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英:童心画处暑,“福娃之父”助二十四节气出圈
今日处暑
天地始肃,渎暑将退,伏而潜处
跟随清华美院教授、“福娃之父”吴冠英
让我们在一幅幅手绘中
发现处暑节气之美吧
处暑
清华美院教授吴冠英的社交账号如随身的速写本,从春夏画到隆冬,日常的角落在他笔下都成了一道道风景。他用天真童趣的笔触描绘着节气更替,淡淡水彩融化着网友的心,“吴冠英的每张画都好像有好多好多童话故事!”“太可爱了吧!神仙老师可盐可咸!”
吴冠英二十四节气系列作品《处暑》
● 处暑是渔业收获的好时候,此时鱼虾贝类生长成熟,部分沿海地区会在处暑时节举办“开渔节”欢送渔民开船出海。女孩举着一人高的网兜站在装满水的大木盆前,网兜里的鱼不断翻腾,溅了她一身的水,“开渔啦!”
吴冠英二十四节气系列作品《处暑》
● 处暑是秋季第二个节气,暑热渐退。小女孩跪坐在开满蒲公英的草地,风掠过她的发梢,她摘下一株蒲公英,仰头轻轻一吹,小伞一样的花绒随风飘散。此时此刻,大地开始迎接秋的舒爽。
吴冠英二十四节气系列作品《处暑》
● 处暑是个瓜果飘香的甜美节气,南瓜、丝瓜、葫芦都成熟了。结满瓜果的藤架下,女孩怀里拥着一个圆滚滚的冬瓜和一个圆滚滚的南瓜,坐在早已盛满的竹篮边,低头看着嘴衔花枝的鸟儿。
吴冠英二十四节气系列作品《处暑》
● 一度暑出处暑时,秋风送爽已觉迟。日移南径斜晖里,割稻陌阡车马驰。
童趣二十四节气
吴冠英发现一般的二十四节气插画都是比较成人化的诗意古风,而他想做一些突破,希望用童趣兼具中国风格的画面让二十四节气离大众更近一些,“二十四节气包含着我们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及迥然各异的地域风俗,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走进中国文化是生动鲜活的,中国文化其实一直就在我们的身边。”
吴冠英二十四节气系列作品《春分》
从2015年至今,吴冠英一共绘制了四套二十四节气的手绘作品,定格下一个个节气中人们的生活场景。一开始他只是希望让自己的创作更贴近生活,没想到作品在微博发布后受到网友的一致好评,吴冠英说:“粉丝朋友们非常热情,常常提醒我到下个节气该画画了,我就坚持画了下去,一直到了第四套。”
相比起当下流行的数码板绘,吴冠英坚持手绘。先用秀丽笔勾线,再上一点点水彩,简单生动。他觉得用中国风格来表现二十四节气似乎更恰当一些,比如一些小水墨、水彩,画面上的人物造型也更接近中国孩子,这样的气质和节气、文化才是相吻合的。
吴冠英二十四节气系列作品《小暑》
在二十四节气的创作中,吴冠英觉得童心是最重要的,只有如孩子一样好奇地去观察生活,在生活中不断积累,才能捕捉那些可贵的动态瞬间。吴冠英举例:“比如小朋友的动态并不是大人的缩小版,不同年龄、个性的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动作和神态。”细心观察与独具匠心的创意相结合,才有了备受好评的二十四节气作品。
传统文化出圈
二十四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吴冠英认为古人总结出节气变化的时间规律是非常了不起的。二十四节气不仅仅是农时耕种才需要了解,其中包含着我们迥然各异的地域风俗,是离生活最近的中国传统文化。现在年轻人离土地远了,二十四节气似乎正在被遗忘,吴冠英很惋惜,希望能通过创作让更多人认识、了解节气文化。
吴冠英二十四节气系列作品《大暑》
出圈,首先要有独特性。因差异化形成文化的多元性,民族风格的表达本身具有独特性。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总能唤起一群人的怀旧与另一群人的好奇,而对于向外传播而言,用中国的风格来描画本民族的文化图像对外国人来说本身就很新鲜。
吴冠英在创作中也从很多经典中汲取灵感。有一套节气的手绘是结合诗文进行的画面创作,并结合文字进行构图,这正是吸收传统中国画的表达方式,虽然使用的是西洋水彩,但从画面结构上却是“很中国”的。洋为中用,恰到好处的中西交融,呈现出年轻人喜欢的一种艺术风格,不少网友催着吴冠英出版画册、制作明信片。
吴冠英二十四节气系列作品《立秋》
吴冠英总结道:“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发展,它是一种总体的中国精神,通过新的创作可以反映出传统文化的审美,用现代感的设计和图像让大家潜移默化地去吸收中国文化,缩短距离感,从而拥有认同感。”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