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进电动汽车产业,为什么这些汽车厂商有所顾虑?

科技洞察 丨 深入科技行业最前沿

近几年,我们看到国内的一个变化,就是越来越多的电动汽车在路上跑了。但是你一定不知道,电动汽车是在19世纪80年代发明的。

1900年,美国总共有30,000多辆电动汽车,占到当年汽车总量的三分之一。

我们找到了一张当年美国家庭给电动车充电的照片,放在下方,请您过目。

曾经满大街跑的电动汽车,为什么后来就被淘汰了呢?

1900年,美国家庭给电动车充电丨图片来源:www.cartalk.com

由于德克萨斯州开始开发石油,人们发现石油比电池便宜,汽车加油也很方便,加上发动机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汽油车的大规模量产。

而就在过去10年,特斯拉让电动汽车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

特斯拉去年的电动汽车产量仅为25万辆,只是大众或丰田总汽车产量的一个零头。在2018年,全球纯电动车和油电混合汽车的总销量为200万辆,而汽油和柴油车的销量是它们的50倍。

尽量数量上不占优势,电动汽车的销售增长速度是迅猛的。

电动车的增长有多快呢?

3000亿美元市场

据咨询公司彭博新能源财经(Bloomberg New Energy Finance)预测,到2025年,电动车将占全球汽车总量的近15%,在中国市场将有五分之一的汽车是电动汽车。

我们从下图中看到,新能源车的发展路线已经很清晰了。电动车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将逐渐取代燃油车。混合动力只是过渡阶段,纯电动才是未来。

来源:彭博新能源财经(Bloomberg New Energy Finance)

路透社1月份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未来5到10年,在全球范围内的电动汽车销售总额约为3000亿美元。

这些权威研究机构对电动汽车的未来趋势如此乐观的原因是什么?

巨头玩家加入赛场

汽车厂商大规模量产电动车是否能够在短期内盈利,目前尚无明确的定论。粗略估算,电动车电池系统的成本是内燃机的3倍。

电动车被看好,其中的重要原因是汽车行业巨头纷纷加入了电动汽车的“赛场”。尽管电池成本相对较高,但是随着电池技术不断突破,民众接受度提高,驾驶者能够长距离驾驶而不用担心中途没电了。

不过,目前来看,很多巨头汽车厂商都保留着谨慎和保守的态度。

戴姆勒公司的旗下品牌“梅赛德斯·奔驰”计划到2025年,20%的汽车都将采用全电动。

宝马公司的i品牌2011年就发布了,之后推出了纯电动汽车i3,不过销量没有达到预期。为了降低风险,戴姆勒和宝马都保留了能够同时容纳燃油车和电动汽车的生产制造平台。

丰田汽车早期投入氢燃料电池的研发,只需充3分钟,续航在500公里以上。但是氢燃料电池大规模应用很难,因为氢燃料电池要用的氢气,加氢站基础建设需要巨大的资本投入。于是丰田也投入到电动汽车的开发中,预计2020年推出10款车型。

而战略布局相对激进的车企,就是大众汽车了。

大众汽车计划在未来5年投入300亿欧元用于电动汽车的研发,另追加500亿欧元用于相应的电池配套支持,这让所有其它汽车制造商望其项背。大众的首席执行官赫伯特·迪斯博士(Herbert Diess)承诺:在2028年之前推出70款新型电动车型,并在未来10年内交付2200万辆电动车。

大众正在筹备建设“超级工厂”,用来生产自己的电池,而不是依靠外部供应商。而在德国东部茨维考的工厂,已经开始逐步将生产线完全转型成为生产电动车了。

就在上个月,迪斯博士在上海推出了一款电动车,计划于2021年在中国市场首先推出,与特斯拉的Model X竞争。迪斯博士计划在2022年达到量产,到2025年,大众有四分之一的汽车产量都是电动车型。

赫伯特·迪斯博士在上海车展

新玩家的冲击

《经济学人》4月17日的一篇评论认为,尽管传统燃油造车企业供应链管理较强、生产链完备,但是电动车需要的资本投入较低,汽车部件的数量比燃油车要少,更容易组装。这些优势都吸引了更多的新玩家加入进来。

这些新玩家有英国真空吸尘器制造商戴森(Dyson),中国的蔚来汽车(NIO),智能制造基地位于南京的拜腾(Byton)。更大的中国汽车制造商,如吉利和江淮汽车,也开始了电动汽车的研发和生产,不过近几年在国内销售不佳,他们开始关注出口市场。

为什么涌现这么多新玩家?因为企业家们需要在了解科技趋势的基础上勇敢下注最有机会的科技。如果汽车制造商现在错过电动车的转型风口,未来再想进入的话就比较难了。所以要在风口到来之前把握趋势。

如果你想了解未来两年的风口,找到胜出的机会和合作的资源,就来我们科技特训营吧。

点击下方图片,报名参加「前哨·科技特训营」

参考来源:

Big Carmakers Are Placing Vast Bets on Battery Power, the Economist, Apr 17, 2019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