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轻功原理,及其与中医气化理论的关系:

原创 陈彩声 经方临床 2021-10-11

中国的气功,武术,以及中医,其核心思想,就是一个“气”字。但是对这个“气”字,如果不对它深入观察,深入思考,就难免觉得不可捉摸、有故弄虚玄之嫌。现在试从种种自然现象中,去分析这个“气”的实质性问题。

古人“气”的概念,内函比较广泛。空气,水蒸气,电,磁,辐射,光,能量,电磁振动,温度(寒热温凉),氧化,燃烧,……,一切没有化学分子式的物理现象,都属于“气”的范畴。

据说前时郑州暴雨,洪水暴发,浊浪滔天,淹没村庄城市。那么多的水,有多少亿万吨?这么多的水,从哪来的?从天下掉下来的。这么多水,当初怎么跑到天上去的?当初地球表面的水,吸收了阳光的热能,化为水蒸气,跑到天上去的。这说明什么问题?说明有重量的水,吸收阳光的热能之后,可变为没有重量的气体。记得初中物理书上讲,质量等于重量。一吨重的水,吸收阳光热能之后,可以化为气体,飘浮在空中。这时的水,还有重量吗?没有了。既然没有重量,还有质量吗?根据物理学质量等于重量的公式原理,水蒸气失重之后,不是等于质量消失了?质量消失了,不是物质也消失了?因为,世界上没有不含质量的物质吧?这一现象,似乎跟“物质不灭定律”又产生矛盾?

可见有重量的液体,在汽化状态下,可以变为没有重量的气体。气功师,武术师,通过长年练功,让人体产生强大的生物电。体内液体,在生物电的作用下,产生较强的振动,产生大量气体。原来沉重的液体,可以变为轻浮失重的气体。这大概就是气功师、武术师,身轻如燕的物理学原理吧?练过静功的人,在练得好的时候,身体有失重感,大概就是处于气化状态之故吧?

沉重的水,在阳气的作用下,可以变为轻飘失重的浮云。所以阳气虚弱的人,体内生物电严重不足,不能把体内水分津液化为气体,就会产生四肢沉重困乏的感觉。《伤寒论》在真武汤条说:“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有水气”,能产生“四肢沉重疼痛”的症状。当今砖家院士,天天叫人要多喝水。水气太多,伤了阳气,引起水气潴留体内,于是“四肢沉重疼痛”之症生焉,“小便不利”之症生焉,久之尿毒症生焉。

中国历来养生家(道家,气功师),武术家,医家,其理相通,都重视对人体“阳气”的培养。所谓“阳气”,用现在白话讲,就是人体能量、温度、生物电之类。总之是人体物理能。脏腑功能的强弱,体质的旺衰,寿命的长短,抗病力的强弱,全取决于阳气的旺盛与否。

火是一切能量的代表,所以中医称火为阳。水是阴寒之物,没有能量,所以称水为阴。人体需要的是富含能量的津液,能氧化产生热能,促进气化。水是人体生命大敌——除肠胃之外,只要哪里有一点水气留着,就要生出病来。水气久留肠胃,也要生病。《伤寒论》《金匮要略》书中论之甚详。尤其是《金匮要略》书中,有痰饮水气专篇,专论水气之害。人体阳气稍有不足,体内新陈代谢产生的废水,就无力化气,不能全部排出体外,人体就要生出种种怪病。所以为了保持健康,谨劝世人,要尽量少喝水,最好不喝水。热开水,热茶,比凉水凉茶要好些。

(0)

相关推荐

  • 民间流传这味“中药”抗癌效果胜过任何靶向药,真正的中药“精髓”

    大家好,传播中医文化,分享中医轶事,我是李医生很开心又跟大家见面了.中医讲究八纲辨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阴阳.气血.寒热.表里,根据这些年的临床我发现最重要的还是寒热.中医自古以来,通俗的讲就是利用药草 ...

  • 有关“太阳寒水”的思考,明清医学不可学也!

    太阳寒水.太阴湿土.少阳相火.少阴君火.阳明燥金.厥阴风木,这六个论断非常出名,在中医基础的课程中多次提到.对于一般的学者来说,背下来应付考试而已,不仅如此还有许多的人前赴后继的支持宣扬这个论断,用上 ...

  • 通过手脚温度和口渴与否辨阴阳

    之前还坐诊的时候,我一般都会摸一下病人的手,感知一下手的温度.这是侦测阳气是否亏虚.寒气是否存在的最为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四肢为阳气之末. 也就是说,人的四肢是阳气灌溉的终点. ...

  • 张仲景留下“抗癌偏方”,被称为“癌症克星”快速提高人体阳气

    大家好我是李医生,传播中医文化,分享中医轶事,很开心又跟大家见面了.中医有一句古话叫做"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意思是说血液想要在人体正常运行需要气的推动作用.如果人体的气不足, ...

  • 倪海厦伤寒杂病论心法笔记(三七)

    我们上一节讲了人体整个水道气化过程当中,肾脏出了问题反应出来的症状和解决方案,那么还有一种情况,肺出了问题,我们在三五里面讲到,小肠把大肠里的水气化以后进入到肺里,当肺的功能失常,大肠气化的水到了肺里 ...

  • 探析轻功原理,及其与中医气化理论的关系

    中国的气功,武术,以及中医,其核心思想,就是一个"气"字.但是对这个"气"字,如果不对它深入观察,深入思考,就难免觉得不可捉摸.有故弄虚玄之嫌.现在试从种种自然 ...

  • 中医气化理论的内涵及其意义

    "气化"是<内经>所论生命科学知识体系中的重要命题,作为词语,也是在<内经>之中首次运用.自此以降,气化就成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理论而广受人们的关注和研究.气化 ...

  • 迈入中医之门第76篇:中医视角解读“肿瘤发病原理探析”

    后三期发文预告:肿瘤对治思路.忧郁症论治.慢性肺病论治. 发文规则:周一.周三.周五发"迈入中医之门"系列文章,周二或周四发散文系列. 本系列文章用通俗易懂的现代科学语言解读中医, ...

  • ​迈入中医之门第76篇:肿瘤发病原理探析

    骨病就用黑百通,皮肤有病活氧油! 肿瘤和各种癌症如同人类生活的阴影,给很多人生活留下挥之不去的阴霾,很多人在肿瘤康复后依旧在内心留下很大的阴影.肿瘤在现代社会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但现代医学对肿瘤的 ...

  • 中医除热十八法临床应用探析

    发热是疾病发展过程中常见的生理反应,它既是机体正气与邪气相争的结果,又是疾病发展转化的重要指征.中医认为,发热分为外感发热和内热发热两大类.外感发热是因感受外邪而引起的一般与恶寒并存的一种发热,而内伤 ...

  • 经络理论的中医临床应用探析

    刘 芸 陈采益 I 摘要:基于十二经脉气血循环往复的流注规律,皮.脉.肉.筋.骨的层次分布及体表循行路线,探讨经络理论对疾病的时间传变与空间辨证规律所具有的特殊指导作用; 从十二经脉内属脏腑及引药归经 ...

  • 中医“气血水”的认识,及理论辩治的探析

    张仲景明确提出气分的几段原文,"师曰:寸口脉迟而涩,迟则为寒,涩为血不足.跗阳脉微而迟,微则为气,迟则为寒.寒气不足,则手足逆冷:手足逆冷,则营卫不利:营卫不利,则腹满胁鸣相逐:气转膀胱,营 ...

  • 从《黄帝内经》气化理论探析伤寒六经实质与传经

    编辑推荐语 从气化的角度论述伤寒六经实质,肯定了伤寒之邪"日传一经,七日复传"理论的合理性,阐明伤寒之邪日传一经乃经表之传经,非在里脏腑之间的传经. [摘要]伤寒"日传一 ...

  • 【中医】《伤寒论》之小便不利探析

    大众医学助手 47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特别提示 本篇内容仅限于中医临床医师辨证论治使用,禁止非医护人员采用,若因私自采用出现的任何后果,与本平台无关. I导读:作者从<伤寒论>中涉及小便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