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萤火微光,也有温度
【教育随笔】萤火微光,也有温度
李冬丽
舞钢市特殊教育学校
为了上好第一节课,我花了两天时间做准备。
周三,拿到课本,开始备课。
要讲的是生活适应课。打开课本,翻到要讲的第2课《校园安全标识》,从头到尾足足看了三遍,忍不住一声叹息:12幅图、八个安全标识,这要怎么讲?习惯于语文教学的起承转合、听说读写,习惯于带领学生徜徉于语言文字中品读感悟,面对完全陌生的课程,原有的教学思路、教学方式都需要改变。
我先从曹校长那里找到《生活适应课程标准》,认真阅读,了解生活适应课程的总目标、分段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根据课标中“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坚持个别化教育”“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恰当选择教学内容”“采取多样化教学形式,注重实践与操作”的建议,开始写教案、做课件。
把教案、课件整理好。晚上,我对照课件试讲了一遍,觉得不太对劲。课件所用的图片是从课本上扫描下来的,虽然描绘的场景很清楚,但是,课题是“校园安全标识”,为什么不用我们校园里真实场景的照片呢?
周四早上,我早早来到学校,仔细搜寻各种安全标识:大门口、餐厅、走廊墙壁上发现了“当心触电”;楼梯、走廊里有灭火器,“安全出口”随处可见;卫生间的墙壁上发现了“小心地滑”。拍下一张张照片,我也更深地理解了“生活适应”的含义。
下午,我要解决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了解学生。我来到启慧二班,听金老师的生活语文课。课间,金老师向我详细介绍了学生的情况。通过听课和金老师的介绍,我发现,我的设计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
晚上,我重新写教案,调整了第一课时的学习容量,把认识八种安全标识缩减为四个。视频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效果更好,我利用“EV录屏”和“快剪辑”制作了两段小视频。图片、视频都是新的,课件等于重新做了一遍。到复印店里打印了八张安全标识的彩色图片,到文具店里买了一袋可粘小红花。上课所用的资源准备就绪。等明天。
周五上午前三节,我一直在启慧二班教室里,听课,再次认识学生。为了方便辨认,我画了一张座位表,认准一个,把名字填写到座位表里。填完后对照座位表再次确认。到第二节下课时,我认识了全班14个孩子。
第三节是体育课,我一个人在教室里反复播放课件,一遍一遍模拟上课场景。
第四节上课铃响,我走上讲台,“上课!”。
放学回家,爱人问:“上课感觉咋样?”“很好!”看他似乎有些怀疑,我不由强调:“真的很好!”
是的,真的很好。这些孩子,很认真地跟着我认校园里的安全标识,每一幅图片都是他们所熟悉的。当发现他们注意力开始涣散时,我教他们做简单的手指游戏,他们兴高采烈地伸着双手和我一起做。得到小红花了,他们开心得让我把小红花贴到书包上、袖子上,下午爸爸妈妈来接的时候就可以给他们看了。放学了,他们排着队去餐厅,大声地对我说“老师再见”。
他们,真可爱。没有任何疑虑就接纳了我,并且想要帮助我。一个男孩看我要擦电子白板,就从教室后面柜子里找到抹布,到卫生间湿了水再拧干递给我;一个女孩看我擦讲桌,就过来一起擦;一个此前我问什么都不说话,眼皮一耷拉脸一扭的男孩也过来和我说话,告诉我同学推了他的后背,他很不高兴,让我轻轻地摸一摸就不难受了……
或许,很难真正地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无从得知他们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但是,我们可以努力,努力走近,努力感受。
这是我的第一节课。我的每一节课都要这样用心,我对自己说。因为,我觉得,这是我的使命。我知道,一个人的力量极其有限。我渺小如萤,光芒微弱。可是,我多么喜欢这样一句话:即便如萤火,也发一份热,不必等待炬火,若世间无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我愿如此,萤火微光,也有温度;以身为烛,照亮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