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阎翰林 会试答卷

周唐外重内轻秦魏外轻内重各有得失论 
阎士璘
古今之驭天下者,封建与郡县而已。封建之世权在外,各君其国,各子其民,是外重也;郡县之世权在内,操纵由我,驾驭由我,是内重也。外重之失,必有大国问鼎之忧,内重之失,必有奸臣指鹿之患。此古今不易之势也。后世之士,不究厉害之本末,往往剧成败之迹,以为得失之论。自周以前,是封建而非郡县;自秦以降,右郡县而左封建。噫,何其所见之偏也!夫千古无弊之法,惟即其受弊之处,以穷其立法之初意,则知祖宗举事,惟因其时。正如夏葛冬裘之各适其宜。乌得以子孙之不善承法,归咎于祖宗立法之尽失耶。
昔者周鉴于殷,庸建屏藩,以翼王室。上有方伯连帅,下有公侯伯子男,赐弓矢然后征,赐圭瓒然后鬯。巡狩述职,纪纲甚盛。其后齐、晋辟地千里,内不胜外,卒于陵夷而不复振。秦承周敝,患外之太重,收天下之兵器,诛天下之豪杰,废五等爵,立郡县吏。天下之命,皆制于天子,可谓矫外重之弊矣。及至二世,赵高擅权于内,胜广起兵于外,郡守县令,莫敢谁何,魏氏惩汉七国之乱,猜忌宗室,子弟受封,如入囹圄,外无磐石宗盟之助,可谓矫外重之弊矣。而司马氏攘臂夺之,毫无忌惮。唐太宗既平天下,府各置兵,兵各隶将,攻胜战克,足抗敌国窃发之难,及其弊也,大者连兵数十万,小亦不下数万,奸臣擅命、佣兵而不可制之。数君者其所以制其轻重内外者,其始莫不各享其利,以便一时之安,而不知其害即伏于偏重之处。祸乱循环,莫可解也。
而或者谓:欲救郡县之弊,必复封建之制而后可,是又不然。自秦废封建,以郡县治之,遂为万世不易之法,而欲举属长连帅之制,一旦而尽复其旧,是自裂其土地以树之敌也。吾恐土崩而瓦解随之也,然则为之奈何?曰:天下之权不可使在外,而亦不可使在内。封建郡县皆不能无失。封建之失,祸常起于诸侯,汉之七国、晋之八王是也;郡县之失,祸常起于匹夫若强邻。汉之黄巾赤眉、宋之契丹是也。此其得失之故,不可不熟思而深察之也。有王者作,设世官,重守令,罢监司,行选举,寓封建于郡县之中,俾大小相维,强弱相济,庶几有周唐秦魏之得,而无周唐秦魏之失矣乎!
阎士璘(1879年-1934年),字简斋,号玉彬,甘肃陇西人。清末民初政治人物。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中进士,殿试位列二甲第六十名。点翰林院编修,兼国史馆协修。三十二年(1906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法政大学,同年冬返国,致力于振兴甘肃教育。民国元年(1912年),当选陇西议事会议长;次年甘肃省议会成立,仍担任议长。民国五年(1916年),任甘肃公立图书馆馆长,翌年任甘肃省教育厅厅长。民国十年至十一年(1921年—1922年),任安肃道尹、泾原道尹,任内廉洁爱民。民国十四年(1925年)因政局混乱返乡居住,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卒,终年55岁。工书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