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上海 | 剪绘申韵

坐落在长三角入海口,从一个小渔村变成如今的国际化大都市,它为古老的江南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在传统上创新,它用100多年的时间吸收中外文化的精华,形成了包容万象的海派文化。

从十里洋场到繁华都市,历经沧桑,它就是中国近现代史的缩影——魔都上海

李守白-工笔重彩《海纳百川上海滩》2007年

这座城市的底蕴决定它有说不完的故事,在艺术家们的手笔下,这些故事被以各种方式呈现出来。

2个月的构思设计,4个月的精心创作,知名海派艺术家李守白带着对这座城市的眷恋和热爱,用《百年上海·剪绘申韵》作品再现了魔都的文化底蕴。(以下视频来自文汇报视频专题报道)

正如李守白所言:在创新发展的同时,我们不能抛弃过往的底蕴。从青浦江南水乡、上海之根松江到万国建筑群、繁华陆家嘴,江南文化、海派文化和红色文化在画卷中得到完美结合,作品总共有近100个图像组成,今年又恰逢党的100周年诞辰。因此,这也是李先生献给党的最好生日礼物。

李先生在创作的过程中曾坦言自己也被感动到,那么究竟是怎样的作品让艺术家倾注了如此深情呢?

海派文化既有吴越文化的古典与雅致,又有国际大都市的现代与时尚,海纳百川又自成一派。而海派剪纸恰恰体现了传统技艺在上海这座城市背景下独有的文化模式、文化形态与文化观念。

在《百年上海·剪绘申韵》中,百年上海之风貌通过海派剪纸的形式呈现,这本身就赋予了作品无限魅力。

李守白-海派剪纸《百年上海·剪绘申韵》2020年 50x450cm

深耕绘画领域数十载,同时又作为海派剪纸非遗继承人,李守白将两种艺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画面中剪纸的镂空之美一览无余。加上他对色彩运用的独特理解,作品中的每一个元素都被套上与之风格相适应的颜色,无处不散发着醉人的申韵。

从宏观上来看,整幅作品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开埠前的江南水乡

左起是充满了江南水乡韵味的青浦朱家角古镇,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朴意境尽在其中。

同时,上海之根松江的标志——广富林遗址被错落有致地嵌入上方,突出松江是编织起海纳百川、多远文化交融的和谐摇篮,而旁边的方塔园也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

传统文化中的古典美在淡泊宁静的江南文化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开埠后的中西交融

开埠后,原生的吴越江南文化和相继涌入的西方文明碰撞出新的火花,原有的江南水乡焕发了新的生机。

先是对承载了老上海人记忆,上海的标志性建筑石库门的生动刻画,纷纷涌入上海以寻求租界庇护的难民在一栋栋里弄之中找到了安身之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1930步高里”在画面中清晰可见。

中西文明的融合,也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可以到国泰电影院看电影,在街边品咖啡,逛逛繁华的南京路,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挑选喜爱之物。

另外,武康大楼、外滩万国建筑群等具有鲜明时代烙印的建筑,是对这个时期最直接的诠释。

新时代的腾飞

当十里洋场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海派文化在改革开放后更加欣欣向荣。

哺育了海派文明,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在画卷中格外醒目。苏州河汇入黄浦江河口,上面横亘了中国的第一座全钢结构铆接的外白渡桥。黄浦江一侧是灯火辉煌的外滩风光,另一侧是繁华的陆家嘴金融中心,东方明珠、金茂大厦、上海中心、环球金融中心等标志性建筑雄伟屹立其中。

没有沉浸在过往的辉煌里,上海向着现代化的进程高速迈进,举办世博会和各种国际展览,实现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双重飞跃,呈现出一种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气势。

最后部分是上海全面发展的成果展现,盘旋在高空的高架桥上车来车往,高铁和地铁成为城市交通的新干线,浦东机场一架架飞机翱翔天际,恰似新时代的上海飞速发展,一天一个新面貌的新生状态。

除了整体的恢弘气势,随着画面的展开,细节美也无处不在。

整个蓝色的背景恰如那广袤无垠的蓝天,整个城市置于蓝色的美好中,一群群和平鸽展翅飞翔,在浪漫的法国梧桐的点缀下尽显唯美之意。这都象征着上海始终以开放包容的精神,张开怀抱迎接八方客人的到来。

另外,在上方淡蓝的背景中依稀可见朱家角的五孔石拱桥、百年大世界、红色文化的起源地——中共一大会址、国家会展中心等标志性建筑元素,与下方被套色的人和建筑群相得益彰,层次鲜明,多了几分朦胧的意境美。

上海是李守白艺术创作灵感的来源,创作《百年上海》系列作品的初衷在于对上海这座城市深沉的爱。而这种爱在申城底蕴的熏陶下,滋生出一种文化的自信,李守白正是希望通过作品将这种文化自信展示给全世界。

作品全局观赏

百年上海·剪绘申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