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大数据洗脑更容易
这几天,我新入了一部手机,在装软件的时候,突然发现在系统的提示下,几乎是每个APP都想知道我在哪里,想看我的通讯录,想查找我手机里的文件,想控制我的相机,想知道我的通话情况……
这让我很困惑,于是试着在装软件的时候都点否,然后,我果然用不了这些APP了。
后来我想,为什么在电脑上,他们就没那么放肆呢?
或者说,以前他们就是那样默默的关心了我许多年,而我被蒙在鼓里,到现在才知道?
想起之前百度的李彦宏说过一句话:
我想中国人可以更加开放,对隐私问题没有那么敏感,如果他们愿意用隐私交换便捷性,很多情况下他们是愿意的,那我们就可以用数据做一些事情。但我们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如果数据会使用者收益,他也愿意,我们就会去做,这是我们的基本原则,这就是什么该做的,什么不该做。
我不愿意用隐私交换,然而你们能放过我吗?所以我愿意与否,有意义吗?
当互联网大佬们用一个似是而非的概念来强迫我们交出一切隐私以后,我们的隐私捯饬一下,成了大数据,然后被拿来做所谓的AI开发,包个新鲜的词汇,掉转过头就被拿去卖了。
只不过卖的方式不一样,那些打包客户的基础数据比如说个人简历什么的,在网络上贩卖,不过是最低级的形势,最高级的形势是什么?
不如看看大佬们是怎么玩的吧。
嗯,你的隐私被APP偷窥以后,你跟朋友在微信聊天说一下子烤箱,结果打开随便一个购物APP,都是烤箱的推送,很好,这是精准广告,请问,卖烤箱的到底有没有出广告费?
如果你偷窥了我,然后又利用了我的数据来牟利,我等于是把自己卖了,还要帮你数钱?因为我得感谢你给我带来了便利,不是吗?
两个月前,马总统在上海作了一个震惊业界的演讲,他以为蚂蚁掌握了许多消费者大数据,掌握了大量的信息,所以就可以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拒绝金融监管,建立以数据为基础的所谓纯信用体系,抛弃过时的巴塞尔协定,把杠杆放得无限大。
这是拿着数据当人质,理直气壮的跟监管叫板。
所以你看,我们这些数据人被人捏成团以后,成了人质,可以拿来当武器用了,请问,我同意了吗?
如果我现在利用大公司们的门卫疏忽,跑到他们总部去,拿着各种间谍设备到处采集数据,然后拿出去卖钱,你猜他们会不会报警抓我?
不抓才怪呢,之前不是有企业把黑洞当成自己的知识产权,把国旗国徽也笑纳了,找了一帮讼棍到处钓鱼执法跟人打官司吗?
你知道我说的是谁。
所以数据到了他手上就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财产,数据在我们手上却能搞一堆复杂的手段,随便去抓。
抓完以后,总结一下,整理一下,搞出若干花样卖了赚钱,美其名曰:大数据,新经济!
前几天凤凰网搞了个财经峰会,里面有个问题,大数据到底是属于谁的?
如果有人N年如一日的到处收集我们的数据,然后把它当成企业的私产,那么作为数据人,我们到底有没有办法反抗?
你知道,人作为个体,本质上都是很软弱的,弱点很多。
越是社会底层的人,其实弱点越多,越是弱势群体,越容易被洗脑。
以前没有这么先进的移动互联网,洗脑一个人其实成本非常大,需要直接接触,长期说服,各种下套。
所以一般有能力去行骗的,往往都盯着了相对殷实的个体。
但移动互联网发展起来以后,一切都调转过来了,反倒是洗脑弱势群体成本更低,收益更高。
比方说,蛋壳公寓公寓玩那个把戏,它忽悠最多的就是刚毕业的学生,初入社会的小年轻,你让它来忽悠我试试?
前几天,一位刚毕业的小年轻因为被蛋壳公寓骗了,放火烧了房子以后,跳楼自杀了。
我看有人留言说,这个年轻人放弃了未来的大好前途自杀了。恕我直言,这孩子即便没有自杀,也不太可能有大好前途。
我当年刚来深圳,负担不起很贵的房子,寄人篱下很久以后,找到工作才自己找好点的住处。
其实我可以向家里要钱,但我没有,也可以向富有的亲戚寻求帮助,我也没有,如果那时候有蛋壳公寓,可以先贷款入住,我是绝对不会去的。
千万不要承担你无法负担的债务,欠债是要还钱的,越容易借到的钱,还起来成本越高,难道这不是最基本的人生常识吗?
这位连工作都没搞定的年轻人,被精准的大数据营销给洗成了蛋壳的用户,遭遇暴雷,然后一怒烧了房子,他倒是跳楼自杀了,但放火是有可能害死别人的,所以我一点都不同情他。
为何一个连一点风险都不能承担的人,最后却被绑在了风险最大的长租公寓上?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说白了,蛋壳其实玩的就是精准营销,他瞄准的人就是那些在租房市场上最弱势又抹不开面子的群体——社会新鲜人。
如果没有大数据帮忙,这个骗局只怕也没那么容易展开吧。
花呗们的一系列精准的广告营销,都尼玛是经典,刀刀瞄准的都是那些傻乎乎的小年轻,来吧,分期吧,分期还不上还能再细分,这样,你就很快能拥有INS时髦的公寓,漂亮的大床,最先进的数码设备,还能学很多并没有卵用的课程,到别人住腻味的地方旅行,豪爽的卖着面子请客吃饭……
然而,借了的钱是要还的,人家早早的偷了你的亲朋好友联络方式,催账的时候,你会诧异,为啥会骚扰到家人?
看到没有,神奇的大数据,你被卖得底朝天,还满心感谢,以为自己能靠了这个在最年轻的时候尽情的享受人生。
我记得小时候,有一句口号是:我是社会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后来,新的思潮出现了,对此大加批判,大大的夸一下人类的天性,要个性解放,什么砖,什么搬砖,简直是把人给工具化了,拒绝当工具人,追求自我成了一种时尚。
其实人本来就是社会性的动物,不是还有个时髦的名词叫:社会性死亡吗?社会不需要你这个角色了,所有的信息都忽视你了,于是你等同一个死人。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坦然承认自己是工具人倒没有什么不好的,每个工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吧,人尽其能,物尽其用,坦然接受,其实也能很快活。
然而,这其实是大大的妨碍了很多生意。
不不不,你要个性,那么个性从何而来?倘若是当学生,设定一个AJ的学生有个性,然后给你洗脑,用消费绑定所谓的个性,恭喜,你升级了,从社会的工具人变成了资本的工具人。
然而,毕竟现在社会里,人口买卖都是非法的,即便成了资本的工具人,也不能直接拿去金融化啊!
于是可以再升级,现在不是有移动互联网吗?你已经把许多隐私上交网络了,那么大企业们一收缴,捯饬一下,你作为数据人,就成了他们的财产了。
不信你看那些企业们的估值体系,数据人的多少,是最重要的指标。
所以二十多年前,互联网经济刚萌芽,套路还没有玩熟,还叫个眼球经济,后来一场互联网泡沫算是给大家都整明白了,眼球不能当饭吃,吃也吃不饱,于是升级吧。
比如说你卖鞋子吧,你一年卖100双鞋子,鞋子都是你的。
但你做成鞋子出售平台,那么你有100个数据人,这些人都不是你的,但你有他们的隐私大数据,这也是实打实的资产啊,可以卖给买鞋子的厂商。
但数据背后的人真的乐意被这样卖猪仔吗?
现代社会吹嘘个性,忽悠个性,然后打包成个性化大数据,这就是二次加工,然后数据化的你,就突然成了人家的私人财产。
所以大数据到底属于谁?大数据是私人财产吗?如果不是私人财产,那么你又怎么解释他们拿这来牟利的现实呢?
我们作为真实存在的个体,被人数据化以后拿去随意买卖,这真的是正常的生意吗?
其实,我已经对隐私这玩意看得很开了,适度放开一点隐私追求便利,我也忍了,但为何我要被24小时无死角的监控?
我算是个意志相对坚定的人,被人找到弱点,无非就是剁手多几次。
但那些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呢?被大数据算计后的信息茧房给包围以后,慢慢豢养起来,逐渐洗脑以后,成了金融化的数据人,最后进化成数据化的金融奴?
世界不该这个样子的。
如果喜欢请点在看,或者分享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