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文学】丁天地:【城建风云】(小说连载第76集)

关注蓝字,关注我们!三秦,梦盛开的地方

平台栏目
诗词歌赋‖诗歌‖散文‖小说‖杂文
名家作品欣赏
商务合作:15705450195
微       信:15705450195
编       辑:  鱼儿姐姐
城建风云
小说连载第76集
作者:丁天地
本小说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

蛟龙在云蒸霞蔚中腾飞。

2012年龙年春节一过,全市的住建工作会议、特色县城建设座谈会议和文化旅游名镇现场会议就相继召开。带着龙的吉祥,中心城市、县城和小城镇三级联动和均衡发展的城乡建设大幕再次开启,牛建成带领的住建团队,再次步入繁忙的季节。

今年的住建工作会议基调是:在规划的龙头引领下,以中心城市为重点,以五城联创为支撑,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全力实现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大发展、大提升和大跨越。特别是中心城市,要突出项目带动战略,推进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提等升级,确保今年“五城联创”省级创建工作达标命名。

凤凰县是去年省政府表彰的全省十大城乡统筹特色县城之一,也是国鸟—朱鹮的栖息地。这里适宜的气候、地形、森林、鸟食和强烈而有效的人工保护措施,使之成为朱鹮、白鹭、大雁、山鹰、喜鹊等60多种鸟类栖息的天堂。

县委书记孙泰鉴总结的《凤凰十美》曰:“凤凰仙楼雄奇之美、青木水乡清爽之美、汉江雅石奇绝之美、龙王泉瀑灵秀之美、朱鹮起舞梦幻之美、锦绣峡谷幽静之美、金沙银滩纯洁之美、三国文化绚烂之美、渔舟美食丰盈之美、诸葛小镇靓丽之美。”围绕“凤凰十美”,全县重点打造的城乡特色环境,赢得了文人骚客的特别青睐,得到了官方的高度认可。

牛建成建议并得到市政府同意在全市住建工作会议结束后,接着在凤凰县召开了特色县城建设座谈会议,孙泰鉴两年来力推的城乡统筹工作得到了充分肯定。

这次座谈会议明确提出:要以增强县城经济发展综合承载能力为目标,以城乡统筹为载体,做美做大做强县城。会议强调:要准确县城定位,彰显人文特色,凤凰突出三国文化引领,太极突显太极城风貌保护、定巴突显自然国心开发、熙阳突显太乙真人遗存修复、金川突显人文西城历史挖掘、女娲突显汉水神话色彩渲染、阜坪突显自然景观整理等等,丰富县城人文内涵;要重点落实民生保障,大力实施生态移民工程、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区建设工程和实施旧城改造工程,进一步完善水、电、路、暖、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增加绿地和公共活动空间,切实改善人居环境;要培育壮大城镇经济,坚持活化思路,硬化措施,把产业发展作为县城建设的动力源泉,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物流运输业、低碳环保业,通过“带一产、促三产”,切实让工业化创造供给,城镇化创造需求,推动农村人口大转移;要创新城乡社会管理,构建城乡同等的社保一体化、教育同步化、管理现代化等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县城管理服务水平和质量,使县城真正成为城乡统筹的核心载体。

特色县城建设座谈会议结束后,牛建成又紧锣密鼓地筹备旅游文化名镇建设现场会议。3月25日,来自汉宁50个重点示范镇的镇长及其市直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来到太极县蜀君镇,参加旅游文化名镇建设现场会,推广这里有关发展文化旅游名镇的经验。会议继续以市政府名义召开,高潇主持会议,牛建成做工作部署,蜀君古镇散发的股股幽香,开始向外徐徐飘散。

小城镇,大战略。小城镇建设已成为当今城镇化发展的重要路径,特别是旅游文化名镇建设,已成为地方政府竞相打造的特色鲜明的旅游名片。汉宁经过历次城乡机构改革,现有十县区,所辖乡镇189个,其中,列入省级重点示范镇建设的10个,列入市级重点示范镇镇建设的50个,列入省级旅游文化名镇建设的三个,太极县蜀君镇便是省级旅游文化名镇之一。

三月的汉宁大地,春去春又来,花谢又花开。秦巴山间的春天,清风徐徐;汉江两岸的杨柳,随风依依;青草绿叶中的蝴蝶,翩翩起舞;蓝天白云下的蜀君镇,幽幽恬静。

地处汉水之滨、鄂秦交界、始建于北魏时期的蜀君镇,距汉宁中心城市100公里,距太极县城50公里。它北倚巍巍秦岭,南依莽莽巴山。挟汉江而携秦巴,通荆襄以接古都。

20世纪60年代以前,蜀君镇为全省仅有的四个建制镇之一。因地处汉江沿岸,蜀河穿镇入江,就像汉江汇入武汉长江,形成小河东、小河西和大河南三个板块,酷似武汉三镇格局,故有“小汉口”之美誉。汉宁境内的汉江电站六级开发的第二级在这里落成发电,成为西电东送的重要动力源泉。

这个仅0.8平方公里承载着8000集镇人口的弹丸之地,临山而建,依水而立,青砖碧瓦、裂架门店,逢洪而避,退水复商。从古到今,曾演泽过多少关于政冶、经济、文化的辉煌故事,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和商家必经之路。

三国时期,刘备大军由鄂入川经由此地,安营扎寨,统治数载。解放战争时期,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创立了红色根据地。解放初期,上关县府曾在这里设立,汉水文化、秦楚文化和巴蜀文化也曾在这里发扬光大。最为突出的是,因其所处地域优势,历史上便是鄂、秦、川三地物流交汇的重要中转集散之地,各地商贾纷至沓来,自古商贸繁荣,明末清初发展迅猛,“康乾时期”达到鼎盛,当时宽阔的江面,航运繁忙,人潮如流,处处呈现出“千盏桅杆、万盏灯火”的壮观场面。来自五湖四海的客商,为了占据有利经商据点,把蜀君变成物资中转站,依据不同信仰、不同地域、不同交易品种在雄关险道上建起了足以令当今蜀君人引以为自豪的黄州馆、杨泗庙、清真寺、江西馆等古建筑群。如今,汉宁境内最早的商业广告--小河东牌楼巨大的“哈德门”烟草广告,依然见证着古镇地理位置的优越,残留的青砖灰瓦,继续向人们诉说着昔日那个年代辉煌的岁月!

蜀君镇命名来源于“蜀君”,据有文字记载的可追溯到西周时期,古蜀国首领沿汉水西迁途经这里,安营扎寨,屯兵休整,作古后葬于此地,有蜀君冢为证,蜀君由此得名。据《史记》记载,武王伐纣时,蜀人曾经参战,并作为先头部队出证。《华阳国志·巴志》云:“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有专家提出古时秦岭之南即蜀境,并认为随武王伐纣者,乃汉水流域之蜀人,而不是岷江流域之蜀人。从这些记载可以得出:夏商周时期,生活在我国西南的蜀人有两支,即岷江流域的蜀人和汉水流域的蜀人,且汉水流域蜀人是随武王伐纣的蜀人。

西周建立后,周武王封蕃屏周,因蜀人立下战功且留恋旧土,随向西迁徙。军队来到蜀君镇,因这里地势险要,交通发达,水草丰美,能守能攻,于是在此建都。经过屯兵休整、发展生产,逐渐强盛,并很快控制了汉宁东部和岭南地区。西周中期,楚国日益发展壮大,向外扩张领土,蜀君为避难,遂又迁都于今汉宁临地隆中市。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汉水上游隆中一带开始出土的隆中铜器群,以其典型的早期蜀文化特征,开始为古蜀国源于汉水上游流域提供考古论证。蜀国占据隆中地区后,势力更为强大,巴国开始依附于它,合称为巴蜀。从此以后,古蜀国就长期居于四川一带,与巴国长期控制着包括四川等在内的广大岭南地区,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巴蜀文化,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蜀君古镇文化源远流长,“八大字号”“六十九家商铺”闹红蜀君,成为汉江上游的商业重镇,船帮、黄帮、秦帮、回帮、武帮、江西帮、四川帮、本地帮等八大商会组织的故事广为流传,黄帮黄州馆、秦帮三义庙、回帮清真寺、赣帮万寿宫、武帮武昌馆、船帮杨泗庙、还有本地帮的火神庙、五指柏等八大文化古籍,令各地游客无限神往,古街道、古民居、雕梁画栋、青石屋瓦,无不在向人们诉说着蜀君古老的历史。

然而,斗转星移,日月穿梭。随着汉江黄金水道优势的消失,秦南商贸重心的转移以及其他军事原因,曾经辉煌的蜀君镇一度在历史前进的滚滚洪流中逐渐落伍,失去光泽。特别是民国末年,群雄四起,逐鹿秦南,国民党统治期间,在蜀君设兵站、起岢捐,对商业影响极大,一时间商业凋敝,各大商户纷纷外迁,以避战乱,使蜀君镇元气大伤。

蜀君镇需要重新着装,蜀君镇需要强筋壮骨。17年前曾经在此担任过镇长、书记的牛建成,对处于衰败的古镇就发出过“重整小汉口雄风,再现蜀君镇辉煌”的时代唱响:“要大力推进集镇古今深度融合 ,将新建的千米河堤大街以现代风格现代手段装点成现代文明的示范街道,将老街小巷以复古仿真为特征修茸整形,开发黄州馆、杨泗庙、清真寺等旅游名胜景点。让当今的蜀君人民和外商外客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体验古代人文景观的美感,在感受古代文明精粹的同时,融入现代文明的生活境界。”由于当时缺乏古镇保护政策、规划、项目和资金,任内并没有实质性保护措施,成为他离任后的一大遗憾。

进入新世纪,高速发展的人类社会,正以更加合理的脚步丈量着自己的行程,随着前进的节拍不断创造着时代的奇迹。牛建成到市城建部门任职后,刚好赶到国家大政策的支持,他就不断寻求古镇保护和开发的项目和资金渠道,倾斜支持,推动修复。

在古城保护规划批准后,多次到蜀君镇现场指导建设和修复。通过一个多亿资金的注入,小河西旧镇片区内的黄州馆、杨泗庙、三义庙、清真寺、城南书院等重要景点和遗址得到了修复保护,当年会馆的辉煌气势腾空而出。损坏的木质民居,通过修葺完善后已经修旧如旧,马头墙上的飞檐鸟兽栩栩如生。沿蜀河顺流而建的第一阶千米大堤河街,现代华丽,车水马龙。新街旧城的风貌特色更加轮廓分明,三横八纵的古镇骨架更加清晰可见,新旧文明的柔性碰撞更加融合一体。崭新而古老的集镇,正按照“保护古镇,开发新区,建设太极副中心”的总体要求,以古镇古建、汉水文化和“蜀君八大件”地方名吃等为依托,着力打造出一条集“库区游览—古镇寻幽—农业观光”于一体的特色品牌旅游线路,并被省旅游局纳入到秦巴省南线到鄂北武当山的省级旅游线路规划之中。

深受启发与激动的与会人员,在蜀君镇领导的陪同和介绍下,穿过诸多井形巷道,沿着一条条青石板路拾级而上,一排排木板楼、风火墙、瓦屋顶等古镇元素映入眼帘。一个千年古镇的前世今生,就潜藏在这古老而宁静的街巷中,向世人表达着深厚的文明记忆。

这里有小清新、有浓乡情、有地理符、有文化结,是镶嵌在祖国地理版图上的一颗五彩宝石,散发出迷人的光芒,虽历经岁月磨砺,依然怀玉而立,熠熠生辉,秉承着这些历史记忆的优秀内核,保护和开发并重的积极措施,让这座内秀的小镇梅开二度,再换生机。

五岳仰天,四水归堂;秦风弥漫,楚风缭梁;钟楼清脆,鼓屋悠扬。这些抽象的建筑理念,已在数百年前被蜀君人诠释的淋漓尽致。如今的古镇街巷,虽然房子老了,梁柱陈了,窗户裂了,街道旧了,树木古了,但依旧飘散着习习古风,依依古韵,悠悠古情。走进古镇,犹如走进一部明清社会的清爽、走进一帘悠远飘渺的梦乡、走进一本传颂农耕文明的书香……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星空依然的古镇,在天地之间,早已物是人非,换了人间。继续拾级而上,呈现在人们面前的第三条曾经辉煌过的横向老街,少了昔日的繁荣,多了眼前的守望。那条安详街面上的汉水鹅卵石,被千千万万双脚打磨得浑圆发光,不时地闪烁着冷清的光亮,深沉地叙述着曾经有过的繁华过往。怀旧的人们,在这条窄窄的巷道里,对这些蕴含深意的石头久久注目,那段辉煌的岁月,也因此被一次次记起。弥漫在小镇空气里的休闲之风,成为古老小镇奉献的一束飘香之花,仰望小镇天空的灵动之气,那是华夏祖先赠与的一缕彩色之魂……

平行前往,便到了古镇最具代表的古建--黄州馆。它位于蜀君三街后坡,坐西向东,北依山坡,南傍汉江,面向蜀河,俯瞰蜀君老街。自前向后作台阶式上升,分别建有门楼、乐楼、拜殿和正殿。建筑虽是分期建造,但以中轴线为基准,左右对称,层次分明,风格统一谐调。

黄州馆为传统宫殿式格局,并具有浓厚的南派建筑风格。全部殿宇均为清代砖木结构建筑,旖旎美观,且不失庄重大方。始建于清代同治十二年(1874)。正殿面阔11.65米,进深7.69米,硬山式屋顶。左侧山墙有石碑一通,记录依次修建的经过,字迹清晰,保存完好。下几步台阶便是拜殿,其面阔与正殿相同,进深8.2米,檐柱高6.2米,中柱高8.3米,也是硬山式屋顶。正殿与拜殿之间右侧封墙上嵌有三通石碑,记录着修建黄州馆捐赠善款的情况。拜殿正对面是乐楼,楼为高台建筑,形式为重檐楼阁,楼顶为歇山式屋顶。正脊正中镶嵌瓷瓶,两端安有鸱吻,岔脊上用灰泥作汉文装饰,翘角作45度生起。楼上有金匾一幅,楷书“鸣盛楼”三字,字径约70厘米,书法严谨俊逸,相传为武昌一状元手迹。乐楼门枋刻有浮雕,天花板作八卦装饰,两侧柱顶各有一只丝源木雕,栩栩如生。乐楼前台没有山墙,便于观众从正面、侧面观看演出。整个乐楼上下错落有致,翼角重叠,构思巧妙,制作精巧。

黄州馆门楼与乐楼相连,实际上为乐楼后墙的随墙门。门面饰作三重檐牌楼,正楼高10米左右,大门额枋为石雕,门前有对称抱鼓,抱鼓两面分别雕刻着四种祥鸟瑞兽。正门上方竖书“护国宫”三字,两边分别书写“金墉”“玉局”。中柱、边柱各用青瓷片嵌对联一副。中柱联为:帝德无私,想当年楚北声垂,万古神功昭日月;立思曰极,位此际秦西威镇,千秋俎豆祀馨香。边柱联为:庙貌柱奇观,视当前日朗风清,恰肖黄州赤壁;神功昭赫濯,庇此地民安物阜,何分楚水秦山。整个门楼均以青砖砌成,砖面模印有阴文楷书“黄州馆”三字。门楼与乐楼巧妙相连,浑然一体,其设计之精心,构筑之巧妙,堪称上品。

黄州因有苏东坡“赤壁”而名扬四海,又有被人们吟诵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名词佳句而著名。黄州人又移迁蜀君定居经商,在蜀君营建会馆,彪炳史册,原本历史与文化深厚的蜀君镇,因此又更加有了名气。

从黄州馆折道而下到蜀君二街向南300米,便到了杨泗庙。它位于蜀君镇古渡口凌空上崖,坐西向东,北依山坡,南眺汉江。据残碑推断,该庙建筑年代不晚于乾隆年间,其名为庙,实为船帮会馆,因其内供奉船工始祖杨四爷,故取名“杨泗庙”。

当年南货至此北上柞水直至古都,北货至此装船南下至老河口到武汉等地。水运极为兴盛,船楫连接数里,日泊大小船只百余艘。于是船主和船工集资在蜀君口修建古雅壮观的“杨泗庙”作为议事和来往聚会、休息场所。又因汉江滩多险急,各类船只到此停驻,至杨泗庙祭拜杨四爷以求来往平安,一帆风顺。杨泗庙正门两侧有青瓷嵌贴对联一幅,上联是“福德庇洵州,看庙宇巍峨,云飞雨卷岿屹立”;下联为“威灵昭汉水,喜梯航顺利,浪静波平任遨游”。因杨泗庙是“船帮”乞求神佑之地,故其戏楼又名“明德楼”。

每年六月初六,举办杨泗庙会,院内搭台唱戏,上演二黄汉剧等各种地方戏剧,热闹非凡。同时,又是当地群众物资交流场所。正殿居中原供有杨四爷神像一尊,身高丈余,煞似威严。殿角左右各有石碑一通。左侧字迹毁损无存,无从考证。右碑为“太极知县严谨埠头讹索船户告示碑”,字迹了然,从内容上可明显看出杨泗庙的历史作用及当时蜀君水运、贸易之繁华。

杨泗庙的大门右侧是著名的朝阳古洞,该洞修建于乾隆年间。道光元年(1821年)名医汪海峤曾在此隐居,编纂成《唱医雅言》一书。朝阳古洞深不可测,据言“民国初年,数人结伴穿行,半天余火把用尽,暗黑气稀,中途而返。”也有民间传说,此洞通江河底可达四川,绵延千余里,号称秦南第一洞,现正在开发探测之中,各地游人每每翘首以盼。外有石龟驮碑一通,面临汉江,据传有镇水降魔之效,此龟一修200余年,汉江涨水不至龟脚。

这次现场会,蜀君镇还专门在集镇广场组织了一场民间社火表演:以舞龙、耍狮、彩莲船为主,配有竹马、地箩、赶驴、彩车、高桡、二鬼摔跤、张公背张婆、大头和尚戏柳翠等。舞龙分站龙和滚龙,分别由16个汉子和16个女子举舞,谓双龙,分黄绿,言明龙也有姓别之分。

狮子分为火狮子和神狮子。玩狮子的人俩人一组,前倾后仰,左右开弓,翻滚腾挪,八面威风。另外一组耍狮人精着身子外服蛋清,专门对抗那些用石砖和牛角做的火冲和花炮。随着舞狮竞技高潮的来临,一人领唱,众人皆合,祈福人间,风调雨顺,天下太平。

彩船分为老鸦船和丘子船。船里坐着美女姣娘,前有梢公撑船,左右有四个丫头帮船,还有媒婆摇在船前船后,极尽说学做唱之能事。

配套表演的竹马、地箩、赶驴、彩车、高桡、二鬼摔跤、张公背张婆、大头和尚戏柳翠等,皆有各自表演的套路和绝活,既有秦人阳刚之美,又具楚国婉约之韵,让与会者享受了一次丰盛的民俗大餐。

说实话,这些散落在乡野的民间文化,因场景自然,老少皆宜,歌舞兼备,一直成为旧时蜀君春节期间最为热闹鼎盛的一项民间文化活动。每年都是正月十二出灯,正月十六卧灯,先敬神仙,后游凡人,玩罢大街,再游本社,如同那满山遍野生长的山菊,张开小口就能歌唱。在渐进的岁月中顽强地延续着自己的生命,高举卑微的信仰,开花结籽,万代繁衍,生生不息。

如今的蜀君镇,美得让人想哭,俊得让人想亲,醇得让人想醉,既散发着古色古香的浓浓气息,又充满着如日中天的旺盛活力。蜀君再次踏上了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断地书写保护和建设的赞歌,两年前年被命名为省级文明集镇,一年前被被命名为省级文化旅游名镇,三年后被住建部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成为秦南最美小镇。

心中藏有桃花源,何处不是云水间。现场参观结束后,牛建成对蜀君镇文明复古、文化创新所表达的敬意油然而生,他激情赋诗一首:

蜀君古镇秀,汉水一明珠,

客商幅辏地,舳舻相继稠;

东西南北客,碧波荡轻舟,

秦陇楚湘韵,风情万古悠;

水灵出仙湖,山名耀九州,

锦绣画中藏,不歌亦风流。

牛建成当年的缺憾得到了弥补,他收获了一份自豪!

(未完待续)
本文部分图片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速联系删除

丁天地,男,汉族,陕西省旬阳县人,1965年8月生,党员,研究生学历,高级绿色建筑咨询工程师,房地产策划工程师。本人爱好写作、书法和奇石,先后在国家有关媒体上发表文章百余篇报道、人物传记、散文、诗词等,现为陕西省书法协会理事。

三秦文学团队

三秦宗旨:

营造一片文学爱好者的乐土,

共创文学梦想的家园!

文学总顾问:鹏   鸣
平台总顾问:边士刚
平台法律顾问:李木子
顾  问:段恭让 白忠德 邓汉章 
     罗旭初 孙德科 朿宝荣 
     李爱霞 胡遵远 顾盛杉
     崔启昌 昆 仑 史 波
     李   静    杨  强
策  划:李书忠 
平台讲师:方 天
宣传推广:鼎 文
平台主播:梦锁清秋 王如萍 英子
     观云听涛 王迎旭
主  编:鱼儿姐姐
副  主 编:徐萱波   杨洪民
编  委:吴亚妮 唐桂英 水云天
       王晓丽 米兰花 心 语
     刘马陵 张巧莉 凤尾竹
     吴远红 张小鱼 刘旭平
     秋日私语 冯彪 谭文群
     刘军英 王宝群 高录祥
     长青山人  颜心仪  芳芳
听泉赏月    浅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