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月下追韩信真相探析

汉帝国的建立之楚汉争霸(三)

翻开韩信的前半生,我们很难说他到底是幸运呢还是不幸。

他是“王孙”,这里王孙这个词是个敬语,类似公子的意思,倒不是说他是某诸侯王的孙子.

韩信祖上大约曾经阔过,但到他这完全没落了,他又不愿老老实实种地,以至于吃饭都成问题。

不过韩信没有沉沦太久,他等来了秦末动乱,毫不犹豫的参军加入了项梁的部队。

之后又跟随项羽,被项羽任命为郎中,我们可以理解为项羽的警卫团干部。

那个年代当兵大多不管饭,不过警卫团属于特殊部队,绝对是管饭的,韩信终于可以饱食终日了。

正常来说,警卫团的连排长和领导离得近,上升空间很大。

可韩信突然就离开了项羽,投奔了刘邦,跟着刘邦的部队到了汉中。

韩信在刘邦手下当了连敖,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管后勤的干部,级别大约是正科副处之间吧。

看起来韩信从项羽那边跑刘邦来似乎级别没怎么涨,你说韩信这跑过来是为啥呢?

然而韩信霉运并没有结束,他到了汉营居然犯了死罪被判死刑。

临刑前韩信大吼一嗓子“你们老大刘邦还要不要天下了,杀了我,他啥也得不到!”

监斩的夏侯婴一下就被唬住了,居然没有立即行刑,跟韩信聊了起来。

一聊不得了,这小子会忽悠啊,马上把他推荐给了刘邦。

夏侯婴是刘邦阵营的元老,地位很高。所以刘邦很卖他面子,给了韩信治粟都尉的头衔。

治粟都尉我们可以大致理解为总后勤部部长,这下韩信终于当大官了。

可韩信居然还不满足,他居然决定逃亡。

幸运的是汉王军中有一个超级元老非常看好他,这个人叫萧何。

萧何认定韩信是国士无双的奇才,发现韩信跑了,立即孤身一人骑上快马就去追。

功夫不负有心人,萧何终于追上了韩信,感动了韩信,把他带了回来。

刘邦发现自己极度倚赖、视为手足的萧何不见了,吓得浑身发凉。

看到萧何回来刘邦是惊喜交加,等听到萧何说他暂时不辞而别是为了追一个叫韩信的人的时候,刘邦的好奇心完全起来了。

萧何趁热打铁,要刘邦直接拜韩信为大将。

刘邦说我连这个人都没见过,怎么就要直接拜他为大将呢,不过我很相信萧何你,所以我就封他为大将吧。

萧何说这还不行,你这么随随便便的拜个大将,那人家还是觉得你没把他当回事。

汉王您必须要斋戒沐浴,广而告之的登坛拜将才行,总之就是必须要很有仪式感。

刘邦同意了萧何的请求,这下韩信一夜成名,一军皆惊。

上面的故事实在太过戏剧性,所以后世不少学者都认为这段故事可信度不高,甚至认为这是完全编造的。

扁舟的看法在群雄逐鹿第一节就有表明:史记的记载是尽可能尊重原始史料的。

(链接《司马迁可信吗》)

韩信后来被彻底打倒,汉帝国组织了对他的大批判,他的官方履历和相关记载都是被仔细审查过的。

韩信拜将的故事也许有不少夸大和戏剧性改编,但至少这段故事汉帝国官方是予以认可的。

你非要问萧何有没有大晚上的一个人骑着马去追韩信,这谁也不知道了。

不过很多履历式的细节,比如韩信曾被判死刑,曾逃亡,曾任连敖、治粟都尉,在无尺寸之功时被任命为大将,这些都源自官方档案记载,可靠性很高。

人们之所以不信,在于难以理解为什么韩信一个最多连、营级的小军官,会突然间坐上火箭,戏剧性的被拜为大将?

我们先别急,看看韩信和刘邦见面后,到底说了些什么。

韩信和刘邦的对话被史书详细记载,洋洋洒洒一大堆,但其核心意思却少有人注意到。

这大段对话表达得最清晰也最强烈的意思是这个:

你知道项羽为什么我韩信看不上他吗?不是项羽人不好。

项羽可好了,平时对人客客气气,下属们有点事那眼泪说飙就飙,标准的影帝级别。

可是项羽这人那就是妇人之仁,一点都不爷们,你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项羽太TM抠了,问他要个侯,要个好点的爵位,TM墨迹半宿也不拿出来。

喂,我的汉王大人,你听懂我在说什么了吗?

无独有偶,后来还有个重量级人物从项羽那投靠了刘邦,这个人叫陈平。

陈平和刘邦也有过一段对话,表达的意思和韩信几乎一摸一样。

楚汉争霸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和对话,要表达的意思其实明明白白,但少有人给讲清楚。

这主要是因为后世学者文人看故事讲故事时,对当时社会基本背景往往不够了解。

当时的根本背景是什么呢?秦帝国灭亡连载翻来覆去的强调过:

爵位优先乃帝国之基本国策!

如果我们充分考虑到这个背景,那对韩信的经历就很容易理解了。

我们来看下这段记载:

汉王之国,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

刘邦到封地汉中就任汉王的时候,跟随的有编制的部队是三万人,这个大伙都好理解。

可是还有数万所谓的“慕从者”,令后世很多学者百思不得其解。这慕从者是啥意思?

其实,如果我们能够站在一个普通基层将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很多问题根本不是问题。

上节我们指出,历史是所有人共同合力产生的,我们必须要深入到群众中去,才有可能理解很多复杂问题。

(链接《项羽为什么不定都关中》)

现在,我们就深入到群众中去,来看看慕从者和韩信的经历到底有什么奥秘。

一个基层将士出生入死投身反秦大战,为的什么?

当然是为了获得财富地位,具体到眼下的帝国,那就是爵位。

你的所有土地、财富和地位,都是和爵位牢牢绑定在一块的!

韩信高呼“我要爵位,我请求大人赏我大把土地和子民”。

所有人都在高呼,我要爵位,我要土地,我要奴婢,我要子民!

很多人在等着项羽安排,可是项羽安排的了这么多吗?

项羽现在是地位很高,可是他崛起以来,楚国都没回去过一趟!

楚怀王你可以说他是个傀儡,你可以不理他。

可吕青、吕臣父子,还有陈婴这样的顶级元老,你项羽也敢不理他们?

事实上直到最后项羽败亡,吕青、吕臣、陈婴仍然是楚国顶级高官。

是,江淮有大片土地,可这些土地很多都被类似吕青、吕臣、陈婴这样的大佬和他们的嫡系瓜分了。

项羽掰着指头一算,我哪有那么多地分给你们啊。

所以,你们别TM跟我天天要什么爵位爵位,你有啥功劳啊?

老子这里的各级爵位必须要功劳才能拿到,你就那么一点小小苦劳,老老实实给我熬资历去,别跟我瞎嚷嚷。

其他诸侯的情况也大多如此。

现在几万人哭着闹着要安排啊,可大伙就是安排不了,咋办?

这几万人盯上了刘邦。为什么他们会盯上刘邦呢?

因为刘邦手里的巴蜀就是一片世外桃源啊。

十八路诸侯王大多是回到自己的地盘。

这些地盘已经被众多大佬瓜分过一次了,剩下的地实在有点不够。

但巴蜀不同,整个北中国一片混战,只有巴蜀由于地处偏远,置身事外,而巴蜀又是公认的天府之国,沃野千里。

大伙都眼红啊,眼红巴蜀富饶的土地,眼红巴蜀大把的子民,眼红巴蜀美丽的娘们。

数万的慕从者给刘邦带来了丰富的人力资源,也带来了巨大压力。

你以为我们是冲着你刘邦名字好听,人长得帅来的?

啊呸!我们是冲着你手里那富得流油的巴蜀来的。

你识相的,就赶紧带我们到巴蜀跑马圈地去。

然而,刘邦心比天高,他绝不愿前往巴蜀,他停在汉中就不走了。

总之,我刘邦胸怀天下,绝不肯跑到巴蜀去苟延残喘。

我去了巴蜀,你们这帮兔崽子心满意足了,可我刘邦惨了。

也许我能当几年的富家翁,可一旦决出个一统天下的强者,我就只能被他吞并。

到时候你们这帮龟孙肯定照样吃香喝辣,我和我家人的结局那可难说的很。

再说了,老子一度手握天下最大的地盘,灭亡秦帝国的是我刘邦,我凭什么就此沉沦,我凭什么不争夺天下?

刘邦到汉中停下不走,这把大伙都惹毛了,尤其是那帮“慕从者”们。

巴蜀啊,巴蜀啊,刘邦你个狗ri的,快带我们去巴蜀啊。

你现在在汉中停下来是什么意思?汉中这地就这么点巴掌大,哪有我们要的土地、粮食和娘们?

哦,我们千辛万苦抛弃老大跟着你,你就带我们来这鬼地方天天吃糠咽菜?

早知道这样,我们还跟你个球啊,我们跑哪不能混饭吃啊。

于是大家纷纷逃亡。

大逃亡肯定会导致汉军阵营流言四起,人心浮动。

刘邦只能严打狠抓,重刑伺候,期待可以压制住这股极其危险的暗流。

但人心散了,靠压制没用啊。

萧何跑来找刘邦,咱这么下去不是个路啊,咱现在只有两个选择,要么下巴蜀,要么赶紧往外打。

刘邦说,不行,咱绝不能下巴蜀。

萧何说,我同意,那咱们就只有华山一条路,拼死往外打。

刘邦说,我也想啊,可这帮孙子就是不消停,现在搞得这么人心惶惶,这仗还怎么打啊。

萧何说,咱为什么军心不稳,慕从者为什么纷纷逃亡?还是因为咱现在搞区别对待。

江淮、河南跟您的老部下,您当他们是自己人,他们也早早有了地位,官职,心态比较平稳。

可那些慕从者刚进队伍,彼此都不熟悉,您不带他们去巴蜀抢钱抢粮抢娘们,又不给他们上升渠道,他们可不就想着逃亡嘛。

刘邦点点头,老萧你说的我也懂,可咱得讲原则,不能早革命不如晚革命啊,不然老战士们要不满了,咱不更完了。

萧何说,大王您考虑周全,咱确实不能胳膊肘朝外人拐。所以我琢磨着可以这么办。

咱树一个典型,给个很高的官职,让这个典型去做大家思想工作,慕从者们看到了奔头,就肯一块去外面闹革命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嘛。

刘邦一听,这个主意好,那你打算立谁当榜样呢?

萧何说,有个叫韩信的,小伙子不错。

刘邦想了想,韩信?原来项羽警卫团的那个?前段日子也想逃亡被判了死刑的那个?

记得夏侯婴说过他不错,我不是已经让他当总后的部长了吗?这倒是个典型,你去宣传下吧。

萧何说,汉王您不知道啊,韩信这小子前两天又跑了,我好不容易才把他追回来。

刘邦大惊,啥,总后部长还不够?那让他滚蛋,我庙小养不起这爷。

萧何笑了,别介,您这总后总啥的有啥用?人家要的是爵位、土地、子民,您肯给吗?

刘邦摸摸鼻子,肯啊,跟我往外打啊,想去巴蜀当大爷?那可不行。

萧何笑得更欢实了,您这不说车轱辘话了吗?

韩信这小子我聊过,对接下来咱大汉该怎么搞还真挺有想法,您啊,这么着。

咱焚香沐浴,召集所有连级以上干部开坛拜将,直接封韩信为大将,现场宣读韩信同志先进事迹,号召全军向韩信同志学习。

刘邦歪了歪脑袋,我看行,你去张罗下,就这么办吧!

韩信终于等来了一个机会。

而韩信也真争气,他牢牢地把握住了这个机会,写下了属于自己的辉煌诗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