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明自然农法和木村阿公自然栽培的比较

台湾幸福农庄陳惠雯 2014年对秀明自然农法和木村阿公自然栽培的比较

  秀明自然农法的基本条件就是无农药、无肥料、自家采种、连作和爱心!

  不知道大家察觉到哪里不一样了吗?在农药部分,木村阿伯会用"醋"来杀菌,而秀明则是"不可以用"喔!哪怕是可以吃的"醋"也一样!

  为什么不能用醋呢?因为目的是"杀菌"!如果坏菌能被杀,好菌也会死掉喔!连小小的细菌都不乱杀,因为自然的平衡,也包括我们眼睛看不到的生命!

  那植物生病怎么办?就要赶紧让植物变成健康到能自我免疫才行!

  而木村阿伯的「种豆」绝招,更是容易让人误解成「那不就是种绿肥了吗」?不够专心的人会忽略,阿伯其实有说,地够肥,就不需要种了,反而要种「麦子」之类的,来吸收掉一些肥份。也就是说,阿伯是以天然的植物,来协助改良土壤的工作。但秀明自然农法,则主张不施肥,连种豆子也不需要,毕竟豆子只能提供较多的氮肥,但植物成长不只靠氮肥喔!

  所以与其我们准备一个方便的食物给他,还不如让植物努力扎根,到土里去找他自己需要的食物;与其拿食物养作物,还不如培养土让,让土壤变干净、变丰富、变成适应作物的场域。

  「自家采种」部分,阿伯也是认同的,所以没甚么问题!

  但如果要采集到生命力最旺盛的种子,当然秀明的方法会比较理想。

  「连作」原则上阿伯也认为是不错的,但以萝卜来说,他就主张只连作五年,换到旁边五年,种满五年后,再换种回原来的地方。当然秀明就不会主张要换地方了!

  我很幸运!木村阿伯到幸福农庄参观时,对于十年没有加入任何肥料,也没种绿肥的土壤,直呼「太肥了」、「随时能有惊人的产量」、「种点麦子吸收掉过多的肥吧!」,在这时候,我们完全可以丢掉以任何形式补充「肥料」包袱。专心一意,学习布置让作物宝宝们更能开心长大的舞台即可。


植物的观点

  要了解无农药、无肥料之前,必须先思考我们是怎么看待植物的。

  我们一直认为植物会把脚底下的资源消耗完所以需要施肥。然而植物通常是生命最后阶段要开花结种子的时候最需要养分,如果他小时候就把土里的养分用光光,那他应该会晚景凄凉吧。

  原来,我们一直用动物的角度在看植物。动物会把一个地方的资源消耗完再移动到另一个地方,然而植物发芽之后就再也离不开生长的地方了,他怎么可能像动物一样生存呢?所以要理解无农药、无肥料之前,必须要先抛开动物的观点,特别是以人为中心的观点,先理解植物和动物不一样,再重新去思考植物这样的生命型态会发展出什么样的生存策略,这样我们才可以了解无农药和无肥料。

植物与动物

  我们一直认为植物是很纤细脆弱的,他们对昆虫和动物一点招架之力都没有,所以需要人来保护。如果植物这么依赖很晚很晚才出现在地球上的人类来保护他们,那他们应该早就绝种了吧?当动物遇到敌人时,打得过就反击、打不过就逃跑。但是植物呢?

  其实植物有更高明的策略。我们人吃的很多药是从植物提炼出来的,植物之所以会制造出这么多化学物质,就是为了吸引或驱离动物,他们会制造带有香气的烯、醇、醚、酯、酚等有机化合物把他们需要的动物招唤过来,也会用单宁酸、龙葵碱等有毒物质来反击动物和昆虫。植物是化学武器的高手,他们只要出一张嘴所有的动物(包括人类)就要为了他们忙得团团转。


病虫害发生的原因

  如果植物有能力保护自己,那为什么很多人种植植物都会被虫吃光光呢?作物会被虫吃光光的原因有三个:

1、作物丧失自我保护能力

  所有的生物都会将如何在这块土地上生存下去的讯息告诉下一代,不论是动物或植物都是如此。然而大部分的人种植作物都是去外面买种子或苗,这些种子很多是来自于国外,虽然有些种子公司会配合销售区域调整温室的温度和湿度来作培育,但却不可能模拟出我们的日照、雨量、土壤、土里的微生物、病虫害等等自然状况,因此这些种子就像菜鸟来到战场一样,所学得的讯息是完全派不上用场,所以要依赖农药和肥料才能种得起来。

  此外,这些种子在培育的过程中,必然是会用农药和肥料来照顾的,当作物习惯于人类的照顾之后,其野外求生的能力必然会降低,所以他们的下一代也不会好到哪去。这些种子就是被设计来作惯行农法的,因此要用有机农法或自然农法来种植这些作物根本就是缘木求鱼。

  路边的杂草之所以会这么强,就是因为他们世世代代都一直在这个环境长大,所以非常习惯这里的条件,才会厉害到人怎么除都除不掉。所以透过自家采种,才能让作物不断累积生存的信息,而成为身经百战的老鸟。


2、生物多样性消失

  在一个健全的生态系中有菌、有虫、但不会有害,当生物多样性消失之后,病虫害的影响就会出现。而导致生物多样性消失最重要的原因在于环境的多元性消失,因为人在开发一块土地时,往往只有看到自己的需求,不会结水果的树就砍掉、没有用的湿地就填平,整块土地要作到100%的利用。然而这些树和湿地虽然没有产值,却是许多生物的家。当天敌栖息的环境逐渐被破坏掉,他们就被迫要离开,田里就变成了病虫害的天堂,人就只能靠自己来对抗病虫害了。

  并不是说树都不能砍、湿地都不能动,而是我们在经营一块土地时,如果能为其他生物多想想,在比较不影响耕作的区域为他们保留一个家,这样他们就能留在这里为我们处理病虫害的问题。


3、人的管理方式出问题

  每一种作物都会有偏好的环境,冷热、干湿、日照、土质等条件对于作物都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当人只考虑到自己想要种什么,却不了解作物、土地和气候的特质,把作物种在不适合的环境中,作物当然就会很不舒服,然后病虫害就会发生。不论是化学或天然的农药和肥料,就是为了逼植物在不适合的条件下生长。

  因此,如果能够了解并顺应作物、土地和气候的特质去种植,即使无农药、无肥料一样可以获得很好的收成。物必自腐而后虫生,植物变弱才是吸引病虫害的原因,所以当病虫害发生的时候,人应该先思考为什么植物变弱了、要如何改善,而不是先消灭病虫害,因为作物根本的问题没有改善的话,病虫害依然会前仆后继地来侵略植物的。

  比方说菠萝和火龙果原本是生长在极度干旱的环境,如果我们不了解植物的喜好,而「好心」地帮他们架设撒水系统,那不是白忙一场又让植物不舒服吗?


从天敌说起

  害虫一次会生很多蛋,总是会让人恨得牙痒痒的务必除之而后快。如果这些蛋都孵化、到处去吃、再到处下蛋,那么田里不就到处都是害虫了?实际上,在一个健全的生态系里,害虫生出来的小孩大部分都会成为别人的食物,能够活到继续下蛋的比例其实非常低。对人类来说,一个孩子都不能少,但对许多生物来说,能有两只活下去就够了。

责任制

  虽然害虫一直躲在田里伺机偷吃我们的菜,但是天敌也是一天24小时在帮我们顾着菜园。天敌不需要我们交待他们任何事情,每天都会自动巡逻、狩猎、繁殖下一代、教育训练,他们是完完全全的责任制,根本不需要我们费心,菜园只要交给他们来照顾,我们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天赋

  一只天敌每天都要吃掉很多害虫,这就是他们的兴趣、嗜好、专长、使命和天职。他们做这件事很快乐,而且还能填饱肚子,抓害虫就是他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意义。然而我们人类是被设计来杀虫的吗?我们做这件事情快乐吗?我们会把害虫吃掉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我们是不是应该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家来做呢?

微生物

  在田里常常看到毛毛虫被微生物寄生,死状非常凄惨。大的天敌要吃他们、小的微生物也要吃他们。当我们每天看多了这样的画面,其实就会了解,害虫在田里讨生活其实非常不容易,根本不需要人类出手,他们也不可能过度繁殖的。

演化竞赛

  土蜂妈妈会先盖一个很可爱的房子,然后到田里去抓毛毛虫带回家,先将虫麻醉,再把蛋下在里面,然后把门封起来,妈妈就离开了。小土蜂孵化时就吃这只毛毛虫维生,长大后破巢而出,再去做跟妈妈一样的事情。神奇的是,每一只土蜂都没看过他爸爸妈妈,但他们却都知道要怎么做。为什么土蜂会演化出这么复杂的行为呢?

  因为所有的生物都想活下去。

  害虫一直被吃的话,他们就会努力演化出伪装、保护色、毒素等方式来保护自己不被天敌吃掉。当天敌吃不到害虫时,天敌就要挨饿了,所以天敌就会跟进演化出更厉害的猎杀技巧。在这场演化竞赛中,害虫和天敌就像是左脚和右脚的赛跑,没有谁会领先、也没有谁会落后,我们人类只要坐在观众席上帮他们拍手叫叫好。然而,我们却介入了这场竞争把天敌赶走,自己下来跟害虫赛跑。这样做虽然有损人类的格调,如果跑赢了也就算了。但很不幸的是,人类跟害虫的竞争最后输的一定是人类。


植物的奥妙世界

  当我们看到虫在吃菜时,总是会直觉认为虫在欺负我们的作物,所以我们必须要将虫消灭掉,才能保护作物以及我们的财产。但是如果我们可以先不要急着动手,试着再继续观察下去,经常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小白菜开花了、青虫变成蚊白蝶,正在吸食花蜜并帮小白菜授粉。当我们认真思考这个画面,就会惊觉原来人类是他们之间的第三者。植物与昆虫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当我们只看到一个状况就急着要去判决谁是谁非,其实是非常武断的。也许对小白菜而言,蚊白蝶的重要性还高于人类吧,如果我们能够给小白菜更多的照顾,他的演化方向才会偏向对我们有利。

  自然农法非常强调观察,因为大自然有很深奥的智慧值得我们去学习。虽然我们对于科学技术信心满满,但人类的科技大多都是实验室累积来的,研究时间一百年很了不起了、研究对象是被抽离出来单独观测、而且是在严格的控制下要求温度、湿度、压力等条件一致。可是地球的研究时间是几十亿年、研究对象是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和物质、完全开放不设任何条件限制,而且当它实验失败时容许来个大灭绝全部重新再来。人类办得到吗?

  所有的存在都是有意义的。今天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是经历这几十亿年的竞赛之后来到这里,他们都有匠心独具的生存策略,即使是细菌也能用这么简单的型态跟人类跑到现在。所有的生命都是值得尊重的对手,如果可以虚心的去跟大自然学习,收获最多的必然是我们自己。我们就能了解地球如何运用有限的能源和资源,来孕育万物这么长的时间依然生生不息,而找到可以让人类社会永续生存的方向。


福寿螺该死?

  说到福寿螺就更该死了,因为他是外来种。但这些外来种是自己游泳过来的吗?我们经常会发现人类造成的错误,结果都把罪过推到这些不会说话的生物头上,这样难道不会很奇怪吗?当然福寿螺造成台湾农业很巨大的损失,但既然我们没有能力消灭他们,也许可以学习该如何跟他共处,学习的方式就是观察。

  福寿螺是用鳃呼吸,所以他们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水里活动,他们会将秧苗压到水里去吃,只有在产卵的时候才会离开水面下蛋。了解福寿螺的生活习性后,我们插秧时就把水放掉,保持田土湿润而不积水的状态,一直等到秧苗40~50公分之后再慢慢把水放满,这时候福寿螺出来活动发现稻子已经老了不好吃,于是就开始帮我们吃杂草,这样我们的田里不用杀福寿螺、也不需要除草。试着多去了解对方,就会发现我们其实是可以当朋友的。


不用农药的病虫害防治

  很多人会问我不用农药的话,那怎么做病虫害防治?简单的说就是不防治。

  如果不防治的话,我的田里一定会爬满福寿螺、然后福寿螺就像这张照片一样拼命下一大堆蛋吧!

  其实这是用人的偏见,试着从福寿螺的角度来思考,你就会知道下这么多蛋的地方一定有杀福寿螺。所有的生物都想活下去,当福寿螺面临生存危机时,当然就会开始拼命下蛋,而这些蛋里面很可能就会产生抗药性了。我的田里不杀福寿螺、也不捡福寿螺,就会发现福寿螺只有在春天会下比较多蛋,而最多的时候不到这张照片的1/5。而且我会发现福寿螺有天敌,老鼠和水蛭都会吃福寿螺,竟然是老鼠和水蛭这两种人类很讨厌的生物!所以当我们急着去消灭谁时,往往就会错过很多重要的讯息,最糟糕的是这样的对抗只是彼此折磨,让双方都活得很痛苦。当我们放下仇恨的心之后,大家都能好好过日子,水稻也不会被吃光,这样不是很好吗?而且有这些福寿螺在田里吃杂草,他们拉出来的粪便就是最好的肥料啦。

从柏油路缝隙长出来的植物

  人们总以为自然之所以可以生生不息是因为有循环,落叶归根、动物粪便、残骸的养分回归土地,所以能够让山上的树林一直生长。这是乡下常见的一般道路,在柏油和水沟之间这条缝隙看起来应该是很难有循环的地方,但这个地方一样可以生生不息,每两三个月就长满杂草,永远也除不完,为什么呢?如果植物生长会把土里的养分吸走,那这里的杂草应该是越长越差才对啊。

  也许有人会说,杂草需要的养分比较少,所以可以一直生长,但我们的作物需要的养分较多,所以必须要施肥。

  那这是什么呢?

  一棵树从钢管里面长出来。这样的景象在我们生活周遭随处可见,但我们总是选择性的忽略,因为当我们认真去思考这个现象,必然会撼动我们一直深信不疑的世界观。然而如果我们不张开眼睛去面对真实的世界,那是否代表着我们一直拿着错误的地图在这个世界上迷路呢?植物越生长土壤会越肥沃,土地变贫瘠经常是人造成的,当我们把土地弄得越来越糟糕,然后再责怪土地没有力量,这不是很冤枉吗?


植物生长四大要素

为什么植物越生长土壤会越肥沃呢?这要从植物生长四大要素谈起。

  首先是阳光和土壤。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可以将水和二氧化碳变成氧气和碳水化合物,这虽然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但如果深入去了解就会发现这根本就是一个奇迹。现在人类科技如此先进,也没有办法像植物在常温、常压、低耗能下做出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就是生态系里大部分生物所赖以维生的食物基础,因此植物才拥有了「生产者」的封号。这些碳水化合物除了供应植物自己生长之外,还能进一部转化为更复杂的醣类、蛋白质和油脂,储存在植物的果实、种子、地下根茎等地方,而喂养众多的草食性和杂食性动物。而植物会将多余的养分往根部输送,和土壤里的微生物交换养分。在植物根圈周围有非常多的共生微生物,他们需要植物光合作用所产生的食物,因此他们便协助植物吸收养分、制造养分、抵御有害微生物而让彼此获得最大的利益。虽然植物不会移动,但是藉由真菌所组成的菌丝可以协助植物从很远的地方将养分输送过来,在森林里菌丝甚至可以绵延好几公里。当我们谈到土壤时,就必须想到土里有许多不计其数的微生物。因为光合作用,所以植物可以不断制造养分、因为土壤里的微生物,所以植物可以不必担心坐吃山空。

接下来是空气和水。当一块土地我们不断采收之后,直觉土地里应该有些东西会被带走吧?十七世纪比利时的海尔蒙特做了一个有名的柳树实验,他将一株2.3公斤的柳树种在76公斤的土里,五年之间只有浇水,然后重新秤柳树和土的重量,发现柳树变成90公斤,而土只有少57公克。虽然他推论植物是由水组成有些谬误,但以当时的科学条件,能够发现植物生长大部分的元素不是来自土壤,这实在是一个卓越的成就。组成植物体99.5%的元素都来自空气和水,因此我们只要让环境生态系健全,其实就足以弥补这不足的0.5%,而不需要从外部带进肥料。

  而另一个有趣的实验是中国山东大学医学院于2008年发表于中国卫生检验杂志。他们先分析种子组成的微量元素,然后只提供蒸馏水和空气将种子孵成豆芽后,再分析豆芽的微量元素,得到了以下的结果:

  这些微量元素不存在于蒸馏水和空气中,为何只是一个发芽的过程就造成这么显著的改变,也许我们必须承认自己对植物的了解实在是太少了


氮循环

上图是简化的氮循环。氮是植物所需要的巨量元素之一,但植物无法直接从空气中吸收氮,必须透过微生物转化成硝酸盐或铵盐,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而氮肥也是农民使用最多的肥料,除了施肥之外,农民也会种植豆科作物,吸引固氮菌来增加土壤的含氮量。然而除了豆科作物的根瘤菌之外,还有许多微生物也具备了固氮的能力。但除了微生物协助之外,植物也有自己获得氮的途径。

  真菌、线虫和昆虫的细胞壁和表皮都富含几丁质,而其中有一部分对植物有害,因此当植物接触到这些有害生物时,会分泌几丁质分解酵素来自我防御。几丁质分子式为(C8H13O5N)n,其含有大量的氮,就成为植物获胜时的战利品。虽然有不少人在研究如何运用可分泌几丁质分解酵素的细菌、以及如何刺激植物分泌几丁质分解酵素来防治病虫害,但其实只要作物健康这根本就不需要人来插手。

第一块农地的土壤检测

  检验单位:桃园农改场。灰色底是农改场建议的参考值,绿色底的数值是低于参考值,红色底是高于参考值。

  这是我所经营的第一块农地的土壤检测报告,这块地是2007年10月接手,之前是做惯行农法(使用农药、化肥)种植水稻。我一年内做了四次的土壤检测追踪,可以发现土壤从原本的酸性变回中性,而且有机质越来越高,台湾农田普遍存在酸化和有机质不足的问题,而我实施无农药、无肥料栽培一年就改善了。

  现代化农业对待土壤的态度就像是病人一样,什么数值太低就要添加某种元素、什么数值太高又要如何处置。然而这样的干预持续下去其实反而会让土壤的力量变得越来越弱。如果我们愿意相信土壤自我回复的力量,而采取正确的照顾方式,那么土壤自己就会变得越来越好。

  很多人以为无肥料种植是吃以前剩下的肥料、也有人认为无肥料种植是剥削土地,从这个表就可以了解事实并非如此。然而从物质守恒的角度来看这似乎并不合理,其实那是因为我们对自然的理解太有限了。人习惯从元素的角度来分析土壤的养分,然而在土里的这些元素是很容易流失的,事实上大自然最多的养分是储存在生物体内。因此当我不使用农药之后,这块土地的生物量会大幅提高,特别是微生物,他们在此活动的结果就会产生很多肥料,根本不需要我额外添加。也许有人会担心,不使用农药的话,附近的害虫不就都跑到我的田里来了,这其实不需要烦恼,因为附近的天敌也会过来,最后还是可以达到平衡。而跟植物共生的微生物也会帮植物抵御土壤中的有害微生物,而创造出一个有菌、有虫、但不会有害的生态。


用显微镜观察水稻田土

  这是我的水稻田的土加水稀释1/10用400倍显微镜观察的画面。图中像眼睛一般的微生物是硅藻,他们是很重要的水质监测指标,也是湿地食物链底层的基础物种,因为他们的存在才能支撑起上层的生态系,而创造更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他们还具有尿素循环的功能,能够为水稻田提供大量的有效氮和有机质。

  除此之外土壤中还有不计其数的微生物,他们究竟有多少?在土壤中扮演什么角色?和植物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坦白说人类的所知相当有限,但我们可以很肯定的一点是,植物与微生物有非常紧密的共生关系,植物藉由光合作用产生的醣类及其衍生物来吸引微生物帮他做非常多事情。当我们任意处置土地、而无视微生物的存在,必然会对微生物的生态造成无可想象的影响。土壤的力量来自微生物,而这样的力量有其自给自足的循环,不需要人额外添加任何肥料就能源源不绝的供应植物生长。

  『在水质良好的湖泊中,以硅藻之种类及数量占优势;但水质不良及受有机物污染的湖泊,通常会造成硅藻的种类和数量减少』校园水池藻种与水质相关性之研究

芎林水稻田土壤检测比较

  检验单位:桃园农改场。绿色底的数值是低于农改场建议的参考值,红色底是高于农改场建议的参考值。

  这是我后来在芎林水稻田土壤检测的比较,这块地是2009年10月接手,之前也是惯行农法的水稻田,我种植水稻一年后采了两份样本送验再做比较。由这个表也可以发现,无肥料种植并没有让土壤的养分变少,相反地很多养分都大幅增加了。

  秀明自然农法反对从外部带进微生物、不反对但也不主张种绿肥或休耕。因为只要我们照顾土地的方式正确,即使是一直种植作物,土地也会变得越来越好。如果人藉由施放微生物、种绿肥或休耕之后看到土地变好了,是否就会认为这是人的功劳而一直持续干预下去呢?这是心态的问题,当我没有种植绿肥、休耕发现土地也是一样会变好之后,我就知道这是土地本身的力量,我所要做的只是不伤害土地而已。土地自有其源源不绝的力量、植物越生长土壤会越肥沃,当我们理解这一点才能明白秀明自然农法的核心精神:相信自然、尊重自然的道理。

用显微镜观察菜园土壤

  这是我菜园的土壤加水稀释1/10后,放大400倍所观察到的图像,长条形微生物为真菌。一般土壤中细菌的数量远超过真菌,而细菌和真菌在土壤养分的转化上各有其机能,整体而言,好的土壤和贫瘠的土壤比较起来,其真菌的比例会较高。但这并不代表施放真菌会改善土壤,真菌数量增加是土壤健康之后的结果,而真菌增加又会提升土壤的团粒构造成为一种良性循环。所以当土壤状态不适合时,投入微生物就像是放生一样,不是造成微生物的死亡而需要重复使用,就是造成土壤中微生物生态的失恒。秀明自然农法禁止使用微生物和天敌,但我们可以创造环境来吸引我们期望的生物,虽然最后出现的不一定是我们的目标对象,但自有其生态上相对应的角色会来填补这个位置,而这样对生物和环境来说都是最好的。

整地使表土流失的风险

  图片是我去山上拜访一位农友看到的情形。他有两块地想要种植,所以先请怪手整理了其中一块。这是整理后的土地情况,表土都不见了,整块地硬梆梆的实在想不出来要怎么种植。人们以为表土翻到土里还是肥料啊,然而事实上对植物而言最重要的是表面30公分的土壤,当最肥沃的表土被翻到底下去时,其实就等于没有表土而只剩下底土了。大自然要创造一层肥厚的表土可能需要数千年的时间,而人只要一瞬间就能将他摧毁。当然人如果了解照顾土地的方式,那么让表土恢复的时间也会比大自然快很多。

  这是另一块还没整理的土地,松软到可以用手插进去抓一大把土出来,如果我们是植物的话,应该会比较想生长在这种地方吧。对照上图我们就必须认真思考,自己的所作所为究竟是让土变得越来越好、还是越来越糟糕。当人不能让土地和环境变得越来越好,那当然就会依赖肥料和农药才能种得起来。人之所以会一直伤害土地,就是因为一直因循着旧有的习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去看土壤究竟变成什么模样。如果有朋友这样对待我们,我们应该也会觉得很不舒服吧,但我们可以选择朋友,土地却无法选择主人。


以下这些情况都是农地里常见伤害土壤的情况:

1. 土壤过度裸露(没有杂草或覆盖物)

2. 放火烧田

3. 过度使用农药和肥料

4. 酸碱中和

5. 过度翻耕、旱田翻动潮湿的土壤

6. 水管理不当,过度潮湿或干燥

  秀明自然农法不是复古的农法,人类自古以来就一直在放火烧田、并把田里的杂草除光光让土壤裸露(秀明自然农法也会适度除草)。我们如果能从微生物的角度来思考、并且以山上的腐植土为目标,就会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什么事情了。

稻头抓附土壤比较

  这是水稻收割后,将稻头拔起来所抓附土壤的比较,右边是我的水稻,连土共4公斤,左边是惯行农法的水稻,连土共500公克。无肥料种植可以让植物的根系扎得更深,植物自然不容易因为土壤表面环境的变化而受到太大的影响,现在的作物连续下雨会死、雨后出太阳会死、太久不浇水也会死,都是因为植物的根系太浅造成的。而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台风过后水稻倒伏造成严重的农业损失,其实这并不是天灾,而是过度施肥的人祸,健康的水稻不是台风吹得倒的。


白萝卜

照片提供:林黛玲

  这是一颗白萝卜的头切下来之后放在一盘水里,他竟然抽苔开花想要结种子。植物有非常旺盛的求生意志,那把他们种死究竟是谁的问题呢?

  了解植物的喜好条件,适合种植的时机、喜欢干爽或是潮湿、需要全日照或半日照、喜欢什么样的土质,如果我们可以顺应自然种植,那就是整个世界在帮我们种菜,如果我们要违逆自然种植,那就只有人在孤军奋战,连作物都将会离弃我们。

红萝卜

  这是红萝卜的花。很少人看过红萝卜开花,因为大约种两个月就可以吃了,但要等到开花结种子可能要等九个月。这实在太麻烦了,所以大部分的人宁可去外面买种子也不要帮红萝卜留种子。这样不但丧失了让作物累积经验的机会、也错过了这么美丽的花朵。

  这是红萝卜的花变成了种子。我刚到桃园管理小区菜园时,看到菜园旁边的工地之前有农民在种菜,因为要盖房子了所以就荒废在那边,就让我发现了两株红萝卜竟然结种子了。当时毫不犹豫的就把这两朵种子剪下来带回家留种,隔天再去时发现那里已经被夷为平地了,实在是千钧一发。从此我对这些红萝卜的种子就有了深厚的感情,也尽量让这些红萝卜都能留到开花结种子,然后再将这些种子分享给其他作秀明自然农法的朋友。

  这是我去台东拜访秀明自然农法的前辈林义隆先生时看到的红萝卜,他告诉我这些都是我送给他的种子种的,心里就很开心能够在他乡遇故知,我就在心里跟这些红萝卜说:你们奶奶是我救的喔。我想构成美食的要素除了色、香、味之外,更重要的是我们和这些作物之间的关系。当人和作物之间的关系可以追溯到好几代,而有说不完的故事时,当我们吃下这样的食物时,心中必然是充满了感动与感恩。很多人会把无肥料种植的作物和没人照顾的菜相提并论,误以为都不会好吃,其实刚好相反,无肥料种植的作物有非常丰富美妙的味道。食物会好吃的关键不在肥料,而是照顾,当作物因为人的照顾与采种而越加繁盛时,他必然会越希望能够吸引人来照顾他,而演化出人所喜欢的味道和人所需要的营养。在这个彼此越来越好的良性循环中,不是很快乐吗?虽然我们一直以为是人类单方面的意志与选择改变了作物,但如果我们深入了解文明的轨迹就会发现,作物也改变了人类的历史。


我种的红萝卜与香蕉

  最上面那颗是我种的红萝卜,下面两颗是市场买的,无肥料种植并不会让作物变得比较弱小。

  这是我种的香蕉,也是很大一丛喔。秀明自然农法的水果都有丰富的香气和多层次的味道,这和一般水果只有甜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很多原本不吃某种水果的朋友都很喜欢吃我们种的水果。

用花盆种的茼蒿

  这是用花盆种的茼蒿,有兴趣尝试自然农法的朋友也可以自己在家种种看。我没有看过虫在吃同蒿的叶子,但是经常外面农药检测残留最多的就是茼蒿。因为我们认为肥料会让作物自我保护能力降低、弱化根系的发展,因此施肥之后虫就来吃了,这样农民当然就需要喷农药来保护作物。

  除了安全之外,茼蒿在春天会开出很可爱的花,让田园变得像一座花园一样。当人在田里很开心,每天都想去田里走走,其实作物也会长得比较好喔。我们很多人都发现,人经常走动的地方菜会长得比另一边好,这真是一件很奇妙的体验。

花盆种的鹿角莴苣

  这是花盆种的鹿角莴苣。他不但好吃、好种、而且产量又高,更重要的是,连采种都省了,等他开花结种子后,种子散落一地,到适合种植的时机,自己又会发芽长出来了,到时候我们只要移植到定位即可。像是同蒿春天结了种子掉到地上就会直接发芽,然后没办法度过夏天就挂掉了。这并不是同蒿比较笨,而是这里跟他的原生环境差异太大,所以他无法完成自己的生命循环,而需要人来帮忙留种。所以如果喜欢懒人农法的话,就多种一些像鹿角莴苣这类跟原生环境条件接近的作物吧。

用花盆种的姜

  这是我用花盆种的姜。很多人都说姜很吃肥、有连作障碍,所以我就用花盆不施肥、连作来证明姜并不是我们想的那样。秀明自然农法主张连作,就是同样的季节、在同样的地方、种同样的作物。一般农民主张轮作的两个理由是植物生长会吸走土里的养分、而且会留下妨碍生长因子,因此下次种同样的作物会长不好。

  秀明自然农法强调的不是土里的养分、而是共生的微生物,如果从微生物的角度来看,父母建立的班底直接交给小孩不是更好吗?植物的确会释放一些妨碍生长因子,但他要妨碍谁呢?自己的小孩、还是邻居?植物之间的确会互相攻击来争取阳光和地盘,但是植物不会攻击自己的小孩,像竹子就是排他性很强的植物,但竹子并不会排斥竹子啊。当然有时候父母在的时候小孩子的生长会被抑制,只要将父母移除就好了,小孩子就会很快长大了。

  如果姜真的有连作障碍,他生长过的地方小孩子会长不好,那姜该如何设计他的种子来确保小孩子可以滚得远远的呢?应该是很小、很轻随风飘走、或是黏在动物身上被动物带走吧。但是姜怎么繁殖呢?他没有种子就直接在旁边又长出来呢!如果姜有连作障碍早就该绝种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不会把环境糟蹋到让自己的小孩活不下去,如果要认真讲,唯一有连作障碍的应该是人类吧。

新竹种的地瓜

  这是我在新竹种的地瓜,一株可以结十几颗,我在桃园种顶多只能结3~4颗。并不是我的技术变好了,而是这里的条件适合种地瓜,所以我一点功劳都没有。然而虽然这里适合种地瓜,但我最后还是放弃地瓜了,因为我经常在外面上课,所以没时间照顾,最后都被老鼠采收了,后来我就改种老鼠不吃的树薯。


做秀明自然农法要成功的关键有三个要素要搭配,那就是人、作物和土地。

  现在想要返乡种田的人,往往都是先找地,看到风景优美就买了,然后把最平整的一块地拿来盖房子,等房子盖好地也被蹂躏得差不多了,才来想要种植什么东西,这样通常都会失败,而过没几年就意兴阑珊了。

  我觉得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要想清楚自己想过什么生活、自己有什么条件和特质。种蔬菜、水稻和果树虽然都是务农,但是生活型态却是截然不同的。以蔬菜来说,工作都很轻松,但是却会被土地绑住,很难长时间离开田里,因为每天都会有一些事情要做,也有永远都除不完的草。以水稻来说,最忙的就是前面的育苗和插秧、后面的收割、晒谷和碾米,中间只要作水管理,而二期水稻之后到一期水稻之前就是农闲,可以有两个月的空档离开。种水稻最重要的反而是人际关系,古时候常常会为了抢水而引发纠纷,如果不喜欢与人打交道而来种水稻就会很辛苦。以果树来说,杂草的问题比较小,可以长时间离开农地,但是果树的工作通常都很粗重,要考虑自己有没有体力,而且果树生产季节集中、保存期限又短,是否有能力处理大量的农产品就是一大考验。相对而言,水稻的保存期限很长、市场需求量又稳定,销售压力就比较小一点。

  如果想清楚自己适合种水稻,那就应该去找水源丰沛而干净的地方。如果适合种果树,那通常山坡地会是比较好的选择。然后再衡量自己能够种植的面积,不要作超过自己能力范围,这样作秀明自然农法很轻松就可以成功了。也许想清楚之后会发现自己不适合务农,只是想过乡村的生活,这样也很好。因为农村普遍面临人力资源不足的困境,如果能够把自己以前的工作经验和社会资源拿来跟农业作结合,运用自己的优势来协助专职农民,这样就更棒了,也且一样可以赚到钱。

桃园种的秋葵

  这是我在桃园种的秋葵,产量非常高,盛产时每天三餐都要吃秋葵。但是秋葵煮过会很黏,很多人不喜欢,所以就会开始花心思去思考如何料理。一开始是生吃沾酱,然后就找各式各样的酱料来搭配。后来又发现迷迭香煎秋葵很好吃,搭配咖哩一起煮也不错,就这样让生活变得充满各式各样的趣味。我想这就是人要过的生活吧,一件让自己快乐、又能吃饱的事情,就像是蜘蛛抓虫子一样自然,而在这样的自然中,我们只是扮演自己的角色就对整体产生了不可取代的意义。


日本黄岛的秀明自然农法

  这是日本黄岛,整座岛屿实施秀明自然农法五十年,美丽得像人间仙境一般。当我参观这里的时候,心里唯一的念头就是好想赶快回到台湾,想要让自己的土地也可以变得这么美丽。秀明自然农法的目标是让土地一天变得比一天更干净,不需要寻找肥沃的净土,只要从自己的脚底下开始做起。也许我们身边的环境已经被破坏的难以复原了,但这不就是我们这一代人共同的责任吗?简单的事情交给蜘蛛去做,难度这么高的事情才需要人来做啊。这里一百年前都是净土啊,这样的转变不是一天造成,要让他恢复也不会是一蹴可几。在一块饱受污染的地方,因为我们的进驻而开始变得干净,再将这样的影响力不断向外扩散,而让整个区域变得越来越美好,我想这就是人类来到这个世界最重要的意义吧。

  在修复土地污染破坏的路上我们并不孤单,因为植物和微生物都是很强的伙伴喔。

新竹自然农俱乐部

  务农这几年来,让我体会最深刻的就是,农业不是一个人可以做的,必须要靠一群人共同努力才能成功。当前台湾的粮食生产体系出现了许多问题,而要解决食品安全就必须从农业开始,而要改变农业就需要招募更多年轻人回到农村。但务农存在着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为了协助想要务农的人从事秀明自然农法,目前我在竹东软桥招募了一批生产者来耕种,并成立「新竹自然农俱乐部」,如果有兴趣了解的朋友,欢迎到脸书粉丝团来认识我们喔。


缘起:

  源于日本的秀明自然农法,承续自冈田茂吉先生在1935年所倡导的无肥料栽培。经过六十年后,陈惠雯老师及黎旭瀛医师将秀明自然农法引进台湾,于淡水成立大屯溪自然农法教育农庄广为宣传,从此秀明自然农法开始在台湾各处落地生根。其中一颗种子詹武龙来到新竹耕作及推广,经过六年的扎根,慢慢理解台湾农业的困境以及现代物欲文明的危机。在无农药、无肥料精神的启发下,体会到分享与合作才能创造改变,在柯大哥的赞助、及生活田庄黎大哥的协助下,从2012年5月开始招募伙伴,于竹东软桥成立了新竹自然农俱乐部,希望能创造一个成功的农业模式,逐步影响头前溪流域上下游的水果、水稻、蔬菜生产,让在地的消费者不仅能够获得自然的饮食,也能重建一个纯净的故乡。


理念:

  以秀明自然农法的精神,创造人类与万物世代共享的丰饶净土。

宗旨:

1. 从消费者教育开始,营造友善小农的环境。

2. 招募与培训生产者,落实团队化的专业生产与分工。

3. 整合生产与消费的力量,实现小区支持型农业。

4. 结合在地资源,共创富有在地农业特色的产业与文化。

5. 交流分享经验,协助各区域发展秀明自然农法。

(0)

相关推荐

  • 自然农法中的草生栽培

    导读: 自然农法的理念自诞生之日至今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并付诸实践,并被赋予了更加丰富多样的的内涵.基于自然农法的基础理念,一直以来,研究者和实践者们都把育土即培育自然健康的土壤视为践行自然农法的最 ...

  • 「农法自然」斩荆棘而行,铸新农业而立

    岁月随时光长,万物随时间生 日月流转,生灵日趋增多 土地的负担在日益加重 从前每亩土地只用养十个人 而现在每亩土地需要养五十甚至一百个人 为了能蕴养更多的生命 人们朝着不同的方向不断的探索 有人选择了 ...

  • 共生、共享、共赢!看这家企业如何创造微生物肥料行业的奇迹!

    <北方农资>记者 崔志欣 9月9日,由北京裕丰金必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必来)主办的金必来微生物农法高峰论坛在云南香格里拉召开.中国农技推广协会.中国科学院等部门的专家领导,行业媒 ...

  • 自然农法和朴门中6类最好的种植床,利弊及建造方法

    朴自然与您相伴的[2062]天 破土种植的方法,在福冈正信的自然农法和比尔·莫里森的朴门原则中,即是将破坏性减小到最低. 了解种植床的不同建造方式,权衡利弊,因地因时制宜,能极大地减少投放其中的精力, ...

  • 有人这样形容木村阿公种的苹果

    ​        咬上一口,那种好吃的味道,会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要流泪,苹果中充满了活在这个世界的喜悦之情! 世界万年农业文明史上,农业从来不是"产业"而是人类与自然界有机结合的生存 ...

  • [转载]台湾“秀明自然农法”实践者的台北农夫生活

    原文地址:台湾"秀明自然农法"实践者的台北农夫生活作者:老农D锐 光脚丫穿拖鞋:脖子上围条毛巾,方便擦汗:头上扎块布,烈日下防晒:皮肤都晒得黝黑,手上都是泥巴--男的是标准的农夫形 ...

  • 【望安山文学】吴秀明||春满畲村(散文朗诵)

    春满畲村 作者:吴秀明 主播:方育超     主编:非   鱼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三月,春暖花开,微风轻拂,河水泛起涟漪,荡漾远古的呢喃,时光静静地流淌-- 每一棵树木, ...

  • 【和秀成】吾木村古桥轶事

    <拉伯热美>由和民达创编,古城区非遗中心录制 培德桥 吾木村古桥轶事 和秀成 纳西族进士和庚吉于民国三年(1914年)在<丽江商业劝工会记>碑文中如是说:"知识之增长 ...

  • 【和秀成】宝山乡吾木村丧葬习俗调查

    死者为大.葬礼往往被视为"当大事".因丧葬仪式涵盖了民间信仰.习俗.神话.道德.饮食.服饰.工艺等多元文化,构成了民族文化的集大成.可以这样说,看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保留程度,从丧葬 ...

  • 木村光希第三次登台走秀,造型夸张穿得像炸鸡,全靠个高长腿硬撑

    随着东京时装周的举行,各种秀场造型再次成了近期的热议话题.这次在走秀大军的阵容里,我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木村拓哉大神的小女儿木村光希也为某品牌现身走秀,已经第三次登上T台的Kōki无疑又成为了全场的 ...

  • 星二代木村光希晒照秀腿,16岁穿黑衣女人味十足,遗传老爸高颜值

    2000年,木村拓哉在SMAP演唱会上宣布将与比他年长两岁的女歌手工藤静香结婚,日本国家电视台将这个消息作为国事新闻播报,每15分钟滚动插播木村宣布结婚的记者会片段,在当时产生了不小轰动,其作为&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