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长春鱼店有讲究,大鱼要用“特殊”木匣装,还要露头露尾

民国时期,吉林长春地区鱼店林立,他们在卖鱼的时候拥有不少讲究,尤其是店掌柜特制的一种木匣子,成为了当时鱼类包装的抢手货。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鱼匣子的功能又是什么?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民国时期,吉林长春地区大湖中鱼类资源丰富,各种淡水鱼类应有尽有,极大地丰富了民间百姓的餐桌。每逢冬季时,当地的渔民都会用巨网捕捞湖鱼,每次起网的时候都能捕捞到上千斤的鱼类。如果从味道上来看,湖中的胖头鱼肉质最细嫩,以鲜美二字驰名天下,之后依次是红鳍鲌、鲤鱼、鲫鱼、鲶鱼等,它们个头硕大,长相喜人,刚出水时活蹦乱跳的场景更是给人一种朝气蓬勃的感觉。

渔民们捕捞到大量鱼获后,会将其批发给当地各处鱼店,由他们进行售卖。当时的长春地区鱼店多如牛毛,由于竞争异常激烈,致使鱼店掌柜不得不推出各种吸引顾客的活动,以此提高销售量。

据当地相关资料记载,鱼店掌柜在进行市场竞争时,会首先买鱼店幌子上做足文章。一些店铺会用几条大鱼在门口搭成井字架,告诉来往的行人店里有大鱼售卖。有的店铺则是将不同种类的鱼交叉摆在一起,以此证明店内鱼类品种齐全,可以随意挑选。有的店铺专门制作了长圆形的鱼筐盛鱼,将一筐筐的鱼摆在店门口处兜售,表明自家店铺的鱼类价格低廉。还有的店铺会使用鱼招子,它是一种鱼幌,其目的是为了让更多人看到自己的店铺。

民国的时候,鱼店掌柜卖鱼,很少有零售的店铺,主动上门者也都是来大量批发的顾客,一般都是几百斤或者几千斤的卖,买家自备马车,双方价格谈妥之后就立刻装货,之后钱货两清互不亏欠,从来不走精细加工的渠道。不过该说法又不太绝对,因为鱼店掌柜也会以零售的方式卖鱼,一条一条的售卖,不过这些鱼都是特大号的鱼,是一些人专门买来送礼的。

吉林鱼店内几乎每家都有几条镇店之鱼,它们是精挑细选出来的鱼王,不仅品种珍奇,而且体型巨大、鱼鳞花纹漂亮美观。俗话说好马配好鞍,漂亮的大鱼作为礼物送出自然有面子,但如果对其进行进一步的修饰,则效果将更加明显。于是,一种特制的鱼匣子便应运而生了。鱼匣子是专门盛鱼的工具,鱼店掌柜会专门雇佣做细活的木匠打造鱼匣子,并且叮嘱他们要选用上好的木料。

木匠在制作鱼匣子时,往往会根据鱼的尺寸裁剪,真正做到了量体裁衣。在制作鱼匣子时,其外形要尽量保持鱼本身的流线型,并且在鱼头位置要留出拎手,木料外层要刷红油,还要画上卷云花纹。鱼匣子的盖是活板,上面还贴有礼单,写明是某某人所购,以此作为标记。最重要的是,鱼匣子一定要在鱼头和鱼尾处开出洞,让鱼的头部和尾部全部露在外面,称为摇头摆尾,寓意人生顺风顺水、生活如意。

全国解放之后,吉林地区的民间仍有走亲访友的习惯,并且还会送湖中的大鱼,可唯独缺了用于装饰的鱼匣子。因为在民国时期,湖中的大鱼只是一些有头有脸之人的专享,可如今却成为了百姓餐桌上的美食。所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参考资料:《冬捕》 曹保明著 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