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土:“安身”与“立命”

S   H   摄

【安身立命】安身:指得以容身。立命:精神上安定。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寄托(《中国成语大辞典》)。辞典上似乎把二者并列起来了,处于同一个层面之上:非安身无以立命,非立命无以安身,所以也有“立命安身”的说法,《儿女英雄传》第一六回:“不但这样,还要给她立命安身。那时才算当完了老哥哥的差,了结了我的一条心愿。”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则认为“人要‘安身’,一定要在‘立命’中才可完成”。

蒋年丰先生在《忧患意识与“天之明命”——从海德格尔的现象学论中国先秦儒家的天命观》(收沈清松主编《中国人的价值观》一书)中这样阐述:

何谓“立”呢?海德格尔以ek-sistence形容,表示“站立出来”的意思。站立出来至少可从三方面来说明。

首先,它表示对事物采取“开放”(open)态度,即敞开自己的襟怀去感应一切事物的流变。在这个开放感应中可以说是存在地任着事物生成(letting-be)。

其次,“站立出来”即表示“此在”能承担命存于世的一切责任,永不回避,这也是自 由的基本义涵。

第三,“站立出来”意指“兴起”(transcending),说的是人能自觉世间任何事物皆不可依靠而向上超拔,自己求问自己命存的意义。综合起来说,“站立出来”乃指向命存的意义,天地之间只有人会询问自己命存的意义,人也必然要在问他自己命存的意义中站立出来。在这个站立出来中,命存意义的开显海德格尔称之为“明示”(aletheia)。他又说,我们只有在寂天寞地之中才能见到这个意义指向。而且诗句最能透漏此中的消息。

人固然要先“安身”,先有肉身之存在,才能谈得上精神之树立。然海德格尔却认为,人之肉身的安顿,要在“立命”,即精神建设中方才能够完成,是精神在引领着肉体,而非相反。

对于他的关于“立”的三个方面之阐述,我深有感触!

一个人要“站立出来”,首先要对事物采取“开放”态度,而非封闭心态。我认识一离异中年女性,因丈夫先在外面有了小三后离婚的。受此伤害之后,她对待事物就取封闭态度而非开放态度,比如因担心穿裙子走光或遭不良男子之偷窥,她先由短裙变长裙,最后索性与裙子绝缘,而只穿长裤,哪怕四十度的高温天也是如此。她不学开车,因为听说驾校教练多数都骂学员的,她可受不了那个气。她从不在朋友圈分享任何东西,假如你想通过朋友圈了解其为人处事,那只能是痴心妄想。普通人与她相处,除了微信,你是很难得到其电话号码的。她就像是契诃夫的《装载套子里的人》一般,将自己严严实实地防护起来,惟恐再次受到外界之侵袭。

以如此封闭之心态待人接物,固然可以少受伤害。可因为你将自己完全封闭起来,外人难以深入接触与了解你,也就无法同你有效地交流,如此以来,你的生活与事业岂不也要大受影响?当年大学毕业时,一女同学的临别赠言是“以诚待人者,人亦诚而应”;反过来讲,当你以封闭心态待人,又怎能希望别人推心置腹地待你呢?而人与人之间,假如不能以诚相待,岂不大受影响?该女士感慨自己只旺别人,不旺自己,她没有想过,这“不旺自己”的原因,就在自己身上,在于她那对事物采取封闭而非开放的心态上。

人如此,国家亦然。建国之后三十年,我们闭关锁国,大搞政 治运动,结果呢?到1976年,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通过改革开放,我们主动打开了国门,海外的资本进来了,西方的文化产品也进来了,促使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刺激着我们思 想之变革,其中固然不乏不良的东西,但无论如何,主动选择的权利握在自己手里,四十年下来,事实证明利大于弊嘛,而这一切,全拜开放所赐!

其次,站立出来就表示能够承担应该承担之责任,永不回避。人生在世,要承担许多的责任,比如对于父母、兄妹、子女、爱人、家庭、朋友、工作、社会的责任等等,可以说,你恐怕无法在这个世界上找到一个全不担责之人,哪怕是最无责任心者。然在诸多责任中,有些人可能会有选择性地回避掉一些责任,比如为了回避养育子女之繁重责任,许多人就选择了过丁克的生活。

海德格尔的意思是,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勇于承担该你承担的责任,就是你“立命”的必要条件。如果你不能承担你所应该承担之责任,或有选择地承担责任,则你的“命”就没有立起来或有所欠缺。即以养育子女为例,抛开传统的养儿防老不说,你选择了过丁克一族的生活,俩人都有收入,当同龄人在忙着怀孕保胎坐月子,带孩子打疫苗、去医院,上幼儿园、小学时,你们则可双双携手走遍天涯海角,那是何等的自 由自在与浪漫无比啊,可你想过没有,与此同时,你也就失去了为人父母的辛劳、快乐与自豪!

你为父母所生,却体验不到为人父母的快乐,不能不说是个遗憾!至于选择独身生活者,固然可以减少婚姻生活中的矛盾,不用承担对方所要承担的一切责任,可爱情之甜蜜与婚姻之美妙,你也就无从品尝了。当你不能“承担命存于世的一切责任”时,你的生命也就不完整了,欠缺了。一个人越是勇于承担其该承担之责任,他便越是完整;当一个人承担起一个民族之责任时,他便是圣人;当一个人承担起全人类的责任时,他便是基 督。

至于第三点“兴起”,即人能自觉地向上超拔,自己求问自己命存的意义。虽然蒋年丰先生在文中说“天地之间只有人会询问自己命存的意义,人也必然要在问他自己命存的意义中站立出来”,然据我之观察,芸芸众生之中,能够在这个意义上“站立出来”者少之又少。

夫子言“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此尚为现实层面而言,“远虑”者较为长远之利益与考量罢了。而“超拔”或曰“超越”则是脱离现实层面,飞上空中,俯瞰大地,其途径有二:一曰宗教,二曰哲学。宗教易而哲学难是也。盖宗教信则灵,哲学则非独立思考莫办。

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其价值层级中之最高一层——第五层“满足自我实现需求的价值”中所列出的有人物:

林肯、杰斐逊、亚当斯、斯宾诺莎、爱因斯坦、罗斯福、威廉·詹姆斯。

这些人,全都是站立出来的人,他们除了“对事物采取‘开放’态度,即敞开自己的襟怀去感应一切事物的流变”;“能承担命存于世的一切责任,永不回避”外,尚能“向上超拔,自己求问自己命存的意义”!可是这样的人,毕竟是极少数啊!

现在你明白不,假如你不能“立命”,即“站立出来”,那么,你的肉体恐怕也难以“安身”也。

二O一八年十一月廿八日上午

郁土微信相关文章

————————

堡 垒

苦 赋

美赋

每人身上都住着两个人

一名日本人看中国

细节里的日本

你敢对自己的精神刮骨疗毒么?

“他捎带着把自己捅了一下”

人性是根曲木

拳击手哈耶克

柏拉图原来长这样?

爱比克泰德的哲学学校

“捉住我,不要让我逃走!”

常见思维谬误举隅:戏 子误国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