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溪阻路,无桥梁可通,贾宝玉如何渡过迷津?

作者:至真斋主

《红楼梦》第五回警幻仙子用各种方式警示开悟贾宝玉,最后又让她的妹妹“兼美”秦可卿跟贾宝玉亲昵。接下来书中这样写道:
那宝玉恍恍惚惚,依警幻所嘱之言,未免阳台、巫峡之会。数日来,柔情缱绻,软语温存,与可卿难解难分。那日,警幻携宝玉、可卿闲游。至一个所在,但见荆榛遍地,狼虎同群,【戚序本夹批:凶极!试问观者此系何处。】忽而大河阻路,黑水淌洋,又无桥梁可通。【甲戌本侧批:若有桥梁可通,则世路人情犹不算艰难。】宝玉正自彷徨,只听警幻道:“宝玉休前进,作速回头要紧!”〖甲戌本侧批:机锋。〗【梦序本夹批:点醒世人。】【蒙府本夹批:若有桥梁可通,则世路人情犹不算艰难。特用形如槁木心如死灰句,以消其念,可谓善于读矣。】【甲戌本眉批(墨):何减当头一棒。】宝玉忙止步问道:“此系何处?”【甲戌本墨眉批:孽海茫茫,何处是岸。噫,沈沦堕落。谁后指迷为援拯耶】警幻道:“此即迷津也。深有万丈,遥亘千里,中无舟楫可通,【戚序本夹批:可思。】只有一个木筏,乃木居士掌舵,灰侍者撑篙,【戚序本夹批:特用“形如槁木,心如死灰”句以消其念,可谓善于读矣。】不受金银之谢,但遇有缘者渡之。尔今偶游至此,如堕落其中,则深负我从前一番以情悟道、守理衷情之言矣。”【甲戌本眉墨批:四字是作者一生得力处,人能悟此,庶不为情所迷】【戚序本夹批:看他忽转笔作此语,则知此后皆是自悔。】宝玉方欲回言,只听迷津内水响如雷,竟有一夜叉般怪物窜出,直扑而来。吓得宝玉汗下如雨,一面失声喊叫:“可卿救我!可卿救我!”慌得袭人、媚人等上来扶起,拉手说:“宝玉别怕,我们在这里!”

以上是甲戌本文字,庚辰本等与甲戌本略有不同,其情节为:“那宝玉恍恍惚惚,依警幻所嘱之言,未免有儿女之事,难以尽述。至次日,便柔情缱绻软语温存,与可卿难解难分。因二人携手出去游玩之时,忽至一个所在,但见荆榛遍地,狼虎同群,迎面一道黑溪阻路,并无桥梁可通。正在犹豫之间,忽见警幻从后追来,告道:'快休前进,作速回头要紧!’宝玉忙止步问道:'此系何处?’警幻道:'此即迷津也。深有万丈,遥亘千里,中无舟楫可通,只有一个木筏,乃木居士掌舵,灰侍者撑篙,不受金银之谢,但遇有缘者渡之。尔今偶游至此,设如堕落其中,则深负我从前谆谆警戒之语矣。’话尤未了,只听迷津内水响如雷,竟有许多夜叉海鬼将宝玉拖将下去。吓得宝玉汗下如雨,一面失声喊叫:'可卿救我!可卿救我!’慌得袭人等众丫鬟忙上来搂住叫:'宝玉别怕,我们在这里!’”

在这段情节,甲戌本是贾宝玉跟秦可卿柔情缱绻数日,庚辰本是亲昵一日。甲戌本是警幻跟贾宝玉、秦可卿一起出去闲游,庚辰本是贾宝玉跟秦可卿二人私自出去游玩,遇黑溪阻路警幻追了过来。甲戌本是“大河阻路”,庚辰本是“黑溪阻路”。甲戌本是一个夜叉向贾宝玉扑来,庚辰本是许多夜叉海鬼将贾宝玉拖了下去。根据第五回和前80回相关情节,警幻是智者,她不会引贾宝玉到黑溪险恶之地。甲戌本是一个夜叉海鬼向贾宝玉扑来,是否将贾宝玉拖下去未明确交代,而庚辰本是许多夜叉海鬼更显惊悚,且明确交代把贾宝玉拖了下去。综合分析,庚辰本的情节更合理。这也说明甲戌本比庚辰本要早,尚未做进一步润饰修改。

这段情节虽短,批语却很密集,这些批语对我们阅读理解此段情节的深意很有帮助。如果我们不能理解如下关键词:兼美秦可卿、黑溪、夜叉海鬼、木居士灰侍者等,那么就会把这段情节仅仅当做作者杜撰的神话,看看热闹一带而过。其实,作者设计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是要与甄士隐比照看的,他俩都梦游太虚幻境,这也是批书人提示的“以小写大”的写作手法,甄士隐的命运经历和归宿其实跟贾宝玉相似。甄士隐一家的小荣枯是贾家大荣枯的缩影。甄士隐的故事一开篇就基本结束了,而贾宝玉的故事才刚刚开始,他还要在人间经历很多很多。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是全书主要情节的高度概括浓缩,不仅预示了一些主要人物的命运结局,同时再次用意象手法交代了时代背景,暗示了贾宝玉会在险恶的人世间,历经磨难修炼身心,最终幡然悔悟。
警幻将兼美秦可卿许配予贾宝玉,甲戌本侧批:“妙!盖指薛、林而言也。”也就是说在幻界的秦可卿是薛宝钗与林黛玉的合体,在心灵与容貌上,秦可卿兼取薛林二人的优点,故为“兼美”。警幻的用意也很明确,既不让贾宝玉像世人那样淫乐无度,为图肌肤之欢“恨不能尽天下之美女供我片时之趣兴”,也不能“意淫”。意淫“在闺阁中,固可为良友,然于世道中未免迂阔怪诡,百口嘲谤,万目睚眦。”贾宝玉既然在仙界领略了集诸美于一身的警幻之妹秦可卿“仙闺幻境之风光”,就不要再对尘世中的各类女子们动情。警幻的最终目的是要贾宝玉“今后万万解释,改悟前情,将谨勤有用的工夫,置身于经济之道。”“情不情”是贾宝玉滥情博爱的缺点,于个人会毁掉事业前程,于国家会使江山社稷崩塌。作者赋予秦可卿这个人物以现实、幻界、历史人物影射等多种身份。在幻界作为警幻之妹兼美身份的秦可卿,也是在为贾宝玉将来的情路做伏线,即他要跟林黛玉、薛宝钗完成两段姻缘。之后的贾宝玉步入“荆榛遍地,狼虎同群”的险地,又有黑溪阻路,这是在为贾宝玉人生之路做谶。
“黑溪”是作者独创的意象。要说清这个问题就要了解历史上各个朝代信奉的五德学说。“五德终始说”是战国时期齐国稷下学宫学者、阴阳家邹衍,根据阴阳五行思想首先提出来的。邹衍的主要学说是五行学说、“五德终始说”和“大九州说”,他把阴阳五行思想运用到了治国理念和朝代更迭原因的历史观上。“五德终始说”中的“五德”是指木、火、土、金、水五行所代表的五种德性。五德配五色与五行配五色相同:木是东方,属青色;火是南方,属赤色;土是中央,属黄色;金是西方,属白色;水是北方,属黑色。他们之间的作用关系也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终始”指“五德”周而复始的循环。邹衍用这个学说来为历史变迁、王朝兴衰作解释。邹衍说:“五德从所不胜,虞土、夏木、殷金、周火”。又说:“代火者必将水”。胜是克的意思。他认为虞(舜)、夏、殷、周的历史是一个胜负转化的发展过程,按照土、木、金、火、水依次相胜而具有阶段性,又按照始于土、终于水、徙于土的循环往复而具有周期性。在木胜土、金胜木、火胜金、水胜火的每一发展阶段都存在着阴阳两种势力的矛盾和斗争。两者交争,“胜者用事”,历史属于斗争中的胜利者。而这种五德相胜又是被历史周期律预先决定的,“凡帝王者之将兴也,天必先见祥乎下民”。他认为王朝的兴起必有天意符瑞作为象征和验证。
邹衍创建“五德终始说”,本意是想规劝那些骄奢淫逸、“不尚德”的统治者们,希望他们能按照儒家的道德规范治国,能“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之施”及于黎庶。但是五德终始说的创立客观上却迎合了战国后期各国君主实现统一大业的心理愿望,为他们提供了统一天下的理论依据。“五德终始说”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来家天下王朝的最高统治者都自称奉天承运。所谓“承运”,就是继承某一“德”运。每一个开国皇帝都要给自己的新朝赋予一种克胜前朝的新德,从而证明自己是受命于天的合法政权。而每一德都有专属颜色,因此改朝换代同时也意味着国家颜色的改变,这种颜色同样也被新朝所崇尚。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特有的颜色革命。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自齐威宣之时,驺子之徒论著终始五德之运,及秦帝而齐人奏之,故始皇采用之。”又载:“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根据邹衍“水德代周而行”的论断,以秦文公出猎获黑龙作为水德兴起的符瑞,制定了一系列符合水德要求的政令:以十月为正月,崇尚黑色,改黄河名为“德水”,以六为数度等。秦始皇不但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的创立者,也成为五德终始说的第一个实践者。
汉高祖刘邦代秦建汉,按说应该立土德,但是刘邦自称黑帝,就稀里糊涂地沿用了秦朝的水德。水德寓意:“刚毅戾深,事皆决于法,刻削无仁恩和义”。这很容易让人想到秦朝暴政。大臣们都知道刘邦立错了德但不敢声张。张苍出面解释说:秦国祚太短且暴虐无道,不属于正统朝代。应该由汉朝接替周朝的火德,所以汉朝之正朔应为水德。直到汉武帝时,在司马迁等人的建议下才把正朔改为土德。
刘向(约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 ,本名更生,字子政。汉高祖弟楚元王刘交四世孙。汉宣帝时,为谏大夫。汉元帝时,任宗正。他因反对宦官弘恭、石显而下狱,被贬为庶人。汉成帝即位后,他重得进用,任光禄大夫,改名“向”,官至中垒校尉。西汉末年,刘向、刘歆父子根据《易经》中的“帝出乎震”,认为这个“帝”不是指黄帝而是指伏羲。由此根据邹衍的“五德终始说”排出的朝代轮替是错误的。他们又在董仲舒的《春秋繁露》里找到关于“五行相生”的说法,认为王朝之间的更替不是相克的关系,而是相生的关系。他们还著述《世经》一书,重新设计世系表。从伏羲是木德开始推算,炎帝承接伏羲,木生火,炎帝是火德。火生土,黄帝是土德......唐尧是火德,虞舜是土德,夏禹是金德,成汤是水德,周是木德。秦忽略不计,汉就是火德。以后的朝代,魏是土德,晋是金德,南北朝的各个朝代都是按顺序立德。隋替代北周,北周是木德,隋朝立了火德。以后进入五代十国依然都立德。契丹族建立的辽国也效仿汉制,根据契丹族发祥于辽水,立水德。女真族领袖完颜阿骨打建立的金国立金德。金世宗完颜雍到长白山祭祖封山时,册文有:“阙惟长白,载我金德”。
宋朝受禅于后周,后周属木德,宋就为火德,尚赤。蒙元灭金。忽必烈采纳汉臣刘秉忠的建议,把国号定为“大元”,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在八卦中乾卦属金。元世祖忽必烈改国号时的诏书里有“握乾符而起朔土”。朱元璋参加的红巾军是追认宋的火德,火为红色,火克金,红色就成了反元武装最鲜明的旗帜。明朝建立也就崇火德,尚红色。洪武三年,“诏考历代服色所尚。礼部奏言:'历代异尚。夏尚黑,商尚白,周尚赤,秦尚黑,汉尚赤,唐服饰尚黄,旗帜尚赤,宋亦尚赤。今国家承元之后,取法周、汉、唐、宋以为治,服色所尚,于赤为宜。’上从之”。洪武七年,朱元璋在致北元君主的信中声称“今我朝炎运方兴”,也是以火德自居。洪武间,殷奎替甘肃总兵代拟的贺圣节表说:“以火德王天下,交龙开受命之符。”明朝的火上接同是汉族统治的宋朝火德,克蒙元的金。而明朝天子姓朱,朱是赤色,赤色属火;又明字拆开是日月,日者阳之极也,日配朱色,也成一火。因此“明”这个国号有“三重火”之意。朱元璋对五行学说很痴迷。他将自己的后代事先按照五行相生的顺序起好名字的五行属性。朱棣这个辈份的都属木德,最后一个字带木。木生火,下一辈名字带火。以此类推。
如果按照刘向、刘歆父子五德相生说,火生土,取代明朝的新朝应该立土德。可是推翻明朝的李自成却重新捡起邹衍的“五德终始说”,他建立的大顺政权自称以水德王。这很明显有水克大明火之意。据赵士锦《甲申纪事》说:“贼云以水德王,衣服尚蓝,故军中俱穿蓝,官帽亦用蓝。”赵士锦是大顺军攻占北京后留用的旧明官员,他的记载是可信的。1616年努尔哈赤领导的女真部落在明朝管辖的辽东建立金国割据政权,上承几百年前被蒙元灭亡的金朝祖先立金德。1626年皇太极即汗位。1636年五月,皇太极称帝,定国号“大清”,改元崇德,改族名女真为满洲。其后将主要兵力用于对明战争。皇太极为什么要改国号金为清?在《满文老档》、《满洲实录》、《清太宗实录》等官书中均未作任何记载。但是很明显清属水有克制大明的火之意。而且满洲族名也带水旁。据民国初年续修的《仪封县志》记载,村民们曾经在十堡村火神庙前挖出一具铁牛,上面的字被侵蚀很难辨认,只能看到前面写着“水德”,末行有“大清”、“乾”、“四十四年”字样。
1644年,这一年是崇祯十七年,大顺永昌元年,大清顺治元年,大西大顺元年,是为四元交汇。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变换大王旗,这是历史上罕见的乱世。水德王李自成攻克北京,大明皇帝崇祯自缢。随后明将吴三桂联合大清在山海关击败李自成。大清迁都北京窃据华夏江山。虽然史料上鲜有对清朝信奉五德说的记载,但是护卫北京的八旗就是按五行相克确定驻守方位的。例如东方属木,金克木,而金色尚白,于是正白旗和镶白旗都驻守东直门和朝阳门。
《红楼梦》开篇借用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引出青埂峰下那块被遗弃的顽石来历。虽然书中并未展开叙述女娲补天的故事,但却暗藏水火交战之意。根据《史记·补三皇本纪》记载,水神共工造反,与火神祝融交战。共工被祝融打败,气得用头去撞世界的支柱不周山,导致天塌陷,天河之水注入人间。女娲不忍生灵涂炭,炼五色石补天,折神鳖之足撑四极,平洪水杀猛兽,万灵始得以安居。祝融本来是掌管火的火师,以火施化,号赤帝,后尊为火神。共工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水神,掌控洪水。共工与驩兜、三苗、鲧被古代神话列入四凶。共工人面蛇身,红色的头发,性情十分暴躁。
石头实录的经历《石头记》正文开篇是:“那日地陷东南”。紧接着引出家住姑苏的甄士隐的女儿英莲遭劫、甄士隐家被火烧等情节。“地陷东南”是借用共工怒撞不周山导致“天倾西北,地陷东南,洪水滔天,生灵涂炭”的典故,暗指清兵屠戮江南反抗的民众。明亡后的1647年,明遗民顾炎武写下了著名的诗《精卫》:“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精卫填海的神话出自先秦古籍《山海经·北山经》。精卫鸟是炎帝的女儿,被大海吞噬了生命。她的灵魂变成了一只精卫鸟,锲而不舍不知疲倦地从高山采集石子和树枝衔在嘴里丢向东海。这个神话的内涵是抗争与复仇。顾炎武赋予精卫填海的神话故事以新的内涵,他把自己比喻精卫鸟,把“东海”、“大海”比喻清兵和被清廷侵占的江山。他决心以精卫鸟填海的精神,实现自己抗清复明的理想。这首诗里的“大海”意象寓意与《红楼梦》中“深有万丈,遥亘千里”的“黑溪”意象寓意相同。
我们再看大观园的水流寓意。“转过花障,则见清溪前阻。众人咤异:'这股水又是从何而来?’贾珍遥指道:'原从那闸起流至那洞口,从东北山坳里引到那村庄里,又开一道岔口,引到西南上,共总流到这里,仍旧合在一处,从那墙下出去。’众人听了,都道:'神妙之极!’”大观园“清溪”的发源地在“东北山坳”影射清人的故地是东北。“清溪”先是流向西南,最后汇合流向东南。这岂不是清人夺取华夏江山的路线图嘛。批书人唯恐读者不深思,在“共总流到这里,仍旧合在一处”这里对“清溪”作批道:“于怡红总一园之看,是书中大立意。”
如果你对《红楼梦》中水的意象指代依然疑惑,那么在第十三回描述参加秦可卿葬礼的宾客“镇国公牛清之孙现袭一等伯牛继宗”时,批语道:“清,属水,子也。”这已经说的再明确不过了。我们再看林黛玉对水的态度。第二十三回有一段情节:“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塌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在这里有批语说:“宁使香魂随土化。”到黛玉葬花那回,葬花词说:“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很明确地说水不洁。《红楼梦》的爱憎立场是通过对“风”、“花”、“雪”、“月”、“金”、“水”、“红”、“绿”、“春”、“秋”等带有意象指代的风物态度来体现的。可以说,如果不知道这些风物的特殊指代,就读不懂这部书的思想内涵。
黑溪里有夜叉海鬼。慧读古典的文章《<红楼梦>通过骂薛宝钗为鬼而骂清廷,这并非首创》,论述了“夜叉海鬼”是指清廷。在康熙初年,蒲松龄创作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有一个短篇《夜叉国》,就用夜叉海鬼影射满人。一个徐姓商人,他原是交州(今天两广一带)人。一次,他出海经商,被狂风刮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他带着干粮上岸,不料在山洞里见到了“牙森列戟,目闪双灯”的两个夜叉,正在那里生吃鹿肉。吓得魂飞魄散的徐某正想逃走,被夜叉发现了。徐某以身上携带的熟食进献,夜叉们觉得味道不错,于是就把他留下来做了厨子。此后,徐某就在夜叉国留了下来,还学会了夜叉语。他凭着烹调功夫深得夜叉们的好感。不久后,一个母夜叉嫁给了他。四五年后,母夜叉一胎生下了两子一女。又过了几年,母夜叉带着一子一女外出。徐某乘机带着长子在海岸徘徊,发现当年坐的那只船竟然完好无损,于是就带着长子扬帆启航,回到了故乡交州。他为长子起名徐彪,长子年少时就力大无穷,粗莽好斗,被大帅看中,作为千总。后因战功,十八岁时就升做副将。徐彪因思念母亲和弟弟妹妹,于是就重返夜叉国,将他们都带了回来。到家后,母夜叉大骂徐某,责怪他当年不辞而别,徐某谢罪不迭。一家人随后拜见主母,大家见了母夜叉吓得直打哆嗦。此后,徐彪的幼弟徐豹中了武进士,妹妹夜儿则嫁给袁守备,一家人从此大富大贵起来。根据小说描述判断,夜叉国在辽东半岛、朝鲜半岛一带。从服饰看,夜叉国的众夜叉在“天寿节”时,“项上各挂明珠一串”,这是满人特有的宗教习俗,他们信仰萨满教,以念珠为装饰。在徐彪将母亲等接回交州时,小说明确写着“母女皆男儿装,类满制”,这不正是明明白白地告诉读者,他们是满族人嘛。蒲松龄是明遗民,他跟其他明遗民一样,对历来被视作文化落后的蛮夷而又偏偏建立了新王朝的统治者,有着一种难以掩饰的鄙夷之情,将他们视为异类,再加上清军入关后的种种暴政,将他们比作“夜叉”,也就毫不奇怪了。
贾宝玉被夜叉海鬼拖下了黑溪,预示着清人夺去了华夏江山。从前80回中关于贾宝玉结局的一些伏线、谶语,我们可以推断林黛玉上吊自尽,薛宝钗嫁给了贾宝玉,不久贾宝玉“悬崖撒手”离开了薛宝钗。贾宝玉做过和尚、务过农,但都不长久。无奈之下四处流浪,“寒冬噎酸虀,雪夜围破毡”。暮年之时,贾宝玉跟同样流浪乞讨的史湘云奇迹般相聚,他俩相依为命,“白首双星”。
过惯了锦衣玉食生活的王孙公子贾宝玉在“悬崖撒手”堕入“迷津”后,谁能救他?他曾高喊:“可卿救我!可卿救我!”可是兼美可卿早逝了。“孽海茫茫,何处是岸。噫,沈沦堕落。谁后指迷为援拯耶”“若有桥梁可通,则世路人情犹不算艰难。特用形如槁木心如死灰句,以消其念,可谓善于读矣。”“黑溪”,“孽海”,“迷津”,“荆榛遍地,狼虎同群”,“夜叉海鬼”,这就是贾府败亡后贾宝玉要面对的世路人情,这时候只有“木居士”、“灰侍者”能救他。木居士,形若槁骸;灰侍者,心若死灰。《庄子·知北游》之《被衣为啮缺歌》:“形若槁骸,心若死灰。真其实知,不以故自持。媒媒晦晦,无心而不可谋。彼何人哉?”大意是:“形体像枯槁的骨骸,心灵像熄灭的灰烬。他确实拥有实实在在的智识,却不因此而傲慢自矜。他看上去浑浑噩噩,迷迷糊糊,对世事无功利之心,无欲无求。他究竟是怎样的一种人呢?”贾宝玉在险恶的世路逐渐修炼到了不为外物所动的精神境界。他具备真才实学、真知灼见,却深藏不露,从不夸耀于人。他貌似糊涂愚钝,实则大智若愚。“大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这就是庄子所推崇的至高无上的境界。
甄士隐出家修炼,贾宝玉在世修行,殊途同归。

———————————————————

校对:王华东 编辑:潇湘夜雨

深度解读,高屋建瓴。吴氏红学,高端学术。知识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