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打前后注意事项身体觉受与排病反应

【拍打前后注意事项】

1、拍打前不要过饱或过饥。

吃过饭后要先消化一小时再开始拍,过饱会胃不舒服,过饥会越拍越饿,有低血糖的人会发晕,所以既不要空腹拍打,也不饭后立即拍打。

2、拍打时不要对着风口吹和避免着凉。

拍打时不要对着电风扇和空调吹,也不要吹过堂风,因为拍打时聚气聚血毛孔是张开的,对着风口吹风寒容易进去,应避风拍打,拍打后注意保暖避寒凉。

3、拍打后4小时不要碰冷水,不要立刻洗澡。

拍打后身体温度升高,毛孔张开,不要马上洗澡和碰冷水,实在流汗了,就用热水拧个毛巾擦一下身体。等毛孔闭合,身体温度恢复正常了再洗热水澡,冬天冷拍打当天可以不洗澡。

4、拍打后注意保暖和喝热水,喝姜枣茶,吃养脾胃食物。

拍打后注意保暖,穿长衣长裤,拍打前后多喝热水,身体虚的人多喝姜枣茶补充能量。拍打后多喝粥,多吃主食和养脾胃好消化的食物,不要大鱼大肉给脾胃增加负担,更不要吃生冷寒凉冰辣的东西,要让气血去集中化痧。

5、拍打时力度从轻到重,循序渐进。

拍打时不要用蛮力,用自己或别人能接受的力度从轻到重慢慢拍,拍到后面皮肤和心理都接受了再加力,时间力度到了自然而然出痧,不要刻意为了追求出痧而大力猛拍。

6、拍打五脏和眼睛眼球部位力度要轻一些拍。

人的五脏六腑,脏在内侧比较娇嫩,腑在外侧比较皮实,心肝脾肺肾五个内脏部位直接拍的时候注意力度,要轻一些拍,震动拍打就可以。高度近视的眼睛眼球部位不要大力拍,眼眶一周可以慢慢敲通。

7、已经流血受伤的部位不要直接拍打。

有外伤的部位,已经在流血的部位不要直接拍打,骨折摔断了的部位不要直接拍打。

8、拍打前情绪、体力和时间都调整好。

心情不佳,情绪不稳,体力不支时不要勉强拍打,赶时间时不要急急忙忙拍打,心不静,不专注,拍打效果都会受影响。

9、拍打尽量放在白天拍,阳光下拍。

拍打升阳气,尽量放在白天拍,白天阳气足,气血旺,晚上就多拉筋,三跪,养阴,除非晚上有急症不舒服的情况就拍打缓解。

10、拍打后早休息,多睡觉,多吃易消化主食,对深层排病灶反应有心理准备。

拍打后不要熬夜,不要喝酒吃肉,让气血充分去修复身体,多吃主食,多睡觉,多为身体积累本钱。同时通过拍打震动到身体经络深层,会有排病灶的反应要有心理准备,这是好事情。例如出现咖啡尿、痰多、大小便增多、非经期有排出物…这均属于排病灶反应,都是将深层毒素进一步排出来,不必惊慌,不舒服的时候大力拍两边肘窝和手腕内关即可缓解。

【拍打后应该怎么吃?】

经常会有人问拍打出痧后要不要吃点什么好的补一下啊?答案是不需要。

因为大家所谓好的基本是指各种荤食肉类补品,殊不知在拍打出痧后,气血还在继续工作要把余下的痧毒往外排,还有个化痧的过程。这时如果吃大量的肉食荤菜补品,特别脾胃不好的人则需要大量的气血来消化食物,反而不利于身体的修复和化痧。

所以拍打出痧后最好的吃法就是:多喝热热的姜枣红糖茶补充能量,吃容易消化吸收的五谷主粮。五谷为阳,每一粒都是种子,具有强大的升发功能,最补人体元气,最长精神。

特别脾胃不好的要多喝稀粥,其中小米最佳,小米为百谷之王,色黄入脾胃,最养脾胃,煮的浓浓的米油更是滋补身体。所以拍打出痧后多喝热热的小米红糖粥,小米山药粥,小米南瓜粥等……然后多休息多睡觉多闭目养神,养足气血,修复身体。

 身体觉受与排病反应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第十】

黄帝曰:“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

中医拍打是“不可不通”的解决方案。

经脉,是指身体的经络和血脉,也就是气血供给系统,也就是身体每一个细胞的代谢体系,也就是现代医学里的微循环系统。
中医拍打后的身体觉受,也是拍打后的身体反应。我们要对这些身体的觉受反应有充分的认识才不会无知的担心害怕,因为这些身体觉受会类似“病症”的反应,这也是中医一直强调的“排病反应”。

需要我们树立一个正观点:中医拍打不“治病”,而是“排病”。

西医“治病”是以成功阻止了“病症”产生的身体觉受为标准,就是“不疼了”、“不发烧了”、“不咳嗽了”、“指标处于正常范围”等为“救死扶伤”的标准。

中医“治病”是以身体恢复自愈能力和器官恢复功能为标准,所以中医师看“出汗了吗”、“拉肚子了吗”、“呕吐了吗”等以证实其疗效,是看造成表症的“风、寒、暑、湿、燥、火”六邪被排出身体为“健康”的标准。

中医拍打的有效性看在拍打过程中,“病邪”是否被排出体外,在拍打过程中,我们感受到身体的内外觉受反应,以证实其有效性。这种觉受分括身体的整体反应和局部反应两个方面,整体反应产生主要为局部拍打对全身状态的改善效果,局部反应体现在对拍打部位皮肤、肌肉、经脉甚至更深层次部位的影响。

中医拍打的主要整体觉受反应:

人体主要通过三个途径排出病邪:出汗、呕吐、大小便,就是中医讲的解表和排毒。中医拍打对全身的整体有效性主要看是否出现这三个身体表现,同时是否感受到身体的舒适、轻盈、心情愉悦和情绪释放等,包括一些外感冷热的感觉。如果有这类现象,那么说明你的中医拍打起到有效作用了。

出汗: 皮肤毛孔打开,协助肺部排出湿寒,代谢开始正常。
呕吐: 排出胃部不能运化的食物残留。
打嗝放屁:身体排出浊气和废气。
大小便: 排出宿食、宿便和主要的无法运化的代谢垃圾。(排的越多,大小便的指标会异常偏高)
发烧: 身体免疫的应激模式,主要为了加强排除湿寒和对付病毒病菌,会持续2到7天,超过39.6度建议采用物理降温。
外感凉和“冒寒气”:局部气血运行带来的气血动能关系引起的热量交换和吸热物理效应,例如腿部气血重新运行开始吸收周围热量,就感觉一条腿很凉。
情绪释放:主要表现为流泪。包括哭、笑、喊叫等过程。
中医拍打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情绪释放,但是情绪释放多数是悄声无息的,也有少部分情绪激动,主要特征是无缘无故的自发释放行为。中医拍打中不追求必然的情绪释放效果,讲究无为的自主释放。
中医拍打的主要局部觉受反应:
《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中医拍打对身体局部的主要有效性表现为“不舒服”。
“疼痛”是我们身体的第一不舒服感觉,“疼痛”产生在于 “不通”,表现为气血的滞阻,通俗的讲就是由于微循环代谢不畅通,死亡的细胞(包括红细胞、淋巴细胞、肌肉骨骼组织等等)不能被代谢走,就被瘀滞于皮下、肌肉、脏器甚至骨骼的一些空隙中。中医拍打一巴掌拍上去的物理效益就产生“疼痛”等不舒服的感觉,这个“不舒服”泛指包括“酸、麻、胀、痒、肿”等等不同的身体觉受和皮下“出痧”反应:

痛: 气血不通,滞阻于脏器、肌肉、骨骼、皮下而不得出。
酸: 风、湿、寒等外邪淤积导致局部气血供给不足。
麻: ①暂时的某部位堵断造成供血不足。②神经系统的生物电效应。
肿胀: ①局部气血堵塞,造成水肿产生积液。②拍打时胀是因为气血障碍还没有出现痛;拍打后肿胀是局部气血代谢失调。
痒: ①气血不通想畅通的现象,气血在打通不通畅的地方,还没有打通。②新鲜气血供给进来后,新的细胞和组织开始生长修复,类似伤口愈合。

出痧:皮下肌肉毛细血管的死亡红细胞排出。

这里重点提一下在对局部身体部位中医拍打过程中遇到的“出痧”,痧是血脉微循环中已经死亡的红细胞被拍出呈现于皮下的淤青和红紫,有点类似皮下出血的视觉效果,其实是毛细血管中死亡的红细胞(死血)被拍打后排出来方便被再次代谢。这时,有人会误解为“拍坏了”,还有人误解为这就是拍打的效果,就在拍打中追求“出痧”的表面效果,只能说这两种认知都是不科学的认识。

在中医拍打中,如果身体部位出现“出痧”的情况,我们的实践经验是继续拍打,这些淤青的痧点就会很快消失(被代谢走)。

中医拍打的其他觉受反应:

吐痰: 湿气化痰,上行至喉部会引起嗓子发痒,多时可以吐出3斤痰,持续数周。

抽筋: 经络不通导致筋膜的收缩反应,例如“寒湿”顺着经络下行时引起腿部抽筋。
出疹:通过皮肤“排毒”。

疲倦、嗜睡、气脉跳动: 身体进入自我修复状态,需要休息。
头痛、眩晕、失眠: ①脑供血不足,气血活动出入所致。②拍打时的头晕是脑部气血供应不足导致。
饿: 身体自我调理开始要求补充能量。
体味加重: 身体在排出死亡的细胞和“毒素”。
皮肤表面白色粉末: 皮肤表面排除西药药物残留的化学结晶体。

表症加重:中医的“气冲病症”反应。

这里有一个概念:“病症”的表症反应就是身体和外邪作战的外显结果,也是“排病”的结果,反应在身体觉受上我们常识得认为是“生病了”,而且根据现代医学的概念给症状分类,分成了病症的专科。

中医拍打会快速地引发原”病灶“的表症反应,呈现症状以及病理指标异常 。

例如:高血压的超高血压指标异常。

皮疹反反复复的发作。

哮喘不断的咳嗽。

尿检、血浆指标异常超标。

......

中医拍打强调“有效的拍”,无效的拍不是中医拍打。
拍得有效,身体的上述觉受反应就一定会出现,如果拍得皮不疼肉不痒的,真还不叫拍打,小雨过地皮湿是没有用的。中医拍打不赞成过量的拍打,中医拍打更不去追求拍得鬼哭狼嚎,中医拍打是一种很舒服很放松的拍打。我们一直强调把自己拍得舒服、拍得有效才是最好的,当然拍的好也可以拍得不疼舒服而有效,可以通过中医拍打的学习和练习让自己的拍打更有效。

慎风寒    节饮食

惜精神    戒嗔怒

——保身四要

na mo  a   mi  tuo  fo 

南  無  阿  彌   陀   佛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本平台公益推广,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