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高血压性脑出血
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江志贤介绍,高血压性脑出血是指具有明确高血压病史的患者突然发生脑实质出血,并排除外伤、血管结构异常性疾病等引起的继发性脑出血。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发病机制主要与血压控制不良及脑小动脉硬化有关,长期高血压可使脑的细小动脉管壁发生变性,在此基础上,血压骤然升高时容易导致血管破裂出血。因部分动脉从脑底部的动脉环呈直角发出,承受较大的血流冲击压力,所以高血压脑出血大部分发生于基底核区、丘脑、脑室、小脑及脑干等部位,可引起肢体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甚至昏迷、死亡等。
由于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致残率、致死率高,应该分别在疾病发生之前、发生早期和康复早期采取相应措施,预防疾病发生或改善患者预后,这就是临床三级预防的原则。对此,江志贤重点介绍了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病因预防,即一级预防措施。
控制高血压 一旦确诊为高血压,就应该采取降压治疗,规律服用降压药物并且监测血压,如果不进行规律的降压治疗,导致血压波动过大,是诱发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病因。
生活习惯 高血压病患者应该戒烟戒酒。饮酒会引起动脉扩展、血容量升高,导致血压波动过大,进而引发脑出血。晨起时血压较高,因此起床过程应慢,不宜快速由卧位转为直立位,清晨醒后可分为以下步骤进行晨起,即睁眼、坐起、下床、行走等,可间隔半分钟再进行下一步骤。情绪激动可使血压升高,因此高血压病患者应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切勿过悲过喜,或者激动易怒。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防治便秘,尽量不用蹲便,当大便不畅或进行蹲便时,屏气排便会引起血压升高,此时极易发生高血压性脑出血等。因此要保持大便通畅,有条件尽量使用坐便器。适当运动有助于降低高血压性脑出血风险,但高血压病患者不宜进行剧烈运动,应主要以轻、中度运动为主,如散步、慢跑、太极拳、广场舞等。
饮食管理 高血压病患者应该少盐饮食,每日摄入食盐最好不超过5克,咸鱼、咸蛋、酱瓜、酸菜等腌制食品往往含食盐较多,尽量少吃。多吃谷类、蔬菜及水果,人体需要B族维生素、维生素C,可以通过多吃新鲜蔬菜及水果来满足;粗粮、果蔬等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改善排便。鱼肉是高血压病患者良好的动物蛋白质来源,可以提供优质蛋白,多吃鱼肉有助于降低高血压性脑出血风险。合并有血脂高的高血压病患者,应少吃油腻食物,因为血脂高同样会引起动脉血管壁的破坏,必要时可通过药物将血脂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高血压病患者应该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规律三餐,用餐不宜过饱,三餐间可添加小食,做到少食多餐。
相关疾病管理 高血压病患者常合并肥胖、糖尿病、高血脂等,应该通过运动、药物、饮食及生活管理等多方面因素配合,控制相关疾病的进展。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二级预防是针对发生过一次或多次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患者,探寻病因(主要是血压控制不良)和控制可干预因素等,进而预防高血压性脑出血再发的风险。发生过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患者,应该严格遵照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同时按照一级预防相关方式进行生活。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三级预防又称为临床预防,是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入疾病后期的预防措施,主要是防止病情加重及促进康复,通过医师的对症治疗,降低高血压性脑出血对运动、感觉、神志、智力等神经功能的损害,同时尽早开始科学、有效的康复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