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律:关于认知、运气、概率和坚持

本文共有9420字

每次一个思维模型

带你看清事物本质

这个世界的一切,都可能是被因果所支配的。

而所谓运气,只是因为你还没有掌握到所有的因果。等你掌握了所有的因果,所有事情对你而言,都是必然。

概率-运气-因果

我曾经在北辰青年实习的时候,负责打磨过一个课程,其中有一个模型,令我记忆尤为深刻,这个模型叫做「概率思维」

分享这个模型的人是一家上市公司的老总,当时我们联系到他,想请他来分享一下对他影响最大的模型是什么,他分享的模型就是概率思维。

我现在还记得他的原话,大意是说「从我过去几十年的经验来看,有一个模型尤为重要,这个模型就是概率思维,一切都是概率,如果你明白了这个道理,世上的一切事情都非常清晰了」。

从那时起,我就一直在思考「概率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案例,以及其背后的本质。

但是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没有得到我想要的答案。

但是又隐隐觉得概率好像跟我们常常在提的运气有关,或者说,概率就是运气本身,这两个其实就是一回事。

所以我又开始思考,运气的本质是什么?

关于运气,大家听得最多的就是「很多成功人士最后都会说,我能有今天的成就,只是因为我运气比别人好」

是的,很多人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用来合理化自己的平庸——我之所以还没成功,是因为我运气不好。

对于这种观点,我实在不敢苟同。

诚然,运气是存在的,但是那些成功的人,他们之所以会成功,绝对不仅仅是因为运气好,他们大多数都有很多人不曾具备的品质,比如抓住机遇的能力,比如执行力,比如社交能力,比如认知能力,比如思维方式等等。

为什么这么说?我举个例子:

比如我经常跟朋友说,有些人我看一眼就知道这个人此生不会有太大的成就了。

为什么这么说?这背后其实就是基于某些基本的成功素质的。

比如企图心,那些有成功潜质的人,他们会抓住一切机会学习、思考和工作,而有些人即使每天有一堆空余时间,他们也从来没有想过要利用这段时间来做点什么,全部都拿去玩手机、打游戏、刷剧了。

比如好奇心,很多人是拒绝接受任何新事物、新观念的,比如我就曾想帮助过一些人,我想把模型树、生态位等东西分享给他们,但是他们拒绝接受,也不愿意花一个小时去尝试一下。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品质,他们都不具备,反正你按照他们当下的认知状态、工作状态、资源状态,就几乎可以断定,这个人将来不会有太大的成就了,即使有机遇,他也抓不住。

所以,成功绝对不仅仅运气好就可以的。

但是,运气确实也是存在的,只是它不像我们想象中那样——是个玄学。

运气的本质,其实就是概率。

比如,你明天心血来潮,去买一注福利彩票,突然中了一千万,你把这解释为运气,其实你也可以把它解释为概率。

而成功的人,因为他们一般都具备某些品质,比如企图心、好奇心、执行力、高认知等等,所以他们成功的概率更大。

普通人成功的概率可能只有百万分之一,而成功的人因为他们的某些品质,成功的概率可能提高到了千分之一、百分之一、十分之一、二分之一,甚至是无限接近于百分之百。

那么概率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

我在打磨第六期训练营,写到第五课《结构思维》时,因为要研究知识本身的结构到底是树状结构还是网状结构,涉及到了因果律这个东西。

于是我开始对因果展开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这一研究,我好像突然把很多事情都想通了,其中就包括运气和概率。

运气的本质,概率的本质,其实都来自于因果的缺失。

一切都可能是因果

一切都可能是因果,一切都可能是被决定的。

如果你要做事情A,事情A做成的因B可能有X个,那么你只要掌握了这X个因,你就能百分之百做成事情A。

这里面不存在运气,也不存在概率。

日常生活中会出现运气和概率,都是因为我们并没有掌握到做成一件事所有的因果。

而没有掌握到的这部分因果,就被我们解释为运气或者概率

但是这个洞察能够成立需要一个前提,就是“这个世界真的是被因果所统治的吗?”、“这个世界真的是被决定的吗?”

这是一个重大的哲学问题,古往今来有太多科学家和哲学家都在探讨这个问题,但一直没有拿出一个确切的答案。

「决定论」相生相伴的还有另一个重大的哲学问题「自由意志」,人有自由意志吗?

就这个问题,很多哲学家的观点是,这个世界是被决定的,即决定论。

持这个观点的哲学家有一个强有力的帮手,那就是物理学,从物理学的世界观来看,一切事物都在按照某种宇宙法则而运转,这种世界观也被称为「机械论」,即世界像一架精美的机器一样在运转。

但也有一些哲学家认为人是有自由意志的。

他们认为人的大脑有实体之外的东西存在,比如灵魂,或者某种不受物理法则驱使的东西,这种东西使得我们拥有一定的自由意志。

但这种猜想是无力的,尤其是在脑神经科学诞生以后,科学家们发现人类所有的思维活动都依赖于我们的记忆,而记忆其实就是某种物理信息、化学信息。

所以很可能,人是没有自由意志的。

但好消息是,现在的脑神经科学还没有完全研究透我们的大脑,所以我们还可以期待,人是有自由意志的。

但到此为止,我们基本可以下一个阶段性的结论了:

1、宇宙法则是客观存在的。(这一点经验和科学已经证明了)

2、我们可能有自由意志,也可能没有自由意志。(更大概率可能是没有)

所以对于这个世界是否是被决定的,我个人持有这样的意见:

我偏向于决定论,但在彻底知道自由意志是否存在之前,我个人保留一种稍微折中的观点——即宇宙法则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人也可以拥有自由意志,这两者实际并不冲突。

举个例子,比如三天不吃饭人就会饿得慌,但我仍然可以选择一直不吃饭,直到饿死。

①宇宙法则是客观存在的:不吃饭人就会饿,这是宇宙法则,人要存活就需要能量的持续供应。

②人也可以拥有自由意志:但我仍然可以选择不吃饭直到饿死,这是我的自由选择,即自由意志。

当然,这种自由意志也可能是被决定的,即“即使饿了也不吃饭”这个念头也是被决定了的。

当然,这是一种更大意义上的决定论。

这种更大意义上的决定论是否存在,可能只能等脑神经科学来解决了。

但在此之前,我们至少可以得到一个十分确切的结论「宇宙法则是存在的」

这一点,我想应该不用证明了。

如果宇宙法则并不存在,如果所有东西都是孤立地被创造的,那么如今我们所学的一切知识都将失去意义,包括哲学、物理学、生物学、化学、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营销学……

关于这一点,如果我们再深入探讨一下,其实就得到了知识的第一原理。

这也是我在第六期训练营里的一个哲学性洞见,即学习不仅仅是记忆,还需要契合知识本身的特点,即我们的学习,到底学的是什么?

我的答案是,我们所学的所有知识都可以被分为两类:一类是宇宙法则型的知识,比如人性、科学;一种是人为创造的知识,比如单词、汉字。

对于后一种知识,它的逻辑一般比较混乱,有的甚至根本就没有逻辑,这种知识直接利用记忆术强行记忆就可以了。

而对于前一种知识,则完全不一样了,因为这些知识都是宇宙法则本身。而如果是宇宙法则本身,那么它一定具有某种特点,这种特点是什么呢?

我称之为第一原理的线性发散。

比如,我们如今一切的力学知识,都是万有引力公式和牛顿三大定律的线性发散。

但这,需要基于一个大前提,即因果是存在的,因为宇宙法则需要作用于实体。

但因果真的存在吗?

因果真的存在的吗?

要谈因果,就一定绕不开一个鼎鼎大名的哲学家,大卫·休谟。

在大卫·休谟之前,很多人都把因果作为一种基本常识,比如把一个鸡蛋从十米高的地方扔下去(假设地面是坚硬的),你就知道它一定会被摔碎,这就是因果在起作用。

所以很多哲学家们都自然地认为,宇宙就是根据因果律而发生的一连串事件。

亚里士多德还据此提出了他的四因说:即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

后来托马斯·阿奎那还根据亚里士多德的宇宙论,把四种因按照等级进行了排序:即目的因>动力因>质料因>形式因。

然而,后面有一个哲学家横空出世了,这个哲学家就是大卫·休谟。休谟犀利地指出「因果可能是不存在的,它可能只是人类的一种错觉」。

休谟的理由是,我们能观察到的永远只是前后两件事情,我们观察到它们总是前后相继地出现,所以我们就认为这两件事物之间必然存在某种关联,这种关联就是因果关系。

但休谟接着说,我们并没有观察到这两件事物之间的关联,我们只是自然而然地猜测这两件事物之间存在关联,但我们无法证明这两件事之间是一定存在这种因果关联的。

休谟说,这只不过是我们的一种思考习惯,为了某种生存本能,总是喜欢期待一件事情伴随着另一件事而来,总是喜欢把前后相继的两类客体联系起来。

所以休谟得出结论,因果关系可能是不存在的。

休谟的这个推论从逻辑层面来说,确实说得通。但我认为这里面存在一个漏洞,这个漏洞是什么呢?就是解读因果关系的角度。

休谟论证因果关系可能不存在的角度,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一种自下而上的角度,即从事件本身反推“我们根本无法观察到因果“,进而得出因果可能是不存在的。

但如果我们换一种角度,我把这个角度称之为自上而下的角度,即从设计者、从造物主、从宇宙法则的角度出发去推理。你就会发现,因果是必然存在的,否则这件事情会变得无比荒谬,

我们假设这个宇宙有个设计者,或者按照哲学家们的话来说,假设这个宇宙有个造物主,那么他会怎么去设计这个世界呢?

根据物理学的研究成果来看,这个设计者可能会创造两个东西:

①物质和能量

②决定物质和能量的法则

那么关键来了,如果法则是存在的,那么它必须作用于实体才有意义,否则这个法则是没有意义的。

而法则作用于实体的过程,其实就是因果关系的本质。

我们打个比方,比如你是一个孩子王,为了让大家玩起来,于是你设计了一套游戏规则。但这套游戏规则,如果没有一个人遵守,那么这套规则就是没有意义的。

宇宙也如此,如果宇宙法则不能作用于实体,那么它就是无意义的。

但显然,如果真有一个全知全能的设计者,真有一个全知全能的造物主,它一定不会如此愚蠢,创造一套毫无意义的宇宙法则出来。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推论:只要宇宙法则是客观存在的,那么因果关系就是必然存在的。

那么问题来了,宇宙法则是真实存在的吗?

我认为这个点也很好论证。首先给出结论,我认为宇宙法则很大概率是存在的。

这点物理学已经给出了答案,不论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公式,还是麦克斯韦的麦克斯韦方程组,还是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式,还是杨振宁的规范场论,都可以看出宇宙法则存在的证据。

但还有可能有个可怕的事实,就是今天所有的知识都是假的,物理学也好,生物学也好,都是假的,那么我们还能证明宇宙法则是存在的吗?

我的答案是,仍然可以得知宇宙法则是存在的。

因为如果宇宙法则不存在,那么宇宙就必须是静止的,不会存在物质和能量的流变。

但显然,宇宙不是静止的,物质和能量一直在流变,宇宙在膨胀,行星在运转,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人会经历生老病死……

因此,必然有法则在支撑着一切。

这也很好解释,如果有造物主,假设他能创造出宇宙这么美妙的东西出来,那么它一定不会蠢到,不创造规则让物质和能量自由流变演替,而非要自己亲自动手,每时每刻都要创造无数的孤立物体出来,而且还要负责旧物质的消亡……

这也太辛苦了,就算是驴,也得停下来吃点黄豆才能继续拉磨吧?

开个玩笑,这个点其实还是很好理解的。如果真有设计者,真有造物主,那么它创造宇宙的过程,大概跟我们创造人工智能的方式是相似的。

我们创造人工智能是怎么创造的呢?就是提供一套算法,让其自由演化。而宇宙法则,就是宇宙的算法。

我之前看过一个纪录片,具体叫什么突然给忘了,它讲的就是人类通过计算机模拟造物主的过程,程序员们一开始创造了一些“程序小人”,以及一套算法,这套算法有点类似于自然选择,运行几遍,这些“程序小人”就开始学会了正常走路,而且还学会了攻击其他程序小人。

而宇宙法则跟这个是非常类似的,宇宙法则就像计算机里的算法,物质和能量就是那些基础代码,点击运行,这些基础代码就能在程序员的算法之下自主运行。

当然,你也可能会说,造物主可能是不存在的,那么这个世界还会存在自然法则吗?

当然,而且是更有必要存在,因为没有造物主,也没有自然法则,那么物质和能量就必然是静止的。

因此我们得出一个结论,不论怎样,自然法则都是应该存在的,而自然法则一旦存在,那么因果就是必然存在的,否则自然法则就是无意义的。

那么得到这个结论,对我们有什么意义呢?

意义大了去了,从此以后你将明白,一切都是被因果所支配的,一切都是被自然法则所支配的。

你将明白知识的重要性,思考的重要性,学习的重要性,复盘的重要性,概率思维的重要性,坚持的重要性……

这里我们只展开讲几个小点,其他的大家自己去思考。

坚持的重要性

如果要问做成一件事的要素有哪些,那么其中的一个核心要素一定是坚持。

为什么说坚持对于做成一件事来说异常重要呢?

要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先得定义清楚「怎样才能做成一件事」,根据前面的推论,这个世界是被因果所支配的,所以只要我们能够掌握到这件事的所有因果,那么我们就能百分之百做成这件事。

但问题就在于,我们很难掌握到做成一件事的所有因果,或者说,由于某种认知的局限,我们几乎不可能掌握到做成一件事的所有因果。

因此,概率就产生了。

打个比方,假设做成事情A需要10个要素(假设每个要素的权重都是一样的),而你只知道其中的5个要素,其他5个不知道,所以只能靠蒙。于是对你来说,那未知的5个要素对你来说就是一个概率事件。

假设蒙对的概率是10%,这10%的成功概率,就是我们常常所说的“运气”。

那么坚持,在这里面充当的角色是什么呢?

就是对运气的对冲。

坚持的本质就是对运气的对冲。

为什么说「坚持是对运气的对冲呢」?

道理很简单,还是上面那个案例,假设只要成功一次就算成功,那么如果你只重复1次,你成功的概率就是10%;但是如果你重复2次,那么你成功的概率就会变成19%……

你会发现,重复得越多,你成功的概率就越大,重复得足够多之后,这个概率就会接近于100%。

也就是说,当数量很小的时候,就会存在概率,也即运气;当数量很大的时候,成功就会接近于必然。

而坚持的意义,就是把运气变成必然。

坚持,就是对运气的对冲!

这有点像掷骰子,假设掷出“点数为6”一次就算赢,那么你只掷1次,成功的概率就只有六分之一;而如果你掷2次,成功的概率就是三十六分之十一。

你会发现,掷的次数越多,你成功的概率就越大,只要你一直掷,一直掷,总有一次点数会为6,总有一次会成功。

注:赌博不同,它不是中一次就算成功,除非你能设计出这样的策略。赌博是条不归路,普通人请踏踏实寻找生态位,在里面深耕细作。

明白这一点之后,我非常兴奋,因为它使我更加懂得了坚持的意义。

举个例子,比如做小红书,我就惊人地发现了坚持在里面的意义。

同样的写作技巧,为什么有的文章爆了,而有的文章没有爆呢?当然,这可能跟选题有关,但是我发现,这里面其实也隐藏着因果关系和概率思维。

比如,一篇文章刚发出去之后,因为系统是随机推荐的,所以它可能把我的文章推荐给了不感兴趣的人,所以一开始,文章的阅读量很差,点赞的人也很少,于是系统就判定这篇文章不行,就不再给我推荐了。

但我并没有沮丧,我仍然坚持写,结果突然有一篇文章,系统在随机推荐的时候,刚好推荐给了对这篇文章感兴趣的人,于是点赞、收藏、关注的人非常多。

而这些关注我的人进而又去看了我那些没有爆的历史文章,觉得好看,给我点了赞,进而被平台再次推荐给了更多人,结果大数据就对冲了概率,使得我的文章恢复了正常的推荐状态。

你看,这里面有一个非常核心的东西,叫做阅读的人数,人数就是对概率的对冲。

而坚持的意义,也是为了这个。

前几天我把我的这一洞察分享给了一个朋友,他也在做小红书,但是一直没爆,我怕他丧气不做了,于是就告诉他,坚持是对概率的对冲,一定要继续坚持下去,你的方向是对的,坚持下去一定会等到爆发的那天。

结果不出所料,过了两天,他的一篇文章就爆了,随之而来,他的其他文章也被更多人看到,也开始在呈现出一种爆款的趋势。

你看,这就是概率、运气、坚持之间的关系,如果在以前,你可能只会肤浅地概括为运气就完了,完全不懂这背后的底层逻辑,同时也不知道坚持的意义为何。

但如果你懂了因果律,你就知道,原来坚持是对运气的对冲。

认知的重要性

但这件事绝对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坚持就完了。

你还需要不断去掌握更多的因果,从而提升成功的概率,减少不确定性,减少坚持的时间,减少重复的次数。

而这,就是认知的意义。

我们为什么要不断学习?我们为什么要不断复盘?我们为什么要不断提升我们的认知?认知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认知不是知识,知识只是认知的另一个表象名字。

认知的本质是因果,你所掌握的因果总和就是你此刻的认知水平。

只是,不同的人掌握的因果有所差别:有的人掌握着更高级的因果,即第一原理层面的,能一眼看穿事物本质;有的掌握着更多的因果,即多元思维模型层面的,看待问题更加全面。

所以他们成功的概率更高。

而不断学习、不断复盘,掌握更高级、更多元因果的过程,就是认知提升的过程。

人们常说「你无法赚到你认知范围之外的钱,即使凭运气赚到了,也会凭实力亏光」。

这句话的意思其实是,你无法赚到“你没有掌握的因果“之外的钱,因为你没有掌握这些因果,所以你只能凭运气赚钱。

而运气是个概率事件,所以你终有一天会拿到失败的那个概率。

这就是认知的意义,认知不是一种虚无缥缈的东西,认知就是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认知越高,说明你掌握的因果关系越底层、越完备。因此你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做成的概率就越大,试错的成本就越小,只需要坚持很短的时间就能立马看到正反馈。

而学习的意义,复盘的意义,就是为了提升认知,从而掌握更加底层、更加完备的因果关系。

由此,我们得出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认知「坚持,绝对不是简单的、傻傻的坚持。坚持的过程中,一定要不断学习和复盘,寻找做成这件事背后所有的因果关系,进而提升自己的成功概率」

我举个例子,我那位做小红书的朋友为什么这两天突然写出了一篇爆文?

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坚持,还因为他不断在补全做成这件事的因果要素,比如他开始改选题、改标题、改内容、改图片、改介绍、改昵称、改头像……

每改一样,他成功的概率就增加一点。

然而大多数人的坚持却不是这样,很多人的坚持,都只是低水平的重复,他们懒得从经验中复盘,懒得去像巨人学习,懒得去思考背后的成功要素。

所以他们成功的概率,几乎一直都没有怎么变化过。

控制变量法

那么具体如何才能提升认知呢?

提供两个大方向:一个是跟别人学,一个是跟自己学。

跟别人学就是我之前讲到的「巨人思维」,学习方法我之前也分享过了,你可以采用我的学习方法去学习,它能快速帮你吸走任何巨人的精华认知,这个学习方法叫做「模型树」

关于这点,这里就不再详细展开讲了,因为之前已经讲得太多了,我们主要讲讲如何跟自己学。

跟自己学的核心是什么呢?

有几个比较重要,一个就是我们常常所说的复盘,从成功中复盘,从失败中复盘。

很多人是完全不做复盘的,这很可惜;还有些人是经常复盘但是不懂复盘,这更可惜。

我经常跟朋友说一句话「不复盘的经验,意义不大;不提炼模型的复盘,意义不大;不放进模型树的模型,意义不大」。

所以,要想充分发挥经验的意义,你就得做好复盘。

那么如何才能做好复盘呢?有两个东西非常重要:第一,要把复盘结果提炼为模型;第二,要把提炼好的模型放进模型树

具体如何操作,这里就不再多讲,下次有缘咱们单独拿一篇文章来详细展开讲。

那么除了复盘,还有其他更厉害的东西吗?

还有一个,这个东西叫做「控制变量法」

严格意义上来说,控制变量法也属于复盘的一种形式,不过这种复盘的方式比较独特,因为它从一开始就设定好了目标,以及需要复盘的内容。

厉害的是,这种复盘方式把寻找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发挥到了极致。

传统的复盘,主要通过成功来确定哪些因果是正确的,然后通过失败来确定哪些因果是错误的。

但问题是,这种确定是很模糊的,你无法完全确定某个要素就是正确的或者就是错误的,你只能大致确认

像「事后诸葛亮」、「幸存者偏差」等这些词,就表达了人们对于事后复盘这件事的怀疑。

这种怀疑其实是有道理的,我们确实无法通过普通的复盘,来精确确定事物背后的因果关系。

那么如何才能通过复盘,来精确寻找事物背后的因果关系呢?有没有一个简单而强大的方法?

有,这个方法就是一直被我们所忽视的「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一直被科学家们用来寻找事物背后的精确因果关系,我们从初中学习生物、化学、物理开始,就接触了这个寻找事物背后精确因果关系的方法。

然而很遗憾的是,一旦我们离开课堂,走出学校,却完全把它给遗忘了。

这实在令人感到可惜。我在想,为什么人们会抛弃这么强大的一个寻找因果关系的工具呢?

可能原因有两个:

①人们可能不知道复盘的本质,是在寻找事物背后的因果关系,从而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②人们可能不知道控制变量法,是一个非常简单而且强大的,用来精确寻找事物背后因果关系的工具。

那么什么是控制变量法?

简单来说,就是把其他所有要素都固定住,仅留一个要素来变化,然后观察这个要素对整个事情的影响。

比如小时候学的一个生物学实验,如果我们要观察光照对植物生长情况的影响,就得保证其他一切条件,比如水分、养料、土壤等等,都是一样的,仅留光照这一个条件来变化,从而就能精准确定光照对整个事情的影响。

发现了吗?

这其实就是精确寻找因果的一个很好的工具,通过控制变量,来精确观察某个要素对整件事情的影响。

然而,我们走出校门之后,却把它遗忘在了学校里。

其实,如果我们能在一些事情上稍加运用,很快就能提升我们对一件事情的认知,很快就能寻找到事物背后的因果关系。

打个比方,我是怎么快速而精准地寻找到爆款文章背后的因果关系的呢?除了我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还有一个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

比如我发现,同样句式的标题,同样的写作技巧,同样深度的文章,为什么有的文章读者就很喜欢,而有的文章读者就不喜欢呢?

我把过去的文章拿来分析之后就发现,原来问题出在选题上。一篇文章爆不爆,从选题上几乎就已经注定了。

再比如,我在做自媒体的时候,为了确定标题的重要性,我就对一篇文章反复进行标题的修改,内容不动、封面图不动,仅仅只是修改标题,然后我就发现,标题不同,最终的阅读量差别太大了。

于是我就坚定了一件事情,在选题无敌的基础上,标题也是其中的核心要素,因此应该多花点时间去取一个好的标题。

再比如,我在做小红书的时候,小号「学习有了方法」爆了,但是大号「思维有了模型」一篇都没有爆,于是我猜想,可能是小红书的用户不太喜欢我大号的某些选题。

但我怎么确认是选题出了问题呢?

很简单,我把我小号的两篇爆款文章复制到大号,看看情况怎么样,结果果然不出所料,那两篇文章都爆了,于是我便知道,大号没爆的原因之一,可能是选题出问题了。

你看,这就是控制变量法,它能帮我们快速且精确地确定事物背后的因果关系。

当然,我上面对控制变量法的运用,还没有达到科学实验那样的要求,没有严格做到控制所有变量,但即使是如此,它就已经足够强大了。

这个方法分享给你们,其实严格意义上也不叫分享,毕竟你们之前都学过了,算是提醒你们,提醒你们控制变量法很强大,而且它也可以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用起来,它能快速地帮你们寻找到事物背后的因果关系。

OK,这次的思维模型就分享到这里。

其实因果律是一个非常非常底层的思维方式,某种意义上来说,一切都是被因果所决定的(假设人是没有自由意志的)(即使人有自由意志,人也会很大程度上被宇宙法则所影响着)。

所以,要想成为一个厉害的人,要想做成一件事,你就要尽可能地寻找到事物背后的因果关系。

以上,就是我最近最大的感悟之一,与君共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