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古村落】道县立福洞老村:那份历经兴衰更迭后的神伤
陈瑜
立福洞老村位于道县祥霖铺镇,系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赶上一个大雨滂沱、云遮雾罩的天气,山色一片朦胧,走进立福洞老村,临村而望,大雨淅沥着村后的古木,耷拉着脑袋随风摇曳,找不到进村的大路,打着伞,踏着泥汀小路,残损的青石板光溜而参差不齐,人摇晃在跳动的青石板上。
两旁的古建筑依然在乎面子,依然挺拔而张扬着高耸的风火墙,依然雄赳赳气昂昂,屋檐的彩绘线条依然色彩明快,可深入室内,无不是断井残垣,残缺的墙体,破损的门窗和瓦砾,村里除还有少数老人居住,就是特别的安静,难有鸡犬之声,难有人声鼎沸,耳边伴着淅淅沥沥的雨声,仿佛还有古村病入膏肓的呻吟……
询问引路的村干部,可否有门楼,村干部指示着,那浸泡在水里,几根柱子鼎立的屋棚,杂草从积水中探出头,无神的张望着来客,似乎想迎接,而又全身乏力的疲惫。
巷道纵横,仍能相通,青石板铺就,那曾经繁华热闹的景象还呈现出清晰的印迹,两旁依然还是高耸的墙体,那一丝不苟,排列有序的青砖似乎没有忘记曾经的场景。
巷道一角,还保存着完整的圆形古井,完好如初,汩汩的泉水,清澈见底,只是再好的水,又有谁人光顾?人走了,茶也凉了,如花芳容,谁品谁论?
雨越来越大,因为失修的排水系统都已瘫痪,污水漫过路面,浸润着一条条巷道,变成一条条水渠,我们也只能望渠兴叹,无法靠近,无法深入。
几乎找不到精致的雕刻,据说值钱的都被变卖,或被偷走,但残损的室内结构还能猜测出湘南民居的影子,侧开门,有门庐,门当,室内有木结构厢房、天井、正堂,正房,那偷不走、搬不动、不值钱的木框架在雨水的滋润下,虽在支撑,却是在残喘,在坚守。
村干部带我们再看一个方形古井,水清澈泛蓝,甘甜滋润,四周都盖着历朝历代的青石板碑刻,历经岁月,历经踩踏磨损,字迹都已经模糊,有的还能看见碑文标题,如《重建接相亭乐捐题名碑记》、《三房捐砌路碑记》等,曾经这里有“接相亭”,曾有大官辈出,曾有风华岁月,曾有热闹喧嚣。
局村干部介绍,老村大姓为陈姓,元末明初由安徽合肥坝上迁来,已有700多年建村史。祖先为朝廷大将军,官拜光禄寺卿,世袭百户等官职。村后为寺院(后迁到现今立福洞小学处,名曰“莲华寺”),屋前有一塘叫“百亩塘”,因祖先喜爱莲花,种了很多古莲。祖先自号“近莲始祖”。村前为大洞,取名立福洞。
由于家族壮大,旧有地盘难以供养,后只得将部分族民搬迁到附近的新村,还有一部分在明洪武二年从立福洞分居,村旁有香花庙,后名香花村。
后裔子孙秉承祖先血脉蓬勃发展新村和香花村,分枝散叶,各领风骚,而老村,大多依然留下了老人,守着祖业,艰难度日。
老村,真的老了,不中用了,年老体衰,在岁月中等待阳寿的结束,本来源自然,仍将回归自然,开村时是一片丘陵,结束时,再回归丘陵,历史该是一个轮回,从建村诞生,到兴旺发达,再到消失,经历了世事变迁,走成了圆形,走到了句号!人生何其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