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王铎书风书貌成因(王一力)

浅谈王铎书风书貌成因

王一力

王铎的人生浮沉,也反映在他的书法上,尤其是他的狂草,就好像他的一生。诗以言志,书以寄情,个人之不幸,不想却成为书坛之大幸。背负着家国破碎、身世飘絮、屈辱投降的重压,反而促成了中国书法的又一座高峰。是什么造就了王铎气势磅礴、雄浑绝代、承前启后的憾世书法,形成了行走在灵魂解放和血脉贲张之间的书法风格?

一、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家国情怀,滋养了青年时期中正平和的书意

王铎少时家贫,然其父亲秉承农业文明和儒家文化相结合的中国传统要求,按照耕读之家的标准,引导和教育王铎认真诵读《四书五经》《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为幼时王铎种下了儒家传统文化的经典内核。修习书道,也取法乎上,以宋元为阶梯,上承晋唐,直接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碑帖和颜鲁公、米芾的作品。逸少的《寒切帖》《初月帖》《清和帖》,子敬的《鸭头丸帖》《忽动帖》《江州帖》,均是少年王铎勤学苦练、挥毫不辍的法帖。随着岁月的增长,王铎对文字和毛笔越加热爱,已经在书法中寻找到兴趣和快乐,体验和品味最上乘的书道心法,少年王铎逐渐成长起来。

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通过临摹各家法书和碑帖,中正平和,成了王铎青年时期书法的主体风貌。《琅华馆帖册跋》曰:“故善师古者不离古、不泥古。必置古不言者,不过文其不学耳。”例如王铎28岁时所作《吴养充墓表》,颇有锺繇《宣示表》笔意,又兼王右军《圣教序》精髓,体现了其这一时期的创作风貌。

1.既打下了坚实的书法底子,又初现惊世骇人的景象。王铎书法作品,中锋饱满,侧锋刚健,字形变化随机天成,疏朗有序的特点,已经在此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王铎在《跋琼蕊庐帖》中说:“余于书、于诗、于文,沉心驱智,割情断欲,直思跤彼堂奥。恨古人不见我,故饮食梦寐以之。”从中可见,王铎不论是治学,还是习书,都已经达到较高境界,要求青年人做到“沉心驱智,割情断欲”,是何等的不易。此时的王铎通过对古帖的不辍临摹,笔法日益深邃幽远,笔力更加娴熟遒劲,章法结构也错落有致,一代书法大家的端倪已现。

2.既从古典中宁静心灵,又在现实中探求书法浪漫。他一直致力于溯源寻踪,以古为师,但师古而不泥古,凸显了书法的精髓和准则,即书法以创新为上,却又立足于继承古法,追溯其源远流长,绝不缘木求鱼。这一时期的作品,呈现出汲古出新、端庄典雅的特色,也是王铎这一时期现实生活在书法中的真实映照。

3.既积蓄广博的摹古功力, 又放胆求索新意。 鉴于晚明由政治、经济巨变而引发的思想文化变革,必然导致书法艺术的进取发展,王铎用自己的实践证明,光有摹古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前人的基础上走得更远。前有徐渭表现出的极端浪漫主义,后有他带着枷锁的新古典浪漫主义,以奇绝变化、汪洋恣肆、雄浑伟岸的书风,把自己铭刻于中国书法发展的历史进程。

二、东林复社文人的桀骜倔强,促成了灵魂解放的中年书风

唐宋之后,经历短暂的元朝,儒家文化再次强势回归。程朱理学借科举考试得到大力发展,成为有明一代哲学和思想的标杆。晚明的文人士大夫,在同魏忠贤为首的阉党斗争过程中,诞生了以较高道德标准要求自身的东林党。作为从小深受儒家思想教育的王铎,原本就抱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信念,面对晚明朝纲不振、阉党横行、内部动乱、外有边患的现实状况,在思想上逐渐靠向东林党人,并被迎难而上、积极抗争的思想深刻影响。

因此,这一时期王铎的书法作品中,可以明显感受到灵魂在现实和精神的激荡中得以升华和解放。“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此时的王铎因为犯言直谏,差点掉了脑袋,再加上父母双亲先后离世,两个女儿染病早夭,普通人面临这种沉重的打击,往往从此一蹶不振,然而对于伟大的艺术家来讲,却是精神的洗礼和灵魂的再造。

1.在接二连三打击中,豪迈气概跃然纸上。山河破碎,身世浮萍,家恨已经同国仇紧密结合在一起。崇祯十五年,即1642年所作《五律夜渡作行书诗轴》,“长路多辛楚,依稀闻扣舷”,既有心酸,更是不甘和疾呼。满腔的怒火、愤懑、呐喊寄托于笔端,抒发在字里行间中。错落不羁的字形,奇巧飞腾的留白,虚实交织构思,充满了对国家满目疮痍和自身困境的反抗和表达。因此在王铎的书法作品中,可以明显感受到其愈挫愈勇的坚韧品格,灵魂在一次次现实和精神的激荡中,得以升华和解放。

2.在一日临帖、一日思索中,驾驭笔墨能力超越常人。无数事实告诉我们,超人往往具有超越常人的习惯和方法。他的作品笔锋雄健、力透纸背;淋漓酣畅、墨法精妙;有如奔流急湍滚滚向前,隆隆惊雷不绝于耳。法书的线条遒劲有力、变化灵动、粗细相宜、方圆得当,出笔坚决果断,毫无拖泥带水,体现出王铎超越常人驾驭笔墨的能力,令人感慨,既当得黄钟大吕,又不失隽永伶俐。这种超乎寻常能力的获得,无疑得益于他边临帖、边思考的有效方法。

3.在明代流行书风中,凸显自我风貌。明朝书法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其前期的台阁体过于因循守旧,故步自封;中期逐渐向文人化过度,知性有余,然内涵不足。直至晚明,一边仍然在“商女不知亡国恨”,另一边已经是“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在剧烈的动荡和反差中,成就了王铎摹古鉴今、冷静大观、气势飞扬的书法风格。晚明对于书法的变革,通过王铎的梳理和提升,得到了创造性的发展,所特有的艺术水准和风貌,使之进入一个更加成熟的阶段。

三、降清贰臣的无限屈辱和悲愤,造就了血脉贲张的晚年书貌

王铎剃去了授之于父母的头发,穿上马褂,插上花翎,成为降清的贰臣,这里面的是非,六百年后的今天已然无法述说。《论语·八佾》中:“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意思是如果没有道德礼义,只能被视为夷狄;如果有道德礼义,就可以看作为华夏。虽然是夷狄,但只要接受华夏的文化,那就是华夏。因此,或许是多尔衮亲自祭拜了已逝的崇祯皇帝,或许是顺治皇帝刻苦学习华夏经典和儒家文化,或许是满清善待明朝旧臣,反正王铎做了满清的官,开始一段难以言说的人生。

读懂王铎悲情的人生,才能理解他卓绝的艺术。王铎降清的七年,是屈辱的七年,悲愤的七年,虽然延续了华夏的道统,却背上贰臣的骂名。那种痛苦、彷徨和茫然,无处宣泄,只能流淌到笔锋,在宣纸或锦帛上奔跑、狂想和呐喊。王铎59岁作《书画虽遣怀文语轴》,颠沛坎坷的人生,降清贰臣的身份,苟且偷生前明遗老的身世,一并袭来,作品中情感喷薄像火山暴发,运笔似长江大河,墨涨如海潮汹涌。

1.奇健的书风,已发展到极致。此时的作品,已经是全方位的创新,排列、运笔、用墨、结构等都产生了深度的飞跃。发展到极致的腾挪变化,却又收放自如、错落有致。表现出苦难的历练和胆识过人,而又呈现大开大合之势,观之、视之,满篇均是强烈对比的艺术效果。他的'一笔书',往往能缠绵十数字,线条连续盘桓,不停奔腾,右冲右突,犹如长江大河,浩浩荡荡,表现内心抑郁,宣泄胸中块垒。在身体遭受禁锢的时候,灵魂却得到进一步释放,奇峻的书风,在贲张的血脉中纵横驰骋。

2.独创的涨墨法,发挥得淋漓尽致。作品中,墨色干湿、浓淡、燥润纷至沓来。各种墨色的运用,有如信手拈来,体现了书法家毕生的功力和奇特的人生体验。尤其是“涨墨”笔法,浓墨泼洒、浑然一体、伟岸险峻,有如万马齐喑的夜空中划过耀眼的闪电,依稀看到光明的未来;又如滚滚春江的潮水汹涌澎湃,海上明月共潮而生。“涨墨”既有晕染的效果,笔画渗入纸背,又伸展而出,重新集结,看似模糊,实则空灵;又将依赖线条表现力的书法艺术,与注重平面表现的绘画暗合,形成字与画的双重艺术震撼力。

3.特殊的岁月和人生,造就神笔王铎。此时的王铎,是前明的遗老,却在做着满清的官,集毕生的艺术追求、浸润半世的屈辱和悲愤,全部涌向笔端。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狰狞、怪诞,可以感受到掀天揭地、踩倒古今的欲望,可以读懂一颗焦虑、苦闷、颓废的心。笔锋所到之处,无论是横折撇捺,还是飞白留空,恰似金戈铁马。这墨是什么墨?是长夜的墨,是痛苦的墨、是凄风苦雨的墨;这笔是什么笔?是控诉的笔,是颓然的笔,是寒彻骨髓的笔;这纸是什么纸?是悲凉的纸,是愤懑的纸,是黯然销魂的纸!他拿起寒彻骨髓的笔,蘸满凄风苦雨的墨,展开黯然销魂的纸,留下一幅幅从灵魂解放到血脉贲张的不朽作品。

(0)

相关推荐

  • 研究|清代初期刻帖中的王铎

    (原创:席宇) 王铎(1592-1652),字觉斯,号嵩樵,河南孟津人.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崇祯皇帝当政期间任南京礼部尚书.1645年率众降清,接受清王朝礼部尚书的任命.王铎等书家由明入清,作 ...

  • 他是日本书法界的“圣人”,影响力超过了王羲之,被尊为“神笔”

    在书法的流变史上,不同时期崇拜的人物不一样,而节点乃是在梁代,梁代之前每一个时期的书坛都有不同的崇尚对象,而到了梁代之后,"二王"便成为了书法界的主流,王羲之后来通过了唐太宗李世民 ...

  • 王铎:在深渊里忠于自己

    看标题你们就知道了,今天我们要谈的主角,是神笔王铎. 王铎(1592-1652年)河南孟津人 ,又称"王孟津",明末清初书法家,后投降清朝,沦为"贰臣". 文末 ...

  • 亦魔亦妖亦幻真 | 雪小禅最美微刊第四百四十七期

    王 铎 他的黄金时代,是50到59岁,是"泰山不可挡"和"月涌大江流".是用书法和天地光阴对话,是带着生命厚气和时光对抗,在纵横捭阖之间,完成了惊艳惊幻和真气, ...

  • 《王铎年谱长编》的材料功夫

    <王铎年谱长编>(下简称<王谱>)是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薛龙春教授又一力作,这个"力",敝人更倾向于特指费力而言.作为该书初稿的拜读者之一,同时也因为敝人 ...

  • 他远超赵子昂、董其昌,与王羲之并肩,书法作品拍卖4000多万

    明代书法第一人,不是文徵明.董其昌,而是这位"贰臣",他远超赵孟,连临帖,都达到了新境界,单幅作品拍卖4000多万! 那他是谁呢?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听过! 明代中后期,社会危机四伏, ...

  • 浅谈王铎草书

    原创家櫪2020-02-21 15:30:00 家櫪(艺术家 考古研究者 ) ---原创作品 醉花阴 观王铎草书有感 少保孟津书不俗,飞动均入木. 如夏云奇峰,锥画平沙,宗法天然逐. 似钗股折漏痕屋. ...

  • 随笔|浅谈阅读交底书

    交底书的形式.内容如何把握?看不懂怎么办? 交底书是专利代理师和客户发明人之间的第一道桥梁,是代理师揭开客户技术方案面纱,一窥庐山真面目的基础.因此,如何正确阅读交底书是理清技术方案的第一步,甚至是影 ...

  • 浅谈宋版书中的避讳

    延绵中国两千余年的避讳习俗为中国所特有,它从周代开始,至宋代时已相当完善.研究宋版书中的避讳可使我们掌握避讳的基本知识,对校勘古籍也有重要意义. 避讳是中国古代特有的风俗,陈垣在其<史讳举例·序 ...

  • 浅谈混凝土桥梁裂缝的成因及处理办法

    浅谈混凝土桥梁裂缝的成因及处理办法 摘要:本文针对混凝土桥梁裂缝的产生原因及处理办法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和分析,为今后混凝土桥梁裂缝的处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混凝土:桥梁裂缝:处理方法 水泥混凝 ...

  • 浅谈被审查调查人侥幸抗审心理成因及应对

    文章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2019年7月3日第八版 侥幸心理是许多被审查调查人在审查调查初期普遍持有的一种抗审心理,即认为自己可以逃脱罪责,免受党纪国法处罚的心理状态.笔者总结,造成这种心理状态的原因主 ...

  • 浅谈古瓷开片的成因与鉴赏

    瓷器表面出现的裂纹或者纹路就是陶瓷开片. 从鉴定角度来讲,开片原理可以用于鉴物定器物的真伪,但是对于器物断代的参考作用却较小. "开片"产生的艺术效果开片是陶瓷烧造过程中或是历史原 ...

  • 浅谈朱元璋的忌讳(随笔3)赵书成

    浅谈朱元璋的忌讳 2013-06-19 20:09 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功过是非,故且留给历史学家去评说吧!但此人,在文字上忌讳太多,且大兴文字狱,也是皎皎者之一. 杭州学府,奏章有'作则垂宪',北京 ...

  • 【沈阳掌故】浅谈葛月潭临写的《绝交书》

    葛月潭 葛月潭是著名的书画道人.虽然他20岁便矢志入道,受戒太清宫方丈张圆璿磋门下为徒,一生致力于注释道经等教务,但十分酷爱切磋翰墨篆刻.他的书画,名噪一时,索书者纷至沓来,应接不暇.可几经战乱,葛氏 ...

  • 早期开元通宝版别系列浅谈《五》开元遒劲之二,异书右挑元

    开元通宝遒劲版别钱币,在开元通宝钱币系列中,是比较少见的一种版别.异书右挑元遒劲版别开元通宝钱币,更是稀罕. 第一,开元通宝遒劲版别左挑元和右挑元的主要几个种类与价格: 下面以开元通宝左挑元和右挑元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