么玩什么,却也活得自在而健康。冬天太冷,外边常有凛冽寒风,屋子里有炉火热炕,那会没有手机电视,却不觉无聊,大家围在一起,说笑嬉闹,反倒觉得好时光满满的,充实极了。
有时候,也会在寒冷中走亲,会去大姨家,大姨家太远,远得都快到老虎山了。在某个冬日,同妈妈从大姨家返回,正是半晌午,时间还早,妈妈说去老虎山转转吧,正好带了相机,可以拍个照片。那会儿并没有去公园游玩的兴致,拍照才是令人兴奋的。进了公园发现里面很荒,荒得整体都呈现黄色了, 园子里一直就我们俩。 到了一处亭子,应该是最高的地方了,妈妈就说在亭子里照个相吧,我那会年少,穿了一身和年龄不太符的仿貂皮大衣,随意地用手环抱着柱子,我妈认真地摆弄了下相机,咔嚓一声,说拍好了。那会儿个体拥有相机的人家并不多,拍照技术也是要专门学习的。我在相片没洗出来之前还一直担心表情是否僵硬之类,但相片洗出来后,彻底打消了我的顾虑,我坚信我妈妈取景的主角是亭子,亭子四周杂草丛生。作为陪衬的我略显模糊,眉眼是看不清的,那身有轮廓的仿貂皮倒是可以证明我来过。好在从前照出的相片不管怎样都是要冲洗的,这么多年过去了,这照片我一直留着,我妈为老虎山亭子拍的照就这样变成了发黄的老照片。
夏天,去老虎山的游客会多起来,站在虎山最高处向下看,我们这座小城尽收眼底。在不是所有人都拥有照相机的时代,对于人们渐渐萌生的把外景中的自己定格在相纸上的念头,催生出一类专门给人照相的个体户,有些脑袋灵光又有手艺的人凑钱买来照相机,专门学习照相技能,在景区为游人拍照赚取收入。 我的两个叔叔都做过这一行,脖子上挂着大相机,很是威风。他们夏天上山给人照相,天冷了游客陆续少了就改生豆芽。那会想要富起来的念头在人们心中越来越强烈,致富的手段此起彼伏,用机器生豆芽,白胖白胖的,产量极高。
生活节奏在某一天,突然变得快起来了。
在儿子小的时候,姥姥姥爷带他回老家,去老虎山玩,也照了相。那会儿拥有照相机的家庭已经很普遍了,相机类型也多了不少,用简单的卡片机咔嚓咔嚓就能拍出很好的效果。此时,为游客拍照的个体户不多见了,这一张儿子的照片, 应该是姥爷拍的吧。
文中未注明图片由作者提供
该文作者一九七三年出生于内蒙古乌兰察布集宁市(区),现定居北京,目前在央企某公司任职,爱好文学、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