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小鹅扎堆 鹅苗扎堆是咋回事

初出壳雏鹅个体小、娇嫩、绒毛短,保温能力低,调节体温机能也还不完善,直到3~4周龄,才逐渐完备。因此,搞好防寒保温,调节适宜的温、湿度,是养好小鹅,提高雏鹅成活率的关键。

主要预防风寒感冒和病毒性疾病风寒主防:缩头 拱背 精神沉郁 没精神 咳嗽 采食量下降 身体震颤 流清鼻涕等

雏鹅适宜的温度为:30~32℃。以后,每5天降温1~2℃,一个月龄后,如外界气温在20℃以上时,可以自然给温,否则应继续保温。温度适宜与否,可观察雏鹅的形态表现:如雏鹅挤成一堆,不爱活动与吃食,不时发出"吱、吱"叫声,音长而无力,是温度过低的表现;如果雏鹅两翼下垂,张口喘气,拍翅抢水喝,不时发出"啾、啾"声音,叫声尖而短,则是温度过高,只有雏鹅分布均匀,活动、吃食正常,羽毛平整光亮,排除粪后粪便多呈现条状,睡眠时头颈伸直,安静等说明温度合适。

调节雏鹅温度的方法有很多,小群鹅可放于纸箱或木箱,箱内铺垫干草或棉絮,垫料下还可放置热水袋,或用电灯照明取暖。大群鹅可采取温室保育。

另外,育雏舍(室或箱)内若太干燥,鹅体内水分散发量大,不利于雏鹅的生长;若湿度太大,空气不流通,雏鹅容易感染病。适时的相对湿度为55~65%。调节的方法,只要饮水器内不断水即能达到要求;霉雨季节湿度偏大时,可加厚干燥的垫料并及时清理潮湿垫料即可。

雏鹅扎堆及防止有哪些?

打堆是雏鹅因寒冷而紧密堆集在一起的现象,有时高达五六层,半径达几十厘米。这是育雏上常见的现象。打堆时雏鹅由于正常的代谢产热排不出去,雏鹅堆很容易过热、过湿,堆内缺乏空气,从而使雏鹅出汗、感冒、呼吸困难,乃至昏厥,严重者会大批死亡。

发现打堆时要及时用手和吆喝声音将雏鹅赶散,这项工作称为赶堆,赶堆工作在育雏头3天尤为重要。

除赶堆外,还要及时升高育雏温度,阻塞穿堂风口,创造温暖舒适的育雏环境等。防止打堆的另一有效方法是平养育雏时使用护围。

护围由软竹篾织成,有的用硬纸板做成,一般高40厘米,长5米左右。一个保温伞要求配有一个护围。

其主要作用是,将雏鹅集中在热源周围,防止走散,尤其是避免雏鹅远离热源到角落里去,引致打堆;另一作用是挡住贼风的袭击,保证保温效果;

第三是将饮水器和饲料桶都放置围内,让雏鹅更易摄食和饮水。

育雏第一天,护围内的面积约比保温伞下面积大一倍,或在红外线灯下围住1.2米直径范围,以后在此基础上每天加大10%左右,在7~15日龄时可撤去护围。让雏鹅自由活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