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牌楼——续《泰兴十景考系列》之八

三    坔    夜   话

一方水土有一方文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写在《续泰兴十景考系列》前面的话

前年和去岁,余曾写过系列文字《泰兴十景考》,有幸得到李老师的青睐,发表于“杏园乡轩听秋雨”,即现在的“乡风儒语”。其实,民谣“泰兴十景”并非一个版本,而《泰兴十景考》所选十景仅仅是最通俗最流行的版本。古泰兴本是人文荟萃之地,文章、典故,俯拾皆是。只因年代久远,多有漫漶。有一首诗云:“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要‘认前朝’,自然须化点‘磨洗’之功的。奈余才疏学浅、年老力衰,恐难于有成,姑且将其他版本中涉及的古迹,就现所收集、整理的初品奉上,虽够不上‘考’,然附之骥尾,暂名为续考。今“续考”又在《乡风儒语》发表已七,分别为儒学、七十二贤夫子桃、泰兴学宫的“金声玉振阴阳鼓”、邑黉之隽尊经阁、纸墨笔砚钟文运、二城隍、三妃墩,今日所文为之八,即《四牌楼》。希冀抛砖引玉,能遇高人指点。——葛正浩

四牌楼——续《泰兴十景考系列》之八

葛正浩

今内环城与南大街交汇处,人称四牌楼。其名称历来如是,究其来源并无确解,询之耆老亦道不清子午卯酉。今集思广益并考于县志,得说法如下:
古代,为了显示神威和壮观,陵寝和大型庙宇常置棂星门,且有的高官陵地和城内街衢要冲,也建起了类似的石门,这种石门称为牌坊。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象征,牌坊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周朝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诗·陈风·衡门》:"衡门(注1)之下,可以栖迟。"《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大抵是周初至春秋中叶的作品,由此可以推断"衡门"至迟在春秋中叶即已出现。衡门是以两根柱子架一根横梁的结构存在的,旧称"衡门",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牌坊的老祖宗。始自宋代,原先仅作街道标记的牌坊逐渐演变为专作表旌之用的特殊建筑,表旌的对象,是忠义贞孝者。明代特重教育,科举至明代中叶登峰造极,与此相联系,牌坊的表旌对象发生明显转变。成化年间的江苏著名学者陆容在其《菽园杂记》中指出了这一转变的特征"国初惟有孝行节烈牌坊,宣德、正统间,始有为进士、举人立者,亦惟初登第有之"。此后,全国各地为进士、举人树立牌坊便蔚然成风,对象也由初登第者扩大到高官显宦。
后来牌坊越建越豪华。有的竟成为内有敞庭的楼阁形式,于是就又叫做牌楼。明朝末年尤其是到了清朝,此种牌坊更是遍及全国各地,城市乡村皆有。只要有了功名、官职或节孝、义行等方面有点名声的皆可立牌坊。牌坊成了各地可资标榜的荣耀,也为城镇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牌坊是古代官方的称呼,老百姓俗称它为牌楼。其实牌坊与牌楼是有显著区别的,牌坊没有"楼"的构造,即没有斗拱和屋顶,而牌楼有屋顶,它有更大的烘托气氛。但是由于它们都是我国古代用于表彰、纪念、装饰、标识和导向的一种建筑物,而且又多建于宫苑、寺观、陵墓、祠堂、衙署和街道路口等地方,再加上长期以来老百姓对"坊"、"楼"的概念不清,而且后来牌坊越建越华丽,其气派不亚似牌楼。所以到最后在人们口中两者成为一个互通的称谓了。
泰兴光绪志载(泰兴)科第坊凡十有二,明时建者……城南隅为黄翔曰攀桂、为陈昇陈翼曰双桂、为王礼曰步蟾。(一说是登瀛坊董纶。(注2))(注3)据说这三座牌坊都建得高大豪华而陈家的双桂坊实际上是双坊联建。区区城南隅原是城区末稍,多处为农夫田园和大家园林,住房和人烟比较稀少,蓦地耸立起这三大牌坊,的确颇为壮观。且所为而立者,三坊四举子又皆为一时之俊杰,蟾宫折桂,众望所归。(后来此四人中两人为知县,一人为教谕,另一人因兄弟同榜而未出仕,但仍是乡党名士,于国尽忠、于家尽孝,一人不能两全,两人则相得益彰。) 所以此地的牌坊就出了名。攀桂步蟾(登瀛), 双桂联坊。(注4) 放眼望去俨然四面楼阁. 于是这里就叫做“ 四牌楼” 了。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地名亦有许多都是由群众先喊出来,时间长了,渐渐固定下来的。(友人提供一说,颇有价值:泰兴城东南隅原有‘四牌坊’修建腾蛟阁时拆了。而上述四门面三坊在其周围。故人们仍将其地段喊为‘四牌坊’。其中有人认为后者高大华丽气派。于是改坊为楼。称为‘四牌楼’。此说也确有道理。且查得康熙志上有‘四牌坊’的记载。在没有见到反面的证据之前,我认为可以采纳。)
作为历史文化的标志建筑,泰兴的牌坊是很多的,据县志载(69页):官职坊凡十,科第坊凡十有二,恩例坊凡七十有五……。其中最著名的为县学西的状元坊,它横跨鼓楼中路,是三敞通道, 四柱三门花岗岩高大跨街牌坊,中间最高,南北对称,中央顶立着一小长方形石片直书《圣旨》二字。上覆有飞簷滴水,下横嵌长方形青条石板,自右至左横书《状元及第》四个石刻大字。两头有上下款。南北对侧坊,皆是浮雕石刻。东西坊面相同。通道蹲有大石狮子。
既然泰兴的牌坊这么多,而且有些牌坊还规格更高,建筑更气派。为什么其他牌坊没有这样显摆,唯独这里引人注目,还夸大了称为牌楼,且衍生了地名—四牌楼?对此,目前尚无贴切的解释,正好手头有一篇谈泰山的文章,给了我一个启发。现摘录如下:
泰山地区早在远古时代就已经成为东方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而泰山在先秦时代就已成为中国最早的名山,成为五岳之首。泰山实际海拔高度并不太高,在五岳中次于恒山、华山,仅占第三位。与全国的许多大山相比都不能望其项背。但它为什么成为赫赫于古今的“五岳之长”、“五岳独宗”而独享盛名呢?这要从泰山的地理环境和原始宗教谈起。泰山崛起于华北平原之东,凌驾于齐鲁平原之上,东临烟波浩淼的大海,西靠源远流长的黄河,南有汶、泗、淮之水,与平原、丘陵相对高差1300米,形成强烈的对比,因而在视觉上显得格外高大;震撼和“一览众山小”的高旷气势;山脉绵亘100余公里,盘卧426平方公里,其基础宽大产生安稳感,形体庞大而集中则产生厚重感,大有“镇坤维而不摇”之威仪。所谓“稳如泰山”、“重如泰山”,正是其自然特征在人们生理、心理上的反映。

我们的四牌楼地处城南,而城南是泰兴开发得比较晚的地方。当城中城北大兴土木之时城南还是一片良田沃土,(后来成为一些富绅的私家花园。)春天,一望无际的青葱的麦苗,遍地的金黄菜花。突兀竖起一簇金碧辉煌的牌坊,比闹市区再多再好的牌坊都要引人注目。缘由这强烈的对比,因而在视觉上显得格外高大、震撼,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高旷气势。所以就成就了其留芳后世的佳名!也记录了古泰兴“其文风为东南翘楚”的一页辉煌。

注1】"衡门:横木为门。《营造法式》中《诗义》云:“横一木作门,而上无屋,谓之衡门。”衡门也有个从内到外的演变。起初每家每户有一道衡门,随着人群的聚集,社区概念的产生,几户人家开始相邻而居,为了安全和划分范围,他们在几户人家之外围上栅栏,栅栏中再设一道与外部隔绝的门,此时衡门从屋里走到了屋外,随着文字、文化的发展和社区管理的需要衡门上的横木,就写上了字。起初是标识、区别。后来就带有文藻、装饰的作用、写上溢美之词。再后来,就成了表旌之词。而这一步也为后来牌坊的产生迈出了历史演进的第一步。所以衡门也就可以解释为牌坊了.
2】、据个别资料查得:登瀛坊,在四牌坊西,为举人董纶立。步蟾坊,在镇安桥西,为举人王礼立。是此说依据。倒也可信。故附于此。
3】查得:陈翼,洪武十七年举人,山东益都县知县;黄翔,永乐元年举人,山东掖县教谕;董纶,永乐三年举人,河南获嘉县知县;陈昇,永乐三年举人,翼兄,未仕;王礼,宣德元年举人,河南祥符县知县。
4】据被采访遗老的说法:陈昇、陈翼原文采并昌。奈何天不从人愿,首战半捷,兄昇失蹄。翼念手足情深,不愿独立牌坊。直至后来永乐三年陈昇中举,方才一举立一座联坊。规模双份,恢弘骈立。一时传为佳话。

有你需要的内容

来自延令的凡人传奇

李老师邀你聊语文

归来/打油诗四首

(0)

相关推荐

  • 天呐!原来涉县老城曾经有这么多牌坊!

    探说县城古牌坊 县城古牌坊,山雨以"名称"为主要着眼点儿,尝试探究,姑妄说之. 一.棂星门(坊). 在文庙(即孔庙,原县政府后院,今龙庭花园小区一带)中轴线上. 为文庙(孔庙)正门 ...

  • 北路河西牌楼坊,竟是五岁神童年的神来之笔,可与宁远“国保”媲美……

    宁远自古以来有一说:"南有九疑,北有舂陵"!九疑乃舜帝过化之乡,而舂陵乃是光武发祥之基.除却舂陵故城.舂陵侯墓.大观堡.汉皇殿.平头寨等古遗址外,今天北路柏家坪河西牌楼坊再现新发现 ...

  • 它既是陪衬建筑,又是一种礼制象征,还被称作中国文化的典型标识

    在这里,读懂中国民族建筑 古建知识解读 牌坊,中国文化的典型标识,常见于宫殿.寺庙.名胜.家祠等地.始于春秋.盛于明清.传承千年.伫立着的牌坊,或古朴凝重.或庄严肃穆.或金碧辉煌.或绚丽华美,构成了一 ...

  • 刘平/牌坊,那渐行渐远的历史(散文)

    立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发布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牌坊,那渐行渐远的历史 刘平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符号.牌坊,应该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符号之一. 在我国,凡是财产和文化富庶之地,均会 ...

  • 牌坊的起源,中国什么时候出现牌坊

    牌坊是古代官方的称呼,老百姓俗称为牌楼.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象征,牌坊的历史源远流长.据考察分析,牌坊在周朝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最早的牌楼是以两根柱子架一根横梁的结构存在的,旧称"衡门&quo ...

  • 晨之风《话说牌坊》讲述牌坊的前世今生

    话说牌坊 晨之风 牌坊是中国传统建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我国独特的传统建筑元素,同时是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载体.它可以说是历史的缩影,传统文化的物化产物,保护好它也有利于人们对历史文化的探索与 ...

  • 源远流长的牌坊建筑(一)

    牌坊是中国古建筑中的一朵奇葩,起源于门.从古老的"衡门".唐代的"乌头门"到宋代的"里坊门",牌坊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标志性建筑. 京郊,一座 ...

  • 续泰兴十景考系列——一儒学

    三    坔    夜   话 一方水土有一方文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

  • 葛正浩先生的《泰兴十景考系列之八——八仙堂》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编者微语 前日收到葛正浩先生发来的<泰兴十景 ...

  • 泰兴陆家湾——续《泰兴十景考系列》之九

    三    坔    夜   话 一方水土坔有一方文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

  • 泰兴五亭桥——续《泰兴十景考系列》之九

    三    坔    夜   话 一方水土有一方文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

  • 三 妃 墩——续《泰兴十景考系列》之七

    三    坔    夜   话 一方水土坔有一方文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

  • 二城隍——续《泰兴十景考系列》之六

    三    坔    夜   话 一方水土坔有一方文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

  • 纸墨笔砚鈡文运——续《泰兴十景考系列》之五

    三    坔    夜   话 一方水土坔有一方文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

  • 葛正浩先生《泰兴又十景考系列》之三

    三    坔    夜   话 一方水土有一方文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

  • 来自葛正浩先生泰兴古城十景考系列之七——七星池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编者微语 前日又等来了葛正浩先生对泰兴古城十景所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