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起点学针灸之第二章针理笔记-2
一个人的光阴,一个人的求索。
第二章针理的第二讲:分形原理
想要把针灸用于临床治疗,首先面临一个问题,就是确定治疗的地方,也就是下针的地方,即治疗点。作者非常形象的用地球仪来做比喻,地球仪上的位置是以经纬线的纵横交叉来确定坐标的。而人体比地球仪要复杂得多,确定治疗点的纵线如果是经脉,那么横线又是什么呢?所以作者引入了一个“分形”理论。
该理论最早是从1967年《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英国的海岸线有多长》,而被发现的。据说现在应用于各种学科。这个理论提出了一个观点,是针灸的分形原理需要用到的:自相似原则。简单的说,就是物体的局部与整体在外形上相似。比如最经典的一种蔬菜,菜花。那么从中医针灸的角度,如何的自相似呢?
作者用一棵树来比喻人的身体。而树也是有自相似的,比如一棵大树,他的主干和枝干其实是相似的。也就是说,如果看树冠的一个局部枝干,也是一棵小树。而作者在本章的第一讲里也讲了十二经脉指向的向心性。所以,作者巧妙的以手腕以下为一个局部,寻找跟人的整体,包括头部,躯干和四肢的相似度,以及相互对应的部位。再以肘关节以下为一个局部,来跟人的整体找相似度,局部的哪个地方对应人体的哪个地方。当一一对应后,就相当于找到了纬线,再结合经脉,相当于纵线,即可找到治疗点,也就是知道了经脉上那么多的穴位,为什么同在一条经脉上,两个不同的穴位,都可以治疗咳嗽,但有的针对咳嗽兼咽喉痛痒管事儿,有的针对咳嗽兼腹泻或便秘管事儿的原因了。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所取的局部不一样,每个人找的自相似也不尽相同,所以经脉纵线是恒长的,但是纬线却时时不同,灵活多变。同一个部位,由于分形结构的不同,所对应的那个整体部位也不同,治疗的内容也不同了。这对于针灸的初学者来说,或许太困难了。
作者给出的建议是,先掌握一两种常用的分形模式做为基础。
此讲专业性很强,而且作者的想法另辟蹊径,观点独树一帜。给了我非常大的启发和别有洞天的感觉。
以上是第二讲的内容梗概和自己的个人理解。实在是能力有限,只能理解到这了。
文中图片部分为网络图片,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