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晚上我要给OK家校联系本上签字,发现在前一天的“每日心情”底下硬生生的新挤上了两行字,字迹潦草,还有橡皮擦的痕迹。我今天在走廊上奔跑,差点给班级扣分了。我下次不再这样了!👇我着实有点惊讶,没想到以安静著称的小家伙居然因为闹腾写检查了
于是问回来只字未提的OK,他起先有点不好意思,支支吾吾的。我说,哎呀,妈妈并没有觉得什么,也不是生气,就是挺好奇到底是咋回事!
OK这才松了口,妈妈,我不是故意的,有同学引我们,我一心想着去追他,忘了走廊里不能跑。“哦,原来这样,走廊里不能跑是因为老师怕你们容易磕碰有危险。不过下课和同学玩玩跑跑也没啥,你们下次要跑去操场上?”——下课就这么点时间,还要排队上厕所,就只能在自己位置上坐坐,或者教室里走走。——我还是想回去上幼儿园,那时候老师会很鼓励我们运动,上了小学这也不行那也行的。我口头安慰着他,心里也不禁感慨现在的孩子入了学以后有多不容易,这就是现状。除了学业负担重,精神压力一点也不小,很多都是我们大人看不到、感知不到的。今天不是一篇吐槽文,因为学校有学校的难、老师有老师的不易,但是我特别想和大家说说刚入小学的孩子他们要承受些什么,当爸妈的也可以更了解他们,给到更多精神上的支持!很难想象,才1年级的孩子,有很一个占比都是睡眠不足的。学校规定的入校时间是8点到8点10分,我们家离学校步行六七分钟、还算近,所以扣除穿衣刷牙吃饭,基本上7点20分是一定要起来的。这就意味着晚上8点半到9点一定要入睡,要不第二天就得把他从睡梦中叫醒。
OK算是很乖,尽管起来难受,但也没有起床气,并且会很努力让自己动作麻利些。我看着心疼,“要是提不起精神呢,中午你记得趴在桌上睡一会儿,这样会舒服很多!”
可是我等来的回复却是:“妈妈,可是中午要做作业的,老师布置的要做完的!不能带笔头作业回家。”(这是无意间透露了一二年级没有笔头作业的真相嘛?
)
不过就算没有笔头作业,4点到家,还是要完成诸多打卡任务:跳绳、跑步、坐位体前屈,写字、口算,朗读课文,复习,阅读……时间真的就那么不够用!
OK继续说,“不过,我有时候困,会去弄点水抹脸上,这样就清醒了!”
“这么厉害?这招是和谁学的啊,夏天你还能冲,冬天就吃不消了呢。”
“是的,老师有教我们,有次下午上课,老师看很多同学都打瞌睡,就告诉我们可以这样缓解一下。”
我当下就在OK的这句话里,解读出了这届小学生最普遍的无奈,就是好多孩子都好困,不然老师也不会在对付学生“打瞌睡”上累积了满满的战斗经验。
鉴于这样的情况,我和OK爸商量了一下,追赶进度的速度放缓了,原来可能希望一个月全部追上,后来把时间拉长了,每天进步一点点就够,两个月、甚至三个月后再追上也可以。
但睡眠还是要尽可能保证,要不第二天的上课效率大打折扣,身体发育也会受影响,所以之后有几次即便没有完成既定的任务,看到时间到了,我们也让OK先去睡了。
其实老师们同样是无奈的,看到小朋友每天困得东倒西歪的,也是于心不忍,他们能做的就是在家长群“谆谆告诫”——
孩子在学校里啊,其实已经非常累了,这是高强度脑力活动,回家尽量不要再给他们上各种培训班了。
老师说,从某种意义上讲,孩子上学比大人上班还辛苦。大人上班还可以忙里偷闲的摸鱼,聊天、逛淘宝、喝茶吃零食。但孩子们只有上课、短暂的下课、继续上课、作业……无限循环。他们的精神是时刻紧绷的~
而即便是孩子们可以动一动的体育课,也大体都是各种带着考核指标的运动,有秒表掐着时间的跑步,有人在旁边记着数的跳绳……
也难怪,从小就对音乐不感冒的他居然三番五次跟我表达,自己现阶段最喜欢的课,竟然是音乐课!后来我才知道,听老师弹弹钢琴,跟着哼哼儿歌,大脑就可以放空一会儿,OK觉得特别惬意,他说,“妈妈,我这才发现音乐原来可以这么美!”
音乐课成了他的解压时间,可惜一周只有两次!
OK的课后兴趣班在平时周一到周五,只剩下了他非常喜欢的画画了。比起同班的其他同学,算是非常少了的。家长们真的是不顾老师的劝告一意孤行吗?不是的,只是因为现在的孩子普遍都提前学,没人敢懈怠,学校对一年级学生各方面的熟练度、流畅度的预期,早就拔高了一大截,和我们那会儿进校还是”一张白纸“的年代,完全不能同日而语了。OK的课本上、作业本的空白处经常会有他随手涂鸦的“小漫画”。
我总担心他上课开小差。OK说,“妈妈,这是我下课随便画画的,这是我最爱的事,但时间也很少!”
哎!这么一想还真是。行吧,涂涂抹抹这点就别限制了!经历了周一到周五的紧锣密鼓,到了周末心想着可以歇口气了吧,也就是节奏放缓了一点的“工作日”而已。不用再掐着闹钟早起了,大人小孩都可以多睡一会,但这个“多睡”也就是睡睡饱,到八九点还是得爬起来,一天的行程也早就都一桩桩排满了。周六上午写作业,下午英语、体能课;周日上午坚决空出来,下午到家陪他看会儿书、玩一会儿,还得写个每周日记!这么一算,真正能自由安排的时间,也就是半天而已。但这半天,我是一定坚守住的,带着他完全的放空,天气好去户外走走,爬山或者沿湖暴走;天气不好就转战室内,商场吃点好吃的,看点有趣的,玩点好玩的。现在小学生,真的太需要喘口气了,他们缺少自由探索的空间,缺少没有目标单纯的傻玩和放空,更缺少宣泄压力的管道。我们小时候的玩,就是呼朋唤友,走街串巷,傻玩傻笑追追打打的,学习也是辛苦的,但这么一跑一追,再大喊两声,就觉得童年还挺乐呵的,但现在孩子的“玩”,还真的有点变味了:有一个学霸妈告诉我,虽然孩子一周有七个培训班,但是除了奥数和英语,其他都是“玩”的,溜冰、街舞、画画、弹琴等,觉得孩子上这些学科外的兴趣班、特长班就是玩。我却想说,并没有那么简单,每个班都是有考核目标的,要么是考级要么是比赛,孩子就算再热爱,想要达成目标也一点儿都不轻松;就像有一回,我们带着OK在西湖边逛逛,OK爸带着他在看一棵树,正觉得场面温馨,OK爸来了句,“你好好观察,回头刚好写在日记里!”我连忙阻止了OK爸,“让他观察没错,能别这么有目的性吗?生活本身也需要感受,带着任务的玩不尽兴、有好的感知自然可以写得好,我是儿子,你老这样扫兴,我以后就不愿意出来玩了。”但凡带着目标、期待、KPI的“玩”,是没法帮助孩子们释放内心压力的。长期以往,他们内心的累就像老茧一样,会越积越厚,而越厚也就会越难根除。最近在看《奇葩说》最新一季,陈铭在“孩子作业写到半夜,要不要找老师理论”的辩题中,说的一段话,非常触动我。身为父亲要为孩子争取权益,作为母亲心疼孩子晚睡长不高,他的立场自然是“要去和老师理论”。不过最后他还是想问问今年上一年级的女儿怎么看,结果女儿说:作业很多的时候,第二天会很困,精神不集中,上课也听不进去,所以还是要去和老师说。
那一刻陈銘就恍然大悟了,父母怎么想是一回事,老师怎么看是另一回事,但最最关键的其实是孩子怎么想!这也可能是我们拼尽全力“鸡娃”的同时,最缺少的一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看问题。要解决现在的教育体制下,孩子“很累”的问题,我想我们能做的,并不是用消极懈怠的态度去抵抗“规则”,也不是用拼命鸡血的方式来跑赢“规则”,而是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压力,不断调整预期和目标,在“鸡娃”和“佛系”之间把握好一个“度”、寻到一份动态的平衡。多停下来,问一问孩子内在的感受,当他们说“这道题太难了,不做了”的时候,在后面温柔的推一把,吹一吹“彩虹屁”鼓励一下,而不是把“你太笨了”一股脑儿砸在孩子身上;当他们内心积攒的压力无处发泄的时候,带他们到处疯一疯,玩一玩,把负面情绪都宣泄出来,每个礼拜都最好尽量能空出固定的时间,让孩子能自主安排;当他们困到无法专心听讲的时候,帮助他们去做好时间管理,孩子的时间就那么点,精力也就那么点,时间管理的原则其实就是我们说了一万次的“抓大放小”。在陪伴和疏导下,让孩子一点一点的寻找到自己抗压的路径,或许这才是我们最该做的!