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开着这扇窗
永远开着这扇窗
向 萍
枝江市特殊教育学校
“绿堤深柳绕周遭,百里洲边景最娆。”五月中旬的一天,我和同事踏上了万里长江中的第一大江心洲——百里洲。在这里生活的数十万乡人,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让这座位于长江中游的孤岛成为了“中国沙梨之乡”和“楚天明星乡镇”。我们此行不是为了领略明星乡镇的风姿,而是为了生活在这岛上的几个让我们时常牵挂的残疾孩子。此时已是初夏,广袤平畴的百里洲大地,一派忙碌的景象,穿过一片片绿油油的麦田,打了一通又一通电话,询问了一个又一个正在田间劳作的棉农,我和同事终于找到了几个孩子的家。
在村支书的指引下,顺着一条长满野草的小径,我们来到了一间被农田包围的小屋前,这就是小玉的家,不远处那些平常看起来十分普通的农家小楼,此时显得那么的气派光鲜。小玉年迈的爷爷奶奶听说是老师来了,热情地把我们请进低矮狭小的屋子里。我环顾四周,用“家徒四壁”来形容这个家一点儿都不过分:小小的几间房里,稀稀拉拉地摆着几件破旧不堪的老式家具,看颜色和样式,应该还是小玉的爷爷年轻的时候添置的;几个旧凳上搁着一块木板就成了一张床,蚊帐上几个泛黄的补丁格外显眼;除了一台十四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再也没有一件家用电器。小玉的爸爸眼睛有残疾,下地干活得有人引导,妈妈智力低下,几乎没有劳动能力,再加上智障的小玉,我不禁对眼前支撑起这个家的两位老人肃然起敬。
比小玉更不幸的是小正。当我们找到小正家时,小正的奶奶刚从农田里回来。在我的一再追问下,奶奶泪如泉涌,告诉我们小正的爸爸当年因为家境贫寒,从大山里来到了百里洲,为了安身立命娶了小正轻度智障的妈妈。几年后,当发现孩子也有智力残疾时,爸爸承受不住这样的打击,离开了家,从此杳无音讯,小正再也没有见过爸爸。前两年,爷爷病重再也不能下地干活,妈妈也再次嫁人,所有的重担就落在了奶奶一个人身上。小正到学校读书的这几年,两位老人对家里的困难只字未提,每次都是一再地感谢老师的教育和关心。
小敏是一个听障的孩子,上课认真,乐于助人,甜美的微笑时常挂在脸上。走进小敏并不宽敞的家,椅子上落满了灰尘,似乎许久没有人坐了。正当疑惑时,一个蓬头垢面、衣衫不整的女人从厨房里走了出来,一边含糊不清地说着“来了,来了……”,一边嘲我们木讷地笑。小敏告诉我,这是她的妈妈,小敏的爸爸有些不自在地低下了头。这个坚强的男人,又当爹又当娘,农田里的活和家务事全靠他一个人,却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语,培养出了一个乐观向上的孩子。
离开百里洲时,我的鼻子一阵阵发酸:这是三个怎样的家庭啊,这三个孩子是怎样长大的啊,小玉、小正的爷爷奶奶以及小敏的爸爸经历了怎样的苦难啊……比起这几个孩子,我拥有健康的身体,拥有疼爱我关心我的父母;比起他们的父母,我拥有一个知冷知热的爱人,拥有一个健康聪明的孩子,我是何等的幸福!突然觉得,以往在生活中和工作中遇到那些困难、抱怨的那些事,真是太微不足道了。
曾经有一个家长对我说:“上帝关上了所有的门,没留一扇窗给我。”今天,我想对她说:我愿意做那扇能给她希望的窗。我想对所有来到我身边的孩子们说:老师愿意做一扇永远敞开的窗。透过这扇窗,你们会沐浴温暖的阳光,听到悦耳的鸟鸣,看到盛开的鲜花,感受无尽的快乐……
——快入冬了,小玉没有御寒的衣物,我和同事早早地从自己家和朋友家给小玉找来了全套的衣服。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小玉没有生过一次病。
——小玉和小正的爷爷奶奶一天天老去,除了教他们学习知识之外,我和同事们手把手地教他们独立生活的本领,教他们如何给年迈的爷爷奶奶搭把手,教他们爷爷奶奶不在家或者生病的时候如何照顾自己、照看家。
——小敏眼看着进入到青春期了,我教她青春期的生理卫生知识,在第一时间帮她准备了卫生用品,告诉她怎样安然度过这个特殊的时期。
——小莲的妈妈对孩子失去信心,常年在外,和孩子感情淡漠。我通过电子邮件与她取得联系,录下小莲的心里话给她听,让她知道孩子需要什么,告诉她小莲在学校里的点点滴滴,帮她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不断地拉近这对母女的距离。
孩子们,老师会永远开着这扇窗, 你们的目光落在哪儿,这扇窗就开在哪儿。请你们倚着这扇窗,尽情地欢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