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笔”访红城
当她来到彭湃故居参观之后,马继红充满感情地说,之前没有到过海陆丰这个地方,不知道周凤是谁。这次参观了彭湃故居,了解了周凤的事迹,她确实如毛主席评价她的是一位英雄母亲。她的子女一共有六人为革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这是多么痛苦的白发人送黑发人。但她并没有就此对革命产生动摇、失去信心,而是一如既往地支持革命,这样的一英雄母亲是值得我们大书特书的。马继红为中间穿红衣者:
——著名军旅作家、国家一级编剧马继红到海陆丰采风随记
南方的深秋,温暖如春,日光照在红墙上,更显得耀眼生辉。海丰县,这个以红色为本的著名革命老区,每一面刷新的红墙,都象征着过去那一段辉煌的红色革命历史,更不断地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参观、游览这座红色之城。日前,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原总后勤部)电视艺术中心主任、大校军衔、国家一级编剧、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马继红(女)等一行人同样是慕名而来,于11月29日下午到达海丰县城,在当地有关领导和部门的陪同下,参观了海陆丰附城镇红色新山村、红宫红场、彭湃故居,接着又到红海湾的红楼、陆丰金厢的“周恩来渡海处”、龙山中学的张威纪念亭,还有陆河新田村的激石溪烈士陵园等地,进行了为期四天的红色主题采风活动。
一路上马不停蹄,几天的红色之旅,让这位有着46年军龄、成功创作过多部重大红色历史题材的著名编剧马继红十分感动。她说,自己也是红二代,父母都是老军人、参加革命的老党员,她从小就是听着革命故事长大的,包括彭湃烈士的英雄事迹。马继红在部队当过记者,作家,然后又搞电视编剧,不论是写书,还是编剧,其体裁都是跟主旋律有关,她所创作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就有《彭德怀元帅》《徐向前元帅》《李大钊》《刘伯承》《陈赓大将》,还有现实题材《天路》《红十字方队》等。
因马继红对于革命历史体裁、红色文化有着发自内心的热爱,而且作为军队的军旅作家,她觉得对于深度挖掘、写好革命历史体裁是一种责任。这次来海陆丰,主要是了解、学习彭湃烈士,然后准备创作一部红色传承的电视剧。虽然《彭湃》剧已经拍摄并在央视播出了,但她想从另一个视角去写作——当年彭湃烈士和他的夫人都牺牲了,他们的孩子彭士禄只有4岁,他是一个革命的根苗,穿着百家衣、吃着百家饭长大,在那种革命艰难奋斗的岁月里,得到了那么多老百姓的保护,这里面有许多可歌可泣、感动人的故事可以挖掘。后来的彭士禄又被我们的党组织找到,再把他送到延安学习。彭士禄从小就立志要继承父亲的革命遗志,决心学好本领,报效祖国。继而国家又把他送去苏联学习,学的是化工专业。到了五十年代中期,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撕毁了所有协议,包括协助对原子弹的研发,一夜之间撤走了专家,当时彭士禄已经毕业了。在这个时候,正如《彭德怀元帅》电视剧里面所反映的一个情节,就是彭德怀和陈赓大将到苏联访问,把彭士禄找来,对他说如果现在让你改行,让你学核动力,你有意见吗?彭士禄当时就表态说,他是党和人民的儿子,是国家供我们出来学习的,我无论学什么都应该报效国家的,所以祖国需要我学什么,我就学什么。就在这种情况下,他就改行学核技术了。最终,他果然不负国家的重托,历尽艰辛,把核潜艇研究成功了。当他被誉为核潜艇之父时,他说,之父是属于周总理和聂帅等老一辈革命家,他只是核潜艇上的一颗螺丝钉,十分谦逊。当国家为了奖励他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奖励了他一百万,他却马上捐出去了,这是何等高尚的情操和行为。所以,现在讲传承红色精神,红色文化,这对于我们的青少年是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的。一个是为了打江山,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一个是红二代彭士禄,是一个报效祖国母亲,感恩人民养育之恩的典型性人物——马继红就是要沿着这条主线去创作电视剧本,讲好彭湃、和他的儿子彭士禄这两代人的故事。为了这个想法,她专程来到我们海陆丰学习、体验。
通过这几天的参观、走访,马继红说,确实很受感动和教育。过去,在我们的印象中,海陆丰是一片红色土地,今天实地看了,就更加形象化了。这种形象化不仅仅是表现在眼里的一片红色,更主要的是看到一种精神,是当年红军的精神、共产主义的精神、共产党的精神,历尽了几十年,建党也快一百周年了,已经深入民心了。而她觉得打江山不易,坐江山更难。今天,看到这一片充满活力的红色土地,觉得对未来充满了信心,觉得我们的国家会永远秉承革命先辈的遗志,会越做越好。
对于海陆丰拥有这么丰厚的革命历史、红色文化的资源,马继红说,现在媒体的传播力量很大,当地应该把它更好地挖掘,宣传,要把这里的红色故事讲得更好、更生动一些。她还说,作为军人,和革命的后代,我们都有责任和义务把这个故事讲好。比如说,今天,让她特别感动和敬佩的就是彭湃那种超前的理念,要打造崭新的社会,建立我们的新中国。而海陆丰率先建立起来的苏维埃政权,被国际、苏联评价为亚洲的第一个,中国的第一个。还有南昌起义、广州起义为什么会到海陆丰来,以及周恩来在当地的掩护下养病的一段时间至渡海去香港等这些重大的革命历史事件,她觉得,目前,我们的挖掘还不够充分和深入,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各个媒体的不同体裁,不仅让海陆丰人民知道,让广东人民知道,也要让中国人民和全世界的人民都知道!在这一方面,马继红也表示她会尽她的所能之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同时,通过这次海陆丰的红色之旅,更填补了马继红对这段被隐藏得太久的重大历史事件不甚了解的两个“空白处”——原来,在南昌起义之前,海陆丰的革命武装在彭湃同志的领导下,已经先于南昌起义对国民党反动派打响应了第一枪!接着,在转移、撤退到海陆丰的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的部分部队(后在海陆丰整编为红二师、红四师)的配合下,又先后举行了第二次、第三次武装斗争,并建立了全国第一个苏维埃政府。另外一个就是有关农民运动的,过去马继红认为毛泽东才是农民运动的第一个倡导者。实际上,在这之前的彭湃,就深入到农民中去发动、组织农运,并且说如果不把农民发动起来,中国的革命是不会成功的!彭湃同志这种超前的气魄和能力,让这位党史专家惊叹不已!
当第三天来到陆丰的金厢镇“周恩来渡海处”纪念广场和他隐蔽过的村庄黄厝寮村活动居住遗址缅怀之后,马继红十分敬佩海陆丰人民的勇于担当,和当地武装为革命做出的巨大贡献。她说,以前有说听过周恩来到过海陆丰的事情,但一直没有机会详细了解。今天,来到金厢这个一代伟人曾经驻足过的地方,让她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当她站在纪念碑前,望着前面一片茫茫无边的大海,她还特意询问了一下这里离香港有多远?当地有关陪同人员回答说,大约有140海里,相当于陆地的290公里。这么遥远的距离,真难想象当时的一叶小舟,凭着地下党员、当地村民黄秀文等人手摇木桨飘洋过海……:
从金厢出来,一行人又赶往位于陆丰东海镇的龙山中学,参观建在里面的“张威纪念亭”。当时已是暮色四合、天气逐渐暗下来了。听了张威视死如归、十分悲壮的英雄事迹之后,马继红感叹地说,天虽然暗了,但她的心里却亮了起来!:
第四天来到了陆河新田村的激石溪烈士陵园。据了解,这个烈士陵园的经费全部都是由当地老百姓自发筹资三百多万,历时七年建成今天这样规模宏大、十分壮观的纪念场所,当她了解到这个烈士陵园的大理石和鹅卵石还是专门从南京买回来的时,就问为什么要从南京购买?原来是老百姓认为南京是国民党政府的所在地,在这里脚踩鹅卵石就代表踩着国民党,而当初刚铺上去的大理石是偏白色的,可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却变成了红色,特别是下雨天那种化为的红色,就更为醒目……青山埋忠骨,这是又一片被烈士鲜血染红的土地。自从建立了这座烈士陵园之后,当地老百姓说,就再也没有听到偶尔会从山谷里传来的枪声和战马的嘶叫声……烈士们终于可以含笑九泉了……马继红再一次为海陆丰人民的英雄气魄与革命情怀所折服!:
马继红这此次汕尾之行的主要是创作采风,下来准备以彭湃和他的儿子彭士禄这两代的人革命故事为主线,再创作一部影视作品,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献礼!在此,我们衷心地预祝这位名符其实、被海陆丰群众亲切地誉为“红一笔”的军旅作者,创作成功!佳作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